1
|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
郭齐勇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9 |
31
|
|
2
|
注生我经:论文本的理解与解释的生活渊源--孟子“论世知人”思想阐释 |
黄玉顺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8
|
|
3
|
中国思想史上的“圣人”概念 |
吴震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5
|
|
4
|
略论孟子民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
王引淑
|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5
|
荀子“性恶论”与孟子“性善论”比较研究 |
杨英法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6
|
孟子心性论的逻辑架构 |
杨海文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7
|
孟子性善论新探 |
张鹏伟
郭齐勇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8
|
论孔孟的教化思想及其意义 |
李建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9
|
先秦文献《孟子》自动分词方法研究 |
梁社会
陈小荷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3 |
18
|
|
10
|
孟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学说探析 |
黄钊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11
|
先秦儒家的孝道及其现代意义 |
刘玉平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2
|
性善:一种引导性的概念——孟子性善论的哲学意蕴与方法内涵 |
陈赟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2
|
|
13
|
《孟子》及其英译 |
季红琴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4
|
孟子的德育思想和德育方法 |
杨千朴
|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
2002 |
3
|
|
15
|
直感判断力:理解儒学的心之能力 |
谢遐龄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
|
|
16
|
孟、荀人性论比较及其当代意义 |
蔡陈聪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7
|
《孟子注疏》与孙奭《孟子》学 |
董洪利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8
|
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 |
霍松林
霍建波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9
|
仁义礼智四位一体——论孟子伦理哲学思想 |
张奇伟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20
|
“蜀石经”与《十三经》的结集 |
舒大刚
|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