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莲花山“花儿”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欧阳正宇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1期11-25,共15页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 "花儿"艺术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花儿会"反映了所传唱地区的文化、历史,也是当地的特色民俗之一,不仅具有很高文学、音乐、历史、文化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古老的艺术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其内涵和外延都在严重萎缩。本文通过对"花儿"在当地居民中传承现状、保护措施、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实践调研,结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对旅游业发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关系作出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以实景舞台剧、艺术博物馆等旅游开发模式来加强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儿” 保护 传承
下载PDF
文化生态·文化空间·政府主导与“非遗”关系——以西北“花儿”的洮岷流派(南路)流行区KPT村为个案 被引量:10
2
作者 郝苏民 戚晓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5-13,共9页
文章从微观层面剖析文化生态,对洮岷花儿中"阿欧怜儿"曲令及其文化内涵所生存的文化空间、政府主导的基层实践现状予以了细描。洮岷地区唱花儿、听花儿、聊花儿的文化现象,实为当地的一种口头传统与生活方式,其源出于本土文... 文章从微观层面剖析文化生态,对洮岷花儿中"阿欧怜儿"曲令及其文化内涵所生存的文化空间、政府主导的基层实践现状予以了细描。洮岷地区唱花儿、听花儿、聊花儿的文化现象,实为当地的一种口头传统与生活方式,其源出于本土文化生态。断此,传承的文化活水便会成为无源之死水一潭。故"非遗"保护必赖其文化生态组成的文化空间之保护;"主导"作用需到位,不缺位,更不可越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花儿 阿欧怜儿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花儿”乡土文化与学校教育传承方式的思考 被引量:8
3
作者 武宇林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6,共4页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民歌。2006年以来,"花儿"相继被列入我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应对"花儿"失传的危机,应将"花儿"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 "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民歌。2006年以来,"花儿"相继被列入我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应对"花儿"失传的危机,应将"花儿"引进大中小学的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的乡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乡土文化 学校教育
下载PDF
浅论甘肃花儿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明政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12期81-84,共4页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 "花儿"又称"少年",是甘肃、青海、宁夏的回、土、撒拉、东乡和保安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实际上是一种高腔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甘肃花儿(河州花儿、洮岷花儿)具有荡人心魄的艺术风格,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成为各族人们传统的艺术狂欢节,是甘肃一大民俗景观,以松鸣岩花儿会和莲花山花儿会最负盛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甘肃花儿 河州花儿 洮岷花儿 花儿会
下载PDF
土族花儿的文化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吕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9-166,共8页
土族花儿曲调多样,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土族花儿呈现出的艺术个性,是土族文化个性的显著体现。
关键词 土族 花儿 文化特征 曲调 心理结构 习俗 审美观念 民族心理素质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英译和传播探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晓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48,共5页
"花儿"是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用汉语演唱的、格律及歌唱方式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老民间歌谣。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充满了大量的乡音俗语,运用了大量衬词和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这一切都使"花儿"的英译难上加难... "花儿"是回族、撒拉族等民族用汉语演唱的、格律及歌唱方式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古老民间歌谣。它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充满了大量的乡音俗语,运用了大量衬词和赋、比、兴的修辞手法,这一切都使"花儿"的英译难上加难。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角度对"花儿"进行翻译实践探索和研究,旨在使译文符合民歌特点,具有一定的传唱性,既不丢失民歌的独特民族韵味,也能反映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美学理论 “花儿” 审美主体 审美客体
下载PDF
“花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7
作者 白笑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5,共13页
“花儿”是西北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在多民族地域流传、在多民族间传唱,是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花儿”的广泛流传,对其流传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要从“第二个... “花儿”是西北民间文学样式之一,在多民族地域流传、在多民族间传唱,是促进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花儿”的广泛流传,对其流传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要从“第二个结合”理论高度对其加以继承发扬,特别是深入发掘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发挥好“花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载体作用,利用好“花儿”与时俱进的歌词创作功能,利用好“花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结各民族情感的纽带作用,利用好“花儿”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功能,进一步推动西北地区各民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载体 文化
下载PDF
河湟花儿的社会功能在多民族共融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周亮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以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性为主线,对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文化共融性进行系统研究,发掘花儿学中沉潜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民族文学等多重价值,进而说明民族音乐文化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河湟花儿的社会... 以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性为主线,对河湟花儿的多民族文化共融性进行系统研究,发掘花儿学中沉潜的民族学、民族音乐学、民族文学等多重价值,进而说明民族音乐文化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繁荣发展多民族文化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河湟花儿的社会功能在多民族共融中的价值研究交叉运用民族学、社会学、音乐学、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分析发掘花儿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及价值,从实用性方面说明花儿的多民族和谐共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湟花儿 多元 多民族 共融
下载PDF
从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花儿”民歌为个案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文笔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8,共9页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对于“花儿”这一西北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解读,既是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对于西北花儿的本质属性进行正本清源,更能从经验案例中提供一个各民族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知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宁地区 共有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 “花儿”
下载PDF
“花儿”演唱风格与民族声乐艺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连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花儿"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本文通过对回族、撒拉族及土族"花儿"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借鉴与发展,把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用科学的演唱方法融汇贯穿到... "花儿"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演唱艺术。本文通过对回族、撒拉族及土族"花儿"的演唱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借鉴与发展,把不同民族的演唱风格,用科学的演唱方法融汇贯穿到演唱中,使"花儿"这一民族声乐艺术取百家之长,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步向多元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演唱 风格 民族声乐艺术
下载PDF
西北“花儿”对外译介: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雨轩 乔幪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花儿"是西北地区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西北之魂"的美誉,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花儿"这一地域特色民歌的译介研究较少。文章从当前"花儿"对外译介的迫切性出发,通过分析其译介困境,提出... "花儿"是西北地区民族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西北之魂"的美誉,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对"花儿"这一地域特色民歌的译介研究较少。文章从当前"花儿"对外译介的迫切性出发,通过分析其译介困境,提出以宏观政策指导、译者本地化培养和受众迎合策略三方面为发展路径,增强"花儿"的对外译介,使其进一步走出国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对外译介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丝路民歌“花儿”译介中的丰厚翻译现象
12
作者 赵紫渊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英译本《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世界非遗民歌“花儿”。书中对“花儿”的译介主要采用了丰厚翻译的策略。其中,该书丰厚翻译的形式包括译前概论式介绍、译后段落式评析、脚注、插图、注音原文附录等;丰厚翻... 英译本《花儿——丝绸之路上的民间歌谣》旨在向英语世界译介世界非遗民歌“花儿”。书中对“花儿”的译介主要采用了丰厚翻译的策略。其中,该书丰厚翻译的形式包括译前概论式介绍、译后段落式评析、脚注、插图、注音原文附录等;丰厚翻译的对象包括“花儿”的概论性背景信息,如“花儿”的起源、发展、流派、主题、方言特色、比兴修辞、形式特点、民族特色等,“花儿”英译中难以保留的特征,如其方言“土味”、音韵、形式特征等,还有译文读者难以理解的文化意象;其丰厚翻译的程度多为“厚”译、“较厚”翻译,偶尔也出现“超厚”翻译。该书的丰厚翻译打造了“花儿”的多维认知空间,方便译文读者充分、深入地了解“花儿”及“花儿”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丰厚翻译 形式 对象 程度 效果
下载PDF
花儿的跨民族传播与多民族文化共享研究
13
作者 钟进文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175,共11页
花儿在西北高原形成后,传播到西北各少数民族中,通过跨语言传播适应机制,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儿。近年来,地方政府组织打造跨省区花儿演唱会,为各民族花儿艺术交流搭建了新的文化共享平台,聚焦“共... 花儿在西北高原形成后,传播到西北各少数民族中,通过跨语言传播适应机制,与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与艺术形式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儿。近年来,地方政府组织打造跨省区花儿演唱会,为各民族花儿艺术交流搭建了新的文化共享平台,聚焦“共同性”,努力塑造新的文化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花儿 跨语言艺术 文化共享
下载PDF
英译雪漠作品中“花儿”的认知再现研究
14
作者 杨建新 《译苑新谭》 2024年第1期180-190,共11页
中国西部文学擅用民歌“花儿”叙事、抒情及塑造人物。本文以英译雪漠作品《大漠祭》《白虎关》为例,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民歌“花儿”的认知再现,发现译者在识解源文本“花儿”文体功能的基础上,宏观保留“花儿”文体功能,通过韵律前... 中国西部文学擅用民歌“花儿”叙事、抒情及塑造人物。本文以英译雪漠作品《大漠祭》《白虎关》为例,从认知文体学视角分析民歌“花儿”的认知再现,发现译者在识解源文本“花儿”文体功能的基础上,宏观保留“花儿”文体功能,通过韵律前景化来再现花儿民歌特征、范畴替换和范畴层次转换来消除读者认知障碍、具体化引申明示文化背景,来搭接目标语读者的认知。文体功能关照下的韵律前景化、范畴变化及具体化引申三种方式,对中国当代文学外译中民歌的翻译,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文学 民歌 花儿 翻译 雪漠
原文传递
“花儿”与党:西北民歌中的百年中国共产党形象
15
作者 马萍 马志鹏 《新闻知识》 2024年第4期18-25,93,共9页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本文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649首“花儿”曲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花儿”曲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脉络中,“花儿”的叙事话语随着时代而变... “花儿”是流行于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由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本文选取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649首“花儿”曲目,运用内容分析法对“花儿”曲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时间脉络中,“花儿”的叙事话语随着时代而变迁,与社会议题关联紧密;在传唱议题方面,“花儿”歌词主要通过符号象征、领袖感召、呼吁劳动的角度反映和歌唱中国共产党;从歌词所反映的空间角度进行分析发现,“花儿”主要通过地理构造的意义空间来塑造社会认同。“花儿”适切地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当中的中国共产党形象与社会风貌,为了解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可供观察的入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儿” 民歌 中国共产党 内容分析
下载PDF
青海“花儿”和“拉伊”整体结构形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韦仁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1,共4页
青海"花儿"和"拉伊"是劳动人民即兴口头创作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整体结构形式,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中的一种民歌提供更为立体的... 青海"花儿"和"拉伊"是劳动人民即兴口头创作的智慧结晶,更是人类无形的文化遗产和稀有瑰宝。本文通过比较二者的整体结构形式,挖掘出其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魅力,从而对更加深入地研究其中的一种民歌提供更为立体的认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花儿 拉伊 整体结构形式
下载PDF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六盘山花儿理论创新概述
17
作者 郑晓婷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北花儿的三大体系之一。研究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团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笔者在对六盘山花儿的理论研究成果... 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西北花儿的三大体系之一。研究六盘山花儿口头文学可以促进民族文化团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笔者在对六盘山花儿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以卜锡文、屈文焜、武宇林等为代表的六盘山花儿研究近年来正在逐渐走向深入,研究成果丰硕,涉及语言文学艺术、音乐学和文化领域。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三位学者对六盘山花儿的历史贡献和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三位学者提出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文学角度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花儿 口头文学 保护传承 理论研究 研究综述
下载PDF
“非遗”保护下花儿表演的实践调研——以第三届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言统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4-159,175,共7页
花儿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事项,它引起的社会群体联动效应日益彰显,尤其在当下"非遗"保护的大旗下,花儿会的作用为社会广泛关注,但是,花儿会生态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事实。本文以2012年6月青海大通举办的第三... 花儿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事项,它引起的社会群体联动效应日益彰显,尤其在当下"非遗"保护的大旗下,花儿会的作用为社会广泛关注,但是,花儿会生态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事实。本文以2012年6月青海大通举办的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为例,从政府作为、花儿生态的篡改、歌手和听众的关系、花儿群体的萎缩等方面,论述了"非遗"保护下花儿表演在当下的存活现状以及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保护 花儿会 花儿 大通老爷山
原文传递
保安花儿略论
19
作者 马君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4-36,共3页
保安族是甘青特有民族之一,有着特殊的民族历史进程。保安族花儿因保安令及其独特声调使之在河州型花儿中个性突出;保安族花儿的习成及特色与该族群的地理演变和历史进程有密切关系;同时,保安族花儿艺术的习成又影响了保安族语言。
关键词 保安族 花儿 保安语
下载PDF
基于景观符号学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设计策略探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富强 岳红记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期160-162,共3页
基于景观文化特征丧失与非遗传承困境的背景,以景观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景观语义学、语构学和语用学三方面深入分析了西安永兴坊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设计,旨在探究景观文化表达与景观符号之间的联系脉络。并结合"花儿"传承的实... 基于景观文化特征丧失与非遗传承困境的背景,以景观符号学为理论基础,从景观语义学、语构学和语用学三方面深入分析了西安永兴坊的非物质文化景观设计,旨在探究景观文化表达与景观符号之间的联系脉络。并结合"花儿"传承的实际困境,提出"花儿"非物质文化景观的设计策略,为"花儿"的传承拓展渠道,也可为"花儿"等同类型非物质文化景观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景观 景观符号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观设计 花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