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心和边缘:理解“大欧亚”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昊琦
《俄罗斯学刊》
2017年第2期18-26,共9页
在现代世界体系的框架中,俄罗斯一直是一个以欧洲"中心"为坐标,不断试图进入"中心"的"边缘"国家。苏联时期俄罗斯摆脱了世界体系,但是苏联解体后重新沦落到边缘位置,进入世界体系中心仍然是它的核心目标...
在现代世界体系的框架中,俄罗斯一直是一个以欧洲"中心"为坐标,不断试图进入"中心"的"边缘"国家。苏联时期俄罗斯摆脱了世界体系,但是苏联解体后重新沦落到边缘位置,进入世界体系中心仍然是它的核心目标。"大欧洲"战略的失败推动了"大欧亚"战略的提出,深层次里反映了俄罗斯从"融入"到"重建"的转变。但是俄罗斯战略思想中"以空间换时间"的历史经验,以及"转向东方"的效果不彰,加重了俄罗斯的战略迟疑。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理念切换反映了俄罗斯面向亚太、在未来世界中获得新的基础的渴望,但是在世界新格局尚未定型、世界政治的发展仍处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大欧亚"与其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远之策,不如说是一项临时脱困的权宜之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战略
中心与边缘
“大欧洲”
“大欧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罗斯的“欧洲梦”断与“重返欧洲”——乌克兰危机以来俄欧关系浅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萍
《俄罗斯学刊》
2019年第6期5-26,共22页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欧关系“归零”。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导致俄欧开始制裁与反制裁,至今双方均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俄罗斯通过介入中东战事突破了西方的政治孤立,欧盟开始就重大国际问题与俄罗斯协商,经济上双方贸易触底反弹。虽然...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欧关系“归零”。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导致俄欧开始制裁与反制裁,至今双方均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俄罗斯通过介入中东战事突破了西方的政治孤立,欧盟开始就重大国际问题与俄罗斯协商,经济上双方贸易触底反弹。虽然在欧盟层面制裁仍在继续,但在成员国国家层面,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欧盟成员国多数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右翼民粹主义在欧洲的抬头和壮大也加速了俄罗斯与部分欧盟国家的双边关系提升。虽然欧盟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上都进行着合作,但出于“政治正确”和美国的压力,欧盟仍坚持以明斯克协议未能得到执行为由延长了制裁。乌克兰危机是俄欧关系及俄罗斯对欧政策的分水岭,自此,俄罗斯决定通过“大欧亚”构想,借助与亚洲国家的合作“重返欧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欧关系
欧盟
乌克兰危机
制裁与反制裁
“大欧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俄罗斯国家定位和发展前景之争
被引量:
1
3
作者
盛世良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2期55-61,共7页
俄罗斯学术界领袖对本国定位的争论近来又趋活跃。格拉济耶夫提倡"三极世界",中美各为一极,俄罗斯引领印度、巴西、越南、伊朗、土耳其等国,构成第三极;卢基扬诺夫主张俄中结成"东方伙伴";卡拉加诺夫主张俄中共同形...
俄罗斯学术界领袖对本国定位的争论近来又趋活跃。格拉济耶夫提倡"三极世界",中美各为一极,俄罗斯引领印度、巴西、越南、伊朗、土耳其等国,构成第三极;卢基扬诺夫主张俄中结成"东方伙伴";卡拉加诺夫主张俄中共同形成"大欧亚";特列宁认为俄中应成为"协约国",形成从上海到圣彼得堡的"大亚洲",以大国协商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费年科认为1943年确立的雅尔塔—波茨坦体制迄今未大变,能对抗美国的依然仅有俄罗斯一国;马拉申科认为俄罗斯只有一种政治前景——带极权因素的威权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国家定位
中俄关系
三极世界
大欧亚
大亚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俄共同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0,共9页
中国与俄罗斯先后提出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倡议,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际、地区和国内形势发展的结果,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文本通过对"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在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国际社会的支持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
中国与俄罗斯先后提出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倡议,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际、地区和国内形势发展的结果,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文本通过对"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在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国际社会的支持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两大倡议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但在主要内容上同大于异,国际社会的反应使两大倡议对接有着较强的现实需要。中俄两国确定将两大倡议对接,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保证两国能够长期合作,需要做相应的对接工作。文本既注重两大倡议的文本研究和政策趋向分析,也关注大国关系与现实问题对这一议题的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大欧亚
合作对接
中俄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心和边缘:理解“大欧亚”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昊琦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出处
《俄罗斯学刊》
2017年第2期18-26,共9页
文摘
在现代世界体系的框架中,俄罗斯一直是一个以欧洲"中心"为坐标,不断试图进入"中心"的"边缘"国家。苏联时期俄罗斯摆脱了世界体系,但是苏联解体后重新沦落到边缘位置,进入世界体系中心仍然是它的核心目标。"大欧洲"战略的失败推动了"大欧亚"战略的提出,深层次里反映了俄罗斯从"融入"到"重建"的转变。但是俄罗斯战略思想中"以空间换时间"的历史经验,以及"转向东方"的效果不彰,加重了俄罗斯的战略迟疑。从"大欧洲"到"大欧亚"的理念切换反映了俄罗斯面向亚太、在未来世界中获得新的基础的渴望,但是在世界新格局尚未定型、世界政治的发展仍处于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大欧亚"与其说是一项面向未来的长远之策,不如说是一项临时脱困的权宜之计。
关键词
俄罗斯战略
中心与边缘
“大欧洲”
“大欧亚”
Keywords
Russian
Strategy
Center
and
Periphery
"
great
Europe"
"
great
eurasia
"
分类号
D751.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罗斯的“欧洲梦”断与“重返欧洲”——乌克兰危机以来俄欧关系浅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吕萍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
出处
《俄罗斯学刊》
2019年第6期5-26,共22页
文摘
乌克兰危机发生后俄欧关系“归零”。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导致俄欧开始制裁与反制裁,至今双方均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俄罗斯通过介入中东战事突破了西方的政治孤立,欧盟开始就重大国际问题与俄罗斯协商,经济上双方贸易触底反弹。虽然在欧盟层面制裁仍在继续,但在成员国国家层面,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欧盟成员国多数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右翼民粹主义在欧洲的抬头和壮大也加速了俄罗斯与部分欧盟国家的双边关系提升。虽然欧盟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上都进行着合作,但出于“政治正确”和美国的压力,欧盟仍坚持以明斯克协议未能得到执行为由延长了制裁。乌克兰危机是俄欧关系及俄罗斯对欧政策的分水岭,自此,俄罗斯决定通过“大欧亚”构想,借助与亚洲国家的合作“重返欧洲”。
关键词
俄欧关系
欧盟
乌克兰危机
制裁与反制裁
“大欧亚”
Keywords
Russia-EU
relations
the
EU
Ukrainian
crisis
great
eurasia
sanctions
and
anti-sanctions
分类号
D83 [政治法律—政治学]
D87.512.2.5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俄罗斯国家定位和发展前景之争
被引量:
1
3
作者
盛世良
机构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
出处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2期55-61,共7页
文摘
俄罗斯学术界领袖对本国定位的争论近来又趋活跃。格拉济耶夫提倡"三极世界",中美各为一极,俄罗斯引领印度、巴西、越南、伊朗、土耳其等国,构成第三极;卢基扬诺夫主张俄中结成"东方伙伴";卡拉加诺夫主张俄中共同形成"大欧亚";特列宁认为俄中应成为"协约国",形成从上海到圣彼得堡的"大亚洲",以大国协商取代美国的世界霸权;费年科认为1943年确立的雅尔塔—波茨坦体制迄今未大变,能对抗美国的依然仅有俄罗斯一国;马拉申科认为俄罗斯只有一种政治前景——带极权因素的威权主义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扩大。
关键词
俄罗斯
国家定位
中俄关系
三极世界
大欧亚
大亚洲
Keywords
Russia
country
position
China-Russia
relationship
tri-polar
world
great
eurasia
great
Asia
分类号
D73 [政治法律—政治学]
D7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俄共同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基础与路径
被引量:
2
4
作者
杨雷
机构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10,共9页
基金
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课题"大欧亚合作的趋势与前景"(20160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带一路’与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的对接路径及其发展趋势研究"(17BGJ034)的阶段性成果
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资助
文摘
中国与俄罗斯先后提出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倡议,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国际、地区和国内形势发展的结果,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文本通过对"一带一路"和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在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国际社会的支持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两大倡议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但在主要内容上同大于异,国际社会的反应使两大倡议对接有着较强的现实需要。中俄两国确定将两大倡议对接,但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差异,为了保证两国能够长期合作,需要做相应的对接工作。文本既注重两大倡议的文本研究和政策趋向分析,也关注大国关系与现实问题对这一议题的直接影响。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大欧亚
合作对接
中俄关系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The
great
eurasia
Area
Cooperation
Connection
Sino-Russian
Relation
分类号
F114.3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心和边缘:理解“大欧亚”
张昊琦
《俄罗斯学刊》
201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俄罗斯的“欧洲梦”断与“重返欧洲”——乌克兰危机以来俄欧关系浅析
吕萍
《俄罗斯学刊》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俄罗斯国家定位和发展前景之争
盛世良
《俄罗斯学刊》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俄共同推进欧亚地区合作的基础与路径
杨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