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经济开放度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松涛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102,共12页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简称“巴萨假说”)认为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可贸易部门较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高了非可贸易部门的相对成本,从而提高了非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本文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简称“巴萨假说”)认为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可贸易部门较快的劳动生产率增长提高了非可贸易部门的相对成本,从而提高了非可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本文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8年-2006年的相关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从开放经济体的视角检验了“巴萨假说”对房地产这类典型非可贸易品的适用性。实证分析表明:城市经济开放度水平每正向变动1%,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约0.066%;住房价格波动不仅受到城市经济维度与房地产市场维度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开放经济维度因素的影响。本文结论不仅为预测全球经济衰退以来房价走势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对政府干预住房市场的实践也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开放度 房地产价格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面板数据模型
下载PDF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实证检验——来自亚洲的证据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晓军 吴明琴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2-79,共8页
本文利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检验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是否成立。实证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该假说不成立。进一步地,本文对构成该假说的三个主要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非贸... 本文利用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面板数据检验了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是否成立。实证分析所用的方法主要是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该假说不成立。进一步地,本文对构成该假说的三个主要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的变动并不能引起实际汇率水平的变动是该假说不成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面板单位根检验 面板协整检验 实证检验 萨缪尔森 假说 亚洲 拉萨 证据
下载PDF
政府消费、贸易条件、生产率与人民币汇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扩展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2-54,共13页
本文在Gregorio和Wolf(1994)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政府需求考虑进去,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扩展研究。从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层次,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 本文在Gregorio和Wolf(1994)模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政府需求考虑进去,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扩展研究。从全国整体和分区域层次,利用1995-201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长期波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确实存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生产率的提升促进人民币升值,而部门间的收入差距阻碍人民币升值。同时,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在西、中、东部依次递减,其中西部地区政府消费所引致的投资的贡献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消费 贸易条件 实际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原文传递
人民币汇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多渠道影响效应研究:基于金融动态CGE模型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华 郑晓亚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8,共13页
笔者基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及汇率对房价传导渠道的一般性经验分析,构建符合我国宏观经济框架的金融动态CGE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汇率波动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存在显性影响,房价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输入型通缩效应及贬值带来的巴拉萨... 笔者基于对房地产市场影响因素及汇率对房价传导渠道的一般性经验分析,构建符合我国宏观经济框架的金融动态CGE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汇率波动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存在显性影响,房价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输入型通缩效应及贬值带来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存在阶段性响应;此外,汇率变化带来的信贷效应、流动性效应、预期效应、财富效应与溢出效应均对房价存在影响,其中影响最强烈的是溢出效应。宏观调控政策制定者应以避免跨境套利资本冲击境内资产价格为目标,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助力房地产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 房地产价格 金融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输入型通货紧缩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下载PDF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进步及人民币实际汇率——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胡德宝 苏基溶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84,共9页
本文以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BSH)为分析框架,采用1995-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中国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通过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传导作用,实... 本文以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Balassa-Samuelson Hypothesis,BSH)为分析框架,采用1995-2011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中国整体及各区域层面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通过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传导作用,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中国的FDI流入通过提高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促进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区域的结果发现,FDI对人民币汇率存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FDI对人民币汇率具有反向作用,而在中西部,FDI则会使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应大力提升服务业生产率,印证了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制定我国的引资政策时,一方面应考虑区域差异,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的协调,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福利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实际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技术进步
原文传递
二元经济环境下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再考察 被引量:8
6
作者 陈仪 张鹏飞 刘冲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7,共17页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开放小国一般均衡模型,在农村劳动力跨部门就业需要付出异质性成本的假设下,揭示了二元经济环境下部门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实际汇率及部门工资差距等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以中国为代表的二元经济体的相关问题... 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部门开放小国一般均衡模型,在农村劳动力跨部门就业需要付出异质性成本的假设下,揭示了二元经济环境下部门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实际汇率及部门工资差距等内生变量的作用机制,为研究以中国为代表的二元经济体的相关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启发性的理论框架。我们不仅使用跨国面板数据对模型的部分可检验假说进行了检验,还通过数值模拟法对模型拟合中国现象的能力进行了考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样本期内各内生变量的变化轨迹,尤其是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汇率,以及持续扩大的工农业部门工资差距。无论从哪个维度看,本文模型解释中国现象的能力都远胜于假设劳动力市场不存在摩擦的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成本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人民币实际汇率 部门工资差距
原文传递
人民币/美元名义汇率与中国通胀率的状态转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谢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5期64-70,共7页
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使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两国价格差距的过程中,... 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使用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两国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所以,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结构性通胀 马尔科夫状态转换模型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汇率决定性因素研究——“Balassa-Samuelson假说”的扩展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谢杰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0,77,共7页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部分来自快速的经济增长应当与实际汇率升值相联系的观点,这与"Balassa-Samuelson假说"相关联,它认为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但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显示出长期升值的趋势... 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部分来自快速的经济增长应当与实际汇率升值相联系的观点,这与"Balassa-Samuelson假说"相关联,它认为贸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引起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但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显示出长期升值的趋势。本研究扩展了"Balassa-Samuelson假说",并引入扩展的1-2-3(CGE)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压低了中国的实际汇率,从而没有观察到"Balassa-Samuelson假说";如果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流向服务业部门,即非贸易部门,实际汇率也将面临向下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balassasamuelson假说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下载PDF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理论拓展与实证——基于中国国情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惠好 李蔚 苏振天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 在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下对一国经济增长影响实际汇率的内在机理进行解释,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拓展理论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政府支出以及相对货币供给量与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劳动生产率是影响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政府支出增加推动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下载PDF
经济增长对实际汇率的影响: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凯 庞震 《金融发展研究》 2012年第2期28-33,共6页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认为经历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其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较快,这将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中国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认为经历高速经济增长的国家,其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提高较快,这将导致实际汇率升值。本文利用1978-2010年的中国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显著成立的,从长期看中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带来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实际汇率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美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及其对双边金融合作的影响
11
作者 项卫星 陈霖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83,共11页
中美双边汇率问题及汇率机制协调是两国开展金融合作的重要基石。基于修正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从一价定律偏离和中美市场准入限制的假设出发,研究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结果显示:源于通货膨胀水平差异的一价定律是决定... 中美双边汇率问题及汇率机制协调是两国开展金融合作的重要基石。基于修正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从一价定律偏离和中美市场准入限制的假设出发,研究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的决定机制。结果显示:源于通货膨胀水平差异的一价定律是决定当前中美双边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所代表的"相对之相对"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及其对美国金融业市场准入水平的提高,也会在短期内提高双边实际汇率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实际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一价定律偏离 金融合作
原文传递
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述评
12
作者 陈素玲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在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研究时,许多学者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进行了修正。从研究结论看,大部分学者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效应,但有些学者... 在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基础上对人民币实际汇率进行研究时,许多学者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对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进行了修正。从研究结论看,大部分学者认为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趋势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效应,但有些学者的研究结论不支持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且在实证研究方面,对数据的使用和计量模型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在对相关文献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对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相关研究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其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研究的若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实际汇率 可贸易品 不可贸易品
下载PDF
是何因素推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13
作者 梅晓红 徐梦 王洁 《金融》 2020年第4期446-454,共9页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变革。本文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几个阶段(包括汇率升值的几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回顾,指出长期的贸易顺差、... 自建国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情况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若干阶段的变革。本文对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几个阶段(包括汇率升值的几个阶段)进行了梳理回顾,指出长期的贸易顺差、对外投资与外商直接投资对比关系失衡、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差异加大、市场体制建设中法制观念的加深等因素都推动了汇率制度的改革。短期内增强汇率弹性可以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及内外部经济矛盾,长期则以坚持自由浮动汇率制为不变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制度 汇率弹性 国际收支失衡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下载PDF
人民币名义汇率与中国通胀的区制转换特征研究
14
作者 谢杰 《上海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66,共8页
我们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经验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 我们通过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对名义汇率升值和通胀的相互替代作用进行了理论解释,并使用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研究了1983年1月至2010年11月间人民币/美元汇率和中国通胀率的时间序列行为。经验研究显示,在缩小中美之间价格差距的过程中,"结构性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有着相同的作用。人民币外在升值压力与国内通胀并存的问题,对于宏观经济平衡和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既意味着机遇,也意味着挑战。我们认为,通胀与名义汇率升值的合适政策搭配会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并逐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义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假说” “结构性通胀” 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