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猫的摇篮》中的科技异化思想 |
肖春梅
易艳萍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1 |
1
|
|
2
|
末世狂欢下的忧虑与绝望——《金瓶梅》父亲缺席的叙事策略 |
姚洪运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3
|
1910年哈雷彗星回归及“末世论”刍议 |
叶璐
|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4
|
论《新桃花扇》中的士人形象 |
刘昕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5
|
双重个体下的逃离与回归--论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
李婕雅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1 |
0 |
|
6
|
政治诉求、审美追求与市场需求的碰撞——以《芳草天涯》公演与批评为中心的考察 |
范卫东
王力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7
|
清末科学小说与世纪末思潮--以两篇《世界末日记》为例 |
李艳丽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8
|
“艺术终结”问题及理论思考 |
李建盛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9
|
探究潜意识记忆的抵抗机制——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的森林意象分析 |
关冰冰
杨炳菁
|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网络交往的悖论:“天涯若比邻”与“比邻若天涯” |
吴玉荣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
2004 |
1
|
|
11
|
至善或意义?——论康德的终极目的概念 |
贺磊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2
|
论古希腊哲学的天性与分析哲学的人性 |
陈道远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3
|
“不死者”之“未来”--论梁启超的《世界末日记》与《新中国未来记》 |
张杨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4
|
世界的始终与人性之日生日成——王船山“天地之始终今日是”的哲学蕴含 |
陈赟
|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5
|
双脚走天涯 激情写世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王喜民 |
乔云霞
|
《新闻春秋》
CSSCI
|
2021 |
0 |
|
16
|
《尺素天涯》所包含的多重意义 |
陆蔚青
|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7
|
玛雅天文学和2012世界末日 |
Michael H.SOFFEL
李亮
|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8
|
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看村上春树的“世界”构筑 |
杨宇晴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2 |
0 |
|
19
|
从《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看村上春树的自我流放意识 |
贾迪扉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0 |
|
20
|
现代性危机及其历史救赎——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理论研究 |
周来顺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