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及β凝血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京凤 杨媛华 庞宝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378-1382,共5页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及B凝血球蛋白(β-T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1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50例缓...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及B凝血球蛋白(β-TG)水平的变化,探讨其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1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作为急性加重组,50例缓解期患者为缓解组,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各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相关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浆PF4、β-TG水平,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对各组患者的PF4及β-TG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PF4、β-TG、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加重组、缓解组、对照组间性别、年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均P〉0.05)。急性加重组、缓解组、对照组血浆PF4和β-TG水平分别为2.28、2.01、1.57μg /L和2.32、1.85、1.29μg /L,急性加重组均高于其他2组(均P〈0.05);3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96±67)×10。/L、(194±50)×10^9/L、(190±48)×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极重度急性加重组患者血浆PF4与β-TG水平均高于中度及重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F4与β-TG水平呈正相关(P〈0.01),PF4及β-TG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和氧分压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患者存在异常血小板活化,PF4和β-TG水平的增高可作为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血小板因子4 β凝血球蛋白 血小板活化 疾病严重 程度
原文传递
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β-血小板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辛蓓玮 顾伟鹰 +2 位作者 时扣荣 刘娟 侯晓丽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8期91-95,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观察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血小板第4因子(PF4)、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2018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麝香注射液+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β-TG水平及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并观察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大脑中动脉PSV、Vm、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PSV、Vm快于对照组,PI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清PF4、CD62P和β-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5)。(6)两者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麝香注射液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方麝香注射液 高压氧 治疗结果 血小板第4因子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β血小板球蛋白
下载PDF
高压电烧伤大鼠血小板流变行为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庆富 李勇 +2 位作者 冯建科 徐彦粉 屠丽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数、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60只。以左前肢近心端...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血小板聚集数、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及血小板因子4(PF-4)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60只。以左前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入口,右后肢近心端外侧为电流出口,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大鼠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造成入口和出口处各1 cm×1 cm的高压电烧伤创面;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伤后2 min,生理盐水组大鼠按2 mL/kg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司他丁组大鼠按2×104 U/kg腹腔注射10 g/L乌司他丁。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 h、2 h、4 h、8 h,每组各取10只大鼠,经心脏采血5~7 mL,取0.05 mL制成活血涂片,观察血小板聚集数;其余血样分离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β-TG和PF-4含量。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SNK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结果(1)伤前15 min,假伤组、单纯电伤组、生理盐水组、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相近,分别为(5.9±1.2)、(5.8±1.2)、(5.9±1.3)、(5.9±1.1)个(P值均大于0.05)。伤后5 min、1 h、2 h、4 h、8 h,单纯电伤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57.2±16.3)、(59.1±16.9)、(60.8±20.6)、(83.6±24.9)、(83.4±30.3)个,较假伤组的(6.0±1.3)、(6.0±1.4)、(5.9±1.4)、(5.7±1.1)、(5.8±1.3)个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01);乌司他丁组大鼠血小板聚集数分别为(29.6±7.4)、(31.9±10.1)、(35.0±14.2)、(43.0±13.6)、(35.2±11.1)个,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的(58.3±16.1)、(63.9±18.0)、(60.8±17.7)、(74.2±23.0)、(82.3±21.9)个(P值均小于0.001)。假伤组大鼠组内各时相点血小板聚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微循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因子4 β血小板球蛋白 乌司他丁
原文传递
血小板活化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9
4
作者 侯丹 周治平 余丹 《医学综述》 2012年第6期819-821,共3页
血小板活化包括血小板形态的改变、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成分的释放。近年来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可溶性P选择素等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小板活化包括血小板形态的改变、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成分的释放。近年来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血小板第4因子、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可溶性P选择素等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在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指标物可引导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预后情况及治疗反应。监测血小板活化指标物可辅助于抗栓治疗,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第四因子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P选择素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高压氧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β-TG及PF4的表达对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符惠芳 刘炫君 +5 位作者 杨国帅 余丹 王良 程启慧 肖成业 孙荣道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9期986-98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及血小板第Ⅳ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的表达对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探讨高压氧通过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及血小板第Ⅳ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的表达对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予以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入院后除常规治疗外,辅以高压氧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β-TG及PF4的表达及治疗后的变化;采用Spearman法分析β-TG及PF4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β-TG及PF4的表达显著升高,实验组用高压氧治疗后,血浆β-TG及PF4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血浆中β-TG及PF4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呈正相关(r=0.564,P<0.05;r=0.337,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β-TG及PF4的水平与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高压氧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中β-TG及PF4的表达来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第Ⅳ因子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 早期神经功能缺损
下载PDF
血浆β-TG、PF4和外周血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王红丽 汪晶晶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6期93-99,共7页
目的探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外周血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的8... 目的探讨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外周血S-100B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医院健康体检的88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β-TG、PF4及S-100B蛋白表达水平及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期β-TG、PF4和外周血S-100B蛋白表达水平,分析β-TG、PF4和外周血S-100B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β-TG、PF4、S-100B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急性期β-TG、PF4、S-100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G、PF4及S-100B蛋白高水平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水平表达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92、21.160、4.682,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NIHSS评分高、β-TG高水平、PF4高水平、S-100B蛋白高水平、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不佳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β-TG、PF4及S-100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β-TG、PF4及S-100B蛋白参与血栓形成过程,表达水平越高者预后越差。因此,临床需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第4因子 S-100B蛋白 急性脑梗死 表达情况
下载PDF
Aspirin responsive platelet thrombophilia in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and polycythemia vera 被引量:4
7
作者 Jan Jacques Michiels Fibo WJ Ten Kate +1 位作者 Peter J Koudstaal Perry JJ Van Genderen 《World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13年第2期20-43,共24页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 and polycythemia vera(PV) frequently present with erythromelalgia and acrocyanotic complications, migraine-like microvascular cerebral and ocu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MIAs) and/or a...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 and polycythemia vera(PV) frequently present with erythromelalgia and acrocyanotic complications, migraine-like microvascular cerebral and ocula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MIAs) and/or acute coronary disease. The spectrum of MIAs in ET range from poorly localized symptoms of transient unsteadiness, dysarthria and scintillating scotoma to focal symptoms of transient monocular blindness, transient mono- or hemiparesis or both. The attacks all have a sudden onset, occur sequentially rather than simultaneously, last for a few seconds to several minutes and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a dull, pulsatile or migraine-like headache. Increased hematocrit and blood viscosity in PV patients aggravate the microvascular ischemic syndrome of thrombocythemia to major arterial and venous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Phlebotomy to correct hematocrit to normal in PV significantly reduces major arterial and venous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but fails to prevent the platelet-mediated erythromelalgia and MIAs. Complete long-term relief of the erythromelalgic microvascular disturbances, MIAs and major thrombosis in ET and PV patients can be obtained with low dose aspirin and platelet reduction to normal, but not with anticoagulation. Skin punch biopsies from the erythromelalgic area show fibromuscular intimal proliferation of arterioles complicated by occlusive plateletrich thrombi leading to acrocyanotic ischemia. Symptomatic ET patients with erythromelalgic microvascular disturbances have shortened platelet survival, increased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β-thromboglobulin(β-TG), platelet factor 4(PF4) and thrombomoduline(TM), increased urinary thromboxane B2(TXB2) excretion, and no activation of the coagulation markers thrombin fragments F1+2 and 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 Inhibition of platelet cyclooxygenase(COX1) by aspirin is followed by the disappearance and no recurrence of microvascular disturbances, increase in platelet number, correction of the shortened platelet survival times to normal, and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MELALGIA Migraine-like cerebral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Platelets β-thromboglobulin Thrombomoduline Thrombosis ASPIRIN Anticoagulation Arterial PLATELET THROMBOPHILIA 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 POLYCYTHEMIA vera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血浆血栓球蛋白β、血小板因子4、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夏阳波 朱爱国 +1 位作者 赵歆晖 唐志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血浆血栓球蛋白β、血小板因子4、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测定35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治疗前后、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RF)患者治疗前、35名健康成年人血浆血栓球蛋白β(β-TG)、血...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血浆血栓球蛋白β、血小板因子4、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水平变化。方法分别测定35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治疗前后、3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RF)患者治疗前、35名健康成年人血浆血栓球蛋白β(β-TG)、血小板因子4(PF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D-dimer),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①NS组及CRF组治疗前患者β-TG、PF4、Fib、D-dime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NS组患者β-TG、PF4、Fib、D-dimer显著高于CRF组(P〈0.05).②在糖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双嘧达莫治疗后NS组患者病情好转,β-TG、PF4、Fib、D-dimer显著下降(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存在血小板异常活化、凝血纤溶异常,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是肾病综合征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血栓球蛋白β 血小板因子4 血浆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
下载PDF
血小板表达TLR4调节LPS刺激血小板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兵 徐春雷 +4 位作者 王勇强 曹书华 梁勇 胡才理 徐新女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 证实人类血小板表面是否表达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血小板后TLR4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ukine-8,IL-8)、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 目的 证实人类血小板表面是否表达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血小板后TLR4表达变化及其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ukine-8,IL-8)、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释放的凋节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不同浓度LPS刺激后血小板TLR4表达情况;ELISA法测定TLR4单克隆抗体封闭或不封闭LPS刺激的人血小板释放的细胞因子IL-8、β-TG、sCD40L的变化.结果 人血小板表达TLR4,LPS刺激后血小板对TLR4表达检出率降低(P〈0.01),血小板对sCD40L、β-TG释放显著升高(P〈0.001),但LPS在1~5μg/ml内不同浓度之间,sCD40L、β-TG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诱发血小板释放sCD40L、β-TG增加效应被TLR4单克隆抗体削弱.LPS刺激前后,反应体系中IL-8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血小板TLR4与LPS相互作用诱发血小板大量释放sCD40L、β-TG,而血小板对IL-8的释放不依赖于TLR4-LPS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TOLL样受体4 β血小板球蛋白 可溶性CD40配体
原文传递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蓓 龚兰生 沈卫峰 《国际内科学杂志》 1989年第1期21-23,共3页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危险,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和猝死。因此了解其发病机理以采取正确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概述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理和治疗的某些进展。
关键词 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急性心肌梗塞 BTG β-thromboglobulin β-血栓球蛋白 CAB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冠状动脉病变 DCO dynamic CORONARY obstruction 动力性冠状动脉阻塞 PF4 platelet factor 4 血小板第4因子 PTCA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SAP stable ANGINA PECTORIS 稳定型心绞痛 TXA2 thromboxane A2血栓素 A2 UAP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与血浆血小板因子4及β-血小板球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亚敏 霍丽静 +2 位作者 张明明 刘光霞 陈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与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等分子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4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9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胆固醇血症与血浆血小板因子4(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等分子水平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4例以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9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CON组);按照总胆固醇(TC)水平把1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1)高胆固醇血症组(HTC组)42例,(2)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BTC组)51例,(3)胆固醇正常组(NOR组)67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浆PF4浓度和β-TG浓度水平,同期检测各组血脂指标,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PF4、β-TG水平在CON组、SAP、ACS组间依次升高,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4、β-TG水平在NOR组、BTC组、HTC组的水平也依次升高,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C水平与PF4、β-TG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水平是影响血清PF4、β-TG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PF4、β-TG水平较正常组升高,胆固醇水平可能通过影响PF4、β-TG的水平促进冠心病的发生,且与冠心病病情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胆固醇血症 边缘高胆固醇血症 血小板因子4 β-血小板球蛋白
原文传递
克山病病区居民血小板血栓素、聚集性和形态的改变及补硒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光禄 曹曙光 +6 位作者 杨虞勋 化罗明 薛文岚 梁文升 杨少毅 申文红 谭武红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2-324,共3页
对比研究了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的硒状态、血栓素(TXA_2)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形态,并观察了补硒的影响。发现:(1)血硒水平低的病区居民血小板GSH-Px活性也低;血浆TXA_2、血小板TXA_2生成和聚集性均显著高于非病区;血小板形态有异常... 对比研究了克山病病区和非病区居民的硒状态、血栓素(TXA_2)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性形态,并观察了补硒的影响。发现:(1)血硒水平低的病区居民血小板GSH-Px活性也低;血浆TXA_2、血小板TXA_2生成和聚集性均显著高于非病区;血小板形态有异常,出现变形和团聚血小板。(2)给病区居民补硒(亚硒酸钠,200μgSe/d)12周后,红细胞硒和GSH-Px活性显著增高,血浆TXA_2、血小板TXA_2生成和聚集性均显著低于未补硒居民,但血浆前列环素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βTG含量和释放率无显著变化;补硒可明显减轻病区居民血小板的形态改变。提示,病区低硒居民血小板的高活化反应是克山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补硒预防克山病发病的机理之一,在于缓解病区人体血小板的高反应性,从而消除心肌围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血小板 血栓素 聚集 形态 球蛋白
下载PDF
血浆β-TG、PF_4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与多灶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永杰 杨友松 《华西医学》 CAS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 )在急性脑梗死 (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0例ACI患者 6~ 72h、 7天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 3 0例对照组血浆 β -TG、... 目的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 )在急性脑梗死 (ACI)和多灶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0例ACI患者 6~ 72h、 7天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及 3 0例对照组血浆 β -TG、PF4 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 6~ 72h、β -TG和PF4 、 7天后PF4 及多灶性脑梗死组PF4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ACI组 7天后PF4 较 6~ 72h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CI组7天后 β -TG与多灶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均无差异 (P >0 0 5 )。这些变化与病灶面积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 ,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数目愈多、PF4 愈高 (P <0 0 5 )。结论 :结果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 ,β -TG、PF4 均升高可能为发病在 6~ 72h的ACI患者 ,仅有PF4 升高可能为多灶性脑梗死。因此 ,可将血浆 β -TG、PF4 的改变 ,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多灶性 急性 β-TG PF4
下载PDF
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汤卫忠 殷诺 +1 位作者 潘海滨 翟大明 《中国医药导刊》 2020年第4期231-236,共6页
目的:观察血清血小板微颗粒(PMP)、血小板ɑ-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为急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 目的:观察血清血小板微颗粒(PMP)、血小板ɑ-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在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为急性脑梗死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45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PMP、CD62P和β-TG。观察两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与颈部动脉斑块、脑梗死体积和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其预测预后不良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1),而稳定斑块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体积梗死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高于中体积梗死组和小体积梗死组(P<0.01),而中体积梗死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高于小体积梗死组(P<0.01)。预后不良组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MP、CD62P和β-TG水平在预测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联合检测在预测急性脑梗死不良预后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其灵敏度为80.6%,特异性为95.6%,其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独检测PMP(Z=1.994,P<0.05)、CD62P(Z=2.802,P<0.01)和β-TG(Z=2.683,P<0.01)。结论:血清PMP、CD62P和β-TG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在预测不良预后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颗粒 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 β-血小板球蛋白 急性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血小板TLR4表达在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勇强 王兵 +3 位作者 梁勇 曾书华 刘丽 徐新女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明确脓毒症血小板表达Toll样受体4(TLR4)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 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除外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复苏后... 目的 明确脓毒症血小板表达Toll样受体4(TLR4)变化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 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除外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心肺复苏后、终末期肝或肾功能衰竭及入院24 h内死亡等患者.门诊查体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比较健康对照组和脓毒症组入院时和第3,5,9天外周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C)及参数(MPV,PDW)、血小板TLR4表达、血小板活化膜糖蛋白GPIⅠb/Ⅲa的PAC-1表达、血浆sCD40L及TNF-α浓度变化及关系;脓毒症组中分为血小板减少症即TCP组(至少1次低于150×109 L-1,27例)和非TCP组(37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入院时及入院第9天)TLR4,PAC-1,sCD40L和TNF-α及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出血发生率以及28 d死亡率差异.基于时间测量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可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参数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PC减低(P=0.006),伴随MPV,PDW增大(P=0.046,P<0.001);血小板FLR4及PAC-1表达同时上调(P<0.001),且两种受体变化正相关;血浆中sCD40L和TNF-α浓度显著上升(P<0.001).TCP组PAC-1表达、TNF-α浓度治疗前后均高于非TCP组(P=0.023,P=0.011);治疗后TCP组sCD40L、血小板TLR4表达显著高于非TCP组(P=0.047,P=0.001).TCP组比非TCP组出血发生率高(P=0.024)、ICU住院时间长(P=0.013)、APACHEⅡ评分高(P<0.01)、28 d病死率高(P=0.048).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TLR4表达上调及伴随的血小板活化与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发病密切相关,脓毒症并发TCP可能是预后不良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小板减少症 Toll样受体 血小板活化 糖蛋白GPⅡb/Ⅲa 可溶性CD40配体 β血小板球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原文传递
血瘀证心脑血管疾病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功能的同步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新民 陈正权 +2 位作者 茅惠明 林闽加 孙天庭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34-336,共3页
采用电阻抗法和光电比浊法分别测定了血瘀证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显示全血及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增高。继而采用光电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对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步检测血小板聚集活性、聚集后β-血栓球蛋白(β-... 采用电阻抗法和光电比浊法分别测定了血瘀证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显示全血及血浆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增高。继而采用光电比浊法和放射免疫法对血瘀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同步检测血小板聚集活性、聚集后β-血栓球蛋白(β-TG)释放量以及血浆β-TG 含量。结果表明,体外血小板聚集率和随之产生的β-TG 释放量并未显示一定的相关性,仅仅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有时并不能反映其活性程度。脑卒中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聚集后β-TG 释放量以及血浆β-TG 含量明显增高,恢复期血小板几种活性指标虽有所改善,但仍较健康组异常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释放
原文传递
血浆β-TG、PF_4的变化在急性脑梗死与多灶性脑梗死中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永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1-22,共2页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在急性脑梗死 (ACI)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 0例ACI患者 6~ 72h、7d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β -TG、PF4 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 6~ 72hβ... 探讨血浆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 -TG)、血小板 4因子 (PF4)在急性脑梗死 (ACI)病人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测定法测定 4 0例ACI患者 6~ 72h、7d和 3 3例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 β -TG、PF4 的变化。结果 :发现ACI组 6~ 72hβ -TG和PF4 、7d后PF4 及多灶性脑梗死组PF4 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ACI组 7d后PF4 较 6~ 72h显著下降 (P <0 .0 1)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 ;ACI组 7d后 β -TG与多灶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均无差异 (P >0 .0 5)。这些变化与病灶的大小无明显正相关 ,多灶性脑梗死组病灶愈多 ,PF4 愈高 (P <0 .0 5)。结论 :本研究提示脑梗死病人血小板活性增高 ,β -TG、PF4 均升高可能为ACI 6~ 72h患者 ,仅有PF4 升高可能为多灶性脑梗死。因此 ,可将 β -TG、PF4 的改变 ,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分类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4因子
下载PDF
B-TG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生成PGI_2吗?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国强 任文华 +1 位作者 徐也鲁 王振义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1989年第2期115-118,230,共5页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是由血小板α——颗粒释放出来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迄今,对于它是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前列环素(PGI_2)这一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应用本室纯化的β—TG进行实验,结果未能证实它对牛和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生成PGI_... 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是由血小板α——颗粒释放出来的一种特异性蛋白质。迄今,对于它是否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前列环素(PGI_2)这一问题尚无定论。本文应用本室纯化的β—TG进行实验,结果未能证实它对牛和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生成PGI_2有任何影响。同时,在本实验条件下也尚未证实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β—TG特异结合部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管内皮细胞 前列环素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舍曲林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新丽 丁发明 徐德祥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与同时合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后者在舍曲林(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以β-血栓球蛋白(β-TG)血浆浓度作为血小板活化的血浆标志物。方法:不稳定型...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与同时合并抑郁症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血小板活化状态,以及后者在舍曲林(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改变,以β-血栓球蛋白(β-TG)血浆浓度作为血小板活化的血浆标志物。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UA组)78例被分为两组:A组40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伴抑郁症;B组为38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其中B组随机分为B1,B2两组,各为19例,分别给予标准药物治疗及联合舍曲林药物治疗)。以42例健康人为对照,以β-TG作为血小板活化功能检测的标志物,分别在治疗前测量(A组,B组)以及治疗4周后测量(B组)β-TG浓度。结果:血浆β-TG浓度A组(16.4±3.2 IU/ml)和B组(治疗前为19.8±2.7 IU/ml)比健康组(10.4±2.7 IU/ml)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组病人β-TG浓度值较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舍曲林治疗前后β-血栓球蛋白(β-TG)血浆浓度变化(治疗后为21.6±3.3 IU/ml)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抑郁症组病人中,血小板的活化程度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且舍曲林治疗可减轻血小板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β-血栓球蛋白 不稳定心绞痛 抑郁症 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下载PDF
川芎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TG、PF_4及TXB_2、6-酮-PGF_(1α)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众 史荫绵 +1 位作者 陈达仁 府军 《中西医结合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711-713,共3页
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_4)、血栓素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 F_1α(6-酮-PGF_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的含... 应用酶标免疫测定法及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了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血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4(PF_4)、血栓素 B_2(TXB_2)、6-酮-前列腺素 F_1α(6-酮-PGF_1α)含量的变化。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6-酮-PGF_1α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应用中药川芎治疗能明显地抑制血浆中β-TG、PF_4及 TXB_2含量的变化(P<0.01),并使血浆中6-酮-PGF_1α的含量有所升高(P<0.05)。提示川芎能够有效地抑制脑缺血时体内血小板的激活,纠正循环血中 TXA_2-PGI_2平衡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川芎 β-血栓球蛋白 血小板因子4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