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静脉干对四肢远端蒂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张世民 候春林 徐瑞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目的 :研究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犬的两侧前肢设计 10个包含头静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8cm× 2cm) ,随机分成蒂部浅静脉干结扎组 (实验 )和不结扎组 (对照 ) ,进行浅静脉干测压和皮瓣成活面积测定。结果 ... 目的 :研究浅静脉干在远端蒂皮瓣中的作用。方法 :在 5只犬的两侧前肢设计 10个包含头静脉的远端蒂岛状筋膜皮瓣 (8cm× 2cm) ,随机分成蒂部浅静脉干结扎组 (实验 )和不结扎组 (对照 ) ,进行浅静脉干测压和皮瓣成活面积测定。结果 :远端蒂皮瓣掀起后 ,浅静脉干压力在 4.6 7~ 5 .6kPa(35~ 42cmH2 O) ,超过毛细血管动脉灌注压 4.0kPa(30cmH2 O)。蒂部浅静脉干结扎后 ,远端蒂皮瓣的成活面积(15 .6± 0 .5 5 )cm2 ,占皮瓣面积的 97.5 % ,其成活质量显著优于不结扎组 (11.6± 2 .0 7)cm2 ,占皮瓣面积的72 .5 %。结论 :浅静脉干对远端蒂皮瓣的成活有害无益 ,临床上应在远端蒂部将其分出结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远端蒂皮瓣 浅静脉 静脉回流
下载PDF
浅静脉干对前臂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绥江 罗少军 +3 位作者 汤少明 梁杰 吕端远 金玉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 目的 :探讨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对 12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情况进行观察。另于家兔 (n =5 )双侧前肢制作带头静脉的远端蒂皮瓣 ( 5× 1.5cm ) ,比较蒂部结扎头静脉组 (实验组 )与不结扎组 (对照组 )的成活面积。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 ,其中 1例术后早期皮瓣远端肿胀。家兔 10个皮瓣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成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皮瓣蒂部保留浅静脉干对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的成活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筋膜皮瓣 皮神经 浅静脉
下载PDF
手背浅静脉和皮神经位置关系的局部解剖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朝鲜 周玲 +3 位作者 邹树芳 余崇林 许目香 唐瑞 《护理研究》 2003年第11A期1251-1252,共2页
目的 :为手背浅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74具成人尸体 14 8只手标本上观察手背浅静脉和皮神经的分布及两者间的位置关系。结果 :4条掌背静脉与拇指桡侧指背静脉和小指尺侧指背静脉一起吻合成手背静脉网 ,再向近侧延续为贵要... 目的 :为手背浅静脉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74具成人尸体 14 8只手标本上观察手背浅静脉和皮神经的分布及两者间的位置关系。结果 :4条掌背静脉与拇指桡侧指背静脉和小指尺侧指背静脉一起吻合成手背静脉网 ,再向近侧延续为贵要静脉、头静脉及副头静脉 ;手背皮神经主要来自桡神经浅支和尺神经手背支 ,皮神经行程较浅静脉直 ;12 5只手 (84.5 % )皮神经主干只跨过浅静脉深面或与其伴行 ,94.8%的掌背皮神经位于掌背静脉的外侧 ;由尺骨茎突、桡骨茎突和第三掌骨头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皮神经分布较少 ,且浅静脉与皮神经呈交叉关系。结论 :手腕背侧和手背中部的三角形区域为手背浅静脉穿刺的相对“安全区” ,掌背静脉外侧区域为穿刺的相对“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浅静脉 皮神经 穿刺部位
下载PDF
浅静脉直刺穿刺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卜艳华 朱永梅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浅静脉直刺穿刺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操作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直刺法,为100例住院病人行手背静脉穿刺输液,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病人对疼痛的感觉、穿刺成功率、血管可重复利用的次数、病人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病... 目的研究浅静脉直刺穿刺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操作者分别采用传统法和直刺法,为100例住院病人行手背静脉穿刺输液,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病人对疼痛的感觉、穿刺成功率、血管可重复利用的次数、病人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病人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进针速度、血管重复利用次数分别经t检验,P<0.001及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及穿刺方法满意度分别经秩和检验P均<0.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分别经字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皮下淤血发生率经字2检验,P<0.001,有显著性差异。以上说明浅静脉直刺法明显优于传统法。结论浅静脉直刺法可减轻病人疼痛,减少皮下淤血,增加血管重复利用次数,达到快速、准确、高效、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穿刺 进针方法 疼痛
下载PDF
吻合远端浅静脉干的带蒂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创面14例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涛 陈振兵 +3 位作者 陈燕花 丛晓斌 季伟 徐祥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 评价吻合远端浅静脉干对带蒂穿支皮瓣静脉回流的改善和创面修复效果.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1~2条浅静脉干的方法,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4例,其中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5例,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3例,掌背... 目的 评价吻合远端浅静脉干对带蒂穿支皮瓣静脉回流的改善和创面修复效果.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采用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1~2条浅静脉干的方法,修复四肢创面缺损14例,其中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5例,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3例,掌背动脉穿支皮瓣2例,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外踝上穿支皮瓣1例.术后观察皮瓣血运、评价肿胀情况;1个月行多普勒血流仪检测静脉吻合口的通畅情况,6 ~12个月问卷调查患者.结果 13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小部分表层坏死,经换药在1个月后愈合;共吻合浅静脉17条,1个月后检查吻合口均通畅;术后7d,皮瓣早期肿胀:Ⅰ度4例,Ⅱ度10例;术后6个月:Ⅰ度11例,Ⅱ度3例.11例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6~ 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患者对皮瓣外形均满意. 结论 在带蒂穿支皮瓣远端吻合浅静脉能有效改善其静脉回流,减轻皮瓣的术后肿胀度,且修复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静脉 穿支皮瓣 软组织损伤 超引流 显微外科技术
原文传递
静脉留置针不同置管方法在手背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妙桓 郭剑虹 +2 位作者 郑瑞琪 陈雪华 林苗环 《中华全科医学》 2013年第5期801-803,共3页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置管方法在手背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方法随机选择急诊科住院患者3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分别采用三种置管方法,每组各100例,第一种方法A组为常规穿刺置管,第二种方法B组为...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置管方法在手背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方法随机选择急诊科住院患者300例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分别采用三种置管方法,每组各100例,第一种方法A组为常规穿刺置管,第二种方法B组为临床常用的改良后穿刺置管方法,第三种方法C组为本研究改进的穿刺置管方法。比较三种置管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C组与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B组首次成功率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首次成功率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种方法C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最高;三组不同置管方法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无痛和微痛的例数最多。结论采用第三种方法改进的穿刺置管法可以提高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置管方法 手背 浅静脉 成功率
原文传递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引入质量控制体系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凤丹 《循证护理》 2020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究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引入质量控制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 [目的]探究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引入质量控制体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3月于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对比两组病人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质量控制体系引入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中,可有效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临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科 浅静脉 留置针 输液 质量控制体系 并发症
下载PDF
止血带松紧度与浅静脉充盈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桂芳 李红兰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7-58,共2页
目的通过研究三种不同扎止血带的松紧度对浅静脉充盈程度的影响,探讨何种止血带松紧度最有利于浅静脉的充盈,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通过67例患者采用三种扎止血带松紧度,即扎止血带后:A皮肤未出现皱褶、B皮肤出... 目的通过研究三种不同扎止血带的松紧度对浅静脉充盈程度的影响,探讨何种止血带松紧度最有利于浅静脉的充盈,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通过67例患者采用三种扎止血带松紧度,即扎止血带后:A皮肤未出现皱褶、B皮肤出现皱褶,但未有疼痛、C皮肤出现皱褶且有疼痛;并将浅静脉的充盈程度结果做两两比较X2检验。结果 B种止血带松紧度最有利于浅静脉充盈,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研究表明,扎止血带后浅静脉充盈最好的是皮肤出现皱褶,但患者未有疼痛时,这样既有利于静脉穿刺,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血带 松紧度 浅静脉 充盈度
下载PDF
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杜丽娜 苏燕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讨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314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和对照组(手背静脉顺行穿刺),各1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 目的探讨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314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手背静脉逆行穿刺)和对照组(手背静脉顺行穿刺),各15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情况、患者满意度和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疼痛患者占比为69.43%,高于对照组的52.23%(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可以减少液体渗漏,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穿刺 静脉穿刺 浅静脉 老年
下载PDF
改进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敬碧珍 杨晓玲 李洁 《西部医学》 2010年第8期1534-1535,共2页
目的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8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观察组透明... 目的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8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可延长透明敷贴使用时间,减少留置针的脱出和局部渗漏肿胀,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 留置时间
下载PDF
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11
作者 高明春 张倩 +2 位作者 李平 杨苹 李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7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862例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 目的探讨单手送管在儿科留置针穿刺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862例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单手送管,对照组采用双手送管。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时需助手配合率、家属及穿刺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49%)、患儿亲属满意度(97.21%)、穿刺者满意度(98.37%)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需助手配合率(17.2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留置针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手送管技术进行留置针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患儿亲属满意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适宜在儿科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手送管 浅静脉穿刺 置管 儿科
下载PDF
经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柯小云 何胜男 +4 位作者 刘宗帼 吴巧珍 童金英 林祺 刘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5期72-74,78,共4页
目的探讨经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于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行溶栓治疗的35例急性肺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将其分为A组(10例)、B... 目的探讨经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于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行溶栓治疗的35例急性肺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给药途径将其分为A组(10例)、B组(15例)与C组(10例)。A组患者采用经患肢浅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采用经患肢深静脉溶栓治疗,C组患者采用经肺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体征、症状消退情况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前三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的舒张压、心率低于术前,收缩压、氧分压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高于A组,心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患肢皮肤温度正常、患肢颜色正常率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肿胀消退率及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肺栓塞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经患肢浅静脉溶栓,可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及肿胀消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经患肢深静脉溶栓 经肺动脉导管溶栓 经患肢浅静脉溶栓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启军 曹莉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35期85-86,共2页
目的比较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大隐静脉... 目的比较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数量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切口数量更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 传统手术 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下载PDF
前臂皮神经与浅静脉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施娣 刘鸿 +3 位作者 刘雷 肖紫春 阿米特 简超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32-3134,共3页
目的解剖观测前臂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形态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前臂主要浅静脉与皮神经的起止、分支及伴行情况,并对其进行测量。解剖及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 目的解剖观测前臂浅静脉与皮神经的形态学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对40例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前臂主要浅静脉与皮神经的起止、分支及伴行情况,并对其进行测量。解剖及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与头静脉的距离为(0.83±0.14)cm,前臂外侧皮神经距离肱骨外上髁上方(5.47±2.30)cm,前臂内侧皮神经与贵要静脉之间的距离为(1.53±0.29)cm,前臂内侧皮神经肱骨内上髁上方(7.13±3.52)cm,前臂背侧皮神经与头静脉的距离为(2.81±0.52)cm,前臂背侧皮神经在肱骨内、外上髁平面上方(4.21±0.56)cm。桡神经浅支与头静脉距离为(0.26±0.11)cm,桡神经浅支穿出点与桡骨茎突上方的距离为(8.84±1.24)cm,尺神经手背支与贵要静脉相距(0.57±0.32)cm,该神经穿出点在尺骨茎突上方(2.83±0.89)cm。结论前臂皮神经与浅静脉伴行关系恒定,可用于指导皮神经及浅静脉相关的临床治疗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浅静脉 皮神经 解剖
原文传递
颈外静脉穿刺在CT增强扫描对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佟剑虹 刘佳美 吴晓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798-180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在CT增强扫描中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80例,在增强扫描前均给予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的方式,观察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在CT增强扫描中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80例,在增强扫描前均给予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的方式,观察穿刺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对比剂输注通畅率100%、穿刺部位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75%,平均穿刺耗费时间(4.05±1.15) min;布鲁格曼舒适度量表(BCS)平均分为(3.00±0.99)分。80例患者穿刺后收缩压(119.04±11.23) mm Hg、舒张压(76.23±6.55) mm Hg、心率(94.58±5.33)次/min,分别与穿刺前(118.32±10.87) mm Hg、(75.96±6.42) mm Hg和(93.64±5.27)次/min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采用颈外静脉穿刺注射对比剂的方式具有穿刺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浅静脉穿刺困难 颈外静脉 穿刺成功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从四川汉族肘浅静脉看“藏彝走廊”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兴宇 蓝顺清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观察了 1190例四川汉族青年肘部浅静脉的配布方式和吻合类型 :比较了四川汉族与北方汉族、湖北汉族 (长江流域汉族 )之间的差异。发现四川汉族肘区浅静脉的类型既不同于北方汉族也不同于湖北汉族。表明四川汉族体质类型应为藏彝走廊类... 观察了 1190例四川汉族青年肘部浅静脉的配布方式和吻合类型 :比较了四川汉族与北方汉族、湖北汉族 (长江流域汉族 )之间的差异。发现四川汉族肘区浅静脉的类型既不同于北方汉族也不同于湖北汉族。表明四川汉族体质类型应为藏彝走廊类型。从而从一个侧面证实藏彝走廊的存在。西北汉族、四川汉族、湖北汉族肘区浅静脉的类型呈过渡性变化 ,表明四川汉族既有古羌人的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部 肘部浅静脉 体质类型 藏彝走廊
下载PDF
肝病患者头皮针穿刺次数与静脉永久性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华 张红梅 +1 位作者 谢秋荣 葛艾学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15期1409-1410,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现实的四肢浅静脉输液的难易程度与以往连续输液次数的相关性,探讨头皮针输液的“安全次数”、“亚安全次数”、“临界次数”和“极限次数”。方法:以慢性肝炎肝硬化长期住院输液患者56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方案制定统...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现实的四肢浅静脉输液的难易程度与以往连续输液次数的相关性,探讨头皮针输液的“安全次数”、“亚安全次数”、“临界次数”和“极限次数”。方法:以慢性肝炎肝硬化长期住院输液患者56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方案制定统一调查内容和判断标准做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病例连续输液次数<100次301例,对再输液100%无影响;输液101~400次者76.9%再输液无影响,23.1%者再输液困难;输液401~800次者仅30.5%对再输液无影响,其余浅静脉血管损伤;输液次数>800次者,浅静脉血管损伤严重。结论:以再输液困难程度而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头皮针穿刺输液的“安全次数”<100次,“亚安全临界次数”约400次,“极限次数”约8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头皮针穿刺 浅静脉损伤
下载PDF
下肢浅静脉曲张外科治疗现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鸿源 包文 《新疆医学》 2011年第1期81-84,共4页
除传统的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以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射频消融闭合术等技术为下肢浅静脉曲张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对目前外科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现况做简要的综述。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 静脉曲张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前臂浅静脉CT解剖及临床穿刺应用研究
19
作者 葛文兴 张升文 +1 位作者 花莉 杨美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引导定位穿刺前臂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前臂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穿刺,实验组采用CT三维重建图像引导定位前臂浅静脉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 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引导定位穿刺前臂浅静脉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前臂浅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穿法进行穿刺,实验组采用CT三维重建图像引导定位前臂浅静脉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穿刺后的并发症等。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11%,高于对照组的52.63%(χ^2=14.81,P〈0.01);实验组穿刺操作平均时间为(2.10±0.16)s,短于对照组的(3.16±0.21)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1);实验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P〈0.01)。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前臂浅静脉穿刺可提高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技术 前臂浅静脉 静脉穿刺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误诊为下肢单纯性浅静脉曲张的外科处理
20
作者 郭学利 王子凡 黄秀珍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8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外科处理。方法回顾199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后遗症在外院误诊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而行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其中3例首次剥脱术后浅静脉曲...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外科处理。方法回顾199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后遗症在外院误诊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而行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其中3例首次剥脱术后浅静脉曲张复发而再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入院后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采用半腱肌-股二头肌腱袢月国静脉瓣膜代替术17例(18条肢体);髂总静脉-股浅静脉转流术6例(人工血管5例,自体血管1例);耻骨上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1例;保守治疗2例。平均随访3.2年显示,除5例(19.2%)患者1年后仍稍感患肢沉重外,余21例(80.8%)患者上述症状明显好转,体征基本消失。结论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浅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