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固两相上行流动中颗粒加速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卫星 肖泽仪 +1 位作者 石炎福 祝京旭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根据空气 - FCC颗粒在 16 m高循环床提升管内的压力梯度实验数据 ,对提升管颗粒加速区的平均颗粒浓度、颗粒加速区长度以及操作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颗粒的加速导致了颗粒表观浓度沿提升管轴向的不均匀分布 ,加速区截面上... 根据空气 - FCC颗粒在 16 m高循环床提升管内的压力梯度实验数据 ,对提升管颗粒加速区的平均颗粒浓度、颗粒加速区长度以及操作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颗粒的加速导致了颗粒表观浓度沿提升管轴向的不均匀分布 ,加速区截面上颗粒表观浓度随操作参数的变化明显不同于充分发展段 ;颗粒加速区长度受操作条件影响非常显著 ,增加颗粒循环量或减小表观气速 ,都将延长颗粒加速过程 ,颗粒表观浓度也随之增加 ;特别地 ,当提升管底部有大量颗粒聚集和絮状物形成时 ,颗粒加速区将显著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相流 颗粒浓度 循环床提升管 颗粒加速区 颗粒 加速流动行为
下载PDF
气-固-固循环流化床中填料层内细颗粒的质量流率和平均动含率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水源 王长青 +2 位作者 汪展文 金涌 俞芷青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9-376,共8页
在气-固-固循环流化床中,尺寸较大的固相被固定在床中形成一段填料层,较小的固相一般为细颗粒被气流携带穿过填料层。本文在此类流化床流体力学实验的基础上,推导了气-固两相并流流过填料层时压降的数学模型,回归了气-固之间的... 在气-固-固循环流化床中,尺寸较大的固相被固定在床中形成一段填料层,较小的固相一般为细颗粒被气流携带穿过填料层。本文在此类流化床流体力学实验的基础上,推导了气-固两相并流流过填料层时压降的数学模型,回归了气-固之间的滑落速度与表观气速之间的关系。最后应用压降及滑落速度的经验关系式,联立求解得到通过填料层的细颗粒的质量流率以及填料层内细颗粒的平均动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床 固相 质量流率 动含率 流化床反应器
下载PDF
气-固-固循环流化床填料层中压降及细颗粒含率的轴向分布
3
作者 黄水源 王长青 +2 位作者 汪展文 金涌 俞芷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7-383,共7页
在气-固-固循环流化床中,尺寸较大的固相(通常作为催化剂)被固定在床中形成一段填料层,较小的固相一般为细颗粒(通常用作吸附剂或热载体)被气流携带穿过填料层。本文从讨论此类流化床中气-固两相并流流过填料层时压降的数学模... 在气-固-固循环流化床中,尺寸较大的固相(通常作为催化剂)被固定在床中形成一段填料层,较小的固相一般为细颗粒(通常用作吸附剂或热载体)被气流携带穿过填料层。本文从讨论此类流化床中气-固两相并流流过填料层时压降的数学模型入手,应用实验测得的填料段的压降,细颗粒的平均动含率及细颗粒的循环流率等实验结果,回归了数学模型中的有关参数。在此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填料层 压降 动含率
下载PDF
油剂逆流接触提升管进料段固含率及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 被引量:13
4
作者 闫子涵 秦小刚 +2 位作者 陈昇 范怡平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21-729,共9页
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考察了喷嘴射流与催化剂逆向接触的提升管进料段固含率和颗粒速度沿径向的分布及其对操作条件的影响,并与传统提升管进料段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沿轴向由下至上可将该新型结构的进料段分为喷嘴上游过渡区(H=... 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考察了喷嘴射流与催化剂逆向接触的提升管进料段固含率和颗粒速度沿径向的分布及其对操作条件的影响,并与传统提升管进料段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沿轴向由下至上可将该新型结构的进料段分为喷嘴上游过渡区(H=-0.675~-0.375 m)、喷嘴射流控制区(H=-0.375~0.375 m)及喷嘴下游过渡区(H=0.375~0.675 m).与传统形式相比,新型结构可使进料喷嘴安装截面以上射流影响区的高度明显缩短,喷嘴截面以下影响区域范围增大;油剂初始接触区域内催化剂沿径向的分布更均匀.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新型进料段中射流控制区内典型截面固含率径向分布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 进料段 固含率 颗粒速度
原文传递
提升管-环流床耦合反应器环流床内的固含率分布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德武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51-1056,共6页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在提升管-环流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上部环流床内局部固含率分布及操作条件的影响,采用径向不均匀指数分析比较了提升管上端耦合环流床及耦合常规流化床的流化质量.结果表明,环...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在提升管-环流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研究了上部环流床内局部固含率分布及操作条件的影响,采用径向不均匀指数分析比较了提升管上端耦合环流床及耦合常规流化床的流化质量.结果表明,环流床内固含率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减小,导流筒底部固含率随外循环强度增加而增加,中上部固含率受外循环强度影响较小,环隙内固含率随外循环强度增加略有降低.当导流筒内表观气速Ug,d<0.85m/s时,固含率径向分布的均匀性沿轴向向上逐渐变好,当Ug,d≥0.85m/s时,则沿轴向向上先变好,在导流筒出口处又变差;环隙内固含率分布趋于均匀的程度依次为环隙中部>环隙下部>环隙上部.相同条件下,环流床内固含率分布的径向不均匀指数小于常规流化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反应器 气-固环流床 径向不均匀指数 固含率分布
下载PDF
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及流动发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崔刚 刘梦溪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6-561,共6页
在耦合流化床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表观气速下FCC颗粒在耦合流化床内截面平均密度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反应器轴向固含率可分为底部流化床区域和上部提升管区域.前者的密相区平均固含率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减小;后者的平均... 在耦合流化床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表观气速下FCC颗粒在耦合流化床内截面平均密度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反应器轴向固含率可分为底部流化床区域和上部提升管区域.前者的密相区平均固含率随表观气速增大而减小;后者的平均固含率随表观气速Ug增大而增大,Ug<0.58 m/s时固含率分布均匀,Ug=0.70~1.04 m/s时提升管出口出现约束返混区(>8.62 m),Ug>1.16 m/s时提升管底部出现密度重整区(3.82~4.57 m)、加速平稳区(4.57~8.62 m)和出口返混区(>8.62 m).确定了耦合反应器内提升管区域截面平均固含率的影响参数,并利用实验数据回归了平均固含率的轴向分布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化床 固含率 轴向分布 流动特性
原文传递
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混合区内固含率的动态特征及聚团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闫子涵 范怡平 +1 位作者 卢春喜 徐春明 《石油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采用PV-6D型光纤颗粒浓度测量仪获得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混合区内固含率的动态数据,结合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析方法,获得进料混合段内颗粒聚团时间分率的分布,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油剂并流和逆流接触两种条件... 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采用PV-6D型光纤颗粒浓度测量仪获得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混合区内固含率的动态数据,结合提升管内颗粒聚团的传统分析方法,获得进料混合段内颗粒聚团时间分率的分布,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油剂并流和逆流接触两种条件下的颗粒聚团特征。结果表明,当射流斜向上时(油剂并流接触),主射流影响区和二次流影响区内的瞬时固含率存在较大波动,且聚团时间分率较高,表明射流二次流对该区域的气固流动产生较大影响;反之,当射流斜向下时(油剂逆流接触),各径向位置瞬时固含率的波动均不大,表明油剂间的混合较为均匀,原料射流容易与催化剂颗粒充分接触,同时聚团相的时间分率显著降低,有利于提高油剂间的接触和反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提升管 进料混合区 固含率 聚团
下载PDF
环隙下料式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内截面平均固含率的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子健 黄世平 +1 位作者 鄂承林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在环隙下料式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研究了提升管和环隙下料管内FCC颗粒截面平均固含率(εp)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流化床区域内pe随操作气速增大而减小,提升管区域可分为充分发展区(3.91~6.81 m)和约束返混区... 在环隙下料式流化床-提升管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研究了提升管和环隙下料管内FCC颗粒截面平均固含率(εp)的轴向分布.结果表明,流化床区域内pe随操作气速增大而减小,提升管区域可分为充分发展区(3.91~6.81 m)和约束返混区(6.81~8.60 m),提升管区域内εp随操作气速增大而增大,操作气速小于0.7 m/s时,εp沿轴向分布均匀;其大于0.7 m/s时,约束返混区的pe明显增大.在环隙下料管内,由于受窜气的影响,颗粒沿重力场流动阻力增大.操作气速小于0.75 m/s时,环隙下料管内εp沿轴向分布较均匀;其大于0.75 m/s时,变径段出现脱空现象.总体上,εp沿轴向向下略有增加,颗粒可顺畅通过环隙下料管循环返回流化床内.确定了提升管区域内εp沿轴向分布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化床 下料管 固含率 轴向分布
原文传递
宽粒度分布颗粒在快速流化床内的滞留量分布
9
作者 加藤邦夫 宝田恭之 薛惠芳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12,共6页
在高3m,内径9.7cm 的快速流化床内,进行宽粒径分布颗粒(dp=40~550μm)的轴向滞留量分布及流化状态的测定。经大量实验数据整理,理论解析及数值计算,证明了作者在前项实验中的单一粒径颗粒的滞留量及由浓桕床向稀相床转变的转变点(拐点)... 在高3m,内径9.7cm 的快速流化床内,进行宽粒径分布颗粒(dp=40~550μm)的轴向滞留量分布及流化状态的测定。经大量实验数据整理,理论解析及数值计算,证明了作者在前项实验中的单一粒径颗粒的滞留量及由浓桕床向稀相床转变的转变点(拐点)Z_i 的实验关联式也适用于宽粒度分布的颗粒,所以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滞留量 分布 颗粒 转变点
下载PDF
淤浆鼓泡床中固体粒子的悬浮特性
10
作者 沈瀛坪 薛立峨 +1 位作者 朱海东 薛仲华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研究了三相鼓泡床中的临界固含率,以空气作气相,水、乙醇-水、丙酮-水、萜松醇-二甲苯作液相,石英砂、煤、雷奈镍作为固相。分析了鼓泡柱的高径比、气体速度、固体粒子的大小和比重、液体的粘度对临界固含率的影响,提出了含有这些参数... 研究了三相鼓泡床中的临界固含率,以空气作气相,水、乙醇-水、丙酮-水、萜松醇-二甲苯作液相,石英砂、煤、雷奈镍作为固相。分析了鼓泡柱的高径比、气体速度、固体粒子的大小和比重、液体的粘度对临界固含率的影响,提出了含有这些参数的无因次数群的关联式,讨论了本文提出的关联式和文献报导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浆鼓泡床 反应器 悬浮 固体粒子
下载PDF
耦合流化床提升管内固含率径向分布及沿轴向的发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德武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7-223,共7页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PV-4A型光纤密度仪测定了提升管内固含率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固含率径向分布整体... 针对催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PV-4A型光纤密度仪测定了提升管内固含率沿径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固含率径向分布整体上呈现中心小、边壁大的环-核结构分布特征;沿轴向向上,各径向位置上的固含率在颗粒加速区逐渐降低,在充分发展区趋于稳定,在颗粒约束返混区又有所升高;各径向位置上的固含率随表观气速增大或颗粒循环强度减小而减小,且均匀性变好;提升管上部流化床内颗粒静床高度只对颗粒约束返混区内固含率径向分布有影响,而对颗粒加速区和充分发展区的固含率径向分布影响较小;当表观气速较低或颗粒循环强度较大时,颗粒约束返混区上部局部固含率最大值出现在无因次半径φ=r/R=0.7附近,此时局部无因次固含率εs=εs/εs沿轴向在H>5.33m时不再具有相似性;通过比较径向不均匀指数,得到轴向各区固含率径向分布趋于均匀的程度依次为:充分发展区>颗粒约束返混区>颗粒加速区.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局部固含率径向分布关联式,其平均相对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化床 提升管 固含率径向分布 径向不均匀指数
下载PDF
汽液固三相蒸发管内壁面磨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亚娟 王德武 +1 位作者 刘燕 张少峰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9,44,共6页
应用STAR-CCM+模拟软件和基于VOF模型基础上的Lagrange多相流模型,在流体入口速度为0.5~1.5m/s,系统固体颗粒体积分率为1%~8%的条件下,研究了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壁面处磨损率的轴向分布以及其随流体入口速度、固体颗粒体积... 应用STAR-CCM+模拟软件和基于VOF模型基础上的Lagrange多相流模型,在流体入口速度为0.5~1.5m/s,系统固体颗粒体积分率为1%~8%的条件下,研究了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蒸发管内壁面处磨损率的轴向分布以及其随流体入口速度、固体颗粒体积含量和温度等操作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沿蒸发管轴向方向上,壁面处磨损率逐渐增加,并随壁面处固含率、液体入口速度和固体颗粒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外加热温度对蒸发管中下部的磨损率影响较小,对中上部的影响较大,随着外加热温度的升高,壁面处磨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固三相 蒸发器 磨损率 固含率 数值模拟 STAR-CCM+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波动信号多重分形测度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丽萍 石炎福 +2 位作者 黄卫星 余华瑞 祝京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6-502,共7页
由于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规律相当复杂,使得至今对其流动规律的认知仍不足以直接用于循环流化床的工业设计与放大。近十多年中,确定性混沌理论已被用于循环流化床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与其密切相关的分形理论也被用于流化床流动特性的... 由于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流动规律相当复杂,使得至今对其流动规律的认知仍不足以直接用于循环流化床的工业设计与放大。近十多年中,确定性混沌理论已被用于循环流化床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与其密切相关的分形理论也被用于流化床流动特性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所用均是采用单分形理论,而单分形理论对解释循环流化床复杂的非线性气-固流动行为显得能力不足。为了探讨循环流化床内颗粒流体系统非线性、非均匀性和混沌特性机理,本文引入不同测度多重分形分析的方法,用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与多重分形测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检测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波动信号奇异性并得出多重分形奇异谱。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颗粒浓度波动信号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特性,小波变换多重分形方法可以用来描述床内颗粒流动特性,为探讨循环流化床颗粒流体系统非均匀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信号 循环流化床 颗粒浓度 多重分形测试 小波变换 奇异谱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喷嘴进料对提升管进料段内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鄂承林 范怡平 +1 位作者 卢春喜 徐春明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喷嘴进料对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升管进料段内存在3种形式的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在距喷嘴较近的轴向区域,颗粒浓度沿径向呈明显的W形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很强;在距喷嘴较远的轴... 在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喷嘴进料对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升管进料段内存在3种形式的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在距喷嘴较近的轴向区域,颗粒浓度沿径向呈明显的W形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很强;在距喷嘴较远的轴向位置,颗粒浓度沿径向呈环-核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很弱;在二者之间,颗粒浓度沿径向呈弱W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具有一定影响.随着喷嘴气速的增加或预提升气速的减小,颗粒浓度逐渐由W形分布转变为环-核分布,喷嘴进料对颗粒流动的影响逐渐减弱.采用喷嘴射流动量与预提升来流动量比Mj/Mr考察了操作参数及装置结构尺寸对提升管进料段内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综合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动量比对进料段内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及颗粒流动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规律,随着动量比的增加,颗粒浓度逐渐由W形分布转变为环-核分布,操作参数及装置结构尺寸对颗粒流动的影响逐渐减小.在动量比小于4.21时,操作参数及装置结构尺寸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在H=0.675~1.075m间的轴向位置基本结束;在动量比增大为4.21时,操作参数及装置结构尺寸对颗粒流动的影响在H=0.375~0.675m间的轴向位置便已基本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进料段 颗粒浓度 动量比
下载PDF
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结构及流化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柳春 杨文奇 童志权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共5页
提出了开发一种新型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的设想 ,通过不同型式床顶、床底结构的试验 ,确定了实现这一构想的最佳流化床结构型式 ;研究了冷态条件下该装置内床料流化的状态及固含率轴向分布情况 ,初步考察了其流体力学性质 .实验结... 提出了开发一种新型内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装置的设想 ,通过不同型式床顶、床底结构的试验 ,确定了实现这一构想的最佳流化床结构型式 ;研究了冷态条件下该装置内床料流化的状态及固含率轴向分布情况 ,初步考察了其流体力学性质 .实验结果表明 ,气速在 2 5~ 5m/s时 ,装置能实现大量固体颗粒的内循环 ,床料在床内的运动呈“环 核”结构 ,床内固体颗粒物浓度高于传统等径流化床 ,可将其用于烟气脱硫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流化床 烟气脱硫 固含率
下载PDF
液固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亚娟 张金利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195-198,共4页
采用改进皮托管测定了液固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中的液体平均速度及液相湍流强度分布,采用PV4A颗粒浓度速度测量仪测定了固含率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液体喷射流量的增大,液体平均速度、液相湍流强度及固含率均增大;在导流筒内液相平均... 采用改进皮托管测定了液固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中的液体平均速度及液相湍流强度分布,采用PV4A颗粒浓度速度测量仪测定了固含率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液体喷射流量的增大,液体平均速度、液相湍流强度及固含率均增大;在导流筒内液相平均速度近似管流分布,在环隙中的速度分布基本均匀;在导流筒和环隙内固含率沿径向分布均匀。该研究对于下喷环流反应器的放大与优化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环流反应器 液相速度 固含率
下载PDF
不通气的沸腾汽-液-固三相搅拌槽中的汽液分散和固体悬浮 被引量:1
17
作者 白丁 包雨云 高正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53-759,共7页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直径为0.238m的单层六叶深凹叶盘式涡轮桨(HEDT),在液位为0.5m的全挡板条件下研究了沸腾状态下,蒸汽、去离子水和玻璃珠组成的汽-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并与常温... 在直径为0.476m的椭圆底搅拌槽中,采用直径为0.238m的单层六叶深凹叶盘式涡轮桨(HEDT),在液位为0.5m的全挡板条件下研究了沸腾状态下,蒸汽、去离子水和玻璃珠组成的汽-液-固体系中搅拌功率、气含率及固体颗粒完全离底悬浮特性,并与常温通空气三相体系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沸腾条件下的流体动力学性能与常温通气体系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在沸腾条件下,搅拌功率消耗随着搅拌转速的增加有所下降,但HEDT桨具有较高的载气能力,即使在高叶端线速度下,相对功率消耗(RPD)仍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沸腾体系的气含率随单位质量流体输入功率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规律,即存在气含率的极大值,蒸汽成核位置和固体颗粒悬浮特性随搅拌功率增加而改变是造成上述行为的主要原因;沸腾体系中的气含率远远低于常温通空气体系。临界悬浮搅拌转速(NJSG)随固相体积分率的增加略有增加;沸腾体系中蒸汽量的变化对NJSG影响远小于常温通气体系。研究结果对于工业沸腾态三相搅拌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态搅拌槽 汽-液-固三相体系 气含率 临界悬浮 相对功率消耗
下载PDF
耦合流化床密相区固含率轴向分布及相似性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德武 张海光 +1 位作者 丁姗姗 卢春喜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80-184,共5页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的汽油改质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Ug=0.31~0.58m/s、Gs=0.69~3.49kg/(m2·s)的操作条件下,采用多点压力测量仪测定了上部流...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的汽油改质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Ug=0.31~0.58m/s、Gs=0.69~3.49kg/(m2·s)的操作条件下,采用多点压力测量仪测定了上部流化床内轴向压力梯度及截面平均固含率分布.结果表明,截面平均固含率随表观气速增加而减小,随颗粒静床高度增加而增大,受颗粒循环强度影响较小;耦合流化床密相区固含率轴向分布存在明显的相似性,即截面平均固含率直接受整个密相区平均固含率的影响,操作条件等只是通过影响整个密相区平均固含率而影响截面平均固含率分布,整个密相区平均固含率约等于无因次轴向位置h*=0.71处的截面平均固含率.由实验数据回归出了流化床密相区截面平均固含率轴向分布及无因次固含率-εs*的经验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化床 固含率轴向分布 密相区 相似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