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隙岩体渗流概念模型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宋晓晨 徐卫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6-232,共7页
裂隙岩体中的渗流和传统的多孔介质渗流在机理上存在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裂隙岩体在各种尺度上存在的非均质性。模拟裂隙岩体渗流的主要困难在于描述这种非均质性。目前的概念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体模型、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混... 裂隙岩体中的渗流和传统的多孔介质渗流在机理上存在本质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裂隙岩体在各种尺度上存在的非均质性。模拟裂隙岩体渗流的主要困难在于描述这种非均质性。目前的概念模型,包括等效连续体模型、离散裂隙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使用了不同的技术来预测裂隙岩体中的渗流。这些模型基于不同的假设和概念框架,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时,应当根据研究域的具体特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的要求对其选择,此外,还讨论了单裂隙的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体 渗流 概念模型 单裂隙
下载PDF
单裂隙花岗岩在应力-渗流-化学耦合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申林方 冯夏庭 +1 位作者 潘鹏志 周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9-1388,共10页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在恒定三轴应力及化学溶液渗透压作用下的试验,对单裂隙岩石在应力–渗流–化学耦合环境下的综合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花岗岩在同时承受三轴压缩荷载及渗透压作用时,其侧向蠕变变形一直以稳定速率增加... 通过开展单裂隙花岗岩在恒定三轴应力及化学溶液渗透压作用下的试验,对单裂隙岩石在应力–渗流–化学耦合环境下的综合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裂隙花岗岩在同时承受三轴压缩荷载及渗透压作用时,其侧向蠕变变形一直以稳定速率增加,显示水对裂隙面的物理软化效果,不同于完整岩石的扩容机制;应力作用下渗流溶液与裂隙表面矿物发生明显的溶解反应,其中反映硅铝酸岩矿物溶解的Al3+及SiO2浓度随时间递增,硅铝摩尔浓度比下降。扫描电镜下观察到长石、石英表面溶蚀孔洞及云母溶解后的不完整解理;随着裂隙接触面上水岩相互作用,水力开度发生变化。酸性溶液渗流情况下的水力开度降低,直至稳定;而蒸馏水渗流情况下的水力开度先增加直至稳定。造成此种不同变化规律是水岩化学反应及水力通道贯通两种因素的相互竞争的结果。对裂隙表面三维激光扫描表明,反应后裂隙面的JRC明显降低,表面趋于平缓化,表明应力作用下的溶解反应优先发展于矿物颗粒接触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应力-渗流-化学耦合 单裂隙面 花岗岩
下载PDF
岩石单裂隙稳态渗流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熊祥斌 张楚汉 王恩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839-1847,共9页
从3个方面介绍目前单裂隙渗流研究的最新成果:(1)单裂隙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主要研究裂隙渗流模型和流速分布规律等;(2)裂隙过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应力、隙宽、粗糙度、充填物以及多场耦合等;(3)单裂隙渗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裂隙的数... 从3个方面介绍目前单裂隙渗流研究的最新成果:(1)单裂隙内的流体运动规律,主要研究裂隙渗流模型和流速分布规律等;(2)裂隙过流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应力、隙宽、粗糙度、充填物以及多场耦合等;(3)单裂隙渗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裂隙的数值生成方法和模拟技术。系统总结和分析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渗流研究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裂隙内渗流的流动规律复杂,裂隙渗流模型和机制仍有很多不明之处;剪应力影响是目前裂隙渗流研究的热点,三维应力和拉应力对裂隙渗流的影响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但模拟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渗流试验装置仍是研究的"瓶颈";评价裂隙面粗糙程度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数值模拟裂隙渗流与试验方法相辅相成,正确选择合理的数值方法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裂隙 稳态渗流 影响因素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节理粗糙度系数单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4
作者 贺玉龙 陶玉敬 杨立中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3235-3240,共6页
实际岩石裂隙的裂隙面具有不同的粗糙度,难以满足立方定律的使用条件。根据N.Barton和V.Choubey(1977年)提出的10条节理粗糙度(JRC)标准剖面轮廓曲线,本试验运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加工出具有不同节理粗糙度系数(JRC=0~20)的10个钢... 实际岩石裂隙的裂隙面具有不同的粗糙度,难以满足立方定律的使用条件。根据N.Barton和V.Choubey(1977年)提出的10条节理粗糙度(JRC)标准剖面轮廓曲线,本试验运用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技术,加工出具有不同节理粗糙度系数(JRC=0~20)的10个钢模板,制作出10个包含不同JRC值单裂隙的圆柱形水泥试样(直径φ50mm,高度100mm),采用RCCP联测系统测试不同JRC值单裂隙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渗透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低应力水平下,JRC值对单裂隙的渗流特性有较大影响;随应力水平的增大,JRC值对单裂隙渗流特性的影响迅速减小;(2)不同JRC值单裂隙的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并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特征,低有效应力阶段试样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变化速度大于中高有效应力阶段的变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单裂隙 节理粗糙度系数 有效应力 渗流
下载PDF
降雨条件下的单裂隙非饱和渗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役 王恩志 陈兴华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4-17,共4页
为明确单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规律对整个裂隙岩体渗流的作用,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单裂隙渗流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隙宽、不同饱和水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系列渗流实验,建立了裂隙隙宽与负压、饱和度与负压、裂隙隙宽与饱和度... 为明确单裂隙饱和—非饱和渗流的基本规律对整个裂隙岩体渗流的作用,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单裂隙渗流实验装置,进行了不同隙宽、不同饱和水位、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一系列渗流实验,建立了裂隙隙宽与负压、饱和度与负压、裂隙隙宽与饱和度以及负压与非饱和渗透系数之间的实验关系,给出了各参数间的非线性函数式,这些关系式的确立丰富了裂隙渗流理论,为探明实际工程中裂隙岩体非饱和区的渗透荷载分布特征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单裂隙 非饱和渗流 饱和度 渗流
原文传递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mechanism of fluid flow through single rough fracture of rock 被引量:31
6
作者 JU Yang ZHANG QinGang +3 位作者 YANG YongMing XIE HePing GAO Feng WANG HuiJi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070-2080,共11页
The structure of fractures in nature rock appears irregular and induces complicated seepage flow behavior.The mechanism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fluid flow through rock fractures is a difficult subject that has... The structure of fractures in nature rock appears irregular and induces complicated seepage flow behavior.The mechanism and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fluid flow through rock fractures is a difficult subject that has been greatly concerned in the fields of geotechnical,mining,geological,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In order to probe the mechanism of fluid flow and the effects of rough structures,we conducted a few laboratory tests of fluid flow through single rough fractures,in which the Weierstrass-Mandelbrot fractal function and PMMA material were employed to produce the fracture models with various fractal roughnesses.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was employed to record the fluid flow through the entire single rough fracture with a constant hydraulic pressure.The properties of fluid flow varying with the fracture roughness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rough structure were analyzed.The components of flow resistance of a single rough fracture were discussed.A fractal model was proposed to relate the fluid resistance to the fracture roughness.A fractal equival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of a single rough fracture was formulated.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quantitatively relating the fluid flow properties to the structures of rock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page flow single fracture rough morphology fractal description rock fractures
原文传递
SIMULATION OF SOLUTE TRANSPORT IN A PARALLEL SINGLE FRACTURE WITH LBM/MMP MIXED METHOD 被引量:21
7
作者 TAN Ye-fei ZHOU Zhi-fa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3期365-372,共8页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solute transport in a single fractu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and Modified Moment Propagation (MMP) method, and this mixed method is proved to have s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solute transport in a single fractu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and Modified Moment Propagation (MMP) method, and this mixed method is proved to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over the LBM and Moment Propagation (MP) mixed method which leads to negative concentrations under some conditions in computation. The disadvantage of LBM/MP has been overcome to a certain extent. Also, this work presents an LBM solution of modeling single fractures with uniformly or randomly distributed grains, which can provide a new path of applying the LBM in solute transport simulation in fra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 (LBM) Modified Moment Propagation (MMP) method LBM/MMP mixed method single fracture solute transport rough fracture
原文传递
增强型地热系统热流耦合水岩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胡剑 苏正 +2 位作者 吴能友 翟海珍 曾玉超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91-1398,共8页
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简称EGS)作为深层地热资源开采最有效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其中多场耦合是EGS研究中的关键部分,但目前对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热流耦合研究仍不充分,特别是对热流耦合下热传导过程和采热效率... 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简称EGS)作为深层地热资源开采最有效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其中多场耦合是EGS研究中的关键部分,但目前对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热流耦合研究仍不充分,特别是对热流耦合下热传导过程和采热效率的研究还不透彻.本文构建了针对EGS单裂隙热流耦合的数学模型,模型主要控制热流耦合时水岩温度场的演化,以展现热流耦合下的热传导过程,并以此计算了裂隙宽度和裂隙水流速率对水岩温度场的影响,分析了裂隙特征对采热效率的影响.计算表明,在特定的开采条件下,都有相应的岩体温度场影响半径;热量从高温岩体传至裂隙流体的过程显示为进水口为低温区,以水流方向为轴,向两侧岩体对称展开的三角形热传导模式;裂隙宽度和裂隙流体速度对裂隙两侧的岩体温度场和采热半径产生明显影响,但裂隙长度总体上对采热率表现为正效应,而裂隙宽度和裂隙流体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对采热率表现为负效应;裂隙宽度与裂隙流体速度对水岩温度场具有完全一致的影响效果.模型的对比验证确认了本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文中最大的创新点和亮点是首次推导给出了EGS热流耦合水岩温度场演化特征的简明数学表达式,另一亮点是基于岩体热传导系数来考虑耦合过程的热传导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地热系统 干热岩 单裂隙 热流耦合 温度场
原文传递
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凌仕勇 陈军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2期58-61,共4页
目的对比和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36例行... 目的对比和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其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6例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前后及1年随访时的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s角。分别运用功能独立性评估表(FIM)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效果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FIM功能评分(66.87±17.39)分和(62.06±14.77)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31.26±7.31)分和(29.97±5.82)分(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4.01±0.60)分和(4.24±0.52)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23±1.34)分和(7.98±1.65)分(P〈0.05)。两组术前评分、术后改善效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术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s角均比术前显著改善(P均〈0.05),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1年随访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92.69±4.53)%和椎体后缘高度比(96.28±2.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27±3.97)%和(94.25±2.76)%,观察组的Cobb’s角(5.82±2.9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8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跨伤椎和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治疗均能有效复位固定伤椎,矫正损伤脊柱后凸畸形,缓解复位固定后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术后功能。相比于跨伤椎复位固定方式,经伤椎复位固定治疗后的远期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椎 椎弓根螺钉 复位固定 单节段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Orientation dependence of transverse tensile properties of nickel-based thir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DD9 from 760 to 1100 ℃ 被引量:17
10
作者 Wan-peng YANG Jia-rong LI +3 位作者 Shi-zhong LIU Zhen-xue SHI Jin-qian ZHAO Xiao-guang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558-568,共11页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760 to 1100 °C,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a nickel-based thir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DD9 with [100],[120] and [110] orientations wer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f...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760 to 1100 °C,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a nickel-based thir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DD9 with [100],[120] and [110] orientations were studied. The microstructures and fracture surfaces were observed by OM, SEM and T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100] specime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120] and [110] specimens at 760 and 850 °C;while at the temperatures higher than 980 °C,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all specimens has little difference. The fracture mechanisms of [100],[120] and [110] specimens are the same at 760 and 980 °C. At 1100 °C, the fracture surfaces of [100] and [120] specimens are characterized by dimple features;while [110] specimen shows mixed quasi-cleavage and dimple featured fracture surfaces. At 760 °C, obvious superlattice stacking faults (SSFs) are observed only in [100] specimen;while at 1100 °C, the dislocation configurations of all specimens are similar. The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of potential active slip systems in [100],[120] and [110] specimens during the tensile deformation proces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transverse tensile anisotr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rd generation single crystal superalloy DD9 transverse tensile properties ANISOTROPY fracture surface
下载PDF
不同JRC粗糙单裂隙的渗流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戈 田园 李英骏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5,共10页
岩体裂隙的渗流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裂隙的表面粗糙和结构迂曲特征是影响渗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构建的粗糙单裂隙模型基础上开展了关于裂隙粗糙特性和迂曲特性对渗流影响的机理性研究.自行编写了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于模... 岩体裂隙的渗流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裂隙的表面粗糙和结构迂曲特征是影响渗流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构建的粗糙单裂隙模型基础上开展了关于裂隙粗糙特性和迂曲特性对渗流影响的机理性研究.自行编写了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用于模拟裂隙内流动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验证.利用该程序对具有不同JRC值和开度的单裂隙进行数值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考虑迂曲度修正的渗流立方定律(LCL)结果比较,发现迂曲修正的立方定律预测流量具有一定偏差.分析认为在粗糙单裂隙中,迂曲和粗糙两种因素同时对渗流作用,并且相互耦合,随着裂隙开度不同而相互转化,因此需要同时考虑迂曲和粗糙作用,使用两者对单裂隙渗流立方定律修正.结果认为含迂曲和粗糙双重作用的模型在预测粗糙单裂隙渗流特征时能获得相对更准确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单裂隙 节理粗糙系数 迂曲度 格子BOLTZMANN方法
原文传递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岩体单裂隙面渗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志良 申林方 +1 位作者 李邵军 徐则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3-1210,共8页
为了研究层流状态下粗糙单裂隙面的渗流特性,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了压力作用下单裂隙面渗流的数值模型。采用D2Q9模型模拟离散速度分布方向,在宏观尺度上,上、下边界设置为不透水边界(u_x=u_y=0),左、右边界为压力边界(左侧压力p... 为了研究层流状态下粗糙单裂隙面的渗流特性,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建立了压力作用下单裂隙面渗流的数值模型。采用D2Q9模型模拟离散速度分布方向,在宏观尺度上,上、下边界设置为不透水边界(u_x=u_y=0),左、右边界为压力边界(左侧压力p_(in)大于右侧压力p_(out))在微观尺度上,左、右边界及光滑裂隙表面采用非平衡态外推格式,粗糙裂隙表面采用标准反弹格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验证了光滑平板裂隙流的立方定律。采用分段随机裂隙长及裂隙宽的方法生成了粗糙裂隙面,并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不同粗糙裂隙面方案的渗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粗糙裂隙面,渗流特征极大程度取决于裂隙表面形貌,随着相对粗糙度的增加,裂隙渗流规律明显偏离立方定律。为此,考虑裂隙面相对粗糙度的影响,根据不同裂隙粗糙面方案的数值计算结果,提出了层流状态下粗糙裂隙面渗流的立方定律修正公式,为系统研究复杂粗糙裂隙的水力特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方法 单裂隙面 渗流特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复杂裂缝产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罗天雨 赵金洲 +2 位作者 王嘉淮 潘竟军 郭建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46-48,共3页
目前的水力压裂理论多数是建立在单裂缝延伸基础之上的,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随着储层改造复杂性的增加和认识手段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有复杂的裂缝形态存在,包括转向裂缝、鱼刺状小裂缝、不同方位的多裂缝、... 目前的水力压裂理论多数是建立在单裂缝延伸基础之上的,这种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随着储层改造复杂性的增加和认识手段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有复杂的裂缝形态存在,包括转向裂缝、鱼刺状小裂缝、不同方位的多裂缝、同方位的多裂缝及纵向上的多裂缝等。这些复杂的裂缝形态与裂缝尺寸、改造效果及压裂施工的成败直接相关。结合射孔方式、地层特点、地应力结构及裂缝产生的微观过程,阐述了各种裂缝形态的产生条件,从而提高压裂设计的针对性与压裂施工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裂缝 转向裂缝 多裂缝 产生条件
下载PDF
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水平井指标分类评价及思考 被引量:14
14
作者 位云生 贾爱林 +4 位作者 何东博 刘月萍 冀光 崔帮英 任丽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7-51,共5页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类型,水平井是提高该类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技术手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砂体的内部结构复杂,气层薄而分散,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水平井产能差异极大。因此,采用气井分类评价的思路,建立... 致密砂岩气藏是我国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类型,水平井是提高该类气藏单井产量的主要技术手段。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致密气藏砂体的内部结构复杂,气层薄而分散,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水平井产能差异极大。因此,采用气井分类评价的思路,建立不同类型气井地质模型与产能动态特征关系,按产能和经济效益将气井分为好、中、差3类。根据目前该气田水平井的部署情况,分类评价水平井优选井位加密部署和区块整体部署两种方式下水平井的开发指标,用以指导致密气藏水平井的开发评价。在此基础上,针对致密气藏产能评价的难点,提出了基于单裂缝的水平井产能评价新思路;从致密砂岩气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的角度,初步讨论了水平井砂体内部构型、开发后期剩余储量的分布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非主力层未动用储量采用混合井型井网进行开发,主力层段内的未控制储量要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件下;水平井井距和压裂间距应按照合理范围的下限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水平井 开发指标 分类评价 单裂缝 生产能力 储量动用程度
下载PDF
单源能谱CT在消除金属内固定伪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颜森森 罗敏 +1 位作者 汪奇慧 施德恩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94-95,9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单源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包括脊柱12例,骨盆7例,手足7例,关节长骨16例,使用单源CT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分两次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后... 目的探讨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单源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的患者,包括脊柱12例,骨盆7例,手足7例,关节长骨16例,使用单源CT采用双能量扫描程序,分两次扫描采集2个不同能量的数据,所得原始数据后处理采用80k V及140k V,两个不同能量的数据,用相关软件处理、重建,获得不同光子能级图像,并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主治以上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分组评价。评价标准:1分金属伪影明显,图像无法观察;2分金属伪影较多,图像细节显示欠清;3分无明显金属伪影,图像质量优秀。结果 42例骨折术后内固定病例,利用单源双能量扫描方式所获得的图像,130ke V消除金属内固定伪影图像质量最佳。结论单源双能量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去除金属伪影,清晰显示骨折金属内固定术后细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单裂隙介质中的溶质运移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6
作者 程诚 吴吉春 +1 位作者 葛锐 叶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2-508,共7页
总结了有关单裂隙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基本特点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得出影响单裂隙介质中溶质运移的几个重要因素,例如骨架扩散、弥散、表面吸附等,介绍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学模型,同时对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 单裂隙介质 溶质运移 数学模型 骨架扩散 弥散 表面吸附
下载PDF
多轴应力作用下砂砾岩单裂隙渗流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昱 叶源新 +1 位作者 刘光廷 李鹏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009-1013,共5页
用劈裂的方法在砂砾岩块上制造裂隙来模拟天然岩体的张性裂隙,在自行研制渗流-多轴应力耦合试验机上开展了一系列单裂隙渗流应力耦合试验,分别研究了垂直于裂隙面加载、平行于裂隙面加载对裂隙渗透能力的影响规律,对单裂隙岩体在多轴应... 用劈裂的方法在砂砾岩块上制造裂隙来模拟天然岩体的张性裂隙,在自行研制渗流-多轴应力耦合试验机上开展了一系列单裂隙渗流应力耦合试验,分别研究了垂直于裂隙面加载、平行于裂隙面加载对裂隙渗透能力的影响规律,对单裂隙岩体在多轴应力作用下的渗流规律作了探讨。成果表明,法向应力和侧向应力对裂隙的渗透系数有着明显的影响,共同决定着渗透系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裂隙 渗流应力耦合 试验 多轴应力 渗透系数
下载PDF
岩体裂隙动水注浆扩散半径影响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谷拴成 孙冠临 +1 位作者 苏培莉 李金华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4-149,共6页
水灰比与注浆压力是动水注浆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基于自主设计的模拟裂隙动水注浆室内试验平台,开展了裂隙动水注浆试验,探讨了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方式,分析了纯水泥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和水灰比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 水灰比与注浆压力是动水注浆设计中的关键因素,基于自主设计的模拟裂隙动水注浆室内试验平台,开展了裂隙动水注浆试验,探讨了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方式,分析了纯水泥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和水灰比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对试验结论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浆液的扩散方式为分区扩散,注浆压力不变时,扩散半径与水灰比成反比;水灰比不变时,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水注浆 单一裂隙 室内试验 数值模拟 扩散半径
下载PDF
单一流迳基岩裂隙水流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钱家忠 赵卫东 潘国营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92-195,共4页
根据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了单一流迳基岩裂隙水流的雷诺数以及平均流速与水力坡度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基岩裂隙水的流态 ,得出了不同条件下单一流迳基岩裂隙水流的雷诺数较大、基岩裂隙水流远远超出层流范围而应为紊流的结论 ,并讨论了... 根据室内模拟实验 ,研究了单一流迳基岩裂隙水流的雷诺数以及平均流速与水力坡度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基岩裂隙水的流态 ,得出了不同条件下单一流迳基岩裂隙水流的雷诺数较大、基岩裂隙水流远远超出层流范围而应为紊流的结论 ,并讨论了判别流态的雷诺数标准 ,为基岩水运动理论的建立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 基岩裂隙水 单一流迳 实验室研究
下载PDF
岩石单裂隙渗流-传热模型及其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海洲 罗日洪 张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针对岩石单裂隙渗流-传热问题,在传热几何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借鉴非稳态平面热源法建立岩石单裂隙在瞬态下的传热数学模型,由此计算任意时刻裂隙岩石的温度分布。同时,对裂隙岩石的传热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透作用下岩石温度场... 针对岩石单裂隙渗流-传热问题,在传热几何简化模型的基础上,借鉴非稳态平面热源法建立岩石单裂隙在瞬态下的传热数学模型,由此计算任意时刻裂隙岩石的温度分布。同时,对裂隙岩石的传热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渗透作用下岩石温度场受裂隙水流速度、隙宽、水流与岩石初始温度差等综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对这3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岩石温度场对裂隙水流速度、水流与岩石初始温度差的敏感度较大,而对隙宽敏感度较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裂隙 渗流 传热模型 敏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