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地层能量补充方式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平平 李秋德 +5 位作者 杨博 柴惠强 李龙龙 胡刚 罗栋 卜广平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5年第3期58-62,共5页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因地制宜,对定向井区重点开展周期... 胡尖山油田安83长7致密油藏由于储层致密,启动压力梯度高,常规注水开发压力传递较慢,有效驱替系统难建立,加之存在裂缝等优势渗流通道,整体表现出注水不见效、见效即见水的水驱矛盾,开发效果差。近年来因地制宜,对定向井区重点开展周期注水、空气泡沫驱油、体积压裂不返排闷井扩压等工作,对水平井重点开展吞吐采油、周期注水、异步注采等工作,不断探索地层能量补充方式,均取得一定效果及认识,但总体来说基于毛管吸吮作用和压差机理的按一定注入周期补充能量的渗析采油法对该区致密油开发具有深远意义,在充分结合改造强度、缝网形态等参数情况下实施效果较好,后期可持续扩大实施,并探索改善驱油介质等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83长7 致密油 吞吐采油 周期注水 异步注采
下载PDF
层状砂岩油藏周期注水动态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彭苏萍 陈玉祥 +1 位作者 苏玉亮 孟昭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1,共4页
为提高不均质油藏注水开发的最终采收率 ,利用反映层状不均质性的二层地质模型 ,对层状砂岩油藏的周期注水开发进行了数值求解 ,研究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 ,并对注入水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进行了优选 .结果表明 :地层的非均质... 为提高不均质油藏注水开发的最终采收率 ,利用反映层状不均质性的二层地质模型 ,对层状砂岩油藏的周期注水开发进行了数值求解 ,研究了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 ,并对注入水的波动幅度和波动频率进行了优选 .结果表明 :地层的非均质性分布状况是影响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效果的直接因素 .在油田开发实践中 ,为了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周期注水 数值解 动态模拟 油田开发 采收率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对库区消落带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季耀波 刘志强 《浙江水利科技》 2021年第5期1-11,15,共12页
土壤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影响也是消落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引起的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粒径、持水性、抗侵蚀能力等物理属性,pH值、养分、金属含量等... 土壤是三峡水库消落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影响也是消落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水库周期性蓄水引起的水位涨落对消落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粒径、持水性、抗侵蚀能力等物理属性,pH值、养分、金属含量等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等生化特性都有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再加上波浪、降雨径流等侵蚀营力的综合作用,直接加剧消落带的土壤侵蚀。总结三峡水库蓄水后消落带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并提出今后土壤研究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落带 土壤 周期性水淹 三峡水库
下载PDF
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4
作者 高养军 潘凌 卢祥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2-24,共3页
针对江苏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开发现状,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平均可提高采收率6.8%,周期注水注入时机和布井方式等因素会影响驱油效果;当综合含水率为40%,70%和90%... 针对江苏油田地质特征和水驱开发现状,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分析了周期注水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平均可提高采收率6.8%,周期注水注入时机和布井方式等因素会影响驱油效果;当综合含水率为40%,70%和90%时,实施周期注水增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油田 周期注水 注水效果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采收率 含水率
下载PDF
三类油层周期分质注聚的做法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蒋福江 曾红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结合三类油层层间矛盾较大的特点,在分注后期含水上升阶段,开展了同井交替周期分质注聚,采用现有分注工艺管柱,对调整层投捞水嘴,对同井不同类型油层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研究探索了不同类型油层注聚合理参数、油层动用状况、周... 结合三类油层层间矛盾较大的特点,在分注后期含水上升阶段,开展了同井交替周期分质注聚,采用现有分注工艺管柱,对调整层投捞水嘴,对同井不同类型油层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研究探索了不同类型油层注聚合理参数、油层动用状况、周期分质注聚对提高采收率的作用。现场试验表明,周期分质注聚阶段取得了最佳期平均单井日增油1.3倍,综合含水下降5.7个百分点的效果,聚驱阶段实际提高采收率10.23%,对三类油层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类油层 周期分质 注聚效果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淹水-落干对硝化微生物生态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佳 蒋先军 +2 位作者 周雪 孟瑶 贾仲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83-999,共17页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淹水-落干对土壤硝化过程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重庆段万州、丰都和长寿3个典型消落带区域,分别采集淹水-落干8次、淹水-落干5次、淹水-落干0次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培养分析土壤硝化作用强度;...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淹水-落干对土壤硝化过程及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方法】在重庆段万州、丰都和长寿3个典型消落带区域,分别采集淹水-落干8次、淹水-落干5次、淹水-落干0次土壤样品,通过室内培养分析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不同淹水-落干周期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数量变化规律;采用DGGE分子指纹图谱和克隆文库技术研究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的群落组成差异。【结果】万州、丰都和长寿3个消落带中,土壤有机质和pH含量随淹水-落干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除长寿消落带外,土壤硝化强度也随着淹水-落干次数的增加而增强;随着硝化作用的发生,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DGGE条带数量、位置和亮度均发生明显变化;氨氧化功能基因amoA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万州和丰都消落带氨氧化古菌均属于土壤类古菌Group 1.1b;而长寿消落带则检测到少量的海洋类古菌Group 1.1a;3个消落带的优势氨氧化细菌均属于Nitrosospira和Cluster 0类群。【结论】三峡库区独特的"冬蓄夏泄"管理方式,导致淹水-落干8次的土壤经历了周期性的淹水-落干水分胁迫,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增加了土壤硝化作用强度,并可能改变了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消落带 周期性淹水-落干 硝化作用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原文传递
周期注水技术在严重非均质高含水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辉 刘国旗 崔秀敏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7-9,共3页
以数值模拟为手段,详细研究了周期注水技术在沙三下4严重非均质高含水油藏中的应用。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优化周期注水设计方案,在矿场实施后起到了控水稳油的目的,对其它严重非均质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周期注水 非均质
下载PDF
考虑滞后效应的海上弱挥发油藏周期注水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建廷 潘广明 +2 位作者 吴金涛 张彩旗 屈继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17,共6页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 针对海上弱挥发油藏的特点,以毛管滞后和相渗滞后理论分析为基础,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该类油藏长期衰竭开发后注水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若不考虑相渗曲线滞后和毛管力滞后,后续注水开发预测采收率结果将分别偏大和偏小,与实际不符;与常规注水相比,周期注水能够提高采收率1.1个百分点,其增效油沿注采方向呈现"三区两带"特征,分别发育水富集区、滞水排油带、油富集区、滞油排气带以及次生气顶区;为减小次生气顶影响,长期衰竭开发后的注水策略包括强化注水和周期注水2个段塞,强化注水转周期注水的时机为地层压力恢复至泡点压力,周期注水阶段最优半周期为2个月;油田由衰竭开发转注水开发后,年产油综合递减率由20.8%改善为-12.7%,开发效果变好。考虑滞后效应制订的双段塞注水策略能够提高采收率18.3个百分点,可为弱挥发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管力滞后 相渗滞后 弱挥发性油藏 周期注水 注水策略 渤海油田
下载PDF
渤海海上窄条状油田稳油控水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耿娜 李功 +2 位作者 刘英 杨东东 缪飞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4期145-149,共5页
渤海海上窄条状油田含油层系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分支河道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平面上呈窄条状分布(平均宽度300 m)、纵向叠合程度差、厚度薄、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等特点,且国内外对该类型油田并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导致开... 渤海海上窄条状油田含油层系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分支河道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平面上呈窄条状分布(平均宽度300 m)、纵向叠合程度差、厚度薄、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等特点,且国内外对该类型油田并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导致开发难度大。近年来渤海针对窄条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快的特点,开展了该类型油田稳油控水技术攻关研究:推导了窄条状油田注采井网见水时间公式,并利用均衡驱替原理对注采井组进行调整;研究了周期注水在窄条状油田中低含水期的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已经成功应用到了渤海海上窄条带状油田中,含水上升率明显下降,已实现累增油40万m3,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状 浅水三角洲 稳油控水 均衡驱替 周期注水
下载PDF
周期注水对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的研究
10
作者 王麒博 王天阁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9年第36期187-187,189,共2页
为了更好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结合实际的地质勘探研究、矿场实践分析等,论文提出在油藏水驱开发过程中应用周期注水的方法,能够在高含水期最大程度地提高水驱开发效果,是现阶段我国促进油田开采量提升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 周期注水 油藏水驱 开采率 试验井 渗透带
下载PDF
聚合物驱油层吸水剖面变化规律 被引量:35
11
作者 侯维虹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8-482,共5页
统计分析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区块油层吸水剖面资料发现,绝大多数井中、低渗透层在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积达0.08~0.2PV时吸水剖面发生返转,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且在整个聚驱过程中高渗透层仍保持最高的吸水量,... 统计分析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区块油层吸水剖面资料发现,绝大多数井中、低渗透层在注入聚合物溶液体积达0.08~0.2PV时吸水剖面发生返转,低渗透层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先于中渗透层,且在整个聚驱过程中高渗透层仍保持最高的吸水量,对改善油层开发效果不利。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层间渗透率级差及有效厚度比越大、注入聚合物分子量越小,聚合物溶液对低渗透层吸水能力的调整效果越弱;地层产能系数级差是影响吸水剖面返转时机和返转周期的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聚合物驱层系组合时,应避免层间产能系数级差过大,分层注聚合物、优化聚合物分子量及段塞组合方式、注聚合物前深度调剖等措施可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剖面返转 返转时机 返转周期 产能系数 聚合物驱
下载PDF
砂岩油藏不稳定注水技术及应用效果监测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进平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胜利油区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特别是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突出,储量动用不均衡。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胜利油区逐渐加大了不稳定注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结合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 胜利油区砂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了水驱开发效果,特别是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油藏层间、层内及平面矛盾突出,储量动用不均衡。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胜利油区逐渐加大了不稳定注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力度。结合实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矿场应用效果,阐述了不稳定注水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应用条件,提出了配套的评价应用效果的监测方法。不稳定注水技术可以改善油藏水驱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利用开发测井、生产测井、试井分析、检查井取心资料分析等方法,可以半定量、定量描述油藏水驱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的阶段动态变化,为不稳定注水工程参数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注水 周期注水 工程参数 提高采收率 机理 开发监测
下载PDF
淹水时期与天数对油菜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建河 王本来 +1 位作者 曹秀清 沈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4期184-187,共4页
分别于2014、2015和2020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现蕾抽薹期,淹水天数的增加极显著影响株高生长;苗期淹水对前期株高... 分别于2014、2015和2020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菜现蕾抽薹期,淹水天数的增加极显著影响株高生长;苗期淹水对前期株高影响较大,但经过后期补偿,差距逐步缩小;开花期淹水前期对株高有影响,但经过补偿影响已不大;开花期后因株高已基本定型,淹水对株高已无影响。开花期淹水天数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现蕾抽薹期,且随着淹水天数的增加,LAI逐渐降低。开花期淹水超过2 d、现蕾抽薹期和成熟期淹水超过4 d、苗期淹水超过6 d均会造成油菜显著减产,因此除油菜苗期外,其余生育期均为油菜防淹涝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排水降渍。该研究可为油菜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淹水时期 淹水天数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淹水时期与天数对大豆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本来 俞建河 +1 位作者 曹秀清 沈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174-177,共4页
分别于2017、2020和2021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淹水会降低大豆株高、减小大豆茎粗。生长期淹水会降低大... 分别于2017、2020和2021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淹水会降低大豆株高、减小大豆茎粗。生长期淹水会降低大豆LAI,尤其苗期淹水对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分枝开花期、鼓粒期和结荚期。大豆分枝开花期和结荚期淹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苗期和鼓粒期,当结荚期淹水超过4 d,苗期、分枝开花期和鼓粒期淹水超过6 d,均会造成显著减产。该研究可为大豆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淹水时期 淹水历时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ew Water 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in the High Water-Cut Stage of an Oilfield 被引量:1
15
作者 Xi Zhang Changquan Wang +1 位作者 Hua Wu Xu Zhao 《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 EI 2022年第3期661-677,共17页
The oil production predicted by means of the conventional water-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typically affected by large devi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actual value when the so-called high water-cut stage is entered.... The oil production predicted by means of the conventional water-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is typically affected by large devia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actual value when the so-called high water-cut stage is entered.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a new character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ratio and the average water saturation is proposed.By comparing the outcomes of different matching methods,it is verified that it can well reflect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ve permeability ratio curve.Combining the new formula with a reservoir engineering method,two new formulas are derived for the water 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in the high water-cut stage.Their practicability is verified by using the production data of Mawangmiao and Xijiakou block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ror between the predicted cumulative oil produc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of the two new water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s is less than the error between the B-type water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and the other two water drive characteristic curve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 new characteristic curves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more accurately the recoverable reserves,the final recovery an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water floo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flood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high water cut period production dynamic prediction recoverable reserves water flooding
下载PDF
表面活性聚合物聚合反应诱导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方园 伊卓 +1 位作者 王晓春 杨捷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以丙烯酰胺(AM)和表面活性单体(BH)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和后水解工艺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通过聚合条件优化研究,确定的最优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助剂硫代氨基脲(TSC)质量分数为0.05%,助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 以丙烯酰胺(AM)和表面活性单体(BH)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和后水解工艺合成了一种新型表面活性聚合物。通过聚合条件优化研究,确定的最优条件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04%,助剂硫代氨基脲(TSC)质量分数为0.05%,助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质量分数为0.07%,BH质量分数为2.0%,鼓入氮气时间为15min,pH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聚合物 诱导期 驱油聚合物 表面活性
原文传递
石家庄市“2012·7”暴雨洪水分析
17
作者 周辉 郝林 李艳刚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3年第1期13-15,共3页
石家庄市通过对2012年7月29日至31日暴雨洪水特性分析,掌握暴雨洪水规律,最大1h暴雨量级达到10年一遇,次降雨相当于3年一遇,受短历时强降雨影响,鹿泉及石家庄市区出现较为严重的城市内涝。形成了石家庄市2012年最大的一场暴雨洪水过程。
关键词 石家庄市 暴雨 重现期 洪水特性 径流系数
下载PDF
齐40块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开发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龚姚进 王中元 +2 位作者 赵春梅 宫宇宁 李艳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7-21,共5页
齐40块莲花油藏1987年投入蒸汽吞吐开发,截至2005年底,采出程度已经高达30.3%,区块年递减率达到13.3%,转换开发方式势在必行。针对齐40块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蒸汽驱方式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齐40块油藏适合进行蒸汽驱开发,可... 齐40块莲花油藏1987年投入蒸汽吞吐开发,截至2005年底,采出程度已经高达30.3%,区块年递减率达到13.3%,转换开发方式势在必行。针对齐40块油藏特点,开展了转蒸汽驱方式开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齐40块油藏适合进行蒸汽驱开发,可提高采收率24.58~26.9个百分点(理论值);根据油藏工程研究结果,可以利用现有井网,在主体部位分莲Ⅰ、莲Ⅱ2套层系,边部采取1套层系进行蒸汽驱开发,并对汽驱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共部署汽驱井组139个,预测阶段采出程度22.93%,全块蒸汽吞吐+汽驱采收率51.9%。2006年底在齐40块转蒸汽驱65个井组,已经见到初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后期 转换开发方式 蒸汽驱 提高采收率 齐40块
下载PDF
渤海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策略 被引量:23
19
作者 金宝强 舒晓 邓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033-6040,共8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受储层韵律性、平面非均质性、断层边界及纵向夹层等影响,油层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结合新钻井水淹层测井解释成果、密闭取心、生产动态及油藏数值模拟等资料,对渤海Q油田水淹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调整井挖潜策略。认为油层底部、井点附近及边水油藏注采主流线水淹严重,油层中上部、井间区域、遮挡带附近和底水油藏边部水淹较弱或未水淹,纵向上井间区域水淹层占比为8%~65%,平面上生产井有效动用半径为70~150 m。提出利用水平井进行井间加密、边部完善井网、垂向穿夹层动用屋檐油及井网调整等挖潜策略。结果表明:利用水平井挖潜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可有效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并为海上类似油田的调整挖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渤海Q油田 水淹特征 剩余油分布规律 挖潜策略
下载PDF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朝明 孔令军 +3 位作者 袁凯旋 杜殿发 邴绍献 李梦云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8-113,共6页
针对常规水驱效果评价方法不适用于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的问题,通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确立指标标准,研究了新的评价体系。利用逻辑分析、矿场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常用水驱效果评价指标中筛选出适合特高含水后期的12项指标,... 针对常规水驱效果评价方法不适用于特高含水后期油藏的问题,通过筛选指标、确定指标权重和确立指标标准,研究了新的评价体系。利用逻辑分析、矿场统计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从常用水驱效果评价指标中筛选出适合特高含水后期的12项指标,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油田开发水平分级》(SY/T 6219-1996),结合矿场统计数据,制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水驱效果,形成了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应用实例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评价方法简单快捷,结果较为准确,具有较好的现场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油藏 水驱 效果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