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分数微分器系数的快速算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滕旭东 袁晓 +1 位作者 赵元英 魏永豪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7-460,共4页
提出了一种理想数字分数微分器系数的快速算法。从理想数字分数微分器系数计算公式的特点考虑,利用变量代换把积分函数中的振荡因子转换成积分上限,避免高阶振荡函数积分计算,给出了计算分数微分器系数的递推公式。分析了快速算法的计... 提出了一种理想数字分数微分器系数的快速算法。从理想数字分数微分器系数计算公式的特点考虑,利用变量代换把积分函数中的振荡因子转换成积分上限,避免高阶振荡函数积分计算,给出了计算分数微分器系数的递推公式。分析了快速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稳定性和收敛性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运算量少,运算速度快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微分器 振荡因子 快速算法 稳定性
下载PDF
低温回热器交变流动阻力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沈清清 巨永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9-452,共4页
为了设计和优化小型低温制冷机,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交变流动回热器的阻力特性,给出了不同丝网孔径的低温回热器在不同运行频率下的实验结果,并以此得到了阻力关系的拟合关系式.与其他拟合关系式进行比较,阐明了其表达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最... 为了设计和优化小型低温制冷机,研究了不同工况下交变流动回热器的阻力特性,给出了不同丝网孔径的低温回热器在不同运行频率下的实验结果,并以此得到了阻力关系的拟合关系式.与其他拟合关系式进行比较,阐明了其表达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了2个含有无量纲的关系式,用此关系式可预测不同工况下交变流动回热器的阻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回热器 交变流动 阻力系数
下载PDF
双闭环真空硅微陀螺仪设计及性能测试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敦柱 周百令 王寿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3,共3页
所设计的硅微陀螺仪工作在10Pa,品质因素达到3000,采用CAN金属壳封装形式,测控线路采用闭环自激驱动,力反馈式闭环检测方式。驱动采用单边驱动单边检测,尽量使线路简化;检测采用双重分解和重构回路。测试结果表明:有用信号和正交信号实... 所设计的硅微陀螺仪工作在10Pa,品质因素达到3000,采用CAN金属壳封装形式,测控线路采用闭环自激驱动,力反馈式闭环检测方式。驱动采用单边驱动单边检测,尽量使线路简化;检测采用双重分解和重构回路。测试结果表明:有用信号和正交信号实现很好的相位解耦,互不影响。在实现标度因素10mV/(°)S-1的情况下,零偏稳定性已达到了60°/h;线性度已达到了400ppm;带宽仿真达到150Hz;这较以前设计的空气下闭驱开检方式下的硅微陀螺性能提高了近2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陀螺仪 自激驱动 双闭环检测 标度因素 零偏稳定性
下载PDF
回热器板叠流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生生 韩跃峰 +1 位作者 苑飞 翟琛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5,共4页
回热器内交变流动的研究是回热式制冷机研究的重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回热器内交变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热器内压力、速度分布不再呈波动状分布,而是近似的呈直线分布。回热器内的交变流动阻力系数是时间与位置的函数,也... 回热器内交变流动的研究是回热式制冷机研究的重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回热器内交变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回热器内压力、速度分布不再呈波动状分布,而是近似的呈直线分布。回热器内的交变流动阻力系数是时间与位置的函数,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声 回热器 交变流动 摩擦阻力系数
下载PDF
A novel closed-loop vacuum silicon microgyroscope
5
作者 夏敦柱 王寿荣 周百令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9年第1期63-67,共5页
A novel closed-loop control strategy of a silicon microgyroscope (SMG) is proposed. The SMG is sealed in metal can package in drive and sense modes and works under the air pressure of 10 Pa. Its quality factor reach... A novel closed-loop control strategy of a silicon microgyroscope (SMG) is proposed. The SMG is sealed in metal can package in drive and sense modes and works under the air pressure of 10 Pa. Its quality factor reaches greater than l0 000. Self-oscillating and closed-loop methods based on electrostatic force feedback are adopted in both measure and control circuits. Both single side driving and sensing methods are used to simplify the drive circuit. These dual channel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closed loops are applied in sense modes. The test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useful signals and guadrature signals do not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decoupling of their phas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 scale factor of 9. 6 mV/((°) .s), in a full measurement range of±300 (°)/s, the zero bias stability reaches 28 (°)/h with a nonlinear coefficient of 400 × 10^-6 and a simulated bandwidth of more than 100 Hz.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improv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in comparison to that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micro-gyroscope (SMG) self oscillating dual-channel closed-loop detection scale factor zero bias stability
下载PDF
基于岛屿模型的粒子群振荡算法
6
作者 张成兴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3年第12X期8070-8072,共3页
粒子群算法引入振荡因子提高了种群社会性,但是存在收敛速度慢,搜索精度低的缺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振荡算法的方法,根据适应度值分类的岛屿模型将不同粒子集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化学习,在不同范围内增强了粒子的多样性,从而使... 粒子群算法引入振荡因子提高了种群社会性,但是存在收敛速度慢,搜索精度低的缺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振荡算法的方法,根据适应度值分类的岛屿模型将不同粒子集合在一个小范围内进化学习,在不同范围内增强了粒子的多样性,从而使得粒子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收敛速度加快,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精度,加快收敛速度。基于岛屿模型的新算法根据给定的搜索空间,生成初始粒子,通过计算所有粒子的适应度,建立不同的岛屿模型。在每个岛屿模型中,振荡搜索被用来更新岛屿内的粒子。新算法和粒子群振荡算法的对比实验在3个测试函数上进行,结果实验证明新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和较好的搜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岛屿模型 振荡因子 社会性 适应度
下载PDF
硅微振梁式加速度传感器中微杠杆结构的设计 被引量:9
7
作者 裘安萍 苏岩 +1 位作者 施芹 黄丽斌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B期2204-2207,共4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微杠杆结构进行惯性力放大的硅微振梁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阐述了其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种不同的支点形式,分别推导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发现I型支点形式的放大倍数略高于II型支点,并采用有限元... 提出了一种采用微杠杆结构进行惯性力放大的硅微振梁式加速度传感器结构,阐述了其工作机理.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种不同的支点形式,分别推导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放大倍数计算公式,发现I型支点形式的放大倍数略高于II型支点,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了支点刚度以及输出轴刚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提出了微杠杆结构设计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振梁式加速度传感器 微杠杆 放大倍数
下载PDF
某变电站10kV系统实测雷电侵入波过电压幅值与波形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司马文霞 张煌竟 +3 位作者 杨鸣 王惠 徐建伟 黄宇航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4-222,共9页
雷电过电压是威胁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源之一,但目前变电站内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统计规律尚不明确,难以为绝缘介质的放电特性研究提供广泛数据支撑,造成绝缘配合存在过设计或欠设计问题。该文以某变电站10 kV系统实测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数... 雷电过电压是威胁系统安全运行的风险源之一,但目前变电站内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统计规律尚不明确,难以为绝缘介质的放电特性研究提供广泛数据支撑,造成绝缘配合存在过设计或欠设计问题。该文以某变电站10 kV系统实测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数据为基础,研究其幅值和波形参数统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站内设备上承受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波形与IEC标准规定的1.2/50μs双指数波存在显著差别。针对站内雷电侵入波的波形特征,提出过电压幅值、波前时间、振荡主频以及衰减常数的统计特征量,并采用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方法辨识得到其概率密度分布。统计表明:该变电站10 kV系统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幅值分布在[12,42] kV,概率密度服从Burr分布;波前时间分布在[8.3,167.0]μs,其累积概率密度服从Bi DoseResp分布;振荡主频分布在[2.08,22.22] kHz,99.28%的振荡频率小于15 kHz,均值为5.84 kHz,振荡主频的概率密度服从Generalized Pareto分布;波形的衰减常数分布在[0.01, 0.90]范围内,均值为0.39,其概率密度服从Beta分布。该文研究结果可为绝缘特性、绝缘配合和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雷电侵入波过电压 波前时间 振荡主频 衰减常数 波形参数
下载PDF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2种谐振结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董景新 曹宇 +1 位作者 万蔡辛 胡淏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5-1828,共4页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多采用双端固定音叉(DETF)作为谐振结构,而传统的单根振梁结构也具有其独特优势。该文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给出了2种谐振结构的比较结果:单根振梁结构的标度因数约为DETF的1.76倍;随着工作环境气压...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多采用双端固定音叉(DETF)作为谐振结构,而传统的单根振梁结构也具有其独特优势。该文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仿真和实验验证,给出了2种谐振结构的比较结果:单根振梁结构的标度因数约为DETF的1.76倍;随着工作环境气压的增大,DETF结构的机械品质因数Q从单根振梁结构的1.95倍(气压为0.01 Pa)减小至1.12倍(气压为86.8 Pa)。此外,由于国内现有微加工工艺限制,加工得到的DETF结构2根振梁的谐振频率存在一定误差,给外围电路的设计造成了一定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 谐振结构 双端固定音叉 标度因数 机械品质因数
原文传递
浅析2种供试液制备方法对药品包装用膜/片材微生物计数回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莲花 吕杨格格 蔡荣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0-504,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药品包装用膜/片材微生物计数回收率,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液制备方法。方法:参照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ISO11737-1标准将药品包装用膜/片材制成含有已知标准菌株的人工负载样品,分别采用棉签擦拭及振荡洗... 目的:通过比较药品包装用膜/片材微生物计数回收率,选择合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供试液制备方法。方法:参照国家药品包装容器(材料)标准、ISO11737-1标准将药品包装用膜/片材制成含有已知标准菌株的人工负载样品,分别采用棉签擦拭及振荡洗涤二种方法制备供试液,再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分别计算2种方法微生物计数回收率,并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棉签擦拭法相比,振荡洗涤法不同菌株回收率均显著提高,2种方法回收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振荡洗涤法用于药品包装用膜/片材供试液制备操作简便,微生物计数回收率高,试验过程符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相关规定,可用于相应项目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包装用膜/片材 棉签擦拭法 振荡洗涤法 双因素方差分析 微生物计数回收率
原文传递
两介质段瞬变流的修正特征线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江云 王乐勤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4-246,共3页
本文针对变波速可压缩两介质段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提出了修正特征线法。为使计算网格保持矩形,将一个大于1的修正因子α引入动量方程,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特征线斜率进行调整,并据此确定时间和空间步长。其中因不满足稳定性条件而造... 本文针对变波速可压缩两介质段非定常流的数值模拟,提出了修正特征线法。为使计算网格保持矩形,将一个大于1的修正因子α引入动量方程,从而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特征线斜率进行调整,并据此确定时间和空间步长。其中因不满足稳定性条件而造成的误差由修正因子对动量方程进行修正。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瞬变流和振荡流。为解决介质界面连续移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可自动调节空间步长的浮动网格,这使计算单元介质得以保持单一。通过在压力项中加入人工粘性改善了计算的稳定性。文章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特征线法 定常振荡流 气液活塞泵 修正因子 浮动网格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振荡射流提高风力机叶型升力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霍福鹏 刘红 陈佐一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663-1666,共4页
如何有效地提高风力机叶片叶型的气动性能是风力发电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验证在风力机叶片叶型上表面头部加入一定频率的振荡射流可以对叶型的气动特性产生有利的影响,对实际的风力机叶片叶型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叶片的表面压力分布并... 如何有效地提高风力机叶片叶型的气动性能是风力发电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为验证在风力机叶片叶型上表面头部加入一定频率的振荡射流可以对叶型的气动特性产生有利的影响,对实际的风力机叶片叶型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叶片的表面压力分布并进行了分析。对NACA4418叶型,当弦长Re为6.0×105时,在上表面距离头部弦长7.8%的位置加入50~500Hz频率的振荡射流都可以有效的提高叶型的升力因数,对升力因数增加射流的大小和频率存在最佳值。这一特性为提高变工况下叶片的气动效率指出了一种有益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型 实验研究 风力发电 叶片 气动性能 振荡射流 风力机 增加升力因数
原文传递
低噪声宽复盖压控振荡器的设计
13
作者 曾浩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2-85,共4页
介绍了低噪声宽复盖压控振荡器 VCO的设计思路 ,给出了设计中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对 VCO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阐述 ,并对其相位噪声进行了分析 ,同时结合实际 ,设计了实用的VCO,并给出了 VCO的特性曲线图。
关键词 压控振荡器 低噪声 宽覆盖 设计
下载PDF
一种高稳频型射频振荡器的设计
14
作者 张琴 程骏 柳秀山 《电子器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8,共6页
基于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原理,设计出一款适合于UHF波段的高稳频型射频振荡器,本设计使用了高Q值选频技术,利用回路的谐振特性设计出多级的选频结构。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400 MHz^720 MHz,输出带宽大于300 MHz,属宽带射频振荡器。测试结... 基于反馈式正弦波振荡器原理,设计出一款适合于UHF波段的高稳频型射频振荡器,本设计使用了高Q值选频技术,利用回路的谐振特性设计出多级的选频结构。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400 MHz^720 MHz,输出带宽大于300 MHz,属宽带射频振荡器。测试结果表明,在可用频段范围内,振荡器输出增益波动低于1 d B,输入驻波比VSWR<1.5 d B,输出驻波比VSWR<1.7 d B;中心频率f0=510 MHz时:频偏Δf=1 k Hz处,相位噪声PN=-77.9 d Bc/Hz;频偏Δf=10 k Hz处,相位噪声PN=-95.8 d Bc/Hz;频偏Δf=100 k Hz处,相位噪声PN=-140.3 d Bc/Hz;当频偏继续增加时,相位噪声呈指数下降。本设计可满足电视系统、无线对讲机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等多种主流射频领域的应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器 正反馈 谐振 品质因数 相位噪声
下载PDF
一种耦合振荡器阵列有源耦合网络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翟龙军 姜永华 刘隆和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86-1390,F0003,共6页
推导了耦合网络耦合带宽和品质因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无源耦合网络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源耦合网络设计方案。同时,利用放大器的输出饱和状态,改善了阵列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即使存在幅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时,仍可以通过调整阵列两端的... 推导了耦合网络耦合带宽和品质因数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无源耦合网络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有源耦合网络设计方案。同时,利用放大器的输出饱和状态,改善了阵列的幅度和相位特性,即使存在幅度分布不均匀的影响时,仍可以通过调整阵列两端的振荡器的自由振荡频率,使得阵列相位分布具有较好的线性梯度。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有源耦合网络利于工程上实现较宽的耦合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振荡器阵列 有源耦合网络 耦合带宽 品质因数 幅度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