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C-MS/MS法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建群 李青 +6 位作者 张锐 刘芳 张维 何志恒 洪沁 寇晓莉 吴继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64-1671,共8页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影响,从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代谢角度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甲素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单独和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提前灌服甘草后,尾静脉注射雷公藤...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影响,从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代谢角度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甲素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平行对照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单独和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提前灌服甘草后,尾静脉注射雷公藤甲素,采用LC-MS/MS法在离子对监测(MRM)模式下测定雷公藤甲素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组织液和排泄物中的雷公藤甲素浓度,比较单独和联合给药后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差异。结果:雷公藤甲素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好(RSD<10%),血浆中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各组织中提取回收率均大于60%,提取方法稳定可靠;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组织分布与排泄均有明显差异。与单独给药组比,联合给药组的AUC与Cmax减小约1倍,而清除率(CL)增大约1倍,但两者的半衰期(t1/2z)差别不大;联合给药组组织分布浓度均较单独给药组平缓;单独和联合给药组雷公藤甲素均主要从尿液中排出,联合给药组由尿液中排泄更多,而单独给药组则从粪便中排泄更多,联合给药组尿液和粪便排出总量比单独给药组多将近1倍。结论:甘草对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均有显著影响,甘草可加速雷公藤甲素体内代谢与排泄,平缓组织分布浓度,这可能是甘草对雷公藤甲素的减毒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雷公藤甲素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排泄
原文传递
微渗析技术在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丁平田 徐晖 郑俊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20,共5页
WT4”,5HZ]
关键词 微渗析 药代动力学 药物代谢 药物分布 研究
下载PDF
新型产甲烷古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段昌海 张翠景 +1 位作者 孙艺华 李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81-995,共15页
产甲烷古菌是一类能利用简单化合物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菌。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结合宏基因组学和其他技术先后发现了众多之前未被报道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基因组分析等研究发现这几类新型产甲烷古菌具有独特的甲烷代谢... 产甲烷古菌是一类能利用简单化合物产生甲烷气体的厌氧菌。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结合宏基因组学和其他技术先后发现了众多之前未被报道的新型产甲烷古菌。基因组分析等研究发现这几类新型产甲烷古菌具有独特的甲烷代谢通路以及广泛的生态分布,科学家推测它们在全球生态调节以及碳循环中可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这些新型产甲烷古菌大部分尚未通过传统培养方法获得纯培养菌株,其确切的生理代谢机制和生态功能还有待深入研究。为了更加系统地了解这些新型产甲烷古菌,本文从它们的分类、系统发育地位、代谢机制、生态分布以及分离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新型产甲烷古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产甲烷古菌 系统发育 甲烷代谢 生态分布 分离培养
原文传递
LC-MS/MS法研究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锐 李青 +6 位作者 刘芳 刘建群 张维 何志恒 洪沁 寇晓莉 吴继梅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1-156,共6页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影响,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和雷公藤内酯酮与甘草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提前灌服甘草后,分... 目的:研究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影响,为阐明甘草对雷公藤的减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对比试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组和雷公藤内酯酮与甘草联合给药组,联合给药组提前灌服甘草后,分别尾静脉注射雷公藤内酯酮1.4mg·kg-1,采用LC-MS/MS法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测定雷公藤内酯酮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后不同时间大鼠血浆、组织液和排泄物中的雷公藤内酯酮浓度,比较单独和联合给药后雷公藤内酯酮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的差异。结果:雷公藤内酯酮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血浆中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0%,各组织中提取回收率均大于60%,提取方法稳定可靠;单独给药和与甘草联合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组织分布与排泄均有明显差异。联合给药组的AUC与t1/2z明显小于单独给药组,而清除率(CL)则增大,说明联合给药组的代谢速度比单独给药组快;在组织分布中,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中雷公藤内酯酮均主要聚集于肺,联合给药组在组织中的分布浓度比单独给药组低;在排泄中,联合给药组中雷公藤内酯酮的排泄总量大于单独给药组约1倍。结论:甘草对雷公藤内酯酮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与排泄均有显著影响,甘草可加速雷公藤内酯酮体内代谢与排泄,降低组织分布浓度,这可能与甘草降低雷公藤毒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雷公藤内酯酮 药代动力学 组织分布 排泄
原文传递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类型肌纤维代谢与分布的调节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一 朱荣 +1 位作者 梁永桥 马建设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2-89,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1次)和长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T)对SD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代谢与分布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r-C)组、急性HIT(a-HIT)组和长期HIT(c-HIT)组,每组n=10只。a-HIT组进行1次急性HIT,c-HIT组进行8... 目的:探讨急性(1次)和长期(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T)对SD大鼠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代谢与分布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r-C)组、急性HIT(a-HIT)组和长期HIT(c-HIT)组,每组n=10只。a-HIT组进行1次急性HIT,c-HIT组进行8周HIT,r-C组保持安静状态。实验后分离胫骨前肌(快肌,II型肌纤维为主)和比目鱼肌(慢肌,I型肌纤维为主),比色法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酶染色法鉴定肌纤维类型(I、II),Western Blot法测定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α亚基(AMPKα)、磷酸化AMPKα(p-AMPKα)、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p-p38 MAPK、钙调神经磷酸酶(Ca N)、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激活T细胞核因子(NFAT)c1亚基(NFATc1)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I、IIa、IId/x和IIb)百分构成比。结果:与r-C组比较,a-HIT组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糖原含量均下降(P<0.05),p-AMPKα/AMPKα、p-p38 MAPK/p38 MAPK、Ca N、PGC-1α和NFAT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c-HIT组力竭时间延长(P<0.05),胫骨前肌LDH活性升高,比目鱼肌和胫骨前肌糖原含量、SDH活性以及PGC-1α和NFATc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比目鱼肌IIa型和IIb型肌纤维比例减少(P<0.05),I型肌纤维比例增加(P<0.05),胫骨前肌IIb和IId/x型肌纤维减少(P<0.05),IIa和I型肌纤维增加(P<0.05)。结论:一次急性HIT可同时募集快肌和慢肌纤维并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而长期HIT则提高快肌中I型和IIa型肌纤维以及慢肌中I型肌纤维比例,上调快肌和慢肌糖原含量和有氧代谢酶活性以及快肌无氧代谢酶活性,最终改善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骨骼肌 纤维类型 代谢 分布 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玉米吸收磷素营养的代谢及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晋 强继业 +3 位作者 杨林楠 杨建平 张光勇 许丽仙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应用3 2 P示踪研究玉米的磷素代谢及分布 ,结果表明 :3 2 P经玉米吸收后 ,代谢各成分所占百分数为 :RNA—3 2 P最多为 6 1.2 6 % ,DNA—3 2 P为 2 3.0 8% ,脂类—3 2 P为 1.32 % ,有机—3 2 P为 13.0 4 % ,无机—3 2 P最小为 1.30 %。... 应用3 2 P示踪研究玉米的磷素代谢及分布 ,结果表明 :3 2 P经玉米吸收后 ,代谢各成分所占百分数为 :RNA—3 2 P最多为 6 1.2 6 % ,DNA—3 2 P为 2 3.0 8% ,脂类—3 2 P为 1.32 % ,有机—3 2 P为 13.0 4 % ,无机—3 2 P最小为 1.30 %。整株吸收率与时间成显著正相关。说明磷素在玉米植株体内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磷素 代谢 分布 放射性示踪技术 吸收
下载PDF
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郭海燕 杨皓然 +4 位作者 崔桂婷 方南元 刘丽娜 史会连 乔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多学科联合管理下给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健... 目的:探讨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多学科联合管理下给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肝方,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质量及分布,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肥胖、脂肪分布、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BMI、BFP、WHR、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躯干及内脏脂肪沉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健脾益肝方治疗NAFLD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肥胖及脂代谢紊乱,并且与躯干和内脏脂肪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健脾益肝方 脂代谢 脂肪分布 肥胖
下载PDF
羟基酪醇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代谢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杨子琪 龙建纲 刘健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89-1193,共5页
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橄榄科橄榄属植物的枝叶及果实中。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羟基酪醇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预防骨质疏松、改善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 羟基酪醇(hydroxytyrosol,HT)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存在于橄榄科橄榄属植物的枝叶及果实中。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羟基酪醇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预防骨质疏松、改善认知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功能分子。该文就近年来羟基酪醇的生物学活性及体内代谢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酪醇 线粒体营养素 生物学活性 代谢 机制 分布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分析模型的武汉市“三生空间”碳代谢特征
9
作者 魏嶶 叶长盛 +1 位作者 蔡鑫 肖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8-543,共16页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 通过模拟生物代谢来剖析城市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简称“三生空间”)碳代谢机理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是寻求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武汉市为例,基于“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水平方向上的碳流模型,剖析2005~2020年“三生空间”演化过程中碳要素的流向;运用生态网络分析(ENA)模型对“三生空间”碳代谢进行分析,评估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后利用互惠指数综合评价“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①2005~2020年,武汉市整体以负碳流为主导,2010~2015年达到峰值;2005~2015年整体上呈现碳代谢紊乱局面;2015~2020年,碳减排效果显著,正、负碳流较弱,空间上分布零星,后期碳代谢逐渐趋向平衡;②武汉市生态关系以掠夺限制关系为主,生态空间被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挤占,不同用地之间的生态冲突较为强烈,2015年后无生态区域增加,生态关系明显改善;③互惠指数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但互惠指数的平均值为0.77(<1),表明“三生空间”演化对城市碳代谢平衡的作用仍为消极,武汉市的国土空间利用仍有不合理之处,碳代谢压力尚存,需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空间 生活空间 生态空间 碳代谢 生态网络分析模型 生态关系 空间分布 武汉
下载PDF
蒺藜总皂苷灌胃大鼠体内海柯皂苷元的代谢与分布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原国 瞿伟菁 +1 位作者 杨乃乙 蒋子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6年第6期927-931,共5页
采用HPLC-UV和LC-MS方法相结合测定分析了海柯皂苷元在蒺藜总皂苷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器官组织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胃肠中蒺藜总皂苷中有部分海柯皂苷水解为海柯皂苷元;在从6到32 h灌胃蒺藜总皂苷的大鼠肝脏中... 采用HPLC-UV和LC-MS方法相结合测定分析了海柯皂苷元在蒺藜总皂苷灌胃Sprague-Dawley(SD)大鼠体内不同器官组织分布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大鼠胃肠中蒺藜总皂苷中有部分海柯皂苷水解为海柯皂苷元;在从6到32 h灌胃蒺藜总皂苷的大鼠肝脏中可检测到海柯皂苷元的存在,证明有一定量海柯皂苷元从大鼠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对于海柯皂苷元检测,API-MS检测方法较UV方法有更高的灵敏度,且有好的专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总皂苷 海柯皂苷元 RP-HPLC-UV LC-UV-NS 大鼠 代谢分布
下载PDF
螺虫乙酯在染毒雄性大鼠体内的分布与代谢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慧明 魏方林 +1 位作者 朱国念 娄永根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2,共6页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不同动物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并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经甲醇提取及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后,用UPLC-MS/M... 建立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检测不同动物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残留量的方法,并研究了螺虫乙酯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样品中螺虫乙酯及其主要代谢物经甲醇提取及C18固相萃取(SPE)柱净化后,用UPLC-MS/MS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方法快速、灵敏,每个样品上机检测仅需3 min,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LOQ)为0.005 mg/kg。对按照每千克体重每日250 mg剂量染毒28 d后的大鼠体内螺虫乙酯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在睾丸、肝脏、肺、肾、心脏、血浆等器官和组织中的残留量较低,平均在0.012~0.025 mg/kg之间,且分布差异不显著,而脂肪和肌肉中螺虫乙酯的残留量显著低于睾丸和肝脏中的残留量(P<0.05);螺虫乙酯可被大鼠吸收并转化为代谢物醇(spirotetramat-enol),各器官和组织中代谢物残留量差异显著(P<0.05),其浓度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脏>肾>血浆>肺>心脏>睾丸>脂肪>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螺虫乙酯 大鼠 代谢 分布
下载PDF
Combined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bi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organic acid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被引量:4
12
作者 CHEN Yan-Min,GUO Liang-H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85,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73-379,共7页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is a plasma protein responsible for the binding and transport of fatty acids and a variety of exogenous chemicals such as drug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Such binding plays a crucial ro...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is a plasma protein responsible for the binding and transport of fatty acids and a variety of exogenous chemicals such as drug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Such bind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ADME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the pollutants. The binding interaction between HSA and acetic acid (C2), octanoic acid (C8) and dodecanoic acid (C12)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site-specific fluorescent probe, tryptophan intrinsic fluorescence and tyrosine electrochemistry. For the study of the fatty acid interaction with the two drug-binding sites on HSA, two fluorescent probes, dansylamide and dansyl-L-proline were employed in the displacement measurements. Intrinsic fluorescence of tryptophan in HSA was monitored upon addition of the fatty acids into HSA. Electrocatalyzed response of the tyrosine residues in HSA by a redox mediato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binding interaction. Qualitatively, observations from these three approaches were very similar. HSA did not show any change in th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chemical experiments after mixing with C2, suggesting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 For C8, the measured signal dropped in a single-exponential mode, indicating an independent and non-cooperative binding. The calculated association constant and binding ratio were 3.1 × 10^6 L/mol and 1 with drug binding Site Ⅰ, 1.1 × 107 L/mol and 1 with Site Ⅱ, and 7.0× 0^4 L/mol and 4 with the tryptophan site, respectively. The measurements with C12 displayed multiple phases of fluorescence change, suggesting cooperativity and allosteric effect of the C12 binding. These results correlate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established methods, and validate the new approach as a viable tool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with biological 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ADME) organic acid human serum albumin FLUORESCENCE ELECTROCHEMISTRY
下载PDF
LC-MS/MS法测定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5
13
作者 夏天 石力夫 胡晋红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点。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C18(3.0 mm×100 mm,3.5μm)色谱柱,甲醇-2 mmol.L-1甲酸铵溶液(40∶60,甲酸调pH至3.52)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1;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MRM方... 目的:研究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特点。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C18(3.0 mm×100 mm,3.5μm)色谱柱,甲醇-2 mmol.L-1甲酸铵溶液(40∶60,甲酸调pH至3.52)为流动相,流速0.4 mL.min-1;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MRM方式检测。采取大鼠灌胃给药,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大鼠各个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氢溴酸东莨菪碱在各个组织中的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个组织中低、中、高浓度氢溴酸东莨菪碱的回收率及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氢溴酸东莨菪碱在体内分布广泛,以脾、肝、肺中分布较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氢溴酸东莨菪碱的体内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 氢溴酸东莨菪碱 药物代谢 组织分布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生物样品分析
原文传递
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s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wo-dimensional cancer cells and solid tumors: The role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distribution 被引量:1
14
作者 Peisi Xie Jinghui Zhang +4 位作者 Pengfei Wu Yongjiang Wu Yanjun Hong Jianing Wang Zongwei Ca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59-262,共4页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ree-dimensional(3D) 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s(MCTS) could more closely mimic solid tumors than two-dimensional(2D) cancer cells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extracellular...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ree-dimensional(3D) multicellular tumor spheroids(MCTS) could more closely mimic solid tumors than two-dimensional(2D) cancer cells in term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extracellular matrix-cell interaction, and gene expression pattern. However, no study has been report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lipid metabolism and distribution among 2D cancer cells, MCTS, and solid tumors. Here, we used Hep G2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to establish these three cancer models. The variations of lipid profil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mong them were explored by using mass spectrometry-based lipidomics and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SI).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CTS, relative to 2D cells, had more shared lipid species with solid tumors. Furthermore,MCTS contained more comparable characteristics than 2D cells to solid tumors with respect to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most lipid classes and mass spectra patterns. MSI data showed that 46 of 71 lipids had similar spatial distribution between solid tumors and MCTS, while lipids in 2D cells had no specific spatial distribution. Interestingly, most of detected lipid species in sphingolipids and glycerolipids preferred locating in the necrotic region to the proliferative region of solid tumors and MCTS. Taken together, our study provides the evidence of lipid metabolism and distribution demonstrating that MCTS are a more suitable in vitro model to mimic solid tumors, which may offer insights into tumor metabolism and micro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id metabolism Lipid distribution Two-dimensional cells Three-dimensional cell spheroids Solid tumors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杜氏盐藻能量代谢途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军立 红凌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4,共10页
通过杜氏盐藻转录组测序,共获取39820个单一基因.基于转录组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预测了杜氏盐藻能量分子的代谢途径,并分析了脂质(脂肪酸和三酰基甘油)及淀粉代谢路径中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二酰基甘油O-酰基转移酶、葡萄糖-1-... 通过杜氏盐藻转录组测序,共获取39820个单一基因.基于转录组功能注释和聚类分析预测了杜氏盐藻能量分子的代谢途径,并分析了脂质(脂肪酸和三酰基甘油)及淀粉代谢路径中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二酰基甘油O-酰基转移酶、葡萄糖-1-磷酸腺苷转移酶和淀粉磷酸化酶)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三酰基甘油合成途径中,杜氏盐藻除了存在传统的酰基辅酶A依赖型合成通路外,还可能存在一条酰基辅酶A非依赖型合成通路.通过抑制淀粉的分解代谢(如干扰α-淀粉酶或淀粉磷酸化酶基因)或促进淀粉合成代谢(如高表达葡萄糖-1-磷酸腺苷转移酶基因),可能导致杜氏盐藻淀粉含量的增加.而抑制淀粉合成或促进淀粉分解代谢,也会导致杜氏盐藻脂质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盐藻 转录组测序 脂质代谢 淀粉代谢 碳分布
原文传递
磁化处理促进施氮条件下葡萄氮素的代谢和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朱红 孔令刚 +10 位作者 张志浩 毕思圣 凌春辉 韦业 颜攀 王华田 马风云 刘秀梅 唐金 陈淑英 丛桂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4,共10页
以‘夏黑’葡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析了磁化水灌溉后葡萄叶片、茎和根系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不同氮源的贡献率,探讨磁化作用对‘夏黑’葡萄扦插苗生长以及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以15N... 以‘夏黑’葡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分析了磁化水灌溉后葡萄叶片、茎和根系中不同形态氮素含量、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以及不同氮源的贡献率,探讨磁化作用对‘夏黑’葡萄扦插苗生长以及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以15N为外源氮肥,分3次施入土壤中。试验设置4个处理,包括:磁化水灌溉处理、非磁化水灌溉处理、磁化水灌溉+施氮处理、非磁化水灌溉+施氮处理。磁化处理组中利用磁化装置处理灌溉水。结果表明:1)施氮条件下,与非磁化处理相比,磁化处理后葡萄叶片、根系和全株的全氮量提高,但是肥料中15N对不同器官中氮素的贡献率无显著差异;叶片和根系的氮素利用率显著提高;全氮在叶片中分配率显著提高,在茎中的分配率则显著降低。2)与非磁化处理相比,磁化处理后葡萄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酶活性显著提高,根系中显著降低。3)与单独施氮相比,磁化水灌溉+施氮提高了土壤氮含量;氮肥中15N利用率提高,损失率降低。由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磁化水灌溉不仅可提高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而且可提高不同器官中氮素营养的吸收和利用,从而改变了氮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处理 氮素代谢 氮素利用效率 营养分布 '夏黑’葡萄
下载PDF
印迹壳低聚糖在小鼠体内的代谢与组织分布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晓菲 刘丽宏 +2 位作者 丁春雷 杨润涛 赵长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4-319,共6页
目的测定印迹水溶性壳低聚糖(CT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S(FITC-CTS),小鼠尾静脉iv给予FITC-CTS100 mg·kg-1,于10 min,0.5,1,4,8,12,24和48 h后行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法(HPGPC)检测FITC-CTS在... 目的测定印迹水溶性壳低聚糖(CT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分布。方法制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CTS(FITC-CTS),小鼠尾静脉iv给予FITC-CTS100 mg·kg-1,于10 min,0.5,1,4,8,12,24和48 h后行高效液相凝胶排阻色谱法(HPGPC)检测FITC-CTS在小鼠体内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FITC-CTS在小鼠体内各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FITC-CTS在血浆中快速清除,4 h其血浆浓度降低68%;在组织中60%分布到肾,30%分布到肝,几乎不分布到其他组织;24 h内体内90%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主要为CTS原型。结论 CTS生物降解度低,主要分布到肾和肝,并原型快速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基本无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低聚糖 代谢 组织分布
下载PDF
模拟养殖系统药饵给药后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水体和底泥中代谢与分布
18
作者 凌海 缪天音 +3 位作者 王元 向阳 胡鲲 房文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169,共10页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 为探究水产养殖中恩诺沙星用药后在水环境中的归趋,本实验在模拟池塘水产养殖系统中,恩诺沙星以18 mg/kg剂量药饵投喂异育银鲫,每天2次、给药周期6 d,研究恩诺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规律,以及在水体和底泥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异育银鲫组织中恩诺沙星峰浓度(Cmax)依次为肠道>肾脏>肌肉>鳃>肝脏>血浆,分别为14.15、13.31、14.15、7.48、7.94 mg/kg和2.94 mg/L;各组织中均可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其峰浓度与恩诺沙星峰浓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10%、1.70%、6.28%、2.97%、2.90%和6.53%;组织中恩诺沙星清除率(CLz)顺序为血浆>肝脏>肠道>鳃>肌肉>肾脏。随着给药次数增多,水体中恩诺沙星残留浓度快速升高,在最后一次给药后6 h时达到峰值(5.23μg/L),随后开始下降,但水体中一直未检测到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底泥中恩诺沙星首先呈现上升趋势,在240 h达到峰值(796μg/kg),之后略有下降,480 h时降至587μg/kg;底泥中环丙沙星残留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480 h时残留量为382μg/kg;底泥中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残留浓度与恩诺沙星浓度的百分比为27.5%~65.1%。药饵给药后药物残留主要存在于养殖生态系统的底泥中,底泥中药物残留百分比为41.86%~46.69%,且消除较慢,药饵投喂后残留在底泥中的药物生态安全风险应引起重视。本研究为养殖生产科学用药提供技术支撑,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恩诺沙星 环丙沙星 药物残留 底泥 代谢与分布
下载PDF
作物高油品种选育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江江 常丽 +2 位作者 严江涛 赵立宁 李德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3,共8页
作物高油品种培育是育种工作的目标之一,对油脂合成过程中一些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和克隆可以加速作物高油品种的选育过程。归纳了植物体内油脂合成的通路和调控网络,从碳源分配、脂肪酸从头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效率3个方面总结了植物油... 作物高油品种培育是育种工作的目标之一,对油脂合成过程中一些关键基因进行鉴定和克隆可以加速作物高油品种的选育过程。归纳了植物体内油脂合成的通路和调控网络,从碳源分配、脂肪酸从头合成、三酰甘油的合成效率3个方面总结了植物油脂合成的关键步骤,并对这3个过程中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后期作物高油品种和特殊油脂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指导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品种选育 油脂代谢 三酰甘油 碳源分配
下载PDF
Delineation on Therapeutic Significance of Transporters as Molecular Targets of Drugs 被引量:2
20
作者 KANAI Yoshikats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1年第3期168-184,158,共17页
Transporters are membrane proteins mediating perme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lutes through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membranes of intracellular organella.They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the epithelial absorption and ... Transporters are membrane proteins mediating perme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olutes through the plasma membrane and membranes of intracellular organella.They play essential roles in the epithelial absorption and cellular uptake of nutrients as well as 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and excretion of drugs.Because transporters contribute to determi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ounds in the body in concert with metabolic/synthetic enzymes,the drugs that affect the functions of transporters are expected to alter the distribution of compounds in the body and to ameliorate disrupted homeostasis.In this context,drugs targeting transporters have been used clinically.Such drugs include antidepressants targeting monoamine transporters,diuretics targeting inorganic ion transporters of renal tubules,and uricosuric agents targeting renal urate transporters.Now new transporter-targeting drugs designed based on post-genome drug development strategy have been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ials or basic/clinical researches.For example,the inhibitors of renal Na+/glucose cotransporter SGLT2 have been proved for their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The cancer L-type amino acid transporter 1(LAT1)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target of cancer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s.The transporter-targeting drug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new rationale in the therapeutics of various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EXCRETION metabolism molecular target TRANSPORT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