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场多变的SCR脱硝系统喷氨优化调整试验 被引量:23
1
作者 成明涛 钟俊 +2 位作者 廖永进 范军辉 高正阳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136,共7页
为解决负荷变化直接影响脱硝系统入口烟气流场,导致喷氨匹配较差,造成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率升高而引起空气预热器堵灰等问题,对某电厂600 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在600MW负荷下进行了现场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并基于流场多变,对现... 为解决负荷变化直接影响脱硝系统入口烟气流场,导致喷氨匹配较差,造成脱硝系统出口氨逃逸率升高而引起空气预热器堵灰等问题,对某电厂600 MW机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装置,在600MW负荷下进行了现场喷氨优化调整试验,并基于流场多变,对现场优化调整试验后的效果,在320MW工况下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喷氨优化后,反应器A、B出口的NO_x质量浓度分布均匀性均有明显提高,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由27.8%、20.2%降低到16.2%、14.6%;在脱硝效率和氨氮摩尔比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反应器A、B两侧的平均氨逃逸率分别下降了63.6%和64.3%,优化效果显著;320 MW负荷下SCR反应器出口NO_x质量浓度分布仍然不均匀,其相对标准偏差增大,且在氨氮摩尔比一定时其脱硝效率低于600 MW工况,与理论方法分析的结果相比实际测试脱硝效率值偏低。建议改进或优化脱硝系统进口烟道的整流装置实现流场均匀,以改善脱硝系统出口NO_x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氨逃逸率,同时提高脱硝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负荷变化 SCR 喷氨优化 氨逃逸 流场不均匀 脱硝效率
下载PDF
自动发电控制(AGC)控制策略优化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松操 沈丛奇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33,共5页
在吴泾二电厂1、2号机组变负荷速率的测试、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对协调控制功能进行改进和调整,使机组在安全的前提下,有较好的负荷调节性能,满足电网调度对变负荷速率的要求,并在频繁的AGC变负荷工况下减小机组的汽压、汽温的变化幅度... 在吴泾二电厂1、2号机组变负荷速率的测试、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对协调控制功能进行改进和调整,使机组在安全的前提下,有较好的负荷调节性能,满足电网调度对变负荷速率的要求,并在频繁的AGC变负荷工况下减小机组的汽压、汽温的变化幅度。对原协调控制系统作了较大的修改,采用了“智能化”变负荷控制策略,使变负荷快速、准确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C CCS 协调控制 变负荷 控制策略优化
原文传递
常压蒸馏产品质量软测量改进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吕文祥 黄德先 金以慧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296-298,324,共4页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基于统计模型的产品质量软测量中普遍存在的软测量模型适用工作范围小、难以反映进料原料性质变化的问题,探讨和应用了机理分析和统计建模相结合的软测量方法。针对一个实际常减压蒸馏产品质量软测量和控制问题,通...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基于统计模型的产品质量软测量中普遍存在的软测量模型适用工作范围小、难以反映进料原料性质变化的问题,探讨和应用了机理分析和统计建模相结合的软测量方法。针对一个实际常减压蒸馏产品质量软测量和控制问题,通过机理分析、实际操作数据分析并结合操作人员经验,选择能够反映进料原料性质变化的过程变量作为统计模型的输入以克服进料原料性质变化的影响,将有些直接测量的输入变量按照机理关系进行计算得到的新的变量作为统计建模的输入变量,使其和产品质量之间具有更宽范围的近似线性关系,提高软测量模型的泛化能力。某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测量 常减压装置 原料性质变化 负荷变化 部分最小二乘 PLS 石油化工
下载PDF
离散时滞系统最优跟踪控制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褚健 胡协和 +1 位作者 钟锷 陈虹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研究线性时滞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针对具有控制时滞,且输入输出之间具有前向直接通道的系统讨论,进而考虑一般多重时滞系统.本文利用线性二次型加积分(LQI)的最优伏态反馈控制理论实现负荷变化时的最优跟... 本文研究线性时滞离散时间系统的最优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针对具有控制时滞,且输入输出之间具有前向直接通道的系统讨论,进而考虑一般多重时滞系统.本文利用线性二次型加积分(LQI)的最优伏态反馈控制理论实现负荷变化时的最优跟踪控制.文中研究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输出完全跟踪,并针对某针厂一无纺针热处理淬火炉,进行了温度跟踪控制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案在温度给定值变化条件下能达到快速、小偏差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滞系统 最优跟踪控制 最优控制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变载过程动态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陈会翠 裴普成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98-1303,共6页
该文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研究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动态变载过程的电压响应。将电池内部发电过程等效为电压源,将电池内部的活化极化损失、Ohm极化损失和浓差极化损失分别等效为活化损失电阻、Ohm损失电阻和浓差损失电阻。建立数学... 该文通过建立等效电路模型研究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动态变载过程的电压响应。将电池内部发电过程等效为电压源,将电池内部的活化极化损失、Ohm极化损失和浓差极化损失分别等效为活化损失电阻、Ohm损失电阻和浓差损失电阻。建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燃料电池的变载过程的电压动态响应进行模拟仿真,并将仿真结果与单片电池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大幅度变载过程电压响应预测,观察到了加载过程电压的下冲现象和电压的反极现象。该模型可用于PEM燃料电池各种变载工况电压响应的预测,也可为各种控制模块模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 变载 动态响应 等效电路
原文传递
一种新原理液压平衡阀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石和村 姚平喜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7-93,共7页
提出一种自动适应负载变化与流量变化的液压平衡阀,对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以额定流量40 L/min,对平衡阀的静态特性进行分析计算,新原理平衡阀通过流量在20~60 L/min、负载压力从0~32 MPa、控制压力稳定在0.97~1.03 MPa... 提出一种自动适应负载变化与流量变化的液压平衡阀,对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详细论述,以额定流量40 L/min,对平衡阀的静态特性进行分析计算,新原理平衡阀通过流量在20~60 L/min、负载压力从0~32 MPa、控制压力稳定在0.97~1.03 MPa之间时,实现了在流量、负载较宽的变化范围内,平衡阀的控制压力为较小的定值。用MATLAB/Simulink对该平衡阀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新原理平衡阀动态响应较快,可满足工程中对液压平衡阀的要求。由于大大降低了控制压力,对使用平衡阀的系统节能效果十分显著,拓宽了其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平衡阀 性能分析 自动适应 流量变化 负载变化
下载PDF
负载变化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江飞 管华 +1 位作者 杨春华 鲍晓华 《电气工程学报》 2018年第9期20-25,共6页
负载变化时电机需随之运行于不同的工况,这将造成电机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本文以一台37kW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为例,研究了电机负载变化对电机转矩脉动和铁心损耗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负载变化对气隙磁密谐波含量以及转矩脉动系数的影... 负载变化时电机需随之运行于不同的工况,这将造成电机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本文以一台37kW低速大转矩永磁同步电机为例,研究了电机负载变化对电机转矩脉动和铁心损耗的影响。首先分析了负载变化对气隙磁密谐波含量以及转矩脉动系数的影响。然后,对比了额定负载时定子铁心齿顶、齿身和轭部的铁耗分布情况,揭示了磁密分布与铁耗大小的关系。研究了定子铁心不同区域磁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得出铁心损耗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铜耗和效率与不同负载的变化规律。本文所研究内容对于电机铁心结构优化设计以及转矩优化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变化 转矩脉动 铁心损耗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计及负荷变化的配电网故障恢复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 被引量:7
8
作者 臧天磊 何正友 +2 位作者 叶德意 杨健维 钱清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共6页
考虑到负荷变化对恢复决策的影响,提出了配电网故障恢复的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方法。引入负荷恢复量、负荷容量裕度、开关操作次数、负荷转移量、负荷均衡率5个评价指标,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区间数表示法。综合利用故障恢复的主、客观信息... 考虑到负荷变化对恢复决策的影响,提出了配电网故障恢复的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方法。引入负荷恢复量、负荷容量裕度、开关操作次数、负荷转移量、负荷均衡率5个评价指标,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区间数表示法。综合利用故障恢复的主、客观信息对评价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层次分析法主观赋权、区间数熵权法客观赋权。在此基础上,利用区间数灰色关联决策方法对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案进行区间评价。算例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负荷变化情况下的恢复方案评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恢复 负荷变化 区间数 灰色关联决策
下载PDF
350 MW超临界CFB锅炉煤泥掺烧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瑞金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7,49,共5页
通过掺烧煤泥试验,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后氧量、主汽压力、NO_(x)排放等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并研究掺烧煤泥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超临界CFB锅炉上掺烧煤泥,燃烧反应迅速,可以提高CFB锅炉的快速变负荷能力,降... 通过掺烧煤泥试验,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煤泥后氧量、主汽压力、NO_(x)排放等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并研究掺烧煤泥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超临界CFB锅炉上掺烧煤泥,燃烧反应迅速,可以提高CFB锅炉的快速变负荷能力,降低NO_(x)排放;在21%掺烧范围内,掺烧可以有效降低床温,对锅炉经济性影响非常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 煤泥 掺烧 主汽压力变化率 变负荷 NO_(x)
下载PDF
基于负载变化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雨阳 庄建军 司峻峰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0,14,共5页
LLC谐振变换器因其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直流变换器的各种场合,其中负载变化将会对LLC谐振变换效率带来显著影响。首先分析了负载对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最小工作频率和最大输出电压增益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给定负载... LLC谐振变换器因其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直流变换器的各种场合,其中负载变化将会对LLC谐振变换效率带来显著影响。首先分析了负载对全桥LLC谐振变换器最小工作频率和最大输出电压增益的影响,并提出一种基于给定负载范围电源效率优化的全桥LLC变换器参数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给出基于负载变化的变频-移相混合控制策略的软开关实现条件。最后通过PSIM仿真和搭建实验样机验证了基于负载变化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优化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优化设计方案既保证了较宽的电压输入范围,又实现了在给定负载范围内保持较大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负载变化 混合控制 软开关
下载PDF
燃煤机组变负荷瞬态过程的实时能耗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宁 谢天 +3 位作者 尹俊杰 王文彬 崔青汝 赵永亮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4,共7页
基于燃煤机组稳态工况下的能耗计算方法以及瞬态过程的运行特性,考虑非稳态运行中锅炉蓄热量的变化以及蒸汽热力参数对汽轮机效率的影响,为适应工程应用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简化,最终建立了一种更具普适性的能耗分析模型,实现燃煤机组运... 基于燃煤机组稳态工况下的能耗计算方法以及瞬态过程的运行特性,考虑非稳态运行中锅炉蓄热量的变化以及蒸汽热力参数对汽轮机效率的影响,为适应工程应用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简化,最终建立了一种更具普适性的能耗分析模型,实现燃煤机组运行全工况下的实时能耗计算。将能耗分析模型应用于某66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进行了可靠性验证,选取特定的变负荷过程,对比分析了能耗分析模型与热力系统仿真模型的煤耗量计算值。结果表明:实际运行工况下能耗分析模型的煤耗量计算值与实测煤耗量变化趋势相符;2种模型的标准煤耗率最大偏差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机组 能耗分析 标准煤耗率 锅炉蓄热 变负荷
下载PDF
水煤浆气化烧嘴喷口和炉砖烧蚀性的优化及应用
12
作者 郭莹 辛争秋 杨飞虎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中工艺烧嘴的设计需与煤浆投料负荷相匹配。国内某公司6.5 MPa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原工艺烧嘴设计煤浆处理量73 m3/h,因下游合成气的需求变化使装置负荷需大幅改变,新方案烧嘴要求能满足75%~125%范围的负荷调节。为了... 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中工艺烧嘴的设计需与煤浆投料负荷相匹配。国内某公司6.5 MPa水煤浆加压气化装置原工艺烧嘴设计煤浆处理量73 m3/h,因下游合成气的需求变化使装置负荷需大幅改变,新方案烧嘴要求能满足75%~125%范围的负荷调节。为了评估极端负荷工况对气化装置造成的影响,针对该厂运行工况,对原烧嘴和新方案烧嘴进行了气化炉全炉燃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新方案优化了烧嘴在低负荷下的端面烧蚀和高负荷下的冲蚀问题,改善了高负荷下炉砖筒体和锥底的温度分布,有利于缓解炉砖的冲蚀速率。新方案实际投用后兼顾了较高的气化生产效率和宽广的负荷变化范围,验证了计算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煤浆加压气化 工艺烧嘴 负荷变化 数值模拟 耐火砖
下载PDF
200MW级IGCC系统变工况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雷 张忠孝 +4 位作者 李振中 谢浩 何翔 庞克亮 陈小利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63,74,共6页
采用成熟的商业软件Thermoflex对IGCC系统进行模拟,建立了200MW级IGCC系统并对其进行物质和热平衡的核算。分析了导致IGCC系统变工况的原因,得出了机组负荷的变化、大气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部件性能的变化是导致IGCC系统变工况的主要原因... 采用成熟的商业软件Thermoflex对IGCC系统进行模拟,建立了200MW级IGCC系统并对其进行物质和热平衡的核算。分析了导致IGCC系统变工况的原因,得出了机组负荷的变化、大气环境条件的变化和部件性能的变化是导致IGCC系统变工况的主要原因。并对其中的燃机负荷波动和大气条件(环境温度、大气压力)变化引起的系统的变工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系统的效率、功率、燃机效率、功率和蒸汽侧主要参数在IGCC系统变工况中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CC 燃气轮机 变工况
下载PDF
一种改善DC-DC变换器动态性能的数字控制方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海鹏 周雒维 孙鹏菊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1-395,共5页
针对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负载经常变化的特点,以动态过程输出电压超调量最小和调节时间最短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改善DC-DC变换器动态性能的数字控制方式。将变换器在负载变化时的暂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对占空比进行直接设置... 针对低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负载经常变化的特点,以动态过程输出电压超调量最小和调节时间最短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改善DC-DC变换器动态性能的数字控制方式。将变换器在负载变化时的暂态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内对占空比进行直接设置,使开关处于一直导通或一直关断的状态,通过计算两个阶段转折点的输出电压并与采样电压比较以决定开关的状态。该控制方式在负载突变时和计算开关状态时间的最优控制方式有同样的性能,而算法的实时计算量却大幅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分段控制可以有效改善DC-DC变换器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控制 分段控制 负载变化 DC-DC变换器
下载PDF
风电机组载荷优化对变桨轴承力学行为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光成 刘勇 +5 位作者 叶锋 虞亚杰 蒋丹青 刘继鑫 陈家杰 施恒荣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9-1425,共7页
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变桨轴承本身的力学性能与设计改进,在载荷变化对变桨轴承力学行为影响规律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研究,以致难以定量预测载荷优化对变桨轴承可靠性提升产生的影响,不利于变桨控制策略的准确制定。为此,引入了在线测试... 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变桨轴承本身的力学性能与设计改进,在载荷变化对变桨轴承力学行为影响规律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研究,以致难以定量预测载荷优化对变桨轴承可靠性提升产生的影响,不利于变桨控制策略的准确制定。为此,引入了在线测试与仿真分析技术,研究了载荷优化对变桨轴承力学行为的影响。首先,采用基于应变载荷测试与位移传感器的在线测试方法,测试了风电机组在不同功率水平下载荷优化前后的叶根载荷,以及相应的变桨轴承内外套圈径向与轴向相对位移;然后,提出了一种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考虑变桨轴承及其周边支撑结构柔性的变桨系统有限元模型;最后,将实测载荷作为输入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载荷优化对变桨轴承变形、滚动体与滚道间最大接触应力及最小边缘接触余量角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载荷优化降载3.46%~5.08%后,相同功率水平下变桨轴承变形减小,最大接触应力减小1.10%以上,最小边缘接触余量角增大0.47°以上,变桨轴承可靠性得以提升。该研究结果可为载荷优化控制策略的准确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桨轴承力学行为 载荷变化 在线测试 载荷优化控制策略 最大接触应力 最小边缘接触余量角
下载PDF
燃煤电厂机组负荷变化与SCR系统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武洁 张志勇 刘显丽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135,共5页
燃煤电厂机组负荷的变化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各类参数(温度、含氧量、NOx、SO_(2)/SO_(3)转化率)联系紧密,各参数数值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针对3组燃煤电厂的5种工况(30%、50%、70%、80%、100%)的现场实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 燃煤电厂机组负荷的变化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各类参数(温度、含氧量、NOx、SO_(2)/SO_(3)转化率)联系紧密,各参数数值直接影响机组的运行。针对3组燃煤电厂的5种工况(30%、50%、70%、80%、100%)的现场实测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各类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机组负荷呈正相关的参数为烟气温度和SO_(2)/SO_(3)转化率;呈负相关的参数为烟气含氧量和SCR出口NOx浓度,但与SCR入口处NOx浓度没有显著相关性。该结果可为避免锅炉在中低负荷下出现NOx超标现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变化 相关分析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系统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返料阀结构对循环流率动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贤东 张扬 +3 位作者 杨海瑞 张缦 张海 吕俊复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3期94-99,共6页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其应对负荷变化的灵活性未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目前对于负荷变化的研究集中于调峰策略优化,缺乏提升CFB本身变负荷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在CFB锅炉负荷变化时,循环流率也随之变化,并达到...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是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其应对负荷变化的灵活性未来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但目前对于负荷变化的研究集中于调峰策略优化,缺乏提升CFB本身变负荷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在CFB锅炉负荷变化时,循环流率也随之变化,并达到新的平衡态,而返料阀的结构是循环流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为了研究CFB锅炉变负荷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基于CPFD方法对某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立管及返料阀内在循环流率变化时的流动行为进行模拟,研究不同返料阀结构对循环流率变化的响应速度。结果表明,在立管远离回料阀侧及回料阀水平横段底部存在一定的流动死区,返料阀及立管内物料仅在较小的区域内有较大的移动速度。当循环流率增加时,较小的颗粒移动区域限制了其达到更大流量平衡的时间,减弱了系统变负荷的响应速率。在松动风、流化风分别为0.14和0.30m/s,循环流率从50kg/(m2·s)提升到60kg/(m2·s)时,随着水平横段长度的增加,系统响应时间先急剧减小后缓慢上升;返料阀水平横段长度与立管直径之比为3.5时,最短响应时间为67s。保持流化风量不变并改变松动风大小,系统响应时间随松动风量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返料阀结构下系统响应时间的规律相似。返料阀对循环流率变化的响应速度与返料阀内的流动死区大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返料阀 循环流率 变负荷 响应时间 流动死区
下载PDF
300 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NO_(x)排放建模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春 高明明 +2 位作者 张洪福 张国华 岳光溪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9-115,共7页
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SNCR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降低NO_(x)排放的新技术,然而循环流化床机组变负荷时NO_(x)排放浓度波动较大,加大SNCR控制难度。由于变负荷NO_(x)动态排放模型研究较少,为实现变负荷过程循... 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SNCR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CFB)机组降低NO_(x)排放的新技术,然而循环流化床机组变负荷时NO_(x)排放浓度波动较大,加大SNCR控制难度。由于变负荷NO_(x)动态排放模型研究较少,为实现变负荷过程循环流化床机组NO_(x)的动态预测,对炉内NO_(x)生成机理与SNCR反应机理进行分析,以给煤量、风量、喷氨量、床温等参数作为输入,结合数学建模方法,建立NO_(x)动态排放模型。结合某300 MW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不同负荷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动态过程中能较好拟合NO_(x)排放趋势,300 MW与150 MW典型负荷工况及变负荷工况下模型计算值与真实值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5、1.2、5.7 mg/m^(3),精度较高,可实现CFB机组NO_(x)排放实时预测,预测时间为4~5 min。开展了不同工况给煤量、送风量、尿素流量及多变量的开环阶跃试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反映NO_(x)排放过程的动态特性。研究结果可为CFB机组超低排放控制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变负荷 NO_(x)排放 SNCR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鑫 钱奕然 +5 位作者 方华伟 李洋 李思广 易经纬 陈伟雄 严俊杰 《发电技术》 CSCD 2023年第4期492-501,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在以第四代核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而合理可靠的控制策略是保证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灵活运行的关键。调研...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布雷顿循环在以第四代核能和太阳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领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而合理可靠的控制策略是保证S-CO_(2)布雷顿循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灵活运行的关键。调研总结了S-CO_(2)布雷顿循环控制特点,并对不同应用场景下S-CO_(2)布雷顿循环相关控制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对比。结果表明,S-CO_(2)布雷顿循环控制包括运行状态控制、叶轮机械控制、热源控制等,变负荷控制策略主要有容积控制法、透平旁路控制法、透平进口节流阀控制法、压缩机转速控制法等。分析结果可为相关发电领域S-CO_(2)布雷顿循环控制策略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雷顿循环 控制策略 变负荷
下载PDF
1000MW燃煤机组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桂波 吴建群 +4 位作者 吴昊 薛宁涛 刘芳琪 徐国荣 于敦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0,共7页
燃煤机组变负荷调峰运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但会对燃烧过程及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飞灰特性与锅炉结渣、除尘设备性能、颗粒物排放等密切相关,笔者研究了燃煤锅炉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炉膛沾污结渣和... 燃煤机组变负荷调峰运行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的重要举措,但会对燃烧过程及系统产生重要影响。飞灰特性与锅炉结渣、除尘设备性能、颗粒物排放等密切相关,笔者研究了燃煤锅炉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的影响规律,用于指导炉膛沾污结渣和颗粒物排放等相关问题的防控。针对1 000 MW燃煤锅炉,在60%和90%运行负荷下分别采集飞灰样品,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扫描电镜(CCSEM)技术对飞灰化学和矿物成分、粒径分布以及形状特征进行深入表征,采用数字成像煤灰熔点分析仪对飞灰熔融温度进行分析,揭示了锅炉运行负荷变化对飞灰特性和熔融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锅炉在不同运行负荷条件下飞灰化学成分相似。无机矿物元素交互作用是影响飞灰粒径分布的关键因素,低负荷运行工况下煤中含Ca和Fe的矿物与硅铝酸盐交互反应减弱,飞灰整体粒径分布向小粒径迁移,飞灰的D_(50)(小于该粒径的颗粒占50%)由约40μm减至约30μm。相比高负荷运行工况,低负荷运行工况下飞灰在炉膛中的熔融受抑制,熔融飞灰比例相比高负荷运行工况降低约10%,低负荷运行条件下燃烧温度降低是导致飞灰熔融比例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飞灰 负荷变化 计算机自动控制扫描电镜 灰熔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