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巨细胞病毒基因时序表达对感染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杨 陈敦金 闻良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34-83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主要基因序列表达情况对其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滴度HCMV感染传代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建立HCMV梯度感染细胞模型。分别应用FQ PCR法测定感染细胞内IE基因拷贝数、免疫组化法联合计算机病理...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主要基因序列表达情况对其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滴度HCMV感染传代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建立HCMV梯度感染细胞模型。分别应用FQ PCR法测定感染细胞内IE基因拷贝数、免疫组化法联合计算机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p5 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RT PCR法测定MCPmRNA转录水平 ,光镜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 (CPE)、电镜检查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IE基因在病毒滴度最低的A组细胞内负荷量最低 (P <0 .0 5 ,P <0 .0 1) ;p5 2蛋白在病毒滴度较高的B、C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其表达定位于受染细胞核内 ;仅在B、C组内检测到MCPmRNA。A组未检出细胞病变 ,B、C组细胞检测到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的CPE及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HCMV受染细胞内IE基因负荷量与病毒基因组表达启动密切相关 ,p5 2蛋白高效表达是病毒基因组完整表达的必要条件 ,MCPmRNA转录是活动性HCMV感染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 高效表达 感染细胞 结局 细胞内 改变 基因 MRNA转录 表达定位
原文传递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日本株(C3)ie0基因的序列分析和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盛晔 胡兆丽 +2 位作者 王文兵 李新平 朱江 《科技通报》 2007年第3期372-377,381,共7页
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日本株(C3)基因组中克隆了ie0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断涵盖了864 bp的读码框及5′端启动子区475 bp和3′端终止区90 bp的序列。氨基... 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日本株(C3)基因组中克隆了ie0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断涵盖了864 bp的读码框及5′端启动子区475 bp和3′端终止区90 bp的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在SpltMNPV IE0蛋白N-端23~47位以及111~126位富含酸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C′端第225~271位具有典型的CX2CX14CCX4CX2CX15CX2C双锌指基序,该结构在所比较的9个昆虫杆状病毒IE0蛋白中是十分保守的。联配分析表明,SpltMNPV日本株(C3)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9种核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有较大差异。以ie0基因为基础绘制的杆状病毒分子进化树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cid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归到同一分枝,这与以p10、gp37和egt基因为基础绘制的杆状病毒分子进化树结果一致。并进行了大肠杆菌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学 斜纹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ie0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立即早期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磊 徐进平 叶林柏 《中国病毒学》 CSCD 1998年第1期17-22,共6页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为80%以上,对于某些特殊地区和人群,其感染率可高达100%。人群感染HCMV后,通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孕妇和免疫能力低下者(如器官移植病...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一种重要的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在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为80%以上,对于某些特殊地区和人群,其感染率可高达100%。人群感染HCMV后,通常呈隐性感染,但对于孕妇和免疫能力低下者(如器官移植病人、艾滋病患者),该病毒易导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立即早期基因 自我调节 反式激活
下载PDF
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的转基因家蚕系统构建和抗性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蒋亮 彭正文 +4 位作者 党颖慧 赵萍 肖阳 邢东旭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10-715,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严重危害家蚕的病原之一。为了探究通过转基因干涉BmNPV非必需基因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家蚕抗性的可行性,选择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作为靶标,构建转基因干涉载体,通过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家蚕系统A4Pie2H-A和A4Pie2H-B。3龄幼虫添食感染BmNPV后,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死亡率分别比非转基因对照品种降低19%和24%;定量PCR结果显示A4Pie2H-A与A4Pie2H-B的幼虫体内的ie-2 mRNA表达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50%和20%,病毒DNA含量分别为非转基因对照品种的32%和12%。此外,2个转基因家蚕系统的全茧量和茧层率与正常家蚕品种比较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干涉BmNPV极早期非必需基因ie-2可以显著抑制转基因家蚕体内病毒的复制增殖,使幼虫死亡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非必需基因 ie-2 转基因干涉 家蚕 抗性 经济性状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0基因对病毒复制和转录的影响
5
作者 张婷 李俊 +2 位作者 张媛媛 全滟平 于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5-655,共11页
ie0基因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一个晚期基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及多种结构域提示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对BmNPV ie0基因编码不同结构域的序列以及完整序列进行敲除构建ie0缺失... ie0基因是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一个晚期基因,该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及多种结构域提示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重要性。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分别对BmNPV ie0基因编码不同结构域的序列以及完整序列进行敲除构建ie0缺失型病毒,以野生型病毒为对照,研究ie0序列完全或部分缺失对病毒转录、复制及对宿主细胞致病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ie0基因完整序列或编码各结构域的序列缺失后均会对病毒产生不同影响:宿主细胞中完全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病毒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完全缺失型和部分缺失型病毒基因组的拷贝数均与野生型病毒无显著差异;部分缺失型病毒的晚期和极晚期基因转录水平变化与ie0基因完全缺失型病毒相一致,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病毒,并且缺失锌指结构域编码序列的影响最为明显。MTT检测结果也显示ie0基因完全缺失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能力有所下降。亚细胞定位显示IE0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但主要位于细胞质。综上所述,ie0基因为BmNPV病毒增殖、基因组复制的非必需基因,但对病毒晚期和极晚期基因的转录具有调控作用,影响最为显著的为锌指结构域的编码序列,且该基因的缺失会导致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能力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ie0基因 RED重组系统 缺失型病毒 基因功能
下载PDF
Localiza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eMNPV IE1 in Mammalian Cells
6
作者 Xiao-wei MEI Li YAO Zhong-xin ZH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3-190,共8页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of the iel gene from baculovirus 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 belonging to group II nucleopolyhedrovirus, was studied in mammalian cells We amplified the SeMN... In this paper, the function of the iel gene from baculovirus 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 belonging to group II nucleopolyhedrovirus, was studied in mammalian cells We amplified the SeMNPV iel gene and expressed it by fusing to the C terminal of enhanced GFP protein in HEK 293 cells. Confocal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the IE1-GFP fusion protein was localized in the nucleus of the mammalian cells. The promoter sequences of AcMNPV gp64, SeMNPV F protein and Drosophila hsp70 were also analyzed, to further study the function of SeMNPV IE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absence of the hr sequence, IE1 improv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F promoter but didn't influence the gp64 promoter significantly, but IE1 moderately stimulated the hsp70 promo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 ie1 gene FUNCTION Mammalian cells
下载PDF
Early Detection of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in Isolated Hemocytes of Litopenaeus vannamei
7
作者 Ariadne Hernandez-Perez Rossanna Rodriguez-Canul +4 位作者 Edgar Torres-Irineo Fernando Mendoza-Cano Daniel Eduardo Coronado-Molina Jesus Alejandro Zamora-Briseno Jorge Hernandez-Lopez 《CellBio》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To date, White Spot Syndrome (WSS) produced by the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cause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diseases infecting penaeid shrimps worldwide. Although a vast amount of studies has elucidated pathogen... To date, White Spot Syndrome (WSS) produced by the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 causes one of the most severe diseases infecting penaeid shrimps worldwide. Although a vast amount of studies has elucidated pathogenesis in live infection models, there is still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interaction of WSSV infections using in vitro models in the whiteleg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L. vannamei) hemocytes. In this study, a WSSV infection kinetics was performed using total hemocytes isolated from healthy L. vannamei organisms and maintained in in vitro conditions using isotonic solution for shrimp (ISS). The infected experimental cells received ≈ 30,000 viral copies of WSSV. The viability of the hemocytes (control and infected group) was measured during the kinetics with trypan blue exclusion method and cells were maintained up to 6 hpi (post-infection) with non-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viability between both groups. WSSV replication was assessed using RT- PCR at the RNA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early viral gene Ie1 and transcripts were detected as early as 30 min pi. Hemocytes from WSSV group showed disrupted integrity, degranulation and irregular shape. This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of the capability of WSSV to infect and replicates in L. vannamei hemocytes using in vitro assays in short times as 3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SV Litopenaeus vannamei ie1 gene HEMOCYTES In Vitro Infection GLS Analysis
下载PDF
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井菲 张聪 +2 位作者 袁志华 何康来 王振营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2-489,共8页
为评价转cry1Ie基因(IE09S034转化体)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直接观察、地面陷阱、吸虫器和空中水盆诱捕4种方法,连续2年调查了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田和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田在自然条件下的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比较... 为评价转cry1Ie基因(IE09S034转化体)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直接观察、地面陷阱、吸虫器和空中水盆诱捕4种方法,连续2年调查了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田和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田在自然条件下的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比较分析了节肢动物群落各特征参数。结果显示,2012年依次采用此4种方法调查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田间的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9.1、0.7、2.6、0.5,12.6、0.6、2.2、0.6,13.7、0.9、3.1、0.9和6.7、0.4、1.3、0.5,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013年调查结果与2012年一致,也显示2种玉米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各特征参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转cry1Ie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玉米 Bt-cry1ie基因 节肢动物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DNA载体的RNAi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 被引量:12
9
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3 位作者 王崇龙 沈卫德 魏育红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较好地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载体 RNA干涉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极早期基因
下载PDF
肠球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瞿婷婷 陈亚岗 +2 位作者 俞云松 魏泽庆 李兰娟 《浙江预防医学》 2004年第7期3-4,25,共3页
目的 明确各种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采用K -B法测定 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 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庆大霉素高水... 目的 明确各种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 10 6株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采用K -B法测定 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 3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用琼脂筛选法筛选出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的肠球菌 (HLGR) ,同时用PCR法检测HLGR的主要耐药基因aac(6 ) Ie aph(2 ) Ia,并与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产β—内酰胺酶的状况。结果  10 6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没有耐药株 ;所有肠球菌均末检测到β—内酰胺酶 ;屎肠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奎奴普丁 /达福普汀对粪肠球菌的作用差 ,而对屎肠球菌有较强作用。 64 2 %的肠球菌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PCR检测出HLGR中aac(6 ) Ie aph(2 ) Ia ,基因阳性率为73 5 % (5 0 /68) ,克隆测序证实为aac(6 ) Ie aph(2 ) Ia特异性产物。结论 除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高度敏感外 ,肠球菌对其它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其中HLGR占 64 2 %。HLGR的主要耐药机制是aac(6 ) Ie aph(2 ) Ia,基因编码的氨基糖苷类钝化酶AAC(6’) Ie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耐药性 PCR法 尿路感染 致病菌
下载PDF
转Bt cry1Ah/cry1Ie双价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召军 郎志宏 +3 位作者 张杰 宋福平 何康来 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45,共7页
构建了含有人工改造的抗虫基因Bt cry1Ah、cry1Ie和耐除草剂基因2mG2-epsps的植物表达载体pMUHUESGM,利用基因枪法将表达盒片段转化玉米愈伤组织,以2mG2-epsps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经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获得24株T0代再生植株,其中PCR检... 构建了含有人工改造的抗虫基因Bt cry1Ah、cry1Ie和耐除草剂基因2mG2-epsps的植物表达载体pMUHUESGM,利用基因枪法将表达盒片段转化玉米愈伤组织,以2mG2-epsps基因为筛选标记基因,经草甘膦异丙胺盐筛选获得24株T0代再生植株,其中PCR检测阳性植株有20株。T0和T1代植株的分子检测结果证明了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遗传和表达,转基因株系在田间生物活性检测中表现出较好的抗虫性,这为培育抗虫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参考,同时本研究中采用了基因枪片段转化法,提高了转基因的生物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 cry1Ah基因 Btcry1ie基因 2mG2-epsps基因 转基因玉米
下载PDF
杆状病毒反式激活蛋白IE-1诱导昆虫细胞凋亡及几种抑制剂对AcNPV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杜昌升 彭建新 洪华珠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9-73,共5页
为了探讨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用含AcNPV - ie- 1基因的重组质粒 pGAM -ie- 1转染斜纹夜蛾细胞SL - 1和粉纹夜蛾细胞Tn - 5B1。转染后 2 4h通过光镜观察、DAPI荧光染料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发现 ,SL - 1发生了典型的凋亡 ... 为了探讨杆状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用含AcNPV - ie- 1基因的重组质粒 pGAM -ie- 1转染斜纹夜蛾细胞SL - 1和粉纹夜蛾细胞Tn - 5B1。转染后 2 4h通过光镜观察、DAPI荧光染料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发现 ,SL - 1发生了典型的凋亡 ,而同样的现象并没有在Tn - 5B1细胞中出现。利用放线菌酮 (cycloheximide,CHX)、莫能菌素 (Monensin)及蚜栖菌素 (aphidicolin)处理AcNPV感染的SL - 1细胞 ,发现细胞凋亡被莫能菌素及蚜栖菌素抑制 ,被放线菌酮推迟。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杆状病毒诱导昆虫细胞凋亡的机制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状病毒 斜纹夜蛾细胞系 细胞凋亡 梯形带 ie-1基因 转染
下载PDF
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种植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新颖 王柏凤 +2 位作者 周琳 冯树丹 宋新元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8,共7页
选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利用手捡法和巴氏罐诱捕法,以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类群种群动态为参数,研究转基因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IE09S034较非转... 选取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利用手捡法和巴氏罐诱捕法,以群落组成、群落结构、优势类群种群动态为参数,研究转基因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玉米IE09S034较非转基因对照综31,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以及优势类群种群动态等均无显著影响,可初步认定转基因抗虫玉米IE09S034对田间大型土壤动物无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土壤动物 Bt-cry1ie基因 群落多样性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载体的构建及报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小昭 朱反修 +2 位作者 刁振宇 高健 齐义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200-203,,206,,共5页
目的 :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 (Ac NPV)的 IE1基因启动子构建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 方法 :以 Ac NPV p10基因为侧翼序列 ,并将新霉素抗性基因 (neo)插入 IE1基因启动子下游 ,得到转移载体 p Ac PIneo。将它和野生型 Ac NPV DN... 目的 :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 (Ac NPV)的 IE1基因启动子构建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 方法 :以 Ac NPV p10基因为侧翼序列 ,并将新霉素抗性基因 (neo)插入 IE1基因启动子下游 ,得到转移载体 p Ac PIneo。将它和野生型 Ac NPV DNA共转染昆虫细胞 Sf9,由于 neo基因的表达 ,通过 G418的选择和富集作用 ,得到重组病毒 v Ac PIneo的纯培养。 结果 :用酶切和 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 ,neo基因整合于 Ac NPV基因组的 p10基因位相。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载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 ie1基因 p10基因 转移载体 新霉素抗性基因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在家蚕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峰 赵昀 +4 位作者 黄荣 祁国荣 陆长德 陈秀 黄君霆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利用家蚕细胞质肌动蛋白基因(A3)启动子和NPV病毒即刻早期蛋白IE启动子在家蚕细胞中表达GFP,实验结果表明是可行与有效的。
关键词 GFP A3启动子 ie启动子 家蚕细胞
下载PDF
人APEX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润民 黄金智 +1 位作者 卫月 马天仲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52-1857,共6页
APEXl是影响基因表达和氧化还原活性相关碱基修复和多功能蛋白的关键基因,对APEXl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深入分析,更有利于对APEXl基因相关癌症及其他遗传流行病学的阐述。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11个物种APEXl... APEXl是影响基因表达和氧化还原活性相关碱基修复和多功能蛋白的关键基因,对APEXl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深入分析,更有利于对APEXl基因相关癌症及其他遗传流行病学的阐述。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11个物种APEXl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序列为研究对象,对人APEXl基因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及预测启动子及CpG岛,并对其蛋白质理化性质及结构功能等进行了预测分析。核酸分析结果表明,人APEXl基因包含5个外显子,预测核心启动子区域为158~208bp。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人与黑猩猩的遗传距离为0.003,亲缘关系最近。蛋白预测软件结果显示,人APEXl蛋白主要由自由卷曲及仪一螺旋结构组成,无合适信号肽及明显跨膜区,表明该基因不参与跨膜物质运输及信号转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X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文传递
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的构建及报道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反修 黄永秀 +1 位作者 齐义鹏 胡建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以AcNPVp10基因为侧翼序列,用AcNPV的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并将新霉素抗性基因(neo)插入IE1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转移载体pAcPIneo。将它和野生型AcNPVDNA共转染... 以AcNPVp10基因为侧翼序列,用AcNPV的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杆状病毒早期基因启动子载体,并将新霉素抗性基因(neo)插入IE1基因启动子下游,得到转移载体pAcPIneo。将它和野生型AcNPVDNA共转染昆虫细胞Sf9,由于neo基因的表达,通过G418的选择和富集作用,得到重组病毒vAcPIneo的纯培养。用酶切和Southern印迹杂交证明,neo基因整合于AcNPV基因组的p10基因位相。用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不同时间取样提取RNA并进行杂交,结果表明neo基因在受染细胞内从早期到晚期都可发生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杆状病毒 报道基因 早期基因启动子
下载PDF
不同启动子表达Cry1Ie蛋白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春鸽 赵灿 +4 位作者 束长龙 孙冰 宋福平 高继国 张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196,共5页
苏云金芽胞杆菌启动子P1Ac与T7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杀虫活性有较大差异。P1Ac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LC50为1.73μg/mL,T7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LC50为18.18μg/mL,后者是前者的10.5... 苏云金芽胞杆菌启动子P1Ac与T7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杀虫活性有较大差异。P1Ac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LC50为1.73μg/mL,T7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LC50为18.18μg/mL,后者是前者的10.5倍。主要从形态、碱溶性及抗胰蛋白酶稳定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显示,两者在形态上无显著差异,均有相对较为规则的颗粒存在;在碱溶性方面无显著差异,均有约20.0%的包涵体能溶解于pH10.5 50.0 mmol/L Na2CO3的溶液;在对抗胰蛋白酶的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这三方面都不是二者活性差异的原因,推测是T7启动子表达的Cry1Ie蛋白折叠不正确导致其活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c基因启动子P1Ac T7启动子 大肠杆菌 Cry1ie蛋白 表达
下载PDF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2和pe-3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卫国 夏爱华 +2 位作者 张志芳 李季生 牟志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酸,并且内部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ie-2和pe-38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都很低;在分子进化方面,这2个基因的保守性不强,出现大片段缺失,是研究分子进化及物种关系比较典型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ie-2基因 pe-38基因 序列分析
下载PDF
MT-3和MT-1E基因转染对食管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延昭 田子强 +2 位作者 张小河 何明 张月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9-59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具有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MT-1E是MT-1的1个亚型,有文献报道MT-1蛋白的表达量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拟探讨MT-3和MT-1E基因转染对食... 背景与目的: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3具有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目前已知唯一的具有独特生理功能的MT亚型。MT-1E是MT-1的1个亚型,有文献报道MT-1蛋白的表达量与食管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拟探讨MT-3和MT-1E基因转染对食管癌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已构建好的MT-3、MT-1E及其空载体4种质粒转染食管癌Eca-109和TE13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判断转染效率,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结果:转染MT-3和MT-1E基因的食管癌细胞株均有外源目的基因相应mRNA的高表达。转染MT-3基因的Eca-109和TE13细胞株,其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且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转染MT-1E基因的Eca-109和TE13细胞株,其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上调MT-3基因表达能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这可能是通过阻滞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来实现的。而MT-1E基因可能在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3 MT-ie 食管癌 基因转染 流式细胞术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