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507
1
作者 刘继来 刘彦随 李裕瑞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0-1304,共15页
本文在探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功能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辩证关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建立了三生空间分类与评价体系,揭示了1990-2010年间中国三生空间的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本文在探究"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功能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辩证关系,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建立了三生空间分类与评价体系,揭示了1990-2010年间中国三生空间的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东南侧的主要城市群及粮食主产区,其扩张区域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新疆西北、宁夏、兰州—西宁、四川盆地、环渤海、长三角、厦漳泉、珠三角等地区,缩小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江汉平原、闽南丘陵等地区;(2)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城市群,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格局,其扩张过程表现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大规模、区域式扩张和各主要省会城市的小规模、点状式扩张。(3)生态空间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西北侧,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4)工业化、城镇化是中国三生空间变化的基本动力,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农田开垦、华北平原和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黄土高原的退耕还林等是导致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本文可以为三生空间的分类规划和优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土地利用分类 城乡发展一体化 生态文明 中国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 被引量:500
2
作者 邱牧远 殷红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23,共16页
研究目标:本文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依据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对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企业... 研究目标:本文研究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依据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对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具有差异化影响。环境、公司治理表现较好企业的融资成本会显著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对上述关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环境表现对企业融资能力的作用在逐步增强。研究创新:对表征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进行了细化区分,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提高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价值:深化了对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企业融资成本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ESG表现 融资成本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 被引量:446
3
作者 谷树忠 胡咏君 周洪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共1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重大领域和重大任务。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三个方面系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并从建设主体、建设地域、建设内容、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分类体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进行设计,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依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基本路径,其中资源保护与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环境保护与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与修复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载体,国土开发与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最后从全民参与、科学规划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针对基本路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内涵 基本路径
原文传递
美丽乡村建设四种模式及比较——基于安吉、永嘉、高淳、江宁四地的调查 被引量:224
4
作者 吴理财 吴孔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5-22,共8页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 通过对浙江省安吉县、永嘉县和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江宁区四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考察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和探讨4种模式的特色、共同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4种模式共有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产业支撑、乡村经营。美丽乡村建设不是给外人观赏的,更不能仅仅以城市人休闲旅游养生为目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生活在本地的农民提升幸福指数。评价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标准是增进农民民生福祉,让农民真正享受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 模式比较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战略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被引量:206
5
作者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优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文章从发达国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长期缺失全国国土远景规划所产生的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是优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重点。文章从发达国家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我国长期缺失全国国土远景规划所产生的空间开发无序、区域发展失衡以及各地盲目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问题的解剖,阐释了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尊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分不同地区主体功能、控制开发强度和调整空间结构以及生态产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论证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我国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体系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地位。进而从"1、2、3、4"战略任务入手论述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主要方面:"1"是建设一个美好家园,"2"是促进陆地与海洋两大国土空间的统筹发展,"3"是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城市化、农业和生态安全3大战略格局,"4"是形成我国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区域。最后,从咨询建议的提出、指标体系建立、国土空间评价、区划草案研制以及构建基础理论、研制技术规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中科院研究团队在过去10年间面向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形成所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国土空间 生态文明 格局 开发强度 空间结构
原文传递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审计的探讨 被引量:177
6
作者 黄溶冰 赵谦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3,83,共8页
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审计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述评,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 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审计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以及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述评,在借鉴国际经验和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阐释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功能定位与治理机制,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框架结构以及编制过程中的主要难点及对策。最后,讨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审计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关系,从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和审计报告等方面分析了两者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编制 审计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173
7
作者 赵其国 黄国勤 马艳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328-6335,共8页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虽然当前环境状况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物质来源,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但目前全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虽然当前环境状况在局部改善,但总体在恶化,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环境污染在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带来的危害也日趋明显,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生态文明是一种重视生态环境、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价值观和文化,这意味着要解决当前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必要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等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了可行性。因此,需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问题 生态文明 建设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被引量:171
8
作者 江亿 胡姗 《暖通空调》 2021年第5期1-13,共13页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 建筑部门是能源消费的三大领域(工业、交通、建筑)之一,也是造成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领域之一。在2030年之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央对我国低碳发展给出的明确目标和时间表。中国建筑部门实现碳中和意味着零排放,指的是建筑部门相关活动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同样影响气候变化的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都为零。针对我国建筑部门的运行直接碳排放、运行间接碳排放、建造和维修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及运行导致的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的现状水平、主要来源、减排关键问题和实现零排放的路径与关键技术。指出"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碳中和的基础",并给出了我国实现建筑部门碳中和的四个主要任务:取消直接碳排放,协助减少电力和热力使用导致的间接碳排放,减少建造和维修用材的生产和运输导致的碳排放,以及避免建筑空调制冷系统使用中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该促进这四个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和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通过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部门 碳中和 生态文明 直接碳排放 间接碳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7
9
作者 白杨 黄宇驰 +3 位作者 王敏 黄沈发 沙晨燕 阮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95-6304,共10页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但目前研究中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还很有限。目前国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跟踪评估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特征,采用评价指标重要值的方法评估生态文明建设和评估指标选取的重要性程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框架、建设与跟踪评估指标体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评估
下载PDF
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41
10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3 位作者 冯银 陈丹 倪琳 孙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7-556,共10页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 特大型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的中心,也是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之一。由于特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资源环境问题存在差异,特大型城市之间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状态也存在相似之处,建立反映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特征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评价结论,指导特大型生态文明建设十分必要。以服务于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在对特大型城市发展状态和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有生态环境健康度、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4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特大型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各个指标对应的国家标准、政策和规划要求,以及相关研究确立的指标发展目标为依据,对武汉市2006—2011年生态文明建设完成情况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武汉市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要控制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降低大气中硫化物含量,控制污水排放规模和噪音污染,循环利用废水资源;二要实施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显著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排放量;三要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能力,循环利用可再生的城市生活"矿产";四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建城区绿化率,降低人口密度,解决城市住房和交通拥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特大型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 武汉市
下载PDF
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135
11
作者 孟瑶 徐凤花 +1 位作者 孟庆有 顾万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6期276-283,共8页
21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实践证明,微生物肥料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 21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现代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生态问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实践证明,微生物肥料在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肥料中的有效微生物可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特定肥效及生理功能,目前微生物肥料已在中国得到广泛使用。文章综述了中国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历史,分类及其主要作用,介绍了微生物肥料在实际生产应用时的注意事项。综合分析了近年来微生物肥料在中国农产品产量提高和品质改良方面的应用实例。进一步探讨了目前中国微生物肥料研究生产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解决措施,同时对中国微生物肥料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微生物肥料将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进展及展望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在“十九大”后的新态势 被引量:129
12
作者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CD 2017年第4期396-404,共9页
"立法为本、规划先行"是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否合理规制国土空间、建设美丽家园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九大"后,我国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将加快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民主化的... "立法为本、规划先行"是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能否合理规制国土空间、建设美丽家园是衡量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九大"后,我国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将加快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民主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主体功能区的基础性地位将趋于增强,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扮演发展类规划和布局类规划旋转门的角色,主体功能区战略将成为指引我国国土空间有序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制度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基础性制度的作用;覆盖全国国土的空间规划体系将基本建成,通过全国、省、县为中国基本空间规划单元,以跨省级行政区、跨地市、跨市县域的区域规划为补充的空间规划体系,规范国家和地方不同空间尺度的国土资源合理配置、空间结构合理组织、区域政策合理实施;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制度得以确立,实施增强空间管制能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扩大资源承载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增强市场作用力度等五大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大 空间治理 主体功能区 空间规划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基于绩效评价的区域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28
13
作者 高珊 黄贤金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3-828,共6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以江苏省为研究案例,针对生态文明动态化、区域性的特点与基本内涵,尝试建立省域范围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综合评价江苏省生态文明的建设绩效。文章指出2000—2007年间江苏省与全国的建设程度差异,同时总结2007年度江苏省13个地市的发展阶段差异。鉴于江苏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完善生态设施、健全生态补偿、发展生态产业及增强生态意识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 江苏省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研究 被引量:126
14
作者 杨桂山 徐昔保 李平星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56-1367,共12页
长江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保障。长江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水量丰沛、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长江经济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呈... 长江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保障。长江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水量丰沛、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长江经济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和生态退化快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威胁,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加快形成开发集约集中、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建设与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率先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确保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廊道 区域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分析 被引量:120
15
作者 张欢 成金华 +1 位作者 陈军 倪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2-29,共8页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省份2012年生态文明建... 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构建了包括生态系统压力、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的3个子系统,27个指标的省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个样本省份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及生态文明协调度进行了实证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差异,指出子系统评价值在60分以下省份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包括: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存在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东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优于西部地区。②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和协调度评价情况看,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排名和协调度排名具正相关性。③从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压力较中部地区小,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压力较西部地区小;我国中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优于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高于西部地区。④依据评价结论,建议东部地区要花大力气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中部地区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西部地区要以保护脆弱生态环境为目标,避免"三高一低"产业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布局,还要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PSR模型 生态系统 省域
下载PDF
城市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10
16
作者 何天祥 廖杰 魏晓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97-1900,1879,共5页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 城市生态文明程度是"两型社会"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体现。从生态文明理念出发,界定城市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在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基础上提出从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压力、整治和支撑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评价,丰富和完善了现有评价体系。最后,以长沙作为案例,实证检验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体系 熵值法 长沙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与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被引量:104
17
作者 程文先 钱学锋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4-140,共17页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日益突显,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采用以DDF模型为基础,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来测度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地... 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日益突显,应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采用以DDF模型为基础,构建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来测度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模型,以此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化特征。数字经济可以从整体上显著提升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还存在以地区行业规模、制度环境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分别呈现出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点和U型关系及区域化差异特征。进一步稳健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中国工业GTFP具有不同分位数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约束下,本文利用DEA-SBM模型将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包含了相关的非期望产出,并利用GML生产率指数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按区域进行分类测算。数字经济不仅可以赋能予传统工业企业,而且具有绿色价值,可以为中国后疫情时代实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完成国家"六稳六保"目标总任务,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98
18
作者 蒋小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64,共4页
根据生态文明的本质和特征,确立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对河南省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量化研究.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评价指标 河南
下载PDF
环境权入宪的理路与设想 被引量:101
19
作者 吕忠梅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40,共18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法形式规定公民环境权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法理"、解决环境法合法性的"权利基石"问题,既可以成为判断宪法是否为"良宪"的重...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宪法形式规定公民环境权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法理"、解决环境法合法性的"权利基石"问题,既可以成为判断宪法是否为"良宪"的重要标准,也可以发挥基本权的主观权利维度和客观规范维度的功能。环境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意味着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可以与财产权所保护的经济价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环境法也应该由消极的污染防治向积极的环境治理过渡。我国应该启动《宪法》修改程序,在遵循宪法修改规律和要求的情况下,把党章中关于生态文明的阐述和要求用法律思维和方法转化到宪法之中;同时,根据宪法的特点,将公民环境权作为基本权利予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生态文明 宪法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 被引量:98
20
作者 樊杰 周侃 陈东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 党的十八大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经济地理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与发展机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国土空间格局成因与演变规律,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前瞻性的科学基础和科技支撑。文章结合近年来中科院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团队围绕国土开发的学术创新与应用实践,重点讨论了基于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和生产—分配—消费立体系统的区域发展均衡模型,阐释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对人文作用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尝试开展的综合地理区划,以及纳入面状形态完善点—轴系统理论和利用三种功能空间比例关系表达空间结构。研究与实践表明,从应用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解决科学问题中推动学科建设及提升支撑应用需求的能力,是比较合理的学科发展方式。未来,按照十八大在国土空间格局中提出的"均衡、开发强度、空间结构、功能区、格局"等主题词,持续发展经济地理学,发挥经济地理学对国家战略决策的科技引领作用和支撑作用,实现学科建设的新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经济地理学 创新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