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脑钠肽、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阚国庆 白娟 +3 位作者 田瑞雪 李争 王德启 王继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8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120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IB组(35例)、ⅡB组(42例)及ⅢB组(43例),并取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SAP组与UA组于人院24h内及入院后24h抽肘前静脉血2次,分别行BNP、cTnI和hs—CRP检测,取两次结果的最高值,并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随访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①UA组BNP、cTnI、hs—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的BNP[96.3(79.8~100.1)]、cTnI(0.078±0.022)和hs—CRP(9.68±1.95)显著高于IB组和ⅡB组[ⅠB组BNP50.0(32.6±58.8)、Tnl(0.018±0.06)、hs—CRP(4.88±1.83);ⅡB组BNP90.6(69.6~95.8)、Tnl(0.042±0.010)、hs—CRP(5.72±2.08),P均〈0.05]。②冠脉三支病变组的BNP(99.65±19.73)与双支病变组的BNP(48.54±10.79)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30.37±8.52)。三支病变组的BNP、cTnI明显高于双支及单支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观察4周,uA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SAP组(16%比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cTnI和hs—CRP是30d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BNP、cTnI和hs—CRP水平对临床评价UA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血浆脑钠肽 高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I 预后
下载PDF
3种药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汪亚芸 陈曼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2527-2528,2531,共3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1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相同剂...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该院收治的ACS患者120例,其中观察组61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相同剂量。观察组在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期间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患者则单用低分子肝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8 d内全因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在给药后明显降低(P<0.01)。两组轻度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用药前相比稍有下降(P<0.05),但数值没有超出正常范围,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在用药后虽有所升高(P<0.05),但未超过正常值的1倍以上。结论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基础上合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是有效并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针刺结合西药干预对不同心肌梗死溶栓危险分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蒋文波 顾宁 +3 位作者 陈昊 黄霞 龚军 徐俊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33-123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医规范化治疗对不同心肌梗死溶栓(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程度分层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na,UA)患者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根据TIMI评分量表的危险评分值,纳入符合...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西医规范化治疗对不同心肌梗死溶栓(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程度分层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na,UA)患者血瘀证的干预作用。方法:根据TIMI评分量表的危险评分值,纳入符合标;住的UA患者72例,其中低危(0~2分)组24例、中危(3~4分)组24例与高危(5~7分)组24例。3组患者均在采用常规西医规范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心俞、血海、膈俞、膻中、厥阴俞、郄门、内关等穴,每天1次.14d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心绞痛症状、四肢末端紫绀或麻木、口唇及齿龈色暗、舌下脉络曲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各单项症状积分及血瘀证总积分变化。结果:各组分别脱落1例,每组23例纳入统计。3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评分、血瘀证总积分均显著改善(均P〈0.01)。高危组血瘀证中各单项症状积分及总积分的改善程度优于低危组及中危组(P〈0.05。P〈0.01)。结论:随着UA患者TIMI评分的增加,血瘀程度也随之加重.针刺联合西医规范治疗可有效干预血瘀证,尤其对TIMI评分高危组患者治疗后血瘀证积分的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型心绞痛 针刺 西药 TIMI危险评分 血瘀证
全文增补中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SOD MDA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段兴亮 季祥武 +3 位作者 张爱元 张俊刚 赵春华 杨琳琳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方法 收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酚酸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丹酚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丙二醛(MDA)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方法 收集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酚酸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丹酚酸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SOD,MDA水平.结果 ①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MDA浓度的降低幅度以及SOD活力升高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ST-T改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多酚酸盐 心绞痛 不稳定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血糖状态时血小板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梁琦 雷新军 +3 位作者 薛小临 韩克 范力宏 袁祖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血糖状态时血小板的变化及与相关生化指标、GRACE(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8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5人,测定入院时的随机...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血糖状态时血小板的变化及与相关生化指标、GRACE(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8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5人,测定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值,根据血糖值的不同,分为正常血糖组(随机血糖<6.1mmol/L)和高血糖组(随机血糖≥6.1mmol/L),比较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指标。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血清肌酐(CREA)、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imers)。心功能检测指标为射血分数(EF,%)、GRACE评分。比较血小板相关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分析MPV与hsCRP、D-Dimers及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血糖(<6.1mmol/L)组和高血糖(≥6.1mmol/L)组比较,MPV、hsCRP、GRACE危险评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MPV与hsCRP、D-Dimer、GRACE危险评分均有相关性(r=0.28、r=0.41、r=0.56,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MPV增加、炎症标志物hsCRP的改变以及临床GRACE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入院时的高血糖状态、MPV的异常预示着不稳定型心绞痛风险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GRACE评分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D-二聚体(D-Dimer)
下载PDF
BNP、MCP-1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彭杰成 龙明智 +2 位作者 章海燕 徐少华 姜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5-40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85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近期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按Braunwald标准,85例心功能正常的UA患者分为ⅠB组(25例)、ⅡB组(30例)及ⅢB组(30例),并取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24h内抽肘前静脉血,分别行BNP和MCP-1检测。随访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UA组BNP及MCP-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ⅢB组显著高于ⅠB组和ⅡB组(P均<0.05)。冠状动脉3支与2支病变组BN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均<0.05);3支病变组MCP-1明显高于2支及单支病变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和MCP-1是30天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BNP、MCP-1水平对心功能正常的UA近期不良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 BNP MCP-1 预后
下载PDF
血浆Hs—CRP、cTnI与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利民 石运生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5年第9期772-77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住院的UA患者4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Hs-CRP、cTnI,观察各组冠心病(CHD)患者心脏不... 目的:探讨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2004年住院的UA患者46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其Hs-CRP、cTnI,观察各组冠心病(CHD)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UA组Hs-CRP、cTnI均高于SA组,差异有显著性,UA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UA和SA组Hs-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s-CRP、cTnI增高者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属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心绞痛 超敏C反应蛋白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碎裂QRS波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彦民 苏晓灵 +4 位作者 常荣 李卫 周白丽 吴金春 刘楠楠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RS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心电图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complex,fQ RS)变化,探讨fQRS评估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ACS患者的心电图fQRS发生率。结果 UA组fQRS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组、NSTEMI组(均p<0.05)。结论 fQRS用于诊断STEMI、NSTEMI有较高的临床价值,fQRS可作为鉴别UA与NSTEMI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裂QRS波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文传递
解毒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翠英 吉锋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解毒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型患者60例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 目的:探讨解毒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热毒痰瘀型患者60例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同时静脉滴注极化液等,并根据病情加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通脉胶囊口服,3粒/次,3次/d,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及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ET-1、NO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ET-1、NO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通脉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提高临床疗效,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ET-1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解毒通脉胶囊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自制心痛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姚美娟 杨东娟 张慧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35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心痛贴穴位贴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UA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二级预防治疗加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心痛... 目的:观察心痛贴穴位贴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UA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二级预防治疗加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心痛贴外贴。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显效率37.14%,对照组显效率22.8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2.8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症状越轻,效果越好。心电图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痛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心痛贴 气虚血瘀型 穴位贴敷
下载PDF
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MMP-9及TIMP-1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德建 王强 +4 位作者 缪世荣 秦迪 陈琴月 韩瑶瑶 陈浩 《河南中医》 2021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痰浊闭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1)的...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痰浊闭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1)的影响。方法:将64例UA痰浊闭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MMP-9及TIMP-1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9.4%,治疗组有效率为84.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下降(P<0.01),TIMP-1水平下降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MMP-9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IM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浆MMP-9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血浆TIMP-1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可改善UA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MMP-9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瓜蒌薤白半夏汤 痰浊闭阻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建辉 黄俊卿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49-350,共2页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丹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加基础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应用免疫比浊定量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麝香...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丹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加基础治疗组及基础治疗组,应用免疫比浊定量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血清C-反应蛋白麝香保心丸治疗组由(28.4±4.62)mg/L降至(12.58±3.97)mg/L,对照组由(27.8±5.8)mg/L降至(18.4±4.26)mg/L,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不稳定心绞痛 胸痹 心痛 血清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清蛋白指纹技术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凯 赵文度 +5 位作者 郑燕华 卿恩明 张建中 张铭 景青萍 邹德威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筛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蛋白标志分子,建立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蛋白分类模型。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正常健康人60例,患者出现症状24h内采血,分离血...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新技术筛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血清蛋白标志分子,建立诊断不稳定心绞痛的蛋白分类模型。方法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正常健康人60例,患者出现症状24h内采血,分离血清。样本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训练组,包括UA患者和正常健康人各30例,性别年龄相当;第二组为盲法分析组,包括剩余18例UA患者和26例正常健康人。利用(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技术对血清样本进行蛋白质谱分析。采用蛋白飞行质谱仪(PBSⅡ-C型)对结合在WCX2芯片上的血清蛋白进行读取分析。采用Ciphergen Proteinchip 3.1软件分析分组数据及相关性,Biomarker Wizard软件对不同组相同质荷比的蛋白含量进行t检验,P<0.01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用Biomarker Patterns System建立分类树模型。结果UA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蛋白组比较后发现了25个表达差异蛋白,其中13个蛋白在UA患者血清中高表达,12个低表达。软件分析系统利用上述蛋白建立了一个分类模式,在训练组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6.6%。盲法分析显示其对UA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96.3%。结论SELDI技术能够有效快速地从血清中筛选出UA患者相关的标志蛋白分子,利用蛋白模式分类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和冠心病的筛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离子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不稳定性心绞痛 生物标志分子
原文传递
急诊室胸痛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风险与心房纤颤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立晶 杨科 +2 位作者 顾权 李雪莉 金旭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存在心房纤颤(AF)是否会增加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方法收集我院2001-07~2006-08急诊室胸痛患者的资料,分为AF组和对照组。观察是否发生AC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评...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存在心房纤颤(AF)是否会增加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风险。方法收集我院2001-07~2006-08急诊室胸痛患者的资料,分为AF组和对照组。观察是否发生ACS[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评估发生ACS的相对危险与AF的相关性。结果共有140例AF患者和683例符合标准的对照患者入选。AMI的发生率在AF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1.4%和10.8%,UA分别为16.4%和15.8%,ACS分别为27.9%和26.7%。AF患者发生ACS的相对危险没有增加:AMI1.05[95%置信区间(CI)=0.63~1.75],UA1.05(95%CI=0.6~1.7),ACS1.05(95%CI=0.78~1.04)。结论在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中,AF与发生ACS的风险增加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心房 纤颤(AF)
下载PDF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sCD40L及hs-CRP水平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邦牢 马为 +2 位作者 贝春花 王蓉 雷秀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05-106,共2页
目的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 目的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间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支架置入术
下载PDF
活血益肾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选择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潮 卢伟花 叶秀琳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7期779-780,78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益肾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与活血益肾组31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活血益肾组加服冠脉通瘀汤,两组均治疗4周;同期另设正常对照组25例,无任何治疗。测定6... 目的观察中药活血益肾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与活血益肾组31例,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活血益肾组加服冠脉通瘀汤,两组均治疗4周;同期另设正常对照组25例,无任何治疗。测定61例患者治疗前后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清P-选择素的浓度。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选择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常规治疗组和活血益肾组P-选择素浓度均显著下降,而活血益肾组的血清P-选择素下降水平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活血益肾法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浓度,从而优化西药常规抗血小板治疗作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及改善其预后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绞痛P-选择素 活血益肾法
下载PDF
内皮素与P-选择素在冠心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欧阳桂芳 陈晓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4期250-251,共2页
目的研究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P 选择素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nstableangina ,UA)中的意义。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1,流式细胞仪测定P 选择素 ,Access化学... 目的研究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P 选择素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 (unstableangina ,UA)中的意义。 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1,流式细胞仪测定P 选择素 ,Access化学发光法测定CTnI ,共检测 2 3例AMI患者 ,2 1例UA患者及 2 8例健康对照者。结果AMI组的ET 1、P 选择素和CTn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UA组的ET 1、P 选择素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UA组的CTnI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UA组的P 选择素、CTnI低于AMI组 (P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 选择素与CTnI相关 ,相关系数r =0 .40 4,(P <0 .0 1)。结论ET 1、P 选择素是检测血栓前状态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内皮素 P-选择素 肌钙蛋白I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安晓香 杨祖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1-182,共2页
目的 分析 32例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 ,强化对无胸痛ACS的认识 ,提高早期诊断率 ,为早期强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 2 75例病人按是否有典型胸痛分为无痛组 (32例 )、有痛组 (2 4 3例 ) ;从年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脂、... 目的 分析 32例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病人 ,强化对无胸痛ACS的认识 ,提高早期诊断率 ,为早期强化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将 2 75例病人按是否有典型胸痛分为无痛组 (32例 )、有痛组 (2 4 3例 ) ;从年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血脂、入院时主要症状及主要并发症、ACS的临床诊断分类、确诊时间、治疗情况、死亡率等方面 ,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无痛组女性病人明显增加 ;ACS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衰者更易发生无胸痛ACS ;无胸痛ACS缺乏典型心前区疼痛 ,常伴有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脑血管病等并发症 ;无痛组病人早期确诊率明显低于有痛组。结论 无胸痛ACS无典型症状 ,容易误诊及延误治疗 ,进而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安全性文献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宏蕊 《中国药物评价》 2018年第1期34-38,共5页
冠心宁注射液是由丹参、川芎等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延长发作间期和缩短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现收集近几年国内... 冠心宁注射液是由丹参、川芎等组成的复方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延长发作间期和缩短持续时间,减少硝酸甘油使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现收集近几年国内冠心宁注射液治疗U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文献作一综述,以期为UA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宁注射液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吡格列酮在糖耐量减低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
20
作者 张晋岳 乐忠宏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IGT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1次/d,共治疗12w。以100g馒头餐试验评估β...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IGT)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IGT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1次/d,共治疗12w。以100g馒头餐试验评估β细胞功能。结果:12w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可缓解IGT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炎症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吡格列酮 IGT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