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0
1
作者 马骏 齐华林 +3 位作者 许晨 丰伟 胡小涛 李素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9-72,共4页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5例和健康对照者 15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评价慢性炎症状态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 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状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2 5例和健康对照者 15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来评价慢性炎症状态 ,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粥样硬化斑块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发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对照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取对数值 )与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r=0 .792 ,P <0 .0 0 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因素有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对数转化 )、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磷、载脂蛋白B、前白蛋白和甘油三酯。结果提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慢性炎症状态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液透析患者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酶联免疫吸附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脂蛋白(a)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恺庆 杨海波 +2 位作者 周红卫 张绍峰 孙安远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69-470,共2页
通过测定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并分析其与脂蛋白 (a)的关系 ,探讨尿毒症的微炎症状态及其对脂蛋白 (a)的影响。测定 5 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脂蛋白 ... 通过测定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并分析其与脂蛋白 (a)的关系 ,探讨尿毒症的微炎症状态及其对脂蛋白 (a)的影响。测定 5 0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炎症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脂蛋白 (a)水平 ,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与 3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发现 ,尿毒症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6、肿瘤坏死因子α及脂蛋白 (a)水平分别为 4 .5 4± 2 .39mg L、130 .6± 10 4 .3ng L、1.6 0± 0 .6 4μg L和 5 71.5± 4 4 2 .7mg 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蛋白 (a)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 6呈明显正相关 (r值分别为 0 .6 2 7、0 .4 86和 0 .4 0 4 ,P均 <0 .0 1)。结果提示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 ,炎症可能与脂蛋白 (a)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对脂蛋白(a)的作用 免疫比浊法 微炎症状态 脂蛋白(a) 血液透析
下载PDF
温下法与温涩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8、TNF-α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新月 林燕 +3 位作者 田德禄 李澎涛 李晓林 贾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6-379,I0001-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炎性损伤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 目的探讨温下法与温涩法在溃疡性结肠炎(UC)免疫炎性损伤方面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温下组、温涩组和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3组结肠组织IL-8、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和结肠组织IL-8、TNF-α的变化。结果温下法与温涩法均降低血清和结肠TNF-α水平,温下法在降低血清和结肠IL-8方面疗效优于温涩法。结论温下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与IL-8的表达,阻抑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聚集,减少急性炎症反应;温涩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产生TNF-α,来减轻慢性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温下法 温涩法
原文传递
经皮三叉神经慢性电刺激对癫痫大鼠的癫痫行为和海马炎性反应抑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倩倩 贺慧艳 +2 位作者 左健 何龙泉 王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94-598,共5页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处理对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大鼠的行为、海马区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实验性癫痫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炎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大鼠,设正常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处理对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大鼠的行为、海马区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实验性癫痫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炎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大鼠,设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建立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6 h后,再分成单纯匹罗卡品模型组(pilo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TNS组),分别给予假刺激和电刺激4 w后,再次进行匹罗卡品致痫,观察大鼠癫痫行为,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1)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后再次匹罗卡品致痫TNS组大鼠较pilo组发作严重程度减轻,持续时间较短,死亡率降低(P<0.05,P<0.01);(2)TNS组大鼠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较pilo组显著降低(P<0.05);(3)TNS组活性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较pilo组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实验性癫痫中,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提高了癫痫发作的阈值,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及减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匹罗卡品 三叉神经电刺激 IL-1Β TNF-α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胎球蛋白A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磐 范学工 +2 位作者 Haichao Wang 刘洪波 章保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胎球蛋白A(AHSG)水平与肝损害程度、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设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重型肝炎组中设恢复组和未恢复组,检测各组血清AHSG、肿瘤坏死因子(TNF)-α、凝血酶原...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胎球蛋白A(AHSG)水平与肝损害程度、预后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设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慢性重型肝炎组中设恢复组和未恢复组,检测各组血清AHSG、肿瘤坏死因子(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清蛋白和总胆红素,并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AHSG水平(114.02±89.11)μ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317.75±107.84)μg/mL和慢性肝炎组(253.14±206.45)μg/mL(P<0.01);慢性重型肝炎未恢复组血清AHSG水平(82.53±47.90)μg/mL较其恢复组(203.05±112.94)μg/mL明显降低(P<0.01);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AHSG水平与PTA、清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3与0.420,均P<0.01),与TNF-α和总胆红素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378与-0.463,均P<0.01)。结论血清AHSG水平是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重要指标,低AHSG水平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 胎球蛋白A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法舒地尔对敌敌畏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汤罗嘉 姚晨玲 黄培志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敌敌畏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敌敌畏(dichlorvos,DDVP)中毒组、法舒地尔干预组3组,每组10只,均...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敌敌畏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敌敌畏(dichlorvos,DDVP)中毒组、法舒地尔干预组3组,每组10只,均予以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通气。6h后留取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血浆TNF-α、IL-6水平。取左肺下叶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中毒组和干预组大鼠血浆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HE染色有炎症细胞浸润;与中毒组比,干预组TNF-α、IL-6升高程度显著降低(P<0.05),肺损伤程度较轻。结论:法舒地尔能降低敌敌畏中毒大鼠血浆TNF-α、IL-6水平,能显著减轻肺损伤的病理损害,对大鼠敌敌畏中毒性急性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敌畏 法舒地尔 肺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血清LEPIGF-1与乳腺癌恶性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菊兴 董庆玉 +1 位作者 孙宝义 王振英 《临沂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 (LE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雌二醇 (E2 )、睾酮 (T)及垂体泌乳素 (PRL)与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状态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免放法 ,...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 (LE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雌二醇 (E2 )、睾酮 (T)及垂体泌乳素 (PRL)与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状态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法和免放法 ,对 5 4例乳腺癌患者、2 8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LEP、IGF 1、TNF α、E2 、T和PRL浓度进行了测定 ,并与乳腺癌患者的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L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血清IGF 1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正常对照组的TNF α、E2 和T分别与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清PRL浓度在乳腺良性病变组、乳腺癌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不同TNM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癌患者之间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LEP、IGF 1浓度显著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 (P <0 .0 5 ) ;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的E2 浓度显著高于绝经后乳腺癌患者 (P <0 .0 5 )。结论 血清IGF 1与E2 相互作用可使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升高 ;高浓度的LEP、IGF 1和低浓度TNF α可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长与转移。LEP、I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瘦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雌二醇 睾酮 垂体泌乳素
下载PDF
激素对鼻息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肖伯奎 陶泽璋 +2 位作者 马哲兰 吴玉珍 孔勇刚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47-249,i001,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两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息肉组织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TNF α、VEGF的表达,运用HPIAS 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对两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鼻息肉组织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TNF α、VEGF的表达,运用HPIAS 1000高分辨率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治疗前、后鼻息肉组织的粘膜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膜下浸润炎性细胞、细胞间基质进行光密度测定分析。结果: ① TNF α在鼻息肉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粘膜下浸润炎性细胞均有阳性表达;VEGF在粘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粘膜下浸润细胞、基质有阳性表达;②激素治疗后 TNF α、VEGF表达下降,其中 TNF α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下降,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VEGF表达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全身应用激素可能通过以下机制起到治疗鼻息肉的作用:①降低鼻息肉组织中 TNF α、VEGF的含量,影响鼻息肉形成的微环境,改变其它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调节上皮细胞的增生、血管的生成及通透性;②降低TNF α在鼻息肉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减弱粘附分子、吸附分子的作用从而减轻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组织的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 鼻息肉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志晋 黄纯炽 +1 位作者 宋卫生 余建林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Wistar鼠 ,随机分为四组 ,正常组 (A组 )、溃疡性结肠炎组 (B组 )、柳氮磺胺吡啶 (SASP)治疗组 (C组 )、乌司他丁治疗组 (D组 ) ,用三硝基苯磺酸 (TNBS)...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0只成年Wistar鼠 ,随机分为四组 ,正常组 (A组 )、溃疡性结肠炎组 (B组 )、柳氮磺胺吡啶 (SASP)治疗组 (C组 )、乌司他丁治疗组 (D组 ) ,用三硝基苯磺酸 (TNBS)诱导实验性UC的大鼠模型 ,A、B二组用生理盐水处理大鼠。用药治疗 2周后 ,分别观察各组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以及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乌司他丁、SASP可使实验性UC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MDA、含量明显下降 ,SOD活性上升 ,并可明显减轻其结肠急性损伤程度及病理学的改变 ,且乌司他丁组疗效优于SASP组。结论 乌司他丁对UC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 ,清除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乌司他丁 肿瘤坏死因子 丙二醛 超氧化物趋化酶
原文传递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清sIL-2R CRP IL-6 IL-8 TNF-α的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玲英 洪华 彭茜 《西部医学》 2005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 (KD)血清 s IL - 2 R、CRP、IL - 6、IL - 8、TNF-α的变化。方法 应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 30例急性期 KD患儿口服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血清 s IL-2 R、CRP、I...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 (KD)血清 s IL - 2 R、CRP、IL - 6、IL - 8、TNF-α的变化。方法 应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检测 30例急性期 KD患儿口服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血清 s IL-2 R、CRP、IL- 6、IL- 8、TNF- α的含量。结果 治疗前 s IL- 2 R、CRP、IL- 6水平高于对照组 (P<0 .0 1 ,P<0 .0 1 ,P<0 .0 5 ) ,治疗后 s IL- 2 R、CRP、IL- 6含量下降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IL- 8、TNF- α在治疗前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s IL- 2 R、CRP、IL- 6参与了 KD的疾病过程 ,阿斯匹林和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影响KD患者血清 s IL- 2 R、CRP、IL- 6水平 ,为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白介素-6 C-反应蛋白 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DAPK蛋白C-末端多肽对TNF-α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海涛 冯哲玲 +2 位作者 朱振宇 马涧泉 梁念慈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C-末端多肽对TNF-α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在应用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疾病时,将DAPK蛋白C-末端多肽(DCTP)用于保护正常组织细胞提供实验证据。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TP... 目的研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C-末端多肽对TNF-α抑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在应用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疾病时,将DAPK蛋白C-末端多肽(DCTP)用于保护正常组织细胞提供实验证据。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TP,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RT-PCR、W estern b lotting检测DAPK蛋白C-末端多肽表达,MTT法检测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结果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DCTP在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获有效表达。pcDNA3.1(+)-DCTP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但DAPK蛋白C-末端多肽可抑制TNF-α的细胞毒性。结论DAPK蛋白C-末端多肽抑制TNF-α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为在应用TNF-α治疗疾病时,将DAPK蛋白C-末端多肽用于保护正常组织细胞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前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杨 文芳 +4 位作者 姚汉云 郭焱 肖玲 程自立 万均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 目的探讨免疫炎性因子水平与脑性瘫痪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检测31名脑瘫患儿和20名健康儿童及37名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新生儿病例组)和20名正常新生儿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脑瘫患儿和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儿童和正常新生儿(P<0.05);脑瘫患儿血清TNF-α水平高于脑瘫高危因素新生儿(P<0.05),IL-6水平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免疫炎性因子过度表达在脑性瘫痪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水平的免疫炎性因子可能是脑瘫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免疫炎性因子 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a和IL-10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褚卫建 李海军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2期1237-1238,共2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a和IL-10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标准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n=3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n=32)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OMT处理组(ANP+OMTn=32),以...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a和IL-10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标准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n=32)、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组(ANPn=32)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OMT处理组(ANP+OMTn=32),以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OMT用药方法为胰管内给予牛磺胆酸钠后15min腹腔内注射给药50mg/(kg·h),共3次。动态观察同组不同时间,不同组同时间的血清TNF-a和IL-10含量变化。结果在4、8、12h和16h的血清TNF-a和IL-10(ANP组IL-10除16h外),ANP组和ANP+OMT组均显著高于SO组(P<0.01/P<0.05),且在ANP和ANP+OMT组TNF-a随病程进展而升高(P<0.05),在ANP组IL-10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P<0.05),而在ANP+OMT组IL-10水平随病程进展增高(P<0.05)。在相同时段TNF-a水平在ANP组显著高于ANP+OMT组(P<0.01),而IL-10水平(除4h组无差异外)ANP+OMT组显著高于ANP组(P<0.05/0.01)。结论TNF-a和IL-10参与了大鼠ANP的病理过程,OMT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a的产生,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负调控作用,有助于减轻ANP时炎性细胞因子瀑布样级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炎性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海军 庞作良 +2 位作者 毛拉艾沙.买买提 孙晓宏 王晓文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标准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ANP组和ANP+OMT组,以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坏死性胰...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OMT)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和胰腺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标准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ANP组和ANP+OMT组,以牛磺胆酸钠复制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模型。OMT用药方法为胰管内给予牛磺胆酸钠后15min腹腔内注射给药50mg·kg-1.h-1,共3次。动态观察同组不同时间(4、8、12、16h)及不同组同时间的血清和胰腺组织中内毒素(ET)、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大鼠24h病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结果:ANP组和ANP+OMT组在4、8、12和16h的血清和胰腺组织中ET、TNF-α、IL-1β、IL-6和IL-10(ANP组IL-10除16h外)均显著高于SO组(P<0.01~0.05),且ANP组和ANP+OMT组ET、TNF-α、IL-1β和IL-6随病程进展而升高(P<0.05);ANP组IL-10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P<0.05),ANP+OMT组IL-10水平随病程进展增高(P<0.05)。在相同时段除ET在ANP组和ANP+OM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ANP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高于ANP+OMT组(P<0.01),而ANP+OMP组IL-10水平(除4h组外)显著高于ANP组(P<0.01~0.05)。ANP组和ANP+OMT组大鼠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无明显差异,但ANP+OMT组大鼠24h病死率显著低于ANP组(P<0.05),平均生存时间较ANP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OMT可减少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产生,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负调控作用,有助于减轻ANP时炎性细胞因子瀑布样级联反应,降低大鼠24h病死率,延长平均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氧化苦参碱
下载PDF
骨髓细胞胸腺内注射对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长江 王为忠 +3 位作者 李纪鹏 陈冬利 董光龙 刘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了解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试验组在行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骨髓细胞(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 目的了解异基因骨髓注射在大鼠小肠移植中的免疫耐受作用和意义。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N和Wistar/A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试验组在行异基因移植前7d取供体骨髓细胞(BMC)行受体胸腺内注入,对照单纯同基因及异基因大鼠移植模型了解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否减少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结果异基因大鼠异位全小肠移植术后第3、5、7天可出现典型的轻、中、重度排斥反应,而同基因组和试验组未出现排斥反应。异基因移植组术后3d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且随排斥反应的加重,进一步增高。而异基因骨髓胸腺内注射组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仅在第3、5天轻度升高,并呈下降趋势,与同基因移植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移植术前7d异基因供体骨髓在受体胸腺内注射能明显减少小肠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血清sIL-2R和TNF-α检测有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敏感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内注射 骨髓细胞 小肠移植 免疫耐受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6
作者 邓正华 周明术 +1 位作者 李光荣 彭英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患者经中药治疗前后及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血清IL-2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2±3.2)n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8±11.5)ng/ml,P〈0.01,缓解期增至(20.9±5.4)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IL-8水平在急性发作期患者为(1085±503)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89±71)ng/ml,P〈0.01,缓解期降至(212±115)ng/m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哮喘发作期TNF—α水平(207.34±31.29))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48±32.17)mg/ml,(P〈0.01)],哮喘缓解期TNF-α水平(201.65±33.08)ng/ml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TNF—α水平高于缓解期,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中IL-2、IL-8和TNF—α7水平变化是判断支气管哮喘病情变化的有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支气管哮喘 临床
下载PDF
大承气汤对内毒素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杨文修 刘曼 +3 位作者 王辉 余奕 董志勇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90-392,共3页
目的 :研究大承气汤 (dachengqidecoction ,DCQ)对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peritonealmac rophage,P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ticfactor-α ,TNF -α)作用的特征。 方法 :利用TNF α敏感细胞系L... 目的 :研究大承气汤 (dachengqidecoction ,DCQ)对内毒素 (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 (peritonealmac rophage,PMφ)分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ticfactor-α ,TNF -α)作用的特征。 方法 :利用TNF α敏感细胞系L 92 9,用MTT法检测PMφ分泌的TNF α量。 结果 :LPS刺激PMφ分泌TNF α在 8h时达到峰值 ,其幅值随LPS浓度增加而增加 ;低浓度DCQ对PMφ分泌TNF α有轻度激活作用 ;DCQ对LPS刺激PMφ过量分泌TNF α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给药的早期阶段 ,其作用随DCQ浓度增加而增强。 结论 :DCQ对PMφ分泌TNF α有双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内毒素 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 多器官功能不全症 急救 中药
下载PDF
小儿过敏性紫癜血清炎前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艳妮 苏德成 +5 位作者 张凤翔 陈玮 庞菊萍 孙熠 王赛娟 刘安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5-237,共3页
目的 探讨炎前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过敏性紫癜 (SH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和一氧化氮 (NO)的浓度... 目的 探讨炎前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免疫病理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过敏性紫癜 (SHP)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和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结果 SHP急性期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肾型中活动性肾脏病和 (或 )肾功能不全组较其他组血清IL 6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TNF α、IL 8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急性期 4种炎前因子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血清 4种炎前因子水平与SHP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一氧化氮 过敏性紫癜 儿童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在肝癌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朱波 张伟 +5 位作者 陈艳华 黄玲莎 王英 黄文成 陈铃 赵荫农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65-766,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AFP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化学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TSGF、AFP的含量...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AFP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化学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TSGF、AFP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PLC患者治疗前血清TSGF、TNF-α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TSGF、TNF-α和AF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联合检测TSGF、TNF-α和AFP含量,不仅有助于PLC早期诊断及提高阳性诊断率,而且对治疗PLC的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甲胎蛋白
下载PDF
四毒清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华东 李飞 +5 位作者 陆大祥 王彦平 戚仁斌 付咏梅 黄启福 李楚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四毒清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mg/kg)复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四毒清,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_α和IL_10含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中药四毒清对内毒素血症小鼠死亡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LPS,30mg/kg)复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四毒清,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并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_α和IL_10含量。结果不同剂量的四毒清均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最佳剂量为1000g/L。四毒清不但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_α的含量,而且同时升高血浆IL_10的含量。结论中药四毒清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浆TNF_α含量同时升高血浆IL_10含量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脂多糖 死亡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