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不停跳法防止换瓣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研究 被引量:46
1
作者 林辉 何巍 +4 位作者 郑陈光 韦世锋 傅乾昌 覃家锦 廖寿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45,共2页
探讨心脏不停跳法防止心瓣膜替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机理。方法检测冠脉循环与体循环血氧分压、氧饱和度、pH值、K^+、过氧化脂质(LPO),观察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冠循环与体循环的pH值、K^+基本一致;LPO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5分钟... 探讨心脏不停跳法防止心瓣膜替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机理。方法检测冠脉循环与体循环血氧分压、氧饱和度、pH值、K^+、过氧化脂质(LPO),观察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冠循环与体循环的pH值、K^+基本一致;LPO在开放主动脉阻断后15分钟与开放阻断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结论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避免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有效地防止因心肌保护不良引起的术后心功能不良和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不停跳 低心排血量 综合征 心内直视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时机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段大为 李彤 +4 位作者 张文芳 赵成秀 胡晓旻 张强 吴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早期安装IABP的31例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9.7%;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晚期)12~24 h后安装IABP的1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47.1%。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对危重心脏病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效果,但安装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IABP的安装应宁早勿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钱鹏 石开虎 +4 位作者 陶辉 代晨 秦润禾 汪裕琪 徐盛松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LCOS)和对照组(未发生LC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LCOS)和对照组(未发生LCOS)。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心功能Ⅳ级、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主动脉阻断时间>70min、失血比>20%(失血量/总血容量>20%)、高血压、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术前心律失常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6、0.048、0.019、0.013、0.017、0.029);进一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比>20%、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是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5、0.030、0.019、0.014)。结论患者术前心功能Ⅳ级、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失血比>20%、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为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19
4
作者 欧阳华 白树堂 梁丽明 《西部医学》 2021年第6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建立列线图个体化预测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我院246例由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患者,调取临床病例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并发... 目的探讨建立列线图个体化预测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风险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我院246例由于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患者,调取临床病例信息及一般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重症心脏瓣膜病换瓣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纳入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及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高血脂、术前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术后心律失常及使用超滤为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与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高度相关。基于高血脂、术前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术后心律失常及使用超滤6项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同时本研究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指数高达0.829(95%CI:0.801~0.857),说明本研究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及时对高血脂、术前心脏手术史、体外循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术后心律失常及使用超滤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能提高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继发低心排综合征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线图 重症心脏瓣膜病 低心排综合征 风险模型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重度低心排综合征临床治疗 被引量:12
5
作者 牛新荣 陈东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伴血管麻痹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通过研究40例LCOS的患者,根据PICCO监测,外周血管阻力低下的20例视为实验组,剩余20例为对照组;借助于术前、术中、术后相关监测指标来分析LCOS患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伴血管麻痹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通过研究40例LCOS的患者,根据PICCO监测,外周血管阻力低下的20例视为实验组,剩余20例为对照组;借助于术前、术中、术后相关监测指标来分析LCOS患者外周血管阻力低下的原因。结果:两组在心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脑钠肽,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指数、外周血阻力、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IL-6)、IL-8、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患者术前心脏大、心功能差,术中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外循环的不良事件,术后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心肌功能受损及外周血管阻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低心排综合征 血管麻痹
下载PDF
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昭 张国报 +3 位作者 李廷武 张瑜 李梦蝶 吴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8-373,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术且年龄≥60岁、合并巨大左心室... 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术且年龄≥60岁、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患者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收集纳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手术资料。以是否发生LCOS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为分析连续型变量的变化趋势对术后LCOS发生风险的影响,在危险因素中取连续型变量放入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2例患者,其中男性76例,年龄(65.3±3.8)岁。LCOS组21例,非LCOS组9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70岁、术前NYHA心功能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及脑血管疾病、术前LVEF<40%、失血量/总血容量>20%、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患者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 OR=5.067,95% CI 1.320~19.456, P=0.018)、术前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Ⅳ级( OR=3.100,95% CI 1.026~9.368, P=0.045)、合并肾功能不全( OR=3.627,95% CI 1.018~12.926, P=0.047)、体外循环时间>130 min( OR=4.539,95% CI 1.483~13.887, P=0.008)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60~<65岁患者比较,65~<70岁( OR=1.784,95% CI 0.581~5.476)与≥70岁( OR=4.400,95% CI 1.171~16.531)者术后发生LCOS风险升高;随年龄增加,LCOS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 P=0.024)。与体外循环时间≤90 min患者比较,>90~110 min( OR=1.917,95% CI 0.356~10.322)、>110~130 min( OR=1.437,95% CI 0.114~18.076)及>130 min( OR=5.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老年人 巨大左心室 低心排综合征
原文传递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死亡原因分析:附20例死亡报告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晓武 张卫达 +3 位作者 袁彬彬 梅汝刚 王晓莉 李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心肌保护、术后处理等方面总结近3年356例根治术后早期20例死亡患者的可能高危因素。结果11例死于早期低心排综合征,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因窒息死亡),3例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多脏器衰竭,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年龄小、肺血管及左室发育差是术后低心排发生的高危因素;手术技巧及畸形矫治方法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良好的体外循环转流及心肌保护是根治术成功的基本保障;正确的术后治疗处理及严密的监护是降低术后死亡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根治术 死亡原因 心肌保护 低心排综合征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晓鹏 朱洪玉 +2 位作者 林明 柯略森 黄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9期40-43,共4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利尿药呋塞米持续微量泵入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5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利尿药呋塞米持续微量泵入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15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82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对照组(40例)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泵入治疗的研究组(4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低心排综合征改善情况、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时间,血管活性药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肾功能肌酐值的变化及心脏指数(C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低心排综合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研究组低心排综合征的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时间较短,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的应用剂量较小,肌酐值的变化范围波动较小,CI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5.0%,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小剂量呋塞米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的效果明显,病死率较低,为心外科治疗此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呋塞米 重症心脏瓣膜病 低心排综合征 心肌顿抑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向军 何玲 +4 位作者 舒凯森 刘艳 彭慧 彭泰峦 魏蜀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LCOS的管理策略。方法:连续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476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2例,女性...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探讨其LCOS的管理策略。方法:连续性收集2012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476例CH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62例,女性214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心内畸形矫正术,按照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分别记录2组患儿术前、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儿童CHD术后LCOS发生率约为9.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5,95%CI:1.019~3.254,P=0.024)、心室水平双向分流(OR=2.174,95%CI:1.251~6.812,P=0.021)、再次心脏手术(OR=2.015,95%CI:0.995~3.191,P=0.036)、主动脉阻断时间(OR=3.141,95%CI:1.579~5.454,P=0.010)、术后残余分流(OR=1.957,95%CI:1.102~3.836,P=0.017)是儿童CHD术后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LCOS组患儿术后急性肝损伤(6.7%∶0.7%,P=0.001)、急性肾损伤(13.3%∶3.5%,P=0.011)、急性肺损伤(3.7%∶1.2%,P=0.006)、肺部感染(31.1%∶6.5%,P<0.001)发生率明显增高,机械通气时间[(32.1±36.8)h∶(9.9±11.3)h,P<0.001]、ICU停留时间[(116.2±57.6)h∶(41.6±22.4)h,P<0.001]、住院时间均明显延长[(16.5±8.3)d∶(9.6±7.5)d,P<0.001],围手术期病死率(17.8%∶1.4%,P<0.001)明显增加。结论:年龄、心室水平双向分流、再次心脏手术、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残余分流是儿童CHD术后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LCOS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因此,应更加注重儿童CHD术后LCOS的危险因素,尽可能减少LCOS的发生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海渊 张成鑫 +2 位作者 刘状 李鑫 葛圣林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70-175,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对其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CABG术的3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LCOS,分为LCOS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及术中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LCOS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发生术后LCOS,发生率为12.9%。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前年龄>60岁(P=0.019)、血肌酐浓度(P<0.001)、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0.001)、心律失常(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45%(P<0.001),术中CPB时间>100 min(P=0.009)、失血量>800 mL(P=0.005)、移植桥血管流量(P=0.032)及多支血管病变(P=0.0031)与LCOS有关。将上述因素纳入到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律失常(OR=5.802,95%CI:2.290~14.699,P=0.000)、LVEF<45%(OR=7.139,95%CI:2.620~19.452,P=0.000),术中CPB时间>100 min(OR=3.211,95%CI:1.243~8.292,P=0.016)、多支血管病变(OR=5.698,95%CI:2.746~13.567,P=0.002)及失血量>800 mL(OR=0.427,95%CI:0.193~0.948,P=0.036)是LC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律失常、LVEF<45%,术中CPB时间>100 min及失血量>800 m L是CHD患者CABG术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瓣膜病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建 郝嘉 +1 位作者 陈林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421-1423,共3页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7 000余例中接受心脏瓣膜...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研究所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7 000余例中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后出现LCOS并应用IABP进行抢救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均提示联合瓣膜病变,至少1个瓣膜为重度,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行瓣膜手术。结果 19例患者IABP治疗时间9~126 h,死亡3例(15.8%),其中2例为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无1例出现与IABP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IABP置入3 h后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均较前明显改善(P〈0.05);多巴胺、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减少(P〈0.05);尿量逐渐增加,动脉血乳酸值达到高峰后(一般为3~6 h)逐渐下降。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出现低心排量综合征的患者及时、正确地应用IABP,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低心排量综合征 重症心脏瓣膜病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2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术前心脏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是否发...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我院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术前心脏功能等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LCOS为因变量,术后心律失常、术前NYHA分级、围术期失血过多、电解质紊乱、年龄、冠心病史、合并高血压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心脏瓣膜置换术后LCOS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结果10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LCOS 2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过轻、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围术期失血过多、电解质紊乱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LCOS高危因素。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易发生LCOS,影响因素包括体质量过轻、术前心功能、失血、电解质紊乱等,应开展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LCOS发生率,改善心脏瓣膜置换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IABP在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任崇雷 姜胜利 +2 位作者 高长青 李伯君 肖苍松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0期46-48,共3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施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450例,共有20例患者于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治疗,其中...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08年10月~2010年8月共施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450例,共有20例患者于术中或术后应用IABP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4.60±10.94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者12例,心脏术后瓣膜病复发或再发者3例,心内膜炎者2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者2例,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者1例;其中术前冠脉造影明确合并冠心病6例,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巨大左心房2例,小左心室6例,左心房大量血栓5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其中双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0例,主动脉瓣置换4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置换及人工二尖瓣瓣周漏修补各1例;同期冠脉搭桥术4例,心内血栓清除5例。结果全组20例患者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74.0±71.5min,心肌阻断时间106.0±43.8min。因术中心脏复苏后不能停体外循环或停机后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术后因各种原因的低心排出量应用IABP 10例。全组20例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时间20~120h,平均治疗时间53.0±28.3h;早期存活17例(85%),死亡3例(15%),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右心衰竭及多脏器衰竭,无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P可应用于合并冠心病、小左心室、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功能减低等重症心脏瓣膜病术后治疗,适用于术中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术后药物无法纠正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围术期因心肌缺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情况。对有指征的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积极正确地应用IABP,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韩劲松 尹宗涛 +4 位作者 王辉山 韩宏光 李新民 宋恒昌 刘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对20例重度AS患者因瓣膜置换术后出现LCOS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IABP置...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对20例重度AS患者因瓣膜置换术后出现LCOS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IABP置入前后血流动力学、尿量变化及多巴胺用量情况.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均治愈出院.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或P〈0.01),尿量明显增加(P〈0.01),多巴胺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IABP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瓣膜置换术后LCOS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外科手术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主动脉瓣狭窄
下载PDF
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的相关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玲 刘遵季 郭永忠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95-301,共7页
目的:分析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CVR)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3例M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均行CVR治疗,记录手术相关资料,统计L... 目的:分析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CVR)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相关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3例M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均行CVR治疗,记录手术相关资料,统计LCOS发生情况,患者分为发生LCOS组和未发生LCOS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MR患者CVR后发生LCOS的风险因子,构建LCOS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并绘制ROC曲线,评价LCOS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163例MR患者完成CVR治疗后,28例发生LCOS,发生率为17.18%;发生LCOS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术前B型脑钠肽(BNP)、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电解质紊乱占比高于未发生LCOS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长于未发生LCOS组,术后出血量大于未发生LCOS组,术前LVEF低于未发生LCOS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HYA分级高、术前LVEF低、术前BNP高、术前cTnT高、水电解质紊乱、CPB时间长、ACC时间长、术后出血量大是MR患者CVR后LCOS发生的风险因子(OR>1,P<0.05);建立预测模型LCOS=0.951*NHYA分级(Ⅱ级=0,Ⅲ级=1)-0.179*术前LVEF+0.015*术前BNP+3.869*术前cTnT+1.014*水电解质紊乱(否=0,是=1)+0.084*CPB时间+0.129*ACC时间+0.298*术后出血量,预测风险值P=e(-17.813+LCOS)/[e(-17.813+LCOS)+1]*100%。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发现,LCOS预测模型用于预测MR患者CVR后LCOS发生风险的AUC为0.895,>0.80,有一定预测价值;LCOS预测模型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3.324,P=0.912,P>0.05,模型矫正能力良好,拟合满意。结论:MR患者CVR后LCOS发生受多个风险因子影响,结合多个风险因子建立LCOS预测模型,对预测MR患者CVR后LCOS有一定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脏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下载PDF
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措施 被引量:9
16
作者 闫晓英 宋艳 +1 位作者 刘哲 安淑君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87例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7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综合征发...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287例瓣膜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7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史、吸烟史、术前心律失常对低心排发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心胸比、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重症监护时间、失血量比、体质量指数对低心排综合征的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10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 h、失血量比>20%、体质量指数<19 kg/m 2为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评估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术后早期死亡风险 被引量:8
17
作者 秦嫣然 白科 +2 位作者 刘成军 许峰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3-1228,共6页
目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评估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TAPVC并行一期根治术的≤1岁患儿99例。记录患... 目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评估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患儿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风险。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TAPVC并行一期根治术的≤1岁患儿99例。记录患儿各项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术后30 d内)死亡情况,将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计算术后24 h内最大VIS及平均VIS,又根据影响TAPVC术后早期死亡的VIS临界点,将患儿分为高VIS组和低VIS组。分析VIS与TAPVC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关系。结果:99例患儿中,术后早期死亡13例(13.1%),存活86例(86.9%)。死亡组术后最大VIS、平均VIS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最大VIS为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4,95%CI:0.54~1.00,P<0.05)。VIS关于术后早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1,其临界点为29分。根据VIS是否大于29分,将患儿分为高VIS组(n=15)和低VIS组(n=84),发现高VIS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早期死亡、心肺复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的使用率、术后PRISMⅢ评分、24 h血乳酸值明显高于低VIS组,而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24 h pH值、总住院时间、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则明显少于低VI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APVC术后24 h内最大VIS≥29分的患儿术后早期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低心排综合征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PRISMⅢ评分 乳酸
下载PDF
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柴晓利 张臣 丰庆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1期1043-1049,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2年1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22年1月于湖南省脑科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的重症心脏瓣膜疾病患者25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67例)和测试集(84例),对患者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依据训练集患者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LCOS组(n=45)和非LCOS组(n=122)。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利用R 3.6.0软件建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一致性指数(CI)以及卷积神经网络(CNN)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术后45例患者发生LCOS,单因素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Ⅳ级、体外循环时间和失血比是术后发生LCOS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训练集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95%CI 0.692~0.817),测试集的AUC为0.712(95%CI 0.684~0.823),模型的区分度良好;训练集的CI为0.736(95%CI 0.683~0.865),测试集CI为0.745(95%CI 0.640~0.812),CNN显示在300个周期后错误率逐渐稳定,模型准确性良好,预测能力较强。结论老年重症患者的脏器功能处于代偿边缘,属高危人群,为降低老年重症患者心脏瓣膜手术后出现LCOS的概率,术前准备充分,尽量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强心肌保护等措施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心脏瓣膜疾病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创伤的救治对策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骏 孙林 +2 位作者 李凤杰 杨海平 李卫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总结急诊救治心脏创伤的经验与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急诊救治心脏创伤22例(4.7例/年均,开放性穿透伤14例,闭合性钝伤8例)。21例剖胸手术[术中体外循环2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 目的:总结急诊救治心脏创伤的经验与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策。方法:2002年3月至2006年11月,急诊救治心脏创伤22例(4.7例/年均,开放性穿透伤14例,闭合性钝伤8例)。21例剖胸手术[术中体外循环2例,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1例,急诊室或床边剖胸2例],1例保守治疗。快速剖胸,用4~5/0prolene针线,穿涤纶垫片或毡垫条或自体心包垫片,“8”字或冠状动脉下潜行褥式缝合修补破口。结果:20例存活(手术组19例,保守组1例),无脑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24个月,均恢复正常工作,死亡2例。结论:积极地剖胸手术是救治心脏创伤的有效方法,大多数手术可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应用IABP治疗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效果好,有条件者应尽量用自体血回输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创伤 低心排出量综合征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寿祥 方填源 +1 位作者 赖及隆 曾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20-622,共3页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茂名市中医院心胸外科近10年来应用1ABP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5~71(55.20±9... 目的 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茂名市中医院心胸外科近10年来应用1ABP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的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患者9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5~71(55.20±9.60)岁,术前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其中冠脉造影明确合并冠心病1例,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巨大左心房4例,左心房血栓2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2例、Ⅳ级7例.行二尖瓣置换+左房折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3例,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例.比较IABP使用前、后心率(HR),有创平均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氧分压(PaO2),乳酸(Lac),尿量和肾上腺素用量.结果 全组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时间48~196(64.2±25.6)h.使用IABP后,HR、MABP、CVP、PaO2、Lac、尿量及肾上腺素用量与使用前有明显差异(P<0.05).本组存活5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分别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多脏器衰竭(2例),无IABP相关并发症.结论 IABP是成功抢救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的有效措施,及时应用IABP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心脏瓣膜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瓣膜置换术 低心排量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