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锦鸡儿属植物14个种类的核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其兴 杨永平 张明理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2-496,T006-T007,共7页
报道了锦鸡儿属Caragana 1 4种的核型 ,体细胞中期染色体的核型分别为 :( 1 )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 .2n =1 6=9m + 7sm ;( 2 )印度锦鸡儿C .gerardianaRoyle 2n =1 6=1 2m + 4sm ;( 3)锦鸡儿C .sinica (Buc’hoz)Rehd .2n =2 4 =1... 报道了锦鸡儿属Caragana 1 4种的核型 ,体细胞中期染色体的核型分别为 :( 1 )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Kom .2n =1 6=9m + 7sm ;( 2 )印度锦鸡儿C .gerardianaRoyle 2n =1 6=1 2m + 4sm ;( 3)锦鸡儿C .sinica (Buc’hoz)Rehd .2n =2 4 =1 5m + 9sm ;( 4 )狭叶锦鸡儿C .stenophyllaPojark 2n =32 =2 1m + 1 0sm + 1st;( 5 )短脚锦鸡儿C .brachypodaPojark .2n =1 6=8m + 5sm + 3st;( 6)云南锦鸡儿C .franchetianaKom .2n =1 6=1 3m + 2sm + 1st;( 7)甘蒙锦鸡儿C .opulensKom .2n =1 6+ 1B =8m + 7sm + 1st+ 1B ;( 8)刺叶锦鸡儿C .AcanthophyllaPo jark .2n =1 6=1 2m + 4sm ;( 9)红花锦鸡儿C .roseaMaxim .2n =1 6=1 0m + 6sm ;( 1 0 )扁刺锦鸡儿C .boisiSchneid .2n =1 6=1 1m + 4sm + 1st;( 1 1 )二色锦鸡儿C .bicolorKom .2n =1 6+ 1B =1 0m + 6sm + 1B ;( 1 2 )川西锦鸡儿C .erinaceaKom .2n =1 6=1 2m + 3sm + 1st;( 1 3)粗刺锦鸡儿C .crassispinaMarq .2n =1 6=1 0m + 6sm ;( 1 4)树锦鸡儿C .arborescensLam .2n =1 6+ 1B =1 0m + 6sm + 1B。其中短脚锦鸡儿、云南锦鸡儿、红花锦鸡儿、扁刺锦鸡儿、二色锦鸡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属植物 种类 核型 染色体
下载PDF
云南野生苜蓿与引进苜蓿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凤仙 毕玉芬 王晓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1-435,共5页
以云南野生种紫花苜蓿(德钦地区紫花苜蓿)、逸散种紫花苜蓿(AC-3)和8个国外引进栽培种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的染色体组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4x=32,各同源染色体组都为中... 以云南野生种紫花苜蓿(德钦地区紫花苜蓿)、逸散种紫花苜蓿(AC-3)和8个国外引进栽培种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核型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的染色体组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均为2n=4x=32,各同源染色体组都为中短染色体组或短染色体组。核型结构存在微小差异,爱博出现超大染色体,牧歌701、牧歌702和GT13R带有随体,引进品种除射手外,进化程度高于德钦地区紫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苜蓿 引进苜蓿 核型分析
下载PDF
麦穗鱼的组型分析和DNA含量测定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坤 王子健 +2 位作者 祝东梅 方礼豹 王卫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肾细胞短期培养和空气干燥制片法,对麦穗鱼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以麦穗鱼外周血细胞为样本,鸡血细胞DNA为标准(2.30pg),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Cell LabQuanta SC流式细胞仪测定了麦穗鱼二倍体细胞的DNA含量。结果显示:麦穗鱼染色体数目2n=50,未观察到次缢痕及性染色体,亦未发现有随体,核型公式为18m+22sm+10st,NF=90;麦穗鱼二倍体细胞DNA含量为鸡血对照的1.38倍,绝对含量为3.18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染色体 核型分析 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
下载PDF
四种紫花苜蓿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为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研究我国引进和本国育成的适于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种植的四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遗传基质的结构特征,对它们进行了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试验利用植物压片法对四个品种:阿尔冈金(加拿大)、WL-323ML(美国)、WL-232HQ(美国)... 为研究我国引进和本国育成的适于我国北方不同地区种植的四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遗传基质的结构特征,对它们进行了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试验利用植物压片法对四个品种:阿尔冈金(加拿大)、WL-323ML(美国)、WL-232HQ(美国)、中苜1号(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用中外品种混合选育而成)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均相同(2n=32),统属于大染色体,但在核型组成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四个品种中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核型多为对称型。但阿尔冈金、WL-232HQ及中苜1号同为2A型,它们相邻间染色体长度变化不大,进化程度相当,而WL-323ML为2C核型。第1,2对及第15,16对相邻间染色体长度变化大,余者变化小。它比前三个品种表现出更为进化的特点。阿尔冈金没有随体,WL-232HQ有1对随体,WL-323ML、中苜1号各有2对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董磊 董晴 +3 位作者 张文利 胡晓龙 王洪刚 王玉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78-1387,共10页
【目的】建立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分析明确不同来源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特点,比较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及其与普通小麦的FISH核型差异。【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Oligo-pTa535和Oligo-pSc119.2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 【目的】建立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分析明确不同来源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FISH核型特点,比较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及其与普通小麦的FISH核型差异。【方法】以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Oligo-pTa535和Oligo-pSc119.2为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pTa535和pSc119.2在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四倍体小麦和普通小麦染色体上的杂交信号分布特点;以禾本科植物着丝粒专化寡核苷酸Oligo-CCS1为探针,明确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着丝粒位置,测量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相关参数;通过FISH核型比较明确不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及其与小麦核型的多态性差异。【结果】Oligo-pTa535主要分布在小麦的D和A组染色体上,在小麦的B组染色体上仅有零星分布,在5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染色体中未显示Oligo-pTa535杂交信号。Oligo-pSc119.2杂交信号主要分布在小麦的B组染色体上,在小麦的A、D组染色体中分布较少,但在5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上均有广泛分布。根据Oligo-pTa535和Oligo-pSc119.2杂交信号在小麦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可以将小麦的不同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Oligo-pSc119.2杂交信号在不同倍性、不同品种的小麦B组染色体上的分布特点基本相似,而不同来源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Oligo-pSc119.2的FISH核型差异较大,甚至在同一细胞内的2条同源染色体上Oligo-pSc119.2杂交信号的分布也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来源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小麦B染色体组的FISH核型存在明显差异。PI542238的7对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4=14m。其余4份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4S染色体均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染色体均为中间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皆为2n=14=12m+2sm。【结论】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染色体上含有丰富的与pSc119.2高度同源的重复序列,不含有与pTa535高度同源的重复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核型分析 FISH 寡核苷酸
下载PDF
8号染色体四体、三体共存的t(15;17)(q22;q1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慧萍 李国霞 +2 位作者 乔振华 任文英 王宏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06-410,共5页
本研究报道首例伴有 8号染色体四体 (四体 8)、8号染色体三体 (三体 8)异常的t(15 ;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AML M3 a) ,并探讨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用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形态学改变 ;采用骨... 本研究报道首例伴有 8号染色体四体 (四体 8)、8号染色体三体 (三体 8)异常的t(15 ;17)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AML M3 a) ,并探讨其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临床特点。用外周血及骨髓标本直接涂片观察形态学改变 ;采用骨髓细胞 2 4小时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以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RT PCR)技术检测PML 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 ;以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检测 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 ;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表型。结果表明 :外周血涂片早幼粒细胞占 6 5 % ,可见中晚幼粒细胞。骨髓涂片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 ,粒系 83.6 % ,其中早幼粒细胞占 72 .4 % ,胞浆内可见大量紫红色颗粒。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核型为 4 8,XY ,+8,+8,t(15 ;17) (q2 2 ;q12 ) [16 ]/47,XY ,+8,t(15 ;17) (q2 2 ;q12 ) [3]/46 ,XY ,t(15 ;17) (q2 2 ;q12 ) [1]。RT PCR检测PML RARa(+)。FISH检测显示具有 1,2 ,3,4 ,5 ,6个绿色荧光信号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0 .5 ,7,19,5 5 ,18和 0 .5。这不但证实了三体 8和四体 8克隆的存在 ,还发现存在一个较小的五体 8克隆。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检测显示CD13(96 .2 % )、CD33(5 5 .9% )、CYMPO(93.5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核型分析 染色体畸变 8号染色体四体 8号染色体三体
下载PDF
基因组测序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莉 何冰 +9 位作者 王世凯 薛林涛 莫伟英 田矛 黄悦悦 莫耀禧 张鹏 成俊萍 梁羽 陈浩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4-0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孕龄在18~24周的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并同意产前诊断的孕妇60例,抽取孕妇... 目的探讨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12~2014-05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孕龄在18~24周的高龄妊娠、唐氏综合征生化筛查高风险和(或)彩超显示胎儿异常并同意产前诊断的孕妇60例,抽取孕妇羊水,提取羊水DNA,制备测序文库,应用Ion Proton测序仪检测,所得的基因序列与人类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并作统计分析。并与同一样本经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0例羊水样本处理后经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判定3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57例无明显异常;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为对照,检出6例异常结果。结论利用大规模平行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孕妇羊水中DNA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其特异性与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该技术具有高准确性、高通量、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等优点,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测序技术 核型分析 染色体
下载PDF
变性PAGE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马亮 钟明华 +4 位作者 丰岱荣 龙红 沈军 马一盖 黄尚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386-1389,共4页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患者flt3长度突变(flt3-LM)发生率及其与染色体核型及FAB亚型之间的关系,以及flt3-LM与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应用2%琼脂糖凝胶与8%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检...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初诊患者flt3长度突变(flt3-LM)发生率及其与染色体核型及FAB亚型之间的关系,以及flt3-LM与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基因组DNA,应用2%琼脂糖凝胶与8%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检测99例初诊AML患者flt3基因长度突变;应用G显带方法对其中72例初诊AM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琼脂糖凝胶检测AML患者flt3-LM发生率为20.2%(20/99),而应用变性PAGE检测初诊AML患者flt3-LM发生率为29.29%(29/99);flt3-LM在各亚型患者中发生率分别为M0(0/1)、M2(30%,9/30)、M3(22.2%,6/27)、M4(28.6%,4/14)、M5(36.8%,7/19)、M6(37.5%,3/8)。flt3-LM在正常核型组为39.13%(9/23),高于异常核型组(24.49%,12/49),但无统计学差异。73例可评价疗效患者中flt3-LM阳性完全缓解(CR)率36.36%(8/22),低于flt3-LM阴性患者CR率62.75%(32/51)(p<0.05)。flt3-LM在完全缓解患者中占20%(8/40)、部分缓解(PR)患者中占38.1%(8/21)、未缓解(NR)患者中占50%(6/12)。结论: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flt3-LM比较敏感、可靠;flt3-LM在AML中发生率较高,但对AML的CR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变性PAGE FLT3基因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不同类型茎用芥菜核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冬梅 陈发波 +2 位作者 姚启伦 方平 蒋青清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茎瘤芥、笋子芥和抱子芥不同类型茎用芥菜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2sm+34m;笋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8sm+28m;抱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茎瘤芥、笋子芥和抱子芥不同类型茎用芥菜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茎瘤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2sm+34m;笋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8sm+28m;抱子芥染色体数目为2n=2x=36,核型公式为2n=2x=12sm+24m。不同类型茎用芥菜没有出现染色体条数的变化,都属于小染色体,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都属于2B型;仅在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核不对称系数等核型组成上出现了细微的差异,说明不同类型茎用芥菜间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核不对称系数依次为笋子芥>茎瘤芥>抱子芥,据此推测抱子芥和茎瘤芥可能是由笋子芥进化而来,属于笋子芥的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用芥菜 茎瘤芥 笋子芥 抱子芥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中药黄连3种基原植物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向刚 傅体华 范巧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67-1371,共5页
目的:寻找3种黄连起源及三角叶黄连生长地点(区域)狭窄的原因。方法:对3种黄连进行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研究。结果与结论:3种黄连染色体基数为x=9,均属于C-type染色体,但三角叶黄连的染色体明显比其他2种黄连略大;味连Coptis chi... 目的:寻找3种黄连起源及三角叶黄连生长地点(区域)狭窄的原因。方法:对3种黄连进行细胞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研究。结果与结论:3种黄连染色体基数为x=9,均属于C-type染色体,但三角叶黄连的染色体明显比其他2种黄连略大;味连Coptis chinensis和峨眉黄连C.omeinensis染色体均为二倍体(2n=2x=18),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染色体为同源三倍体(2n=3x=27)。可以解释三角叶黄连种子不育原因及其种群相对独立性和生长分布地点(区域)较狭窄;同时通过染色体等分析初步推断味连和峨眉黄连来源于共同祖先,三角叶黄连产生的途径为某一未知物种通过未减数配子与正常配子的融合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籽粒颜色藜麦品种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权有娟 刘博 +2 位作者 袁飞敏 李想 陈志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2-77,共6页
为了明确青海省主推藜麦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特征,以柴达木黑-1(简称黑藜麦)、柴达木白-1(简称白藜麦)及柴达木红-1(简称红藜麦)3种不同籽粒颜色的藜麦品种为材料,对其根尖采用普通压片法进行制片,经冰水混合物预处理、卡诺固定液固... 为了明确青海省主推藜麦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特征,以柴达木黑-1(简称黑藜麦)、柴达木白-1(简称白藜麦)及柴达木红-1(简称红藜麦)3种不同籽粒颜色的藜麦品种为材料,对其根尖采用普通压片法进行制片,经冰水混合物预处理、卡诺固定液固定、45%醋酸酸解、火焰干燥压片、镜检、DAPI染色、荧光显微镜拍照等步骤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种颜色的供试品种染色体数均为4n=36条,未发现非整倍体或多倍体现象。黑藜麦的核型公式为4n=36=32m(4AST)+4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n=36=2L+18M2+12M1+4S;白藜麦的核型公式为4n=36=34m(4SAT)+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n=36=2L+20M2+14M1;红藜麦的核型公式为2n=36=34m(4SAT)+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4n=36=6L+8M2+14M1+8S。3个品种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是58.20%,58.22%,58.72%,核型均为2B类型,表明这些品种较为进化。3个品种均具有2对随体,但位置存在差异,可能与藜麦异源起源、自花授粉等因素有关。该研究可为藜麦杂交育种、倍性育种、种质资源鉴定和基因定位等研究提供细胞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染色体 核型 籽粒颜色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附加染色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于波海 仁实 +5 位作者 张萌 柴淼 苏丽菊 贡铁军 于鑫 腾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2期2043-2046,共4页
目的分析17例Ph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附加染色体异常克隆演变特征。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遗传学资料。结果 219例Ph1阳性CML患者,1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7.8%,其中慢性期10例(6.8%),... 目的分析17例Ph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附加染色体异常克隆演变特征。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遗传学资料。结果 219例Ph1阳性CML患者,17例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7.8%,其中慢性期10例(6.8%),加速期3例(7.7%),急变期4例(11.8%)。结论在CML诊断、治疗及进展过程中,传统的染色体分析技术仍然是检测ACAs的唯一方法,并提示可能的致病性、预后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附加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
下载PDF
安徽野生黄花苜蓿与紫花苜蓿产量性状、核型及遗传纯合度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白晨晨 孙赛赛 +3 位作者 王双双 顾宗云 詹秋文 何庆元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0年第3期42-46,56,共6页
为探究安徽野生黄花苜蓿的产量和遗传背景,以安徽野生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巨能601为材料,测定产量性状,分析染色体核型,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基因型。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株高与紫花苜蓿没有显著差异,主茎节数显著多于紫花苜蓿,紫花苜蓿鲜... 为探究安徽野生黄花苜蓿的产量和遗传背景,以安徽野生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巨能601为材料,测定产量性状,分析染色体核型,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基因型。结果表明:黄花苜蓿株高与紫花苜蓿没有显著差异,主茎节数显著多于紫花苜蓿,紫花苜蓿鲜草及干草产量都显著高于安徽野生黄花苜蓿。SSR分子标记检测表明安徽野生黄花苜蓿具有更高的纯合度,其纯合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60.20%,巨能601纯合位点仅占总检测位点的41.96%,有2、3和4个等位基因的位点分别占36.61%、13.39%和8.04%,2个品系的遗传相似性为6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 苜蓿 产量性能 核型分析 基因型
下载PDF
561例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海燕 吴秉毅 +4 位作者 李洁 刘鲲 李玉华 郭坤元 宋朝阳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96-598,60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有关核型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抽取骨髓标本2~5ml,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61例血液病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异常核型282例(50.3%),其中结构异常116例(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有关核型改变及其意义。方法抽取骨髓标本2~5ml,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61例血液病患者中,常规细胞遗传学发现异常核型282例(50.3%),其中结构异常116例(20.7%),数目异常84例(15.0%),同时有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82例(14.6%)。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染色体检测结果不同,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淋巴瘤、血小板减少症中异常核型分别为56.5%(109/193)、44.9%(57/127)、74.7%(62/83)、56.7%(34/60)、3.7%(1/27)、0%(0/15)、72.7%(8/11)、0%(0/5),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多发性骨髓瘤(MM)、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CMML)、淋巴瘤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纯红再障、恶性组织细胞病等较少患者中,异常核型分别为25.0%(2/8)、0%(0/8)、20%(1/5)、0%(0/5)、100%(4/4)、40%(2/5)、0%(0/3)、100%(2/2)。M2伴t(8;21),M3伴t(15;17),M4伴inv(16)、t(16;16),ALL伴t(9;22)CR率分别为88.2%、94.7%、80%、45.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在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预后判断和指导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核型分析
原文传递
禺毛茛居群地理变异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聂谷华 汪小飞 +2 位作者 刘志金 廖亮 徐玲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3-176,共4页
运用居群学的方法,对居群内、居群间的禺毛茛进行了形态及细胞学两方面的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居群内,瘦果扁平度、花瓣长宽比、萼片长宽比变异最为稳定,居群间,这3个繁殖器官的相对性状呈现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随纬度的增... 运用居群学的方法,对居群内、居群间的禺毛茛进行了形态及细胞学两方面的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居群内,瘦果扁平度、花瓣长宽比、萼片长宽比变异最为稳定,居群间,这3个繁殖器官的相对性状呈现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的趋势,并且随纬度的增加,核型不对称系数呈现不断增加而染色体总长不断减小的趋势。根据毛茛属植物形态和核型的进化特征,可知禺毛茛在我国大陆的地理变异即其进化迁移路线很可能是从南到北即纬度不断增加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禺毛茛 居群 表型分析 核型分析 地理变异
下载PDF
无精子症患者的遗传学诊断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英霞 王咏梅 +3 位作者 姚兵 张丽 强宏娟 黄宇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 :了解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原因。 方法 :对 1 0 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结果 :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1 3例 (1 2 .1 % ) ,均涉及性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 ,其中 1 0例为 4 7,XXY ,1例为 4 7,XX... 目的 :了解精子发生障碍的遗传学原因。 方法 :对 1 0 7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 结果 :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 1 3例 (1 2 .1 % ) ,均涉及性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 ,其中 1 0例为 4 7,XXY ,1例为 4 7,XXY ,t(4 ;1 2 ) ,1例为 4 6X ,del(Y) ,1例为 4 6 ,XX。 4 6X ,del(Y)和 4 6 ,XX除检出SRY外 ,未检出Y染色体上与精子发生相关的其他DNA片段。检出 8例患者有Y染色体微缺失 ,AZFb +AZFc缺失 2例 ,AZFc缺失 6例 ,共占 7.5 % (8/ 1 0 7)。 1例AZFb +AZFc缺失患者 ,睾丸活检病理显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 ,1例生精阻滞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 6例AZFc缺失患者精液细胞学检测 ,1例见初级精母细胞 ,5例见各级生精细胞。 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有助于无精子症的遗传学病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染色体核型分析 Y染色体微缺失 序列标记点-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迪庆野生型百脉根的染色体制片优化与核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鲁泽刚 李孟南 +3 位作者 李国华 赵雁 张杰 毕玉芬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7年第4期101-106,120,共7页
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以里奥百脉根为对照组,研究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以及染色时间对迪庆野生型百脉根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片技术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于900-1100时段取材,0.02%放线菌酮预处理2... 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以里奥百脉根为对照组,研究不同取材时间、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以及染色时间对迪庆野生型百脉根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片技术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于900-1100时段取材,0.02%放线菌酮预处理24h,在V_(无水乙醇)︰V_(浓盐酸)=1︰1解离液中解离10min,以卡宝品红染色8min染色体制片效果较好。核型分析表明,迪庆野生型百脉根核型公式2n=2x=12=8m+4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3%,为1A核型;栽培型百脉根核型公式2n=2x=24=16m+8s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2%,为2B核型。迪庆野生型百脉根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 栽培型 百脉根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669例性征异常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宏 李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2年第5期49-50,共2页
目的 探讨性征异常患者的表现形式及染色体核型的改变。方法 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B超、精液检查及性激素测定。结果  6 6 9例患者染色体分析发现 2 4例 46 ,XY女性表型患者 ,其中有 3对为两姐妹 ,1例 46 ,XX ,1例 45 ,X男性表... 目的 探讨性征异常患者的表现形式及染色体核型的改变。方法 采用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B超、精液检查及性激素测定。结果  6 6 9例患者染色体分析发现 2 4例 46 ,XY女性表型患者 ,其中有 3对为两姐妹 ,1例 46 ,XX ,1例 45 ,X男性表型患者 ,12 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 ,检出异常发现率为 18 98%。结论 性染色体的改变是性征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是诊断性征异常有效的利于开展的实验检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征异常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21例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急性白血病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潘金兰 薛永权 +5 位作者 仇惠英 张俊 吴亚芳 王勇 沈娟 朱永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1例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 目的探讨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对21例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细胞的A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1例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其中5例核型分析揭示t(8;21)易位者,采用AMLl/EqO双色探针和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AMLl/ETO重排检测;应用SpectrumGreen标记的4号着丝粒探针,对其中13例AL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21例AL中2例为继发性白血病,其余均为原发性白血病。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主要见于AML-M2(9/21例),21例中7例为单纯4号染色体三体,14例同时伴有其他异常,以t(8;21)最常见(8/14例);临床上16例初诊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15例有不同程度的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的15例患者中6例为髓系和淋系抗原共表达,11例有CD34表达。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研究揭示其中5例核型分析显示t(8;21)者均有AMLl/EqO重排,单色荧光原位杂交也证实14例为4号染色体三体阳性。结论伴有4号染色体三体异常的急性白血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其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号染色体三体 急性白血病 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不同类型叶用芥菜核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平 陈发波 +1 位作者 姚启伦 汪灵 《长江蔬菜》 2014年第12期13-17,共5页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大叶芥、小叶芥和白花芥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叶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14m+18sm+4st,核不对称系数为66.33%,属于"3B"型;小叶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 采用根尖染色体压片技术对大叶芥、小叶芥和白花芥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叶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14m+18sm+4st,核不对称系数为66.33%,属于"3B"型;小叶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30m+4sm+2st,核不对称系数为58.21%,属于"2B"型;白花芥染色体数目为2n=4x=AABB=36,核型公式为2n=4x=22m+12sm+2st,核不对称系数为61.61%,属于"2B"型。3种不同类型叶用芥菜没有出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都属于小染色体,多数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点,只有在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核不对称系数等核型组成上出现了细微的差异,说明3种不同类型叶用芥菜间具有相似的遗传特性。核不对称系数,大叶芥>白花芥>小叶芥,在进化关系上,小叶芥属于相对原始的类型,大叶芥和白花芥进化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芥菜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