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的“氢能源基本战略”与全球气候治理 被引量:17
1
作者 毕珍珍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0-154,160,共16页
作为能源依赖型国家,日本经历福岛核电事故后再次面临能源困境,与此同时气候减排压力也不断增加。在慎重考虑核发电、重回火力发电、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FIT制度)等多措施并行的情况下,日本的减排困境依然未能有效突破。因此,日本... 作为能源依赖型国家,日本经历福岛核电事故后再次面临能源困境,与此同时气候减排压力也不断增加。在慎重考虑核发电、重回火力发电、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FIT制度)等多措施并行的情况下,日本的减排困境依然未能有效突破。因此,日本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技术来突破能源困境,落实气候减排承诺。"氢能源基本战略"作为日本新能源政策的最新落脚点,无论是产业技术还是政策特征都具有优势。该政策一方面可以帮助日本突破能源困境,缓解日本在福岛核电事故之后的减排压力,帮助日本完成《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另一方面,这项政策可以帮助日本提高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能力,提升日本在国际环保领域的外交影响力。此外,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结合产业发展这种气候外交与经济外交相结合的模式,也为日本的绿色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氢能源基本战略 能源与减排困境 全球气候治理
下载PDF
国际合作的法律化与金融制裁的有效性:解释伊朗核问题的演变 被引量:17
2
作者 熊谦 田野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30,159-160,共33页
自2002年伊朗核计划暴露以来,为了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以及随后加入的其他国家对伊朗实施了长达10年的金融制裁。2013年11月,伊朗同相关六国就核问题达成《日内瓦协议》,伊朗终于在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由于单边金融制裁容易被目... 自2002年伊朗核计划暴露以来,为了使伊朗放弃核计划,美国以及随后加入的其他国家对伊朗实施了长达10年的金融制裁。2013年11月,伊朗同相关六国就核问题达成《日内瓦协议》,伊朗终于在核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由于单边金融制裁容易被目标国规避,为了使制裁更好地发挥作用,制裁发起国会主动寻求多边合作。为了达到提高金融制裁效果的目标,制裁发起国会努力提高国际合作的法律化程度,以扩大制裁联盟的范围,提高联盟的紧密度。这一分析框架解释了为何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长达10年之后才实现政治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金融制裁 国际合作 法律化
原文传递
评价理论对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袁华 潘小江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8-61,共4页
采取Fairclough的语篇分析三维模式为主要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境理论为依托,借助评价理论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建构"的视角对选自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发... 采取Fairclough的语篇分析三维模式为主要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境理论为依托,借助评价理论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建构"的视角对选自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发掘出报道中美国"重制裁、轻动武"的立场,暗示伊朗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伊朗核问题 积极话语分析
下载PDF
美国对伊态度的新变化——对伊朗核问题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袁华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年第1期130-133,共4页
采取Fairclough的语篇分析三维模式为主要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境理论为依托,借助评价理论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建构"的视角对选自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积极话语... 采取Fairclough的语篇分析三维模式为主要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境理论为依托,借助评价理论为具体分析工具,从"建构"的视角对选自美国"纽约时报"2007年9月27日刊登的一篇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闻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并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分析结果作进一步论证,发掘出美国对伊一贯强硬态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积极话语分析 评价理论 概念整合
下载PDF
试析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有效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锦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5,23,共7页
自伊朗核问题白热化以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层层加码,从小规模禁运逐步发展为金融、贸易、能源和人员等多领域制裁,并施以网络攻击、军事威慑、意识形态宣传等各种手段,以期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及支持恐怖主义、甚至改变伊朗政权性质。目... 自伊朗核问题白热化以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层层加码,从小规模禁运逐步发展为金融、贸易、能源和人员等多领域制裁,并施以网络攻击、军事威慑、意识形态宣传等各种手段,以期阻止伊朗开发核武器及支持恐怖主义、甚至改变伊朗政权性质。目前看,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达到了最低目标,即迫使伊朗回到谈判桌、认真参与对话,但难以实现"防扩散"的中级目标和"政权更迭"的高级目标。在奥巴马任期内,动武选项已基本被排除,除制裁外美国并没有迫使伊朗在核问题上改弦更张的更好手段。因而即使效果有限,美国仍将继续依赖制裁手段对伊朗施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美国外交 制裁有效性
原文传递
伊朗核问题与中国中东外交 被引量:5
6
作者 华黎明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共13页
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问题,并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中美之间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博弈十分复杂。直到2013年,美伊关系有了突破,二者结束了长达34年的僵局,展开对话。伊朗核问题的突破进展以及中东... 21世纪以来,伊朗核问题就成为世界政治中的重要问题,并牵动中美关系的神经。受国家利益的影响,中美之间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博弈十分复杂。直到2013年,美伊关系有了突破,二者结束了长达34年的僵局,展开对话。伊朗核问题的突破进展以及中东复杂的政治剧变,给中国的中东外交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认为,未来十年中,中东地区的主线依然是动荡,中国要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有所担当,才能树立大国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美伊关系 中国中东外交
下载PDF
美国影响下的俄罗斯与伊朗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晋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4,157,共19页
俄罗斯自视为“世界大国”,伊朗自视为“中东大国”。俄伊关系对中东政治格局具有重大的影响。俄伊两国在经济金融、核能开发、军工装备和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问题、对美国关系和中东... 俄罗斯自视为“世界大国”,伊朗自视为“中东大国”。俄伊关系对中东政治格局具有重大的影响。俄伊两国在经济金融、核能开发、军工装备和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但与此同时,俄罗斯和伊朗在叙利亚问题、对美国关系和中东地缘政治等议题上,仍然存在猜忌和矛盾。自视为“世界大国”的俄罗斯与美国保持既合作又竞争的复杂关系,因此在中东事务上,保持着与美国及其盟国的关系;自视为“中东大国”的伊朗反对外部力量干涉,反对美国及其盟国影响中东事务。美国的压力和威胁,促成了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多领域合作。然而,俄罗斯和伊朗对美国的认知差异,是俄伊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俄罗斯 伊朗核问题 美国
下载PDF
鲁哈尼当选对伊朗核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建明 《西亚非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97,共19页
2013年伊朗大选以温和派候选人鲁哈尼的当选落下帷幕。鲁哈尼提出的建设性互动、透明合作解决等主张给打破伊朗核问题僵局带来可能性,但是国际互动的脆弱性、鲁哈尼的总统权限、现实僵局、真实的核意图是鲁哈尼推行新的核政策的制约因... 2013年伊朗大选以温和派候选人鲁哈尼的当选落下帷幕。鲁哈尼提出的建设性互动、透明合作解决等主张给打破伊朗核问题僵局带来可能性,但是国际互动的脆弱性、鲁哈尼的总统权限、现实僵局、真实的核意图是鲁哈尼推行新的核政策的制约因素。尽管鲁哈尼当选不能成为核问题发展的必然拐点,但对美伊谈判和核问题以和平合作方式解决提供了重要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伊朗总统大选哈桑·鲁哈尼
原文传递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约束力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黄瑶 陈蓁蓁 《国际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75-90,共16页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是一项促使伊朗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多边协议,并为终止对伊朗的多边制裁和美欧的单边制裁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协议参与各方以明确和具体的措辞表达了各方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并共同约定交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核...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是一项促使伊朗放弃发展核武器的多边协议,并为终止对伊朗的多边制裁和美欧的单边制裁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协议参与各方以明确和具体的措辞表达了各方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并共同约定交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核可该协议。然而,该协议有别于一般条约缔结程序的安排,引发了其性质和效力的种种疑问。从协议参与方的意愿、国际社会的需要和承认、协议各方的嗣后行为等各方面分析来看,该协议具有条约性质,对各参与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同时,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2015)号决议的核可进一步增强了该协议的约束力。该协议灵活变通的缔结程序,为采用政治外交方法解决全球或地区热点及难点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推进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务实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伊朗核问题 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约束力 条约
原文传递
大变局视角下美欧在伊朗问题上的合合分分及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金良祥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86-100,157,158,共17页
美欧在以伊核问题为主要表现的伊朗问题上,既有基于共同文化价值观和安全观念的合作,也有因具体利益和实现目标手段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既有合作,也有斗争。共和党政府时期,美欧的分歧超过了合作,尤其是特朗普时期,双方曾一度尖锐对立;... 美欧在以伊核问题为主要表现的伊朗问题上,既有基于共同文化价值观和安全观念的合作,也有因具体利益和实现目标手段的不同而产生的分歧,既有合作,也有斗争。共和党政府时期,美欧的分歧超过了合作,尤其是特朗普时期,双方曾一度尖锐对立;民主党政府时期,两者的互动以合作为主,而且是2015年伊核全面协议达成的重要原因。美欧围绕伊核问题长达将近20年的互动为大变局时代的国际政治斗争提供了重要启示。一是美欧联合具有深厚的价值观基础,这仍将是重大热点问题产生、长期化和复杂化的重要原因;二是美欧分歧的关键取决于美国的政策、所涉及热点问题当事国的政策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鉴于欧洲的战略自主更有利于国际政治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演变,中国似可借鉴伊核问题所折射的重要启示,积极推行有利于促进欧洲战略自主的对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核问题 美欧关系 大变局
原文传递
中东剧变以来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祖贵 《阿拉伯世界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22,共9页
中东剧变发生以来,该地区多重矛盾持续深入演化,中国在中东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相互战略需求上升:一方面,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存在正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中东国家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龃龉不断,导致以色列、... 中东剧变发生以来,该地区多重矛盾持续深入演化,中国在中东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中国与中东国家相互战略需求上升:一方面,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存在正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中东国家在"9?11"事件后与美国的关系龃龉不断,导致以色列、沙特等国推进对华关系的动力和意愿持续增强,对中国的期待明显上升。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与中东国家关系,在中东事务中主持公道、敢于担当、积极负责的形象更加凸显,中国与中东国家的互动由此开始呈现一个新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与中东关系 “一带一路” 叙利亚危机 伊朗核问题
下载PDF
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与美国关系——基于观念对立与利益冲突的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晓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49,共7页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亲密的伊美关系被彻底扭转,此后30多年来,伊朗与美国相互敌视,伊朗视美国为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敌人,美国也将伊朗看作挑战其国家利益的主要国家。伊美关系的现状源于两国之间的敌人身份建...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亲密的伊美关系被彻底扭转,此后30多年来,伊朗与美国相互敌视,伊朗视美国为伊斯兰世界最大的敌人,美国也将伊朗看作挑战其国家利益的主要国家。伊美关系的现状源于两国之间的敌人身份建构以及利益冲突。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美国重新建构了彼此的关系,两国都将对方视为对手和敌人,并在政策和行动上予以"确认"和"强化",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对彼此的认知,这是伊美30多年来对立的观念与心理基础;此外,伊朗与美国在中东地区存在战略利益冲突,伊朗的地区大国政治抱负与美国的中东地区战略不相容,这是伊美对立的物质性基础。近些年来凸显的伊朗核问题则集中体现出伊美之间的这种结构性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革命 伊朗核问题 伊美关系 观念对立 利益冲突
原文传递
伊朗的核决策困境:精英派系分化、核辩论与政策转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屠希亮 房宇馨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9-135,159,共28页
自“伊核危机”爆发以来,伊朗已形成了完整的核决策体系。然而,在该体系之下,尽管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拥有最终决定权,但其依然需要考虑各方立场并在与国内其他机构进行繁复的协调后才能进行最终裁定。这是因为伊朗的核决策并不完全受国家... 自“伊核危机”爆发以来,伊朗已形成了完整的核决策体系。然而,在该体系之下,尽管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拥有最终决定权,但其依然需要考虑各方立场并在与国内其他机构进行繁复的协调后才能进行最终裁定。这是因为伊朗的核决策并不完全受国家利益驱使,而是取决于不同机构及政治精英之间的政治博弈和讨价还价。伊朗的政治精英在核议题上各有其特定的政策偏好,分属“拥核”“反核”以及立场中立的“抑核”派系。受国内权力格局影响,三大派系中的拥核派和抑核派在伊朗政坛占据主流,多年来为争夺核决策主导权而争辩不休。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协议和苏莱曼尼遭到暗杀后,“拥核”和“抑核”两大阵营之间的断层线愈加凸显,持续多年的核辩论也愈演愈烈。随着不同核派系间力量平衡的变化,其相关的核政策建议将有可能对哈梅内伊的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决定伊朗总体核政策的转变和伊朗核协议的存续前景。因此,最高领袖只能谨慎地在各派系之间保持周旋与平衡,这也导致了伊朗现今面临着进退两难的核决策困境。伊朗国内无法愈合的派系分裂依然是伊朗重返核协议的重要障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协议 派系政治 核辩论 伊朗核问题
下载PDF
“亚太再平衡”、“中东离岸平衡”与伊核问题破局 被引量:1
14
作者 岳汉景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7年第4期76-85,125,共10页
伊核问题破局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有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奥巴马执政后不久,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受限于国力,为了顺利推行此战略,美国需要从中东抽身。但中东地区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奥巴马政府在从中东... 伊核问题破局与"亚太再平衡"战略有较为密切的间接联系。奥巴马执政后不久,推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受限于国力,为了顺利推行此战略,美国需要从中东抽身。但中东地区历来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奥巴马政府在从中东抽身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尽力维护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于是推出了以"收缩力量、操控乱局"为特色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伊朗是地区强国,伊朗核问题如不实现破局将会使美国难以从中东抽身,也不利于其在该地区构建新的平衡,"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将更加难以顺利实施。因此,美国需要在伊核问题上实现破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再平衡” “中东离岸平衡” 伊朗核问题
下载PDF
拜登政府对伊朗政策与伊朗核问题
15
作者 岳汉景 《国际关系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92-113,157,158,共24页
拜登政府继承的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政策遗产,决定了拜登政府的对伊朗政策虽然不能完全继续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但也不宜一下子大幅减压。美国国会中共和党和部分民主党人士,以及美国中东盟友以色列等国均反对对伊朗减压。对叙利... 拜登政府继承的特朗普政府对伊朗政策遗产,决定了拜登政府的对伊朗政策虽然不能完全继续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但也不宜一下子大幅减压。美国国会中共和党和部分民主党人士,以及美国中东盟友以色列等国均反对对伊朗减压。对叙利亚施压的现实需要,对外政策上突出人权外交的需要,也要求拜登政府不宜对伊朗大幅减压。上述因素使得拜登政府对伊朗大幅减压的动力不足。这导致拜登政府对重返伊核协议实际上并不积极,其只愿意解除所谓与核有关的制裁,除非伊朗同意达成一个“更长且更强”的协议。受此影响,截至2021年6月20日,维也纳会谈虽进行了六轮,但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强硬保守派莱希当选总统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立场更加强硬。拜登政府此时虽然表现得比伊朗更急于进行谈判,但仍然缺少对伊朗大幅减压的足够动力。在此情况下,维也纳会谈虽然于2021年11月29日艰难重启,但美伊双方仍在个别关键问题上僵持不下。加上俄乌冲突对伊核问题的负面影响,会谈的推进并不顺利,就“重返”达成协议的前景仍不明朗。但即使关于“重返”的谈判最终失败了,关于伊核问题的谈判还是要以某种方式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伊朗 美国 伊朗核问题 维也纳会谈
原文传递
阿以伊三角关系评析
16
作者 岳汉景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1-35,共5页
以色列和阿塞拜疆的关系虽不事张扬但内涵丰富,属战略盟友关系。伊朗与阿塞拜疆这两个毗邻的国家,虽然具有共同的历史、相同的宗教、相似的种族,但没有促进反而阻碍了两国间的信任,两国在政治制度、里海划界、对外关系等方面均有显著的... 以色列和阿塞拜疆的关系虽不事张扬但内涵丰富,属战略盟友关系。伊朗与阿塞拜疆这两个毗邻的国家,虽然具有共同的历史、相同的宗教、相似的种族,但没有促进反而阻碍了两国间的信任,两国在政治制度、里海划界、对外关系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矛盾。进入21世纪以来,伊朗与以色列日益成为中东地区的直接竞争对手,加之两国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以色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伊朗核活动的持续,两国关系的敌对性愈益强烈。因此,近年来伊朗与阿塞拜疆之间进行的与以色列相关的一系列相互指责显然是事出有因的。在以色列对抗伊朗的过程中,阿塞拜疆一直并将继续扮演特殊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塞拜疆 以色列 伊朗 伊朗核问题
下载PDF
法国对伊朗的政策演变及其对伊核问题的影响
17
作者 母耕源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18年第6期121-134,159,共15页
法国与伊朗的交往历史久远,双方在经贸、文化、技术等领域都有合作。从伊斯兰革命后至伊核全面协议签署为止,法国对伊朗政策经历了遏制、接触与合作、对话与安抚、强硬施压四个阶段。除了固有的价值观差异、国际局势和政府的变化这些因... 法国与伊朗的交往历史久远,双方在经贸、文化、技术等领域都有合作。从伊斯兰革命后至伊核全面协议签署为止,法国对伊朗政策经历了遏制、接触与合作、对话与安抚、强硬施压四个阶段。除了固有的价值观差异、国际局势和政府的变化这些因素外,法国的独立自主"大国情结"与核理念是影响法国对伊朗政策的两个关键因素。法伊两国传统关系使法国在伊核问题上发挥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由于维护伊核协议对法国乃至欧盟具有重要的经济、安全和外交意义,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协议前后,法国在美伊间积极斡旋,引领欧盟维护协议。但从目前看,法国在伊核问题上的影响有限。法国若要发挥更大作用,须推动欧盟出台并实施更有效的应对方案,同时主动与欧盟外的相关国家进行协调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伊朗 伊核问题
下载PDF
伊朗核制裁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田斌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6-51,共6页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敏感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自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后,联合国四次通过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议,望其能够停止铀浓缩研究,进而放弃谋求核武器计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方面...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敏感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自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后,联合国四次通过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议,望其能够停止铀浓缩研究,进而放弃谋求核武器计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方面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结果不令人满意。围绕制裁效果来看,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究竟国际制裁在伊朗弃核问题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制止伊朗发展核武器除了高压与接触两种基本途径外,是否存在第三种途径,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制裁的效果,文章希望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制裁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方的经济制裁与伊朗核问题的破局
19
作者 岳汉景 许文成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8-52,共5页
美欧以伊朗核活动为由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在2012年所谓"阿拉伯之春"及伊朗即将举行总统大选等背景下,还大大强化了对伊朗的单边制裁。美欧强化对伊制裁,意图促使伊朗爆发比2009年规模更大的大选危机,... 美欧以伊朗核活动为由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个制裁伊朗的决议,在2012年所谓"阿拉伯之春"及伊朗即将举行总统大选等背景下,还大大强化了对伊朗的单边制裁。美欧强化对伊制裁,意图促使伊朗爆发比2009年规模更大的大选危机,为推动伊朗的政权更迭创造机会。经济制裁本身往往被美国用作政权更迭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政权更迭一直是美国对伊朗政策的根本目标。伊朗顺利度过了议会选举,完成了总统大选,表现出其政治体系的秩序性和持续性,美欧以压促变的希望没有实现。而且,以伊朗政权更迭为重要目标的经济制裁,反而成为伊朗政治稳定的促进因素。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维持对伊超强的经济制裁,将会导致美欧战略利益受损,这就为伊核问题破局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西方国家 经济制裁 政权更迭 政治稳定
下载PDF
乌克兰危机、俄欧能源博弈与伊核问题全面破局
20
作者 岳汉景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4期85-93,共9页
乌克兰危机致使俄罗斯与西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双方的能源博弈也达到新的烈度,集中体现于更加激烈的油气管道走向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气源地的争夺上。伊朗具有巨大能源潜力和显著的地缘优势,因此,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其在俄罗斯... 乌克兰危机致使俄罗斯与西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与此同时,双方的能源博弈也达到新的烈度,集中体现于更加激烈的油气管道走向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气源地的争夺上。伊朗具有巨大能源潜力和显著的地缘优势,因此,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其在俄罗斯与西方的能源博弈中愈加成为双方重点关注的对象。对西方、特别是欧盟而言,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制裁是发挥伊朗的能源潜力、有效应对俄罗斯的必要条件,而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与限制伊朗的核活动密切相关,这就增强了早日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必要性;同时,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支持伊核问题全面破局对其有特殊的政治意义,而且"破局"本身虽然会对其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也为其发展与伊朗的经贸关系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核问题 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 欧盟 能源博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