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53
1
作者 杨捷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6,共2页
针对传统石蜡切片方法中的缺陷,对制片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良。总结了切片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对策;提出了一些能缩短实验周期,解决实验有毒物质二甲苯污染的方案。结合教学实践发现改良方案有助于提高石蜡切片的质量。
关键词 石蜡切片 组织学 改良方案
下载PDF
Epidemiology of ovarian cancer:a review 被引量:125
2
作者 Brett M.Reid Jennifer B.Permuth Thomas A.Sellers 《Cancer Biology &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32,共24页
Ovarian cancer(OC) is the seventh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among women in the world and the tenth most common in China. Epithelial OC is the most predominant pathologic subtype, with five major histotypes that d... Ovarian cancer(OC) is the seventh most commonly diagnosed cancer among women in the world and the tenth most common in China. Epithelial OC is the most predominant pathologic subtype, with five major histotypes that differ in origination,pathogenesis, molecular alterations, 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 Genetic susceptibility is manifested by rare inherited mutations with high to moderate penetranc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have additionally identified 29 common susceptibility alleles for OC, including 14 subtype-specific alleles. Several reproductive and hormonal factors may lower risk, including parity, oral contraceptive use, and lactation, while others such as older age at menopause and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confer increased risks. These associations differ by histotype, especially for mucinous OC, likely reflecting differences in etiology. Endometrioid and clear cell OC share a similar, unique pattern of associations with increased risks among women with endometriosis and decreased risks associated with tubal ligation. OC risks associated with other gyn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cedures, such as hysterectomy,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are less clear. Other possible risk factors include environment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such as asbestos and talc powder exposures, and cigarette smoking. The epidemiology provides clues on etiology,primary prevention, early detection, and possibly eve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arian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histology reproductive history
下载PDF
米非司酮抗早孕后出血量与宫腔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05
3
作者 邱晓燕 酆豫增 +1 位作者 李大金 李超荆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2-85,共4页
本文采用碱性正铁血红素比色法定量测定40例妇女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后的子宫出血量,并对胚囊排出后一周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流产后一周内阴道流血量平均为132.15±100.73ml,在胚囊... 本文采用碱性正铁血红素比色法定量测定40例妇女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后的子宫出血量,并对胚囊排出后一周时的子宫内膜组织学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流产后一周内阴道流血量平均为132.15±100.73ml,在胚囊脱落当日出血量较多。妊娠终止一周时宫腔组织物中65.0%含蜕膜组织,仅已5.0%含游离个别绒毛。子宫内膜呈增生与分泌共存现象或分泌现象分别占35.0%、20.0%。由此可见,蜕膜组织排出缓慢和子宫内膜的修复障碍可能是米非司酮终止早孕后阴道出血量多,流血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抗早孕 出血 组织学
下载PDF
糖尿病皮肤“隐性损害”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2
4
作者 陆树良 青春 +6 位作者 谢挺 葛奎 牛轶雯 董炜 戎柳 林炜栋 史济湘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68-473,共6页
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 体重2 0 0~ 2 2 0 g的SPF级SD大鼠 14只 ,分为糖尿病组 (8只 )和正常对照组 (6只 )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成模后 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 目的 明确糖尿病皮肤的伤前病理改变是创面难愈的潜在机制。 方法 体重2 0 0~ 2 2 0 g的SPF级SD大鼠 14只 ,分为糖尿病组 (8只 )和正常对照组 (6只 ) ,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 ,成模后 8周与正常对照组同时采集背部皮肤 ,观察皮肤的组织学特征 ,检测表皮细胞周期 ,测定皮肤组织糖含量、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蓄积程度、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表达量及其被糖基化程度、髓过氧化物酶 (MPO)含量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 2 )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 2 (TIMP - 2 )水平。 结果 糖尿病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 ,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 ,棘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 ;糖尿病大鼠皮肤真皮层明显变薄 ,胶原纤细、排列紊乱 ,Ⅲ型胶原分泌增加 ,Ⅰ、Ⅲ胶原交织排列 ,部分胶原可见变性、肿胀 ,胶原变性区域可见慢性炎性细胞局灶性浸润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AGEs明显蓄积 ;糖尿病大鼠皮肤S期以及G2 /M期的表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糖尿病皮肤局部bFGF释放和表达虽不少于正常皮肤 ,但存在明显的bFGF糖基化 ;此外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MPO含量明显增多、MMP - 2活性明显增加 ,活化的MMP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皮肤 表皮细胞 组织学 病理生理学
原文传递
168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HBeAg阴性与阳性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比较分析 被引量:82
5
作者 杨创国 于乐成 +5 位作者 陈金军 孙剑 郭亚兵 骆抗先 朱幼芙 侯金林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8-651,共4页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和HBeAg(+)两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1686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等... 目的通过大样本横断面回顾性调查,了解HBeAg(-)和HBeAg(+)两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1686例CHB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和HBeAg(+)CHB患者ALT、HBV DNA定量、肝组织病理(炎症及纤维化)等指标的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HBeAg(-)CHB628例,占37·3%;HBeAg(+)CHB1058例,占62·7%。HBeAg(+)组ALT、HBV DNA总体上均高于HBeAg(-)组。HBeAg(+)组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总体上均轻于HBeAg(-)组。结论目前我国CHB病例以HBeAg(+)者占多数。无论HBeAg(-)或HBeAg(+)CHB,肝炎活动在病毒复制活跃时均重于病毒复制水平较低时。HBeAg(-)CHB肝组织学损害重于HBeAg(+)C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E抗原 乙型 DNA 组织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5
6
作者 史凤毅 叶海军 柴薇代表乳腺叶状肿瘤研究组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 0 3例有随访 (6~ 372个月 )资料的叶状肿瘤作了详细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和分类研究 ,统计学聚类判别分析 (SPS...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分类和诊断标准、与复发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 2 0 3例有随访 (6~ 372个月 )资料的叶状肿瘤作了详细形态学特征的分析和分类研究 ,统计学聚类判别分析 (SPSS软件 10 0版 )。结果 良性 133例 (复发 2 8例 ) ,交界性 4 2例 (复发 19例 ,死亡 2例 ) ,恶性 2 8例 (复发 18例 ,死亡 15例 )。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 ,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计数和肿瘤性坏死所组成的变量子集分类错判率为零。以此 4项为主 ,完善了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良性、交界性和恶性组间复发率、转移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肿瘤复发随术式的扩大而减少 ,2次以上复发占 5 3 85 % (35 / 6 5 )。结论 此瘤可分为良性、低度恶性 (交界性 )及恶性三种类别。肿瘤生长方式、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和肿瘤性坏死是诊断此瘤并对其进行分级 (分类 )的重要依据。提示首次术式的选择的重要性 ,良性叶状肿瘤应选择肿物扩大切除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叶状瘤 组织学 病理学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南方鲇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性腺发育及周年变化 被引量:49
7
作者 张耀光 谢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6,97,共9页
依形态学特征将南方鲇性腺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据组织学特点将雌雄性细胞的变化各分为6个时相。幼鱼的精原细胞经历时间比卵原细胞长;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精母细胞的发育速度不同步,但至晚期则趋于同步化。3时相卵母细胞仍有卵黄核... 依形态学特征将南方鲇性腺的发育分为6个时期,据组织学特点将雌雄性细胞的变化各分为6个时相。幼鱼的精原细胞经历时间比卵原细胞长;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精母细胞的发育速度不同步,但至晚期则趋于同步化。3时相卵母细胞仍有卵黄核,大、小核仁数随卵母细胞的发育而变化;精孔细胞和卵胶膜源于滤泡细胞。雌雄鱼性成熟年龄均为3龄,繁殖期3-5月,一次产卵类型,繁殖时不能将卵完全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纲 南方鲇 繁殖 性腺发育 周年变化 生物学
下载PDF
纳木错裸鲤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何德奎 陈毅峰 蔡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3,共13页
采用常规的组织切片方法 ,对西藏特有鱼类纳木错裸鲤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 ,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尤其论述了其卵巢中卵细胞的卵黄核破碎与分解的特点、卵膜的结构、核仁排出物在卵黄形成过程中... 采用常规的组织切片方法 ,对西藏特有鱼类纳木错裸鲤的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 ,系统地描述了各期精巢和卵巢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尤其论述了其卵巢中卵细胞的卵黄核破碎与分解的特点、卵膜的结构、核仁排出物在卵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卵粒重吸收的过程。根据各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组成情况 ,认为纳木错裸鲤已达性成熟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是对高原极端、多变气候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 ;阐明了纳木错裸鲤属于分批同步产卵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裸鲤 性腺发育 组织学 产卵类型 西藏
下载PDF
真鲷消化道的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63
9
作者 喻子牛 孔晓瑜 孙世春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3-119,共7页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技术对真鲷的消化道进行了组织学和形态学研究。具发达颌齿的口咽腔之后,真鲷消化道由分化明显的食道、胃、小肠和直肠构成。口咽胶粘膜表面为复层上皮,其中含有林状细胞和味营,表层细胞具徽褶(脊);食道粘膜也衬着复层上皮,由表层具微褶(脊)的扁平细胞、中层的杯状细胞及底部的基底细胞组成,食道粘膜部分区域衬着单层柱状上皮;胃V形,粘膜表层为单层住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上皮下有一厚层胃腺组织;肠道短,相对长度为0.6左右,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上皮为假复层上皮,两者上皮中均散布较多的杯状细胞。讨论了真鲷消化道组织学特征与消化、吸收的关系,认为真鲷消化道具典型动物食性消化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鲷 消化道 组织学 形态学 扫描电镜 光镜
下载PDF
色林错裸鲤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何德奎 陈毅峰 +1 位作者 陈自明 蔡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102,T001,共7页
采用组织切片法 ,对西藏特有鱼类色林错裸鲤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其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 5个时相。在第 2时相晚期到第 3时相早期 ,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和核仁物质外排现象 ,核仁排... 采用组织切片法 ,对西藏特有鱼类色林错裸鲤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其性腺的发育可分为六个时期 ,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 5个时相。在第 2时相晚期到第 3时相早期 ,卵母细胞中具有卵黄核和核仁物质外排现象 ,核仁排出物可能与核周的颗粒卵黄形成有关。第 2时相到第 4时相早期 ,核膜外侧具有一透明层。产卵后未排出的成熟卵粒通过颗粒细胞吸收和利用。已达性成熟年龄的个体并不是每年都参与繁殖活动 ,具有繁殖间隔现象。产卵时间始于 4月上旬 ,持续到 8月上旬。色林错裸鲤属于分次同步产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林错裸鲤 性腺发育 组织学 产卵类型 西藏高原 湖泊
下载PDF
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 被引量:66
11
作者 王健鑫 石戈 +2 位作者 李鹏 刘美英 王日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8-626,共9页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 采用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条石鲷消化道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条石鲷消化道包括具有发达颌齿的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食道上皮组织可分为两个区域-头部和尾部,头部区域由扁平上皮层构成,尾部区域的上皮组织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所构成,上皮含有大量杯状细胞和黏液分泌细胞.胃呈V形,其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贲门部和胃体部上皮下有发达的胃腺组织。小肠上皮为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肠道粘膜固有层中有管状肠腺存在;直肠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缺乏粘膜肌。小肠和直肠上皮中均分布有较多的杯状细胞,肠道系数约为0.78。在整个消化道中发现有四种杯状细胞。本文研究了条石鲷消化道的显微结构,并探讨了其消化道的组织学和解剖学特征与其杂食性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消化道 形态学 组织学 杯状细胞
下载PDF
饥饿对南方鲇仔稚鱼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影响 被引量:46
12
作者 宋昭彬 何学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弯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 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对南方鲇仔、稚鱼进行饥饿,观察了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仔鱼肝脏萎缩,肠管缩短、变细,失去弯曲形状。组织学结构与功能明显衰退:肝组织变得疏松,细胞缩小,仔鱼肝细胞内无脂质积累,到饥饿后期,部分细胞核仁解体;稚鱼肝细胞内贮存的脂质迅速消失,细胞由多角形变为圆形。胰脏组织变得致密,腺泡小叶分界不清,腺泡萎缩,其内分泌物减少或消失。消化道上皮细胞的高度下降,微绒毛退化,胃腺不发达,十二指肠及小肠上皮细胞内脂质空泡消失,直肠上皮细胞内嗜酸性颗粒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消化系统 形态学 组织学 南方鲇
下载PDF
湘云鲫、湘云鲤消化道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49
13
作者 刘飞 张轩杰 +3 位作者 刘少军 罗琛 周工健 刘筠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27,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法研究了新型三倍体鱼—湘云鲫 (CarassiusauratusTriploid)、湘云鲤(CyprinuscarpioTriploid)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并探讨了消化道组织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湘云鲫、湘云鲤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 采用石蜡切片法和显微测量法研究了新型三倍体鱼—湘云鲫 (CarassiusauratusTriploid)、湘云鲤(CyprinuscarpioTriploid)消化道的组织结构 ,并探讨了消化道组织结构和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湘云鲫、湘云鲤食道和肠道壁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4层组成 ,缺乏粘膜肌 ;二者消化道的组织结构与其各自的食性一致 ;二者食道粘膜上皮由单层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 ,这与其它鱼类的不同 ;湘云鲫比湘云鲤具有对食物更强的消化吸收能力 ;湘云鲫、湘云鲤肠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3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云鲫 湘云鲤 消化道 组织学 食性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3
14
作者 吴金英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学 消化系统 胚后发育 斜带石斑鱼
下载PDF
南方鲇幼鱼胃和肝脏的组织结构及其在饥饿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9
15
作者 付世建 邓利 +2 位作者 张文兵 张耀光 谢小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6-342,共7页
描述了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的胃和肝脏的基本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在饥饿过程中的变化.发现随饥饿时间延长,胃粘膜皱褶高度、粘膜下层厚度、上皮细胞高度及胃腺厚度均有明显减少趋势.肌肉层厚度呈先... 描述了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幼鱼的胃和肝脏的基本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在饥饿过程中的变化.发现随饥饿时间延长,胃粘膜皱褶高度、粘膜下层厚度、上皮细胞高度及胃腺厚度均有明显减少趋势.肌肉层厚度呈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饥饿过程中还发现各层组织,特别是肌肉层有结缔组织增生和崩溃疏松的现象.饥饿鱼肝脏的肝细胞体积明显减小,细胞索紊乱,细胞间隙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南方鲇 组织学 肝脏 幼鱼
下载PDF
长时间异常应力负荷下兔颈椎间盘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陈立 詹红生 +1 位作者 应航 井夫杰 《中国骨伤》 CAS 2003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长时间异常应力负荷 组织学 病理学 颈椎间盘退变 动物模型 颈椎病
下载PDF
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退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徐建广 顾玉东 李继峰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265-267,27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及运动终板退变,寻找反映肌肉萎缩形态学指标。方法选用42只SD大鼠,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运用电子天平测定肌肉湿重,图像分析仪测定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氯化金压染... 目的观察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及运动终板退变,寻找反映肌肉萎缩形态学指标。方法选用42只SD大鼠,切断胫神经建立失神经支配腓肠肌实验模型。运用电子天平测定肌肉湿重,图像分析仪测定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氯化金压染法及透射电镜观察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超微结构及运动终板变化。结果萎缩肌肉湿重4周内下降最快,以后逐渐减慢并维持于一定水平,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呈持续性下降;运动终板4周内改变不明显,6周后退变逐渐加重,16周后消失,超微结构变化与光镜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肌肉湿重、肌细胞直径及截面积可作为反映肌肉萎缩形态学指标,后两者更为可靠。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手术越早越好,力争在运动终板消失前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肌肉 运动终板 大鼠 周围神经损伤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美国红鱼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李霞 姜志强 +1 位作者 谭晓珍 贾泽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鱼样体重(8.25±0.5)g,体长(8.84±0.27)cm。从形态结构看,饥饿与再投喂前后食道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胃壁... 用石蜡切片方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美国红鱼(Sciaenopsocellatus)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鱼样体重(8.25±0.5)g,体长(8.84±0.27)cm。从形态结构看,饥饿与再投喂前后食道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胃壁变薄,幽门盲囊变小,肠管收缩,呈透明状,肝胰腺萎缩,呈姜黄色,胆管呈深绿色。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饥饿时间不同,各组织受损害和恢复程度不同。饥饿5d的实验鱼基本同对照组;而饥饿10、15d的实验鱼组织变化较明显:皱襞和上皮细胞高度均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胃腺细胞收缩,结构不完整;幽门盲囊长度和直径变小;肠直径变小,微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体积缩小;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所恢复,有些恢复到饥饿前水平,但大部分未能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再投喂 消化器官 组织学 美国红鱼 眼斑拟石首鱼 补偿生长
下载PDF
影响犊牛瘤胃发育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46
19
作者 张海涛 王加启 +2 位作者 卜登攀 周凌云 魏宏阳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8年第2期86-89,共4页
瘤胃发育是犊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论述瘤胃的组织形态学发育,通过对瘤胃上皮乳头长度、宽度、颜色、密度,瘤胃壁及其肌肉层厚度等相关性状的描述,探讨了犊牛日龄、饲料组成及其形态、挥发性脂肪酸,瘤胃pH值和瘤胃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对... 瘤胃发育是犊牛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论述瘤胃的组织形态学发育,通过对瘤胃上皮乳头长度、宽度、颜色、密度,瘤胃壁及其肌肉层厚度等相关性状的描述,探讨了犊牛日龄、饲料组成及其形态、挥发性脂肪酸,瘤胃pH值和瘤胃微生物等各种因素对犊牛瘤胃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瘤胃 组织学 形态学 研磨值
下载PDF
东海银鲳卵巢周年变化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37
20
作者 龚启祥 倪海儿 +1 位作者 李伦平 郑春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本文对东海银鲳的卵巢周年变化、卵母细胞发育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银鲳的繁殖期在5—6月。繁殖期过后,其卵巢发育长期处在重复发育的Ⅱ′期,并在此期过冬,至翌年3月下旬卵巢再次发育。在卵母细胞发育早期,胞质内便出现油球结构,... 本文对东海银鲳的卵巢周年变化、卵母细胞发育等作了研究。结果表明,东海银鲳的繁殖期在5—6月。繁殖期过后,其卵巢发育长期处在重复发育的Ⅱ′期,并在此期过冬,至翌年3月下旬卵巢再次发育。在卵母细胞发育早期,胞质内便出现油球结构,胞质有分层现象。卵母细胞发育至大生长期晚期后,其放射带减薄且渐消失。待卵母细胞充分发育时,仅存单层的胶质膜结构。银鲳为短期分批产卵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卵巢 周年变化 组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