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血清对骨髓红系及粒系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邹仲敏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目的 观察烧伤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粒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常规制备小鼠骨髓细胞(BMC),用其分别建立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E)培养体系和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培养体系。在两体系中均加入1... 目的 观察烧伤血清对正常小鼠骨髓红系、粒系造血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常规制备小鼠骨髓细胞(BMC),用其分别建立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E)培养体系和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 -GM)培养体系。在两体系中均加入15%TBSAⅢ度烧伤小鼠伤后12h及1、3、5、7、10d的血清(烧伤血清组)和小鼠正常血清(正常血清组),另设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检测各血清对两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烧伤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浓度的变化,并将此二指标分别与烧伤血清对CFU- E、CFU -GM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作对数线性拟合相关分析。 结果 (1)烧伤血清对CFU- E、CFU -GM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明显升高,均在伤后1d达峰值[ (384±60)、(127±16)CFU](P<0. 01),此后逐渐下降,到伤后7d[(125±14)、(34±20)CFU]接近正常血清组水平(P>0. 05). (2)烧伤血清中EPO浓度在伤后12h—7d较正常值显著升高(P<0. 01);GM -CSF浓度在伤后12h、1d显著高于正常值(P<0. 05). (3)烧伤血清EPO浓度与烧伤血清对CFU- E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呈显著对数正相关(r=0.857 0,P=0. 013 7);GM- CSF浓度与烧伤血清对CFU GM培养体系的刺激活性无显著相关性(r=0.704 9,P>0. 05). 结论 小鼠烧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血清 骨髓红系 实验研究 功能影响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CFU-GM GM-CSF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粒系刺激活性 CFU-E 培养体系 粒系造血功能 小鼠骨髓细胞 粒-单核细胞 正常血清 红细胞生成素 阳性对照组 免疫法检测
原文传递
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0-503,共4页
目的 检测烧伤血清中是否有异常的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出现,并对其性质作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离子交 换层析分离正常及烧伤血清,用CFU -E、CFU- GM集落培养法检测各分离组分在烧伤前后造血刺激活性的变化,并对其进 行热、酸、碱和酶... 目的 检测烧伤血清中是否有异常的造血刺激活性组分出现,并对其性质作初步鉴定。方法 采用离子交 换层析分离正常及烧伤血清,用CFU -E、CFU- GM集落培养法检测各分离组分在烧伤前后造血刺激活性的变化,并对其进 行热、酸、碱和酶处理后进一步检测造血活性。结果 小鼠烧伤血清经离子交换层折后得到A、B、C、D4个组分,其中A、B 组分红系造血刺激活性增高;C组分对红系和粒系造血刺激活性增高;且活性最强。D组分不具有造血刺激活性。A、B、C 3组分经酸处理和胰酶消化后活性消失,A、B组分经碱处理和热处理后活性消失,而C组分加热70℃以及经碱处理后仍 保持部分活性。结论 ①烧伤后血清经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A、B、C、D4组分中,A、B组分具有红系刺激活性,C组 分活性最强,对红系和粒系均有刺激。②A、B、C3个活性组分均为蛋白质,C组分对酸不稳定,对热和碱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而A、B两组分既不耐热,对酸碱均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造血调控 离子交换层析
下载PDF
烧伤小鼠血清中促造血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燕虹 罗成基 +2 位作者 郭朝华 孔佩艳 邹仲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 分析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成分。方法 毛细管电泳分析烧伤血清及经离子交换层析所得造血活性组分A、B、C。结果 ①烧伤血清经毛细管电泳后发现有6个主要变异峰不同于正常血清。②经离子交换分离后得到的具有造血活性的3种... 目的 分析烧伤后血清中造血刺激活性成分。方法 毛细管电泳分析烧伤血清及经离子交换层析所得造血活性组分A、B、C。结果 ①烧伤血清经毛细管电泳后发现有6个主要变异峰不同于正常血清。②经离子交换分离后得到的具有造血活性的3种中的各亚组分(除3 3 6×10 3外) ,均与全血清毛细管电泳图谱中相应未知的变异峰的变化趋势相吻合。③A、B、C 3种组分经毛细管电泳分析,其主要成分分子量A为10×10 3、B为3 3 6×10 3、83 9×10 3、C为41 2×10 3、48 2×10 3。④10×10 3和48×10 3蛋白与目前已报道的造血活性细胞因子分子量不一致。结论 烧伤后血清中产生了某些促进造血的物质。10×10 3、48×10 3蛋白的分子量与已报道的造血刺激因子的分子量不一致,其性质及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造血调控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T克隆细胞与造血祖细胞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蒋承勇 毛宁 +2 位作者 张明伟 江飞子 唐佩弦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2-216,共5页
人外周血 T 克隆细胞在 YIL-2持续刺激下具有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和LAK 活性。在半固体琼脂培养体系中,T 克隆细胞抑制骨髓 CFU-GM 形成,抑制效应与 T 细胞数量、T 细胞和骨髓细胞的预孵育时间呈正相关。自体及异体 T 克隆细胞对 CFU-GM... 人外周血 T 克隆细胞在 YIL-2持续刺激下具有良好的体外扩增能力和LAK 活性。在半固体琼脂培养体系中,T 克隆细胞抑制骨髓 CFU-GM 形成,抑制效应与 T 细胞数量、T 细胞和骨髓细胞的预孵育时间呈正相关。自体及异体 T 克隆细胞对 CFU-GM 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经 FACS 表型分析,这种 IL-2激活的 T 克隆细胞为T_3(+)、T_4(-)、T_8(+)、DR(+)、T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克隆细胞 造血祖细胞 造血调控
原文传递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支持体外造血(英文) 被引量:38
5
作者 郭子宽 唐佩弦 +4 位作者 刘晓丹 杨靖清 李秀森 陈小三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 ,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 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 ,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 (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 ,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 ,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LTC 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结果显示 :①脐带血来源的CD34+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 ,表明MSCs可形成与骨髓基质细胞相似的体外造血微环境 ;②共培养 5周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 ,说明MSCs具有维系LTC IC的能力 ;③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 ,体外培养 5周后约 1%悬浮细胞表达CD34,15 %细胞CD4 1a阳性 ,提示MSCs促进造血细胞向巨核系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下载PDF
外源性VEGF促小鼠造血干细胞动员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晓健 李翊 +4 位作者 游泳 李青 曾辰 仲照东 邹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4-15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正常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将正常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GF短期组(5 d)和VEGF长期组(27 d);实验组腹腔注射VEGF 100 ng/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P...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正常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将正常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GF短期组(5 d)和VEGF长期组(27 d);实验组腹腔注射VEGF 100 ng/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和脾脏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亚群、调节T细胞(Treg)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的数量,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长期组脾脏形态学改变,测定脾指数。结果表明:注射VEGF后,小鼠外周血WBC数明显升高,第3天达峰值;短期组外周血和脾脏中干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长期组脾脏增大,脾指数升高(P<0.05),可见明显髓外造血;给药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没有明显改变,但长期组CD3+细胞比例和CD3+/B220+细胞比值下降;实验组外周血和脾脏CD4+CD25+Treg和Gr-1+CD11b+MDSC水平均增高(P<0.05),在长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VEGF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同时上调多种抑制性免疫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免疫调节 髓源抑制性细胞
下载PDF
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体外诱导分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如俊 张明华 +1 位作者 严烽 倪奕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技术,观察RA和不同来源的造血调控因子对HL-60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作为观察各种试剂对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指标;以NBT还原反应和细胞形态变化作为分化成熟的指标。结果是R... 用体外短期液体培养技术,观察RA和不同来源的造血调控因子对HL-60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以生长曲线和倍增时间作为观察各种试剂对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指标;以NBT还原反应和细胞形态变化作为分化成熟的指标。结果是RA、PHA-LCM单用时对HL-60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PWM-SCM、LP3-CM仅部分抑制增殖,而FGF、Hu-CSF和EPO等无效。各种造血生长因子分别与RA合用时,能加强RA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的有FCF、PWM-SCM、PHA-LCM和Hu-CSF等;LP3-CM仅增强抑制增殖:EPO未显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60 细胞系 诱导分化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