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290
1
作者 曾小峰 艾脉兴 +3 位作者 甘晓丹 史艳萍 宋琴芳 唐福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阳性率 ,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 2 94例RA ,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 ,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 目的 检测抗环瓜氨酸肽 (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阳性率 ,探讨抗CCP抗体检测在RA中的意义。方法 以根据已知cDNA序列人工合成的CCP为抗原建立ELISA方法检测 2 94例RA ,132例其他风湿性疾病 ,135例非风湿性疾病中的抗CCP抗体的分布。比较抗CCP抗体与抗核周因子 (APF)、抗角蛋白抗体 (AKA)、类风湿因子 (RF)以及HLA DR4的相关性。结果 2 94例RA病人中 ,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 46 6 % ,其他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5 3 % ,非风湿性疾病的阳性率为 1 5 %。抗CCP抗体对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46 6 % ,96 6 %。抗CCP抗体与APF、AKA以及HLA DR4之间有相关性 ,与RF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抗CCP抗体对RA具有良好的敏感性 (46 6 % )和特异性 (96 6 % ) ,能用于RA的诊断。抗CCP抗体与APF、AKA有相关性 ,但不完全重叠。抗CCP抗体可视为RA新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抗CCP抗体 抗核周因子 抗角蛋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原文传递
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42
2
作者 胡云建 陶凤荣 +3 位作者 王厚东 张秀珍 赵丽 朱震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VIDAS)快速定量检测D 二聚体 (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 二聚体进行检测 ,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 3个月的随访 ,了解是... 目的 探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 (VIDAS)快速定量检测D 二聚体 (DD)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使用VIDASDD测定法对可疑静脉血栓塞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 二聚体进行检测 ,并对这些可疑肺栓塞患者进行 3个月的随访 ,了解是否有肺栓塞或深部静脉栓塞的症状。结果 共有 1 0 4例患者参加检测 ,32例患者 (30 .8% )的D 二聚体检测值 <494ng/ml,72例患者血浆中的D 二聚体检测值 >494ng/ml,其中有 1 6例患者通过肺通气—灌注扫描 (V/Q)证实为肺栓塞。VIDASDD法的敏感性为 1 0 0 % ,阴性预期值为 1 0 0 %。结论 VIDASDD法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D-二聚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感染不同血清学诊断方法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30
3
作者 王露楠 邓巍 李金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2-353,共2页
目的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验 (ELISA)方法替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方法确定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必要性。方法 使用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RPR和TRUST试剂及ELISA试剂检测阴阳... 目的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验 (ELISA)方法替代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方法确定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必要性。方法 使用目前国内最为常用的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RPR和TRUST试剂及ELISA试剂检测阴阳性献血员标本 ,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剂试验 (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从而得到各种试剂的检测假阴性和假阳性率。结果 在对 30份阳性和 2 0份阴性标本的检测中 ,所用一种RPR试剂和两种TRUST试剂的假阳性率 ,分别为1 5 0 % (3/ 2 0 )、1 0 0 % (2 / 2 0 )和 1 0 0 % (2 / 2 0 ) ,假阴性率分别为 30 0 % (9/ 30 )、2 3 3 % (7/ 30 )和 43 3 %(1 3/ 30 ) ;而两种ELISA试剂均无假阳性 ,有一家试剂出现 1例假阴性。ELISA试剂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明显低于RPR和TRUST试剂 (P <0 0 1 )。结论 在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检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感染 梅毒 血清学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原文传递
抗核小体抗体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83
4
作者 苏茵 韩蕾 +2 位作者 栗占国 陈书萍 贾汝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74-477,共4页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 (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了解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测定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 (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 目的 评价抗核小体抗体 (Anu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了解其与SLE活动性的关系及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测定方法检测SLE患者、疾病对照组 (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 )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nuA ,并记录SLE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 ,分析其与AnuA的关系。结果  10 3例SLE患者中 6 9 9%血清AnuA阳性 ,6 6例疾病对照组仅 3 0 %阳性 ,30名正常对照组全部阴性 ;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 9 9%和 97 9%。AnuA阳性组的SLE患者肾损害、皮肤损害的发生率(6 1 1%、70 8% )明显高于AnuA阴性组 (2 9 0 %、32 3% ) (P <0 0 5 ) ;AnuA阳性组与AnuA阴性组相比 ,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nuA滴度的高低与SLE患者的SLEDAI评分有明显相关性 (r=0 2 82 ,P <0 0 5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快速狼疮因子 (DNP)、抗组蛋白抗体 (AHA)阴性的SLE患者AnuA的阳性率分别为 6 5 6 %、6 8 0 %、6 3 9%、6 4 1%。结论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它与SLE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对抗dsDNA抗体、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小体抗体 测定 系统性红斑狼疮 诊断 ELISA
原文传递
猕猴桃果实发育中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陶汉之 高丽萍 +2 位作者 陈佩璁 程茱萸 程素贞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5-40,共6页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美味猕猴桃‘Hayward’受精和果实发育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水平的变化,以及未受精果实对这些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子房中三类激素已有...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美味猕猴桃‘Hayward’受精和果实发育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ZRs)和脱落酸(ABA)水平的变化,以及未受精果实对这些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子房中三类激素已有一定的水平。花后2天完成受精作用,初生胚乳核开始分裂。花后5-7天,合子分裂,果实中IAA、ABA含量达到高峰。花后10-40天和80-100天,果实各有一次快速膨大期,前期与果肉中ZRs、IAA含量提高和ABA含量降低密切相关;后期与果肉中ZRs含量提高有关,此时果心中ABA含量大幅度提高对调节果实物质转化、淀粉积累和种子成熟起重要作用。讨论了果心和果肉的内源激素分布、未受精果实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及果实生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果实生长模式 猕猴桃
下载PDF
甲萘威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刘曙照 冯大和 钱传范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2-68,共7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甲萘威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质共价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人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对甲萘威具特异性的高效价抗体 ,建立并优化了痕量甲萘威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法测定甲萘威的线性浓度范围为 10 1~ 10 -4 μg... 合成了两种不同结构的甲萘威半抗原并与载体蛋白质共价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人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对甲萘威具特异性的高效价抗体 ,建立并优化了痕量甲萘威的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该法测定甲萘威的线性浓度范围为 10 1~ 10 -4 μg/ml,检测限低于 0 .0 1n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萘威 半抗原 人工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残留 免疫分析化学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2
7
作者 庄鹏晖 刘亮亮 +2 位作者 郑国玺 潘小明 尚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97-1599,160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70例BA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发作情况分为急性发作期组与临床缓解期组,每组85例。同时选择150例...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B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70例BA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发作情况分为急性发作期组与临床缓解期组,每组85例。同时选择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TNF-α、IL-8和ECP水平。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占预计肺活量百分比(FEV 1%pred)和FEV 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 1/FVC)。分析TNF-α、IL-8和ECP间及其与肺功能指标FEV 1%pred和FEV 1/FVC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期组和临床缓解期组TNF-α、IL-8、E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急性发作期组上述指标又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FEV 1%pred、FEV 1/FV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A患者血清TNF-α、IL-8、ECP水平间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FEV 1%pred和FEV 1/FVC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血清TNF-α、IL-8和ECP升高与BA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了解其网络作用机制将对免疫治疗及开发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8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下载PDF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8
作者 林伟琦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961-967,共7页
近些年我国已建立起强大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但却不能做到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且目前的监管体系很难覆盖众多的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以及现场制售食品。食品... 近些年我国已建立起强大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测管理体系,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但却不能做到完全杜绝食品安全问题,且目前的监管体系很难覆盖众多的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以及现场制售食品。食品快检技术主要针对这类食品,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这类食品中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进行快速定性定量检测。基于此,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家发展食品快检技术的相关政策,并从化学比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电化学分析法、生物发光几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在食品快检技术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快检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几个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 比色 酶联免疫 胶体金层析 电化学分析 生物发光
下载PDF
猪肝和猪尿中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残留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王建平 沈建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1,共5页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沙丁胺醇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并免疫家兔制备抗沙丁胺醇抗血清。以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测得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6400,该抗沙丁胺醇抗血清对克伦特罗有110%的交叉反应性。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SAL和CL的间接竞争E...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沙丁胺醇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并免疫家兔制备抗沙丁胺醇抗血清。以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效价,测得抗血清最佳工作浓度为1∶6400,该抗沙丁胺醇抗血清对克伦特罗有110%的交叉反应性。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SAL和CL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对沙丁胺醇的检测范围为0148ng/mL~8.0μg/mL,对克伦特罗的检测范围为0143ng/mL~7.3μg/mL,对沙丁胺醇的检测灵敏度为0148ng/mL,对克伦特罗的检测灵敏度为0143ng/mL。在猪肝和猪尿中添加1~50ng/g(ng/mL)的沙丁胺醇,添加回收率为72.2%~8418%,变异系数为4.2%~28.3%,在猪肝脏和猪尿中添加1~50ng/g(ng/mL)的克伦特罗,添加回收率为8413%~103.4%,变异系数为013%~3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胺醇 克伦特罗 酶联免疫吸附 猪尿 检测法 间接ELISA法 ELISA方法 检测灵敏度 残留 牛血清白蛋白 检测范围 变异系数 混合酸酐法 抗血清 同时检测 回收率 添加 反应性 SAL 猪肝脏 家兔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苯并(a)芘和多氯联苯 被引量:33
10
作者 邓安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对苯并(a)芘作了五种不同的化学修饰,并与载体蛋白交联,制备出十四种单克隆抗体.经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测定苯并(a)芘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以4,4’-二氯联苯为测定多氯联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起始物,作了二种... 对苯并(a)芘作了五种不同的化学修饰,并与载体蛋白交联,制备出十四种单克隆抗体.经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测定苯并(a)芘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以4,4’-二氯联苯为测定多氯联苯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的起始物,作了二种化学修饰,制备出九种多克隆抗体,建立了以羊抗多氯联苯抗体为基础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并用于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 苯并(A)芘 多氯联苯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大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3
11
作者 刘芳 白雪松 +1 位作者 刘柏炎 蔡光先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只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传统补阳还五汤饮片组和超微补阳还五汤饮片组,后4... 目的通过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只大鼠(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传统补阳还五汤饮片组和超微补阳还五汤饮片组,后4组又按术后1、3、5和7d分为亚组,每组5只。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大鼠模型。传统饮片和超微饮片组术后2h起每日灌服传统补阳还五汤或超微补阳还五汤2ml(按体表面积计算,相当于70kg成人用量的3倍),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组织bFGF阳性细胞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bFGF蛋白含量。结果bFGF阳性细胞主要见于梗死灶周围,中心区仅见少量bFGF阳性细胞,在缺血对侧区未见bFGF阳性细胞;bFGF阳性细胞从1d开始增加,3d达高峰,7d减少明显;传统饮片组与超微饮片组缺血灶周围脑组织bFGF阳性细胞数在3、5和7d较模型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饮片与超微饮片组bFGF蛋白含量变化的规律与模型组基本一致,除1d外,在3、5和7d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超微饮片组与传统饮片组比较,5d和7dbFGF阳性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缺血可致脑组织中bFGF阳性细胞和bFGF蛋白含量增加;补阳还五汤能维持脑缺血后bFGF的高水平表达,这是其抗脑损伤的可能机制之一;补阳还五汤超微饮片较传统煎剂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脑缺血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吸附法
下载PDF
苏州市农村不孕症夫妇弓形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31
12
作者 周永华 陆永娟 +6 位作者 王瑞兵 宋腊梅 石芳 高庆凤 罗雅芳 顾兴凤 王蓓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50-352,共3页
目的 :调查不孕 (育 )症夫妇弓形虫感染水平 ,探讨弓形虫感染与不孕 (育 )症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苏州市吴中区不孕 (育 )症夫妇 178对 ,对其血清进行弓形虫感染和抗精子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ELISA检测 ,并选择相应地区的正常健康生... 目的 :调查不孕 (育 )症夫妇弓形虫感染水平 ,探讨弓形虫感染与不孕 (育 )症的关系。 方法 :随机选择苏州市吴中区不孕 (育 )症夫妇 178对 ,对其血清进行弓形虫感染和抗精子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ELISA检测 ,并选择相应地区的正常健康生育夫妇 190对作为对照。 结果 :178对不孕 (育 )症夫妇弓形虫感染阳性家庭 6 2对 ,占不孕(育 )症家庭的 34.83% ,其中男性弓形虫感染阳性 30例 ,感染率为 16 .85 % ;女性弓形虫感染阳性 5 0例 ,感染率为2 8.0 9%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的弓形虫感染率 12 .11%、6 .32 %、7.89% (P <0 .0 1)。弓形虫感染阳性病人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为 32 .5 0 % ,显著高于弓形虫感染阴性病人中的抗体阳性率 15 .94 % (χ2 =10 .76 ,P <0 .0 1) ,相对危险比 (OR)为 2 .5 4。而两组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1.6 3,P >0 .0 5 )。 结论 :弓形虫感染与不孕不育确有某种联系 ,弓形虫感染与抗精子抗体的产生可能有关联 ,它可能涉及不育 (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 弓形虫感染 不孕(育)症 抗心磷脂抗体 抗精子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抗α-胞衬蛋白多肽抗体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33
13
作者 何菁 李晶 +1 位作者 栗占国 陈巧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0-603,共4页
目的 α 胞衬蛋白是干燥综合征 (SS)患者涎腺中的一种较特异的自身抗原。本研究利用合成的α 胞衬蛋白多肽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 ,以了解该多肽抗体在S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①固相法合成α... 目的 α 胞衬蛋白是干燥综合征 (SS)患者涎腺中的一种较特异的自身抗原。本研究利用合成的α 胞衬蛋白多肽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 ,以了解该多肽抗体在S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①固相法合成α 胞衬蛋白多肽 ;②以α 胞衬蛋白多肽作为包被抗原 ,应用ELISA分别检测原发性SS患者 74例 ,继发性SS患者 1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 4 1例 ,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 4 4例和正常人 5 9名血清中抗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结果 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在原发性SS、继发性SS的阳性率分别为 73%和 4 0 % ,而在SLE、RA及正常人分别为 19 5 %、2 9 5 %和 3 8%。抗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对原发性SS诊断的敏感性为 73% ,特异性为 88 7%。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在原发性SS患者中的阳性率 (73% )明显高于继发性SS、SLE、RA患者及正常人 (P <0 0 1)。与正常人相比 ,SLE及RA患者的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的阳性率亦明显升高(P <0 0 5 ) ,但在SLE与RA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可能与SS患者的病情程度及预后有关。结论 ①抗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是与SS的病变过程有关的主要自身抗体之一。②α 胞衬蛋白多肽抗体与SS患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胞衬蛋白 抗体 干燥综合征 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法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法检测中华鳖肌肉中己烯雌酚 被引量:25
14
作者 胡鲲 杨先乐 张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根据酶标免疫法原理 ,用含有针对兔IgG(己烯雌酚抗体 )的羊抗体与待测中华鳖肌肉中的己烯雌酚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洗涤后 ,加入的酶标底物连接未结合的己烯雌酚抗体 ,在酶基质的作用下与无色发色剂生成有色产物。反应后于 45 0nm处... 根据酶标免疫法原理 ,用含有针对兔IgG(己烯雌酚抗体 )的羊抗体与待测中华鳖肌肉中的己烯雌酚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洗涤后 ,加入的酶标底物连接未结合的己烯雌酚抗体 ,在酶基质的作用下与无色发色剂生成有色产物。反应后于 45 0nm处测量吸光度 ,吸光强度与样品中的己烯雌酚浓度成反比。该检测方法平均最低检测下限为 0 .0 12 5 μg/kg ,平均回收率 74.8%,变异系数为 1.76 3~ 3.0 84%。表明本方法快速、灵敏、可靠 ,适合对己烯雌酚残留限量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已烯雌酚 中华鳖 酶联免疫法 含量测定 药物残留检测
下载PDF
SARS患者及其医护人员血中特异IgG抗体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徐国宾 陆海英 +12 位作者 李杰 李勇华 冯珍如 霍娜 王广发 赵振东 张国华 闫存玲 李海霞 高晓明 徐小元 王贵强 庄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5期23-25,共3页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即非典型肺炎 )患者血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变化规律和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调查。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 ... 目的 :对临床诊断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即非典型肺炎 )患者血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变化规律和密切接触SARS患者的医护人员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调查。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 5 7例正常人、12 7例在SARS病房工作 1个月的医护人员和 73例不同病程SARS患者血浆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水平。 结果 :正常人和医护人员血浆中尚未检测到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患者发病第 0~ 7、8~ 10、11~ 14、15~ 2 0天后血浆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 0、33%、5 2 %和 86 % ,总阳性率为 6 1%。结论 :ELISA检测血浆中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均很好。呈阳性反应病例可确诊已受病毒感染 ,对于发病早期还未产生抗体的病人 ,阴性结果不能说明未受感染 ,应做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医护人员 特异IgG抗体 变化规律 血浆 ELISA
下载PDF
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对调节支气管哮喘大鼠免疫失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惠勇 倪伟 +2 位作者 张金福 张英兰 王丽新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4-906,共3页
目的 探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哮喘模型 ,以必可酮气雾剂和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作为对照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 (IL) 4和γ干扰素 (IFN γ)... 目的 探讨喘可治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哮喘模型 ,以必可酮气雾剂和地塞米松雾化吸入作为对照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 (IL) 4和γ干扰素 (IFN γ)的含量。结果 喘可治大、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IFN γ/IL 4比值 ,与必可酮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喘可治大、中剂量雾化吸入能通过影响IFN γ和IL 4的含量来调节Th1/Th2细胞比例 ,纠正免疫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可治注射液 雾化吸入 支气管哮喘 大鼠 免疫失衡 实验 地塞米松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变化的试验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郑彤 肖纯 +2 位作者 何军 陈念祖 刘洪斌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6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 33例合并血管病变 )及 38名健康对照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 :Ag)、凝血酶调节蛋白 (TM)、凝血酶原片...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6 5例 2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 33例合并血管病变 )及 38名健康对照者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 :Ag)、凝血酶调节蛋白 (TM)、凝血酶原片段 (F1+ 2 )、血小板选择素 (P selectin)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浆vWF :Ag (14 7.3± 2 9.5 ) %、TM (2 9.9± 11.3) μg/L、F1+ 2 (0 .78± 0 .19)nmol/L、P selectin (16 .9± 3.2 ) 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0 .0 1) ;有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vWF :Ag (16 1.6± 34.2 ) %、TM (32 .9± 13.2 ) μg/L、F1+ 2 (0 .96± 0 .2 5 )nmol/L、P selectin(19.2± 3.4 ) μg/L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0 .0 1) ;相关分析显示 ,F1+ 2 、P selectin与vWF :Ag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4 2 3、0 .397,P均 <0 .0 1) ,F1+ 2 、P selectin与TM亦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4 5 8、0 .4 11,P均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血管内皮损伤 ,并由此引起血小板活化和血液的高凝状态 ;血浆vWF :Ag、TM、F1+ 2 、P selecti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凝血酶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炎性因子TNF-α及IL-18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尚琦松 黄擘 +1 位作者 盛文辉 曹安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TNF-α及IL-18在正常组与实验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盘病理组织34例用于实验组... [目的]通过测定TNF-α及IL-18在正常组与实验组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椎间盘病理组织34例用于实验组,年龄27~69岁,平均年龄46.244±11.25岁;取脊柱骨折外伤术后椎间盘组织标本7例,并取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科尸检椎间盘标本8例,共15例用于对照组,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40.07±8.43岁。采用免疫组化法和ELISA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检测TNF—α、IL-18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表现为细胞浆中出现棕黄色、褐色或浅棕黄色染色,结果判定及统计学分析后表明:实验组TNF一仅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IL-18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证实实验组中TNF—α含量为82.18±21.91ng/ml,IL-18的含量为45.39±21.23ng/ml;对照组中TNF—Ot含量为8.68±0.78ng/ml、IL-18含量为3.584-2.84ng/ml。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与患者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结论]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及IL-18表达与椎间盘退变有关,推测可能是导致椎间盘组织退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8 椎间盘突出症 免疫组织化学 ELISA法
下载PDF
U937泡沫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药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杨鹏远 芮耀诚 +4 位作者 张黎 李铁军 邱彦 王杰松 张卫东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U937泡沫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以及丹酚酸B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 U937细胞与 80mg·L-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孵育 4 8h ,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用基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 目的 研究U937泡沫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以及丹酚酸B和银杏叶提取物对其的抑制作用。方法 U937细胞与 80mg·L- 1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孵育 4 8h ,建立U937泡沫细胞模型。用基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各组培养基中VEGF蛋白分泌含量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mRNA水平。给予不同浓度丹酚酸B和银杏叶提取物 ,观察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培养的U937泡沫细胞培养液中VEGF含量和细胞中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U937正常细胞。丹酚酸B和银杏叶提取物加入后阳性反应明显减弱。结论 泡沫细胞中VEGF呈高表达、含量明显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药物 抑制作用 丹酚酸B 银杏叶提取物
下载PDF
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及对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26
20
作者 冯雪 田庆玲 +2 位作者 张双 陈冬梅 宋鹏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热毒宁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d,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治疗后发热消退、疱疹消退、咽峡红肿消退及住院时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IL-4、IL-6、IL-10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治疗前、治疗14d后CD3^+、CD4^+、CD8^+、CD4^+/CD8^+水平;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热毒宁治疗后14d疗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热毒宁治疗后14d发热消退、疱疹消退、咽峡红肿消退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4d IL-4、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治疗前(<0.05);观察组治疗后14d IL-4、IL-6及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4d 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0.05);观察组治疗后14d CD3^+、CD4^+、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热毒宁治疗后14d皮肤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热毒宁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中有助于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 热毒宁 利巴韦林注射液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流式细胞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