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0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征 被引量:108
1
作者 王桂红 王拥军 +4 位作者 姜卫剑 杜彬 何耀 金旻 王素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15-317,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连续行主动脉弓 +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成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196例 ,将其中 171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 (18~4 4岁 )、中年组 (45~ 5 9岁 )及老年组 (≥ 6 0岁 ) ,分析脑动脉狭窄随年龄变化的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脑动脉狭窄的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80 .7% )明显高于颅外动脉 (5 6 .1% )。青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较高 ,主要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中年组及老年组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的比例较高。颅外动脉病变数目随年龄不断增加(P <0 .0 0 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缩窄 病理性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下载PDF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后直肠狭窄 被引量:55
2
作者 姚礼庆 钟芸诗 +4 位作者 许剑民 周平红 徐美东 宋陆军 刘厚宝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897-899,共3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后直肠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554例行PPH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共随访了489例患者,随访率88.3%(489/554),平均随访时间(324±18)d...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PPH)后直肠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4年12月共554例行PPH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共随访了489例患者,随访率88.3%(489/554),平均随访时间(324±18)d。共12例(12/489, 2.5%)患者在术后89-134(125±5)d出现了直肠狭窄,均可通过肠镜下气囊扩张或切开狭窄环而治愈。术后直肠狭窄的患者术前接受硬化剂治疗(58.3%vs.20.0%,P=0.02)和术后严重疼痛(25.0%vs.6.7%,P=0.003)的比率明显高于术后无直肠狭窄的患者。而两者性别(P=0.32)、既往痔手术史(P=0.11)、手术标本中有鳞形细胞(P=0.77)和术后复发率(P=0.5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术前有硬化剂注射史和术后严重疼痛的患者较易发生术后直肠狭窄,多在术后4个月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并发症 直肠 缩窄 病理性
原文传递
内瘘静脉最小内径可作为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指标 被引量:28
3
作者 徐元恺 甄景琴 +2 位作者 张文云 段青青 张丽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界定及影响内瘘功能的静脉内径数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因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而接受内瘘修复手术患者的内瘘相关血管的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以本中心正常使用的... 目的探索适合中国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界定及影响内瘘功能的静脉内径数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因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而接受内瘘修复手术患者的内瘘相关血管的超声检查结果(研究组),以本中心正常使用的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内瘘静脉最小内径作为判断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和诊断正确度,并得出可行的截断值。结果42例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54.63±2.44)岁,平均透析龄(43.29±2.44)个月,平均内瘘丧失功能时间7.00(6.25,14.25)d。6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2.56_+2.00)岁,平均透析龄27(14,53)个月,平均内瘘使用时间20.0(11.5,41.0)个月。研究组患者平均内瘘静脉最小内径(1.57±0.07)mm,前臂内瘘静脉内径(4.04_+0.23)mm;对照组患者内瘘静脉最小内径(3.34±0.11)mm,前臂内瘘静脉内径5.36(4.52,6.45)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c0.05)。以内瘘静脉最小内径作为判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判断标准具有较高的检出率,ROC曲线下面积0.979,95%CI为0.959~0.998。当截断值取2.40mm时,曲线下面积最大(0.853)。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丧失功能患者的内瘘静脉内径最小值明显小于内瘘正常使用的患者,静脉最小内径绝对值可作为判断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缩窄 病理性 截断值
原文传递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建民 洪波 +5 位作者 黄清海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赵瑞 周晓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对 4 6例患者 5 0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基底动脉狭窄 16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 13处 ,大脑中动脉狭窄 9处。结果...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对 4 6例患者 5 0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基底动脉狭窄 16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 13处 ,大脑中动脉狭窄 9处。结果  5 0处狭窄中有 4 9处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 (98% ) ,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 (72 4± 12 3) %降为 (10 6± 7 8)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 ;4例出现和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其中 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 ,1例微导丝引起颅内出血 ,2例穿刺部位出现皮下血肿。 37例患者临床随访超过 6个月 (平均 8 5个月 ) ,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成形术 治疗 颅内血管狭窄 安全性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经血管内溶栓和支架成形治疗脑静脉窦闭塞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宝民 郭梅 +1 位作者 李生 王茂强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90-892,I001,共4页
目的 介绍应用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和支架成形治疗脑静脉窦闭塞的初步经验。 方法17例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静脉窦内血栓形成。单一部位血栓 3例 ,多发性血栓 14例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均延长至 13s以上。所有患者先采用血管内直接溶栓治疗 ,... 目的 介绍应用静脉窦内直接溶栓和支架成形治疗脑静脉窦闭塞的初步经验。 方法17例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静脉窦内血栓形成。单一部位血栓 3例 ,多发性血栓 14例 ;脑动静脉循环时间均延长至 13s以上。所有患者先采用血管内直接溶栓治疗 ,先在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 5d ,同时局部输入尿激酶 15 0万U/d ,并口服华法令 3~ 5mg。其中 4例经复查造影见静脉窦仍狭窄明显 ,再置放Smart支架进行窦内成形。 结果  17例患者经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支架成形术后静脉窦完全再通 9例 ,部分再通 8例。治疗后 7例颅内压恢复正常 ,8例于术后 7d内再次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 ,经持续抗凝后使颅内压恢复正常 ,仅 2例颅内压高于 2 80mmH2 O。术后对患者随访 3个月~ 5年 ,15例症状持续缓解。 结论 对静脉窦血栓采用持续溶栓和支架成形可直接促进脑静脉血液回流 ,从而降低颅内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窦闭塞 颅内窦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适应证 支架成形术 血栓溶解疗法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 被引量:26
6
作者 丁霞娟 余文洪 +3 位作者 尹娜 陈飞 刘瑶 郭燕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62-86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VF)狭窄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因AVF狭窄或闭塞行超声引导PTA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96例,PTA治疗333例次,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瘘(AVF)狭窄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因AVF狭窄或闭塞行超声引导PTA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96例,PTA治疗333例次,比较手术前后血管狭窄处内径、肱动脉流量,记录手术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PTA前后血管狭窄处内径分别为(1.91±0.91)mm、(3.12±1.20)mm,肱动脉流量分别为(147.43±121.52)ml/min、(917.81±435.82)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技术成功率为88.8%(174/196),临床成功率为83.7%(164/19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血栓形成19例、血管塌陷回缩4例、出血14例、假性动脉瘤4例、真性动脉瘤1例、夹层动脉瘤1例、血管破裂3例。结论超声引导PTA治疗AVF狭窄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动静脉瘘 缩窄 病理性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头颈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7
作者 余燕武 江敏 陆国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行头颈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检... 目的:探讨头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侧支循环及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行头颈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CTA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及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40例患者中,CTA检查结果中共出现361处狭窄,DSA检查结果中共出现381处狭窄,CTA与DSA的诊断符合率为94.8%.CTA与DSA对于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以及狭窄程度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发现32例患者有侧支循环形成,CTA检查发现31例患者有侧支循环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TA检查结果中,侧支循环代偿差的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代偿良好的患者;出院90 d后,侧支循环代偿差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高于代偿良好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ROC曲线评估CTA对脑卒中患者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诊断效能,检出动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7%和80.00%,检出侧支循环的AUC为0.83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5%和66.67%.结论: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颈血管的狭窄程度以及侧支循环的诊断中能够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颈血管检查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动脉 缩窄 病理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切割球囊治疗常规球囊扩张失败的动静脉内瘘狭窄 被引量:25
8
作者 熊晓玲 冯剑 +8 位作者 陆明晰 胡卫民 奚炜炜 祝成 张熙熙 张树超 陈昊路 叶有新 李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球囊扩张失败的动静脉内瘘狭窄应用切割球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常规球囊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残余狭窄〉30%的患者,切割球囊... 目的探讨常规球囊扩张失败的动静脉内瘘狭窄应用切割球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1年12月至2015年2月常规球囊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后残余狭窄〉30%的患者,切割球囊门A后每3个月复查。结果共25例患者,年龄(60.7±12.9)岁,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11例,移植物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14例。切割球囊PTA共30例次,技术成功率86.7%,临床成功率100%。治疗前后血管内径分别为(1.7±0.6)mm和(4.5±0.8)mm(P〈0.05)。6例患者存在多处狭窄。静脉流出道狭窄21例;静脉吻合口狭窄6例;头静脉弓狭窄6例;动脉狭窄2例;人造血管穿刺点狭窄1例。AVF组首次开通率为3个月70.0%,6个月10.0%;AVG组首次开通率为3个月64.3%,6个月7.1%(P〉0.05)。AVF组再次开通率为3个月70.0%,6个月30.0%;AVG组再次开通率3个月85.7%,6个月64.3%(P〉0.05)。术后随访时间(8.1±7.3)个月,再狭窄率为64.0%。4例次切割球囊PTA后残余狭窄〉30%,2例植入覆膜支架,2例应用超高压球囊PTA均达到技术成功。内瘘中位生存时间为173d。结论常规球囊扩张失败的严重钙化病变及“球囊腰”病变,切割球囊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经过反复的PTA可维持内瘘远期通畅,但不推荐替代常规球囊而作为一线治疗。切割球囊在AVF和AVG狭窄中的疗效优劣,以及其与高压球囊在效价方面的比较有待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缩窄 病理性 经皮腔内血管成型术 切割球囊
原文传递
造影显示的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 被引量:21
9
作者 陶庆玲 孙瑄 +1 位作者 赵晖 姚胜旗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3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方法收集我院缺血性卒中患者30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狭窄程度按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测量标准分为5个等级。结果(1)颅内动脉狭窄149例(48.6%),颅外动脉狭窄25例(8.2%),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33例(10.8%);(2)207例动脉狭窄患者中,单支狭窄129例(62.3%),多支狭窄78例(37.7%);(3)动脉狭窄的常见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椎动脉起始段;(4)DSA所示狭窄程度:207例316条狭窄血管中,重度狭窄或闭塞87条(27.5%);(5)157/164例(95.7%)脑卒中病灶与血管狭窄的部位相对应。结论缺血性卒中患者以颅内血管狭窄为多见,大脑中动脉主干狭窄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动脉 脑血管意外 缩窄 病理性
原文传递
超早期脑梗死的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一宁 金征宇 +2 位作者 徐蔚海 张清 叶健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观察对象为发病6h以内中度至重度的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出血,拟选择进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全部进行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同步检查正侧位血管...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及其分布。方法 观察对象为发病6h以内中度至重度的缺血性卒中,头颅CT排除出血,拟选择进行动脉内溶栓的患者。全部进行高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同步检查正侧位血管造影相和连续动态电影录像。必要时增加检查斜位相。使用血管直径和血管床灌注评分(TIMI)判断血管狭窄程度。分析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结果 共收集了30例患者,平均57岁,其中男性23例。发病至血管造影时间(218±64)min。头颅CT显示陈旧脑梗死灶2例,可疑低密度9例,其余正常。血管造影显示87%患者有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其中20例(77%)为前循环受累,6例(23%)后循环受累;另外还发现10条无临床症状的血管狭窄或者闭塞。4例(13%)血管造影正常。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受累最为常见。后循环受累的血管中以椎动脉最为常见。多部位和多血管受累达11例(37%)。高度狭窄的血管中需要高选择加压才显示血管残腔。1例患者同时有双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结论脑梗死6 h内超早期血管造影显示大部分患者有肯定的脑血管狭窄或者闭塞。在选择治疗的方法和治疗途径上应该考虑不同的血管狭窄程度、部位和同时受累的血管数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塞 脑血管造影术 头颅CT 溶栓治疗 血管狭窄 诊断标准
原文传递
大豆苷元对豚鼠胆囊收缩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曾靖 缪作华 +2 位作者 邱峰 叶和杨 黄玉珊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胆囊收缩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胆囊肌条观察大豆苷元拮抗乙酰胆碱、组胺、高K^+、ca^(2+)所致豚鼠离体胆囊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大豆苷元可明显拮抗乙酰胆碱、组胺、高K^+所致胆囊收缩运动及拮抗累积ca^(2+)... 目的:研究大豆苷元对胆囊收缩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胆囊肌条观察大豆苷元拮抗乙酰胆碱、组胺、高K^+、ca^(2+)所致豚鼠离体胆囊收缩运动的影响。结果:大豆苷元可明显拮抗乙酰胆碱、组胺、高K^+所致胆囊收缩运动及拮抗累积ca^(2+)引起豚鼠离体胆囊收缩运动。结论:大豆苷元可明显拮抗豚鼠离体胆囊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苷元 豚鼠 胆囊收缩运动 中药 葛根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与其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伟 高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12-815,共4页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的形态学表现,进一步探讨其与MCA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人选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并经头颅DWI检查明确急性梗死灶为单发,且位于MCA深穿支...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的形态学表现,进一步探讨其与MCA狭窄的关系。方法连续人选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住院治疗急性脑梗死,并经头颅DWI检查明确急性梗死灶为单发,且位于MCA深穿支供血区域的5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TCD和MRA检查,颅外颈内动脉狭窄〉50%以及有可疑心源性栓子来源的患者从研究中排除。根据是否存在病灶同侧MCA狭窄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MCA狭窄组(14例)与MCA正常组(41例)。测量DWI上急性梗死灶的直径、面积和体积,并将直径≤2cm归为经典腔隙性梗死,直径〉2cm归为纹状体内囊梗死。DWI上的梗死灶区分为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和同时累及上述2个部位,并判断MRI T2像上皮质下多发陈旧性小梗死灶或白质疏松是否存在。结果55例患者中,病灶侧MCA狭窄患者14例(25.5%),MCA正常患者41例(74.5%)。MCA狭窄组中经典腔隙性梗死占71.4%,MCA正常组中经典腔隙性梗死占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7,P=0.701)。MCA狭窄组与正常组患者MCA深穿支梗死病灶的大小(包括直径、面积及体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A正常组和MCA狭窄组病灶在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及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分布的比例依次为:正常组31.7%、17.1%和51.2%;狭窄组35.7%、28.6%和35.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2,P=0.529)。同时存在皮质下多发陈旧性小梗死灶或白质疏松的患者在MCA正常组有23例(56.1%),在MCA狭窄组有3例(21.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3,P=0.025)。结论MCA深穿支供血区梗死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MCA狭窄和穿支动脉本身病变均可造成深穿支供血区单发脑梗死。梗死灶的大小、体积及梗死发生的部位与是否存在同侧大脑中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 缩窄 病理性
原文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孟秀峰 华扬 +3 位作者 刘蓓蓓 凌晨 缪中荣 焦力群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284-289,共6页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动力学不同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轻(<50%)、中(50%~69%)及重度(70%~99%)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临床疑诊为MCA狭窄患者298例(523支MCA,剔除73支闭塞的血管)。行TCD检查,并记录MCA狭窄段... 目的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血流动力学不同参数对大脑中动脉(MCA)轻(<50%)、中(50%~69%)及重度(70%~99%)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临床疑诊为MCA狭窄患者298例(523支MCA,剔除73支闭塞的血管)。行TCD检查,并记录MCA狭窄段,狭窄近、远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st、PSVpro、PSVpro)及狭窄段平均流速(MFVst);计算PSVst/PSVpro、PSVst/PSVpro。以DSA结果为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确定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最佳参数界值,并分析不同参数诊断MCA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①DSA显示,523支MCA中,正常血管及轻、中、重度狭窄的血管分别为168、61、71及223支。②以140 cm/s≤PSVst<180 cm/s和90 cm/s≤MFVst<120 cm/s作为诊断MCA轻度狭窄的界值时,准确性最高,分别为87.3%(200/229支)和84.7%(194/229支)。③以180 cm/s≤PSVst<220 cm/s、120 cm/s≤MFVst<150 cm/s、2.0≤PSVst/PSVpro<3.0、1.8≤PSVst/PSVpro<2.0作为诊断MCA中度狭窄界值时,准确性最高,依次为89.0%(267/300支)、87.7%(263/300支)、87.7%(263/300支)、85.7%(253/300支)。④以PSVst≥220 cm/s、MFVst≥150 cm/s、PSVst/PSVpro≥3.0及PSVst/PSVpro≥2.0作为诊断MCA重度狭窄界值时,诊断准确性最高,依次为88.0%(460/523支)、87.4%(457/523支)、88.9%(465/523支)及83.9%(439/523支)。与上述参数比较,联合PSVst≥220 cm/s和PSVst/PSVpro≥3.0诊断MCA重度狭窄,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92.3%)。结论以DSA为参照标准,TCD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准确性较高。联合PSVst和PSV/PSVpro是鉴别MCA重度狭窄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大脑中动脉 缩窄 病理性 诊断 参考标准
下载PDF
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蔡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2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术中均行肝方叶切除,对...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2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术中均行肝方叶切除,对照组采用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的残石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均无病死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高(93.2%vs.77.8%);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降低(9.1%vs.27.8%;9.1%vs.22.2%;2.2%vs.1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中进行肝方叶切除,能够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残石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胆管 肝内 缩窄 病理性 肝切除术
原文传递
进展性脑卒中15例临床及脑血流特征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杨弋 吴江 +4 位作者 冯加纯 杨薇 王静 林文华 刘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07-609,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伴有血管狭窄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血流情况,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探讨病情进展与脑血流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有血管狭窄,符合前循环梗死的进展性啮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应用Xe-CT检测患... 目的通过研究伴有血管狭窄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脑血流情况,总结其临床特征,并探讨病情进展与脑血流量变化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有血管狭窄,符合前循环梗死的进展性啮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应用Xe-CT检测患者病情进展过程中脑组织血流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多以一侧肢体瘫痪起病(13例),病情进展较快,上肢瘫痪重于下肢(11例),梗死病灶多在分水岭区(10例)。15例患者中有11例在病情进展过程中行脑血流量检测,示病灶周围存在较大面积的低灌注区(10ml·100g^-1·min^-1〈脑血流量〈20ml·100g^-1·min^-1)。结论伴有血管狭窄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狭窄血管所致的低灌注可能是导致病情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动脉 缩窄 病理性 脑血管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昭铸 姜大朋 +2 位作者 宋连杰 孙岩 崔清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613-1614,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所致肾积水的治疗进行分析。记录肾积水程度、UPJO段长度、肾造瘘管及支架管情况、肾周引流管(膜)放置时间及引流量、有无再狭窄,病理检...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所致肾积水的治疗进行分析。记录肾积水程度、UPJO段长度、肾造瘘管及支架管情况、肾周引流管(膜)放置时间及引流量、有无再狭窄,病理检查UPJO段及再狭窄段。结果中度积水肾16例,重度积水肾35例。手术中见狭窄段长度<1 cm 6例,>2 cm 9例,余为1.5 cm左右。手术后输尿管支架管拔除时间为7-15 d(平均11.7 d)。放置肾周胶管引流30例、橡皮膜引流7例,引流量7-300 mL(平均30.5 mL)。病理组织检查可见UPJO段黏膜层变薄或脱失,黏膜下层呈慢性炎表现,45例标本可见黏膜下层纤维组织成分增多,2例还可见黏膜下和肌层内腺样增生改变。手术后再狭窄3例(Anderson-Hynes手术后2例,Y-V成形术后1例),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肾积水程度、UPJO段长度、尿引流情况对手术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愈合均有影响。术中完整切除狭窄段、术后充分引流尿液、防止尿外渗是避免再狭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肾盂积水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缩窄 痛理性
下载PDF
Optimal choice of parameters f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丽平 俞欢军 胡上序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28-534,共7页
The constriction factor method (CFM) is a new variation of the bas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which has relatively better convergent n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major parameters on CFM were systematically inv... The constriction factor method (CFM) is a new variation of the bas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which has relatively better convergent n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major parameters on CFM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based on some benchmark functions. The constriction factor, velocity constraint, and population size all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 formance of CFM for PSO. The constriction factor and velocity constraint have optimal valu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im- proper choice of these factors will lead to bad results. Increasing population size can improve the solution quality, although the computing time will be long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FM parameters are described and guidelines for determining parameter values are given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constriction factor method (CFM) Parameter selection
下载PDF
Pupillary response in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thecal sufentanil 被引量:14
18
作者 WANG Yi-chun GUO Qu-lian +3 位作者 WANG E ZHONG Tao HUANG Chang-sheng PENG J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274-1276,共3页
pupillary constriction occurs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opioids such as sufentanil.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upillary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T) sufentanil. It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 pupillary constriction occurs with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opioids such as sufentanil.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the pupillary effects of intrathecal (IT) sufentanil. It has previously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cephalad spread with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 of IT sufentanil results in side effects. There are two principal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1) spinal sufentanil combined with low-dose of bupivacaine in patients with lower abdominal or lower extremity procedures induces a dose-dependent pupillary constriction that is far more sensitive than other centrally-mediated side effects; (2) the pupillary effect of IT sufentanil correlates closely with the adequacy of spinal anesthe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pillary constriction intrathecal injections SUFENTANIL ANESTHESIA
原文传递
Effect and Safety of Peroral 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fo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被引量:13
19
作者 Xue Li Xiao-Bin Zhang +3 位作者 Hai-Qing Hu Hui-Kai Li Xiao-Xiao Wang En-Qiang Ling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4期1749-1750,共2页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a commo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characterized by series of discomfort symptoms,which are caused by stomach or duodenal contents refluxing to the esophagus.It is now widel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is a common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characterized by series of discomfort symptoms,which are caused by stomach or duodenal contents refluxing to the esophagus.It is now widely prevalent around the world.Sever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GERD is 10-20%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it has also risen to 10.5% in Asian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FFECT ENDOSCOP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Peroral Endoscopic Cardial constriction SAFETY
原文传递
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odel in rats: a preliminary study 被引量:13
20
作者 Fu Miao Cheng Hao Li Duoyi Yu Xiaotong Ji Nan Luo Fa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830-834,共5页
Background Pain physician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neuropathic pain (NP),since there is currently no ideal treatment.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RSWT) is a noninvasive treatment to chronic pain of soft tissue disord... Background Pain physician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neuropathic pain (NP),since there is currently no ideal treatment.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RSWT) is a noninvasive treatment to chronic pain of soft tissue disorders.So far,there is no information on the use of RSWT for the treatment of NP.Therefore we observe the effects of RSWT on a NP model induced by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CCI) in rats.Methods Four different energy densities (1.0,1.5,2.0 and 2.5 bar) RSWT administered as a single session or repeated sessions in rats with NP induced by CCI of the sciatic nerve.The analgesic effect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 and 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The safety was assessed through calculating sciatic functional index (SFI).Results MWT and TWL increased after a single session of RSWT from day 1 to day 5 but retumed to baseline levels by day 10.Following repeated sessions of RSWT,both the MWT and TW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P group (P < 0.01)for at least 4 weeks.In addition,no significant changes of SFI were observed in any groups after repeated sessions of RSWT and no increased pain or other side effects in any animals.Conclusions A single session of RSWT is rapidl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CI,but the efficacy maintained in a short period.However,repeated sessions of RSWT have prolonged effic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neuropathic pain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od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