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26
1
作者 康德智 兰青 +3 位作者 林元相 余良宏 林章雅 吴赞艺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颅内动脉瘤微创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均采用一侧翼点锁孔入路,以直径约2cm×2.5cm的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36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29例,... 目的介绍一种颅内动脉瘤微创手术治疗的入路和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均采用一侧翼点锁孔入路,以直径约2cm×2.5cm的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34例患者共36个动脉瘤均一次夹闭成功。根据GOS评估标准,恢复良好者29例,轻残4例,死亡1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翼点入路 锁孔入路
原文传递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郭文 吐尔洪·吐尔逊 +3 位作者 王增亮 马龙 李晓鹏 于湘友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血管内...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并比较复发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2%vs64.3%,P<0.01),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死亡0例、2例,植物生存1例、3例,重度残疾1例、4例,轻度残疾5例、12例,恢复良好35例、21例)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ae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并发症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开颅夹闭术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神经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近期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席小焕 毋茜 王琼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手术治疗的1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负面情绪、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行介入手术治疗的150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以及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4h,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和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24h,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个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和术后1周,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个领域评分均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动脉瘤再出血、脑积水、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可减少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后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 负面情绪 生活质量 并发症
原文传递
D-CTA与3D-DSA检查在脑动脉瘤显微夹闭术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2
4
作者 徐耀端 尚子奎 +1 位作者 黄维鑫 包志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在脑动脉显微夹闭术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2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D-CTA和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脑血管造影(3D-DSA)检查在脑动脉显微夹闭术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2例,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D-CTA和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结果 92例患者中,3D-CTA检查阳性74例,共诊断动脉瘤78个,3D-DSA检查阳性73例,共诊断动脉瘤76个;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7.33%,特异度为94.12%;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为97.33%,特异度为100.00%;3D-CTA检测出的瘤体图像质量明显优于3D-DSA(P<0.05)。结论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能力与3D-DSA相当,但对动脉瘤解剖结构和周边结构的显示要明显高于3D-DSA,提供的信息满足显微夹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CT血管成像 三维脑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显微夹闭术
下载PDF
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蔡志红 张玲霞 王利 《肿瘤药学》 CAS 2013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在脑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护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均显著降低或缩短,基础护理、护理文书、专科护理评分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脑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理 脑动脉瘤 护理质量 手术治疗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明宇 李欣欣 周杨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9期117-118,共2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脑动脉瘤115例。其中7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设为研究组。另42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设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研...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脑动脉瘤115例。其中7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设为研究组。另42例行开颅夹闭术治疗,设为参照组。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愈率94.5%,高于参照组治愈率61.9%(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78.6%(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6.4%,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5%(P<0.05)。结论:脑动脉瘤的治疗术式中,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疗效优于开颅夹闭术,且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介入栓塞术 开颅夹闭术 脑动脉瘤
下载PDF
锁孔入路开颅手术(附106例报告)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运生 刘景平 +8 位作者 王君宇 罗端午 陈立华 姜维喜 刘志雄 陈凌 候永宏 袁贤瑞 曹美鸿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评价用锁孔入路开颅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及直视下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于眶上外侧,右颞... 目的 评价用锁孔入路开颅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脑胶质瘤、听神经瘤及直视下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垂体腺瘤、颅咽管瘤、脑膜瘤、后交通动脉瘤及前交通动脉瘤于眶上外侧,右颞叶胶质瘤于右颞,听神经瘤于耳后,分别作一直径2.5cm骨瓣,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或直视下夹闭动脉瘤。结果 垂体腺瘤77例中65例达到全切除,12例为次全切除;颅咽管瘤11例、鞍结节脑膜瘤6例、胶质瘤1例及听神经瘤7例,均予全切;4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成功。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与手术入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采用锁孔入路,能够安全切除直径在55mm以下的大型、巨大型垂体腺瘤,以及30~70mm的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听神经瘤,并可直视下夹闭前、后交通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孔入路 开颅手术 脑肿瘤 脑动脉瘤 治疗
下载PDF
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千山 王向宇 +1 位作者 黄浩炜 陈日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aSAH患者152例,Hunter-hess分级在I~Ⅳ级,发病5d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通过TCD检测CVS严重程度。结果:发生CVS69例,其中术前发生21例,... 目的:研究出血性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分析aSAH患者152例,Hunter-hess分级在I~Ⅳ级,发病5d内进行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术后通过TCD检测CVS严重程度。结果:发生CVS69例,其中术前发生21例,术中发生13例,术后发生35例,CVS患者经处理后大部分缓解,但仍有6例发生脑梗塞,1例因大面积小脑梗死而死亡。结论:aSAH并发CVS仍是常见并发症,应重视aSAH合并脑血管痉挛的早期预测和治疗,才能彻底改善脑血管痉挛(CVS)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栓塞术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DSA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方淳 华佳 +3 位作者 陈克敏 殷炎 戈欣 应逸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4,共3页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 目的 分析评价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与临床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和临床资料 ,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与动脉瘤大小、部位有一定关系 ,相同或不同部位动脉瘤可产生不同或相同临床症状 ,旋转DSA技术是常规脑血管造影的有效补充检查手段。结论  1.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与其生长部位及大小有一定相关性 ,但无明显特异性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 血管造影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朱晓萌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对脑动脉瘤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12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各6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给予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升患者认知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循证理论的预见性护理 脑动脉瘤 认知功能 并发症
原文传递
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康 缪南东 +4 位作者 任勇军 徐浩 闵旭立 杨林 张小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208例,同时进行常规DSA(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8... 目的:探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脑血管疾病患者208例,同时进行常规DSA(2D-DSA)和3D-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8例中,检出动脉瘤128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29例,动静脉畸22例,烟雾病10例,脑肿瘤4例。2D-DSA病变检出率80.3%(167/208);3D-DSA病变检出率92.8%(193/208);两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2D-DSA的优化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临床诊断 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钟剑烽 李斌 +2 位作者 唐太昆 邱学才 马孝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4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1... 目的: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41例经全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宽颈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支架置入载瘤动脉,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术后均进行临床随访1-10个月,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1例术后意外死亡,30例动脉瘤全部消失,8例大部分消失,2例动脉瘤复发.并发症:发生支架移位5例,其中支架释放后通过支架网眼超选动脉瘤腔时,支架向远端移位1例,但未导致任何严重后果,4例患者取出球囊时支架被球囊所带动而移位.发生血栓性脑梗死3例,颈内动脉一过性痉挛2例,1例弹簧圈末端自动脉瘤腔逸出,无其他明显并发症,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新方法,结合GDC是治疗颅内宽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萍萍 周仁菊 +1 位作者 茹悦嘉 王冬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第19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85例拟行手术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对脑动脉瘤介入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1日~2019年3月1日收治的85例拟行手术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生活质量[采用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NFD、FMA评分均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NH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时间理念指导的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脑动脉瘤患者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有效改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理念 循证护理 脑动脉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西锋 段传志 +7 位作者 冯金福 汪求精 何旭英 郭燕舞 柳晓秋 闫中杰 赵信德 林建浩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 目的探讨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3月至9月共收治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3个动脉瘤),均用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行脑血管造影或CT脑血管成像或磁共振脑血管成像,了解颅内动脉瘤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死亡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复发1例,脑积水2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评级为0级9例,1级19例,2级7例,3级3例,4级1例,5级和6级各1例。结论新型带纤毛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对小动脉瘤(〈5mm)有相对优势,对载瘤动脉闭塞有一定优势;但对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较细载瘤动脉,因纤毛的致栓作用可能会造成脑梗死.因此封闭瘤颈时应用此圈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性治疗 新型带纤毛弹簧圈
原文传递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分析与疗效探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何春柳 张乃崇 赖廷海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2日~2017年9月23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将56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和观察组(血管栓塞介入治疗),28例/组... 目的研究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2日~2017年9月23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将56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和观察组(血管栓塞介入治疗),28例/组。将两组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MMP-2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P <0.05);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后的MMP-2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五项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管栓塞介入治疗应用在脑动脉瘤患者中安全有效,有助于患者康复和预后效果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 传统开颅手术 MMP-2水平 并发症发生情况
下载PDF
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利莉 谭晓洁 +1 位作者 刘雪 周扬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20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明健康状... 目的:探讨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在脑动脉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术后患者给予循证理论下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论 预见性护理 脑动脉瘤 认知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栓塞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谈世刚 鲁汉杰 宋晓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9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对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插管期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12月全麻下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60例,根据滴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前30min,观察组经鼻腔滴入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滴鼻;麻醉诱导后脑电双频谱指数值在40~60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滴鼻30min(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min(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侧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左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搏动指数(PI)。结果与T0比较,对照组T1~3MAP、Vp-MCA、Vm-MCA均明显升高(P<0.05),HR均明显增快(P<0.05),PI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T1~4MAP、Vp-MCA、Vm-MCA、HR、PI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1~3MAP、Vp-MCA、Vm-MCA均明显降低(P<0.05)、HR均明显减慢(P<0.05)、PI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30min右美托咪定0.5μg/kg滴鼻能抑制老年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插管期诱发的心血管反应和脑血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右美托咪定 滴鼻 老年 插管期 脑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段传志 李铁林 +4 位作者 韩志安 汪求精 赵刚 苏正 徐如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对 173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临床随访 ,了解栓塞治疗后 3~ 2 4个月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部分病人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方法 ,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 目的 观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 对 173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的病人进行临床随访 ,了解栓塞治疗后 3~ 2 4个月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 ,部分病人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的方法 ,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情况及复发的原因。结果 经对173例病人的临床随访 ,均未见再出血 ,临床症状逐步恢复 ,其中 5 6例动眼神经麻痹病人 ,1例于 1周内恢复 ,5 2例于 1年内恢复 ,3例于 1.5年内恢复。 10例视力下降病人 ,6个月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中 84例病人行脑血管造影复查 ,5例复发 ,其中 2例因可脱性弹簧圈吸收造成复发 ,3例因弹簧圈移位 ,瘤蒂显影 ,无一例再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 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因其创伤小、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脑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治疗 随访研究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洁芝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8期189-192,共4页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0例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30例,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常...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护理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0例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组,各130例,护理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通过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的不同。结果 护理干预组130例动脉瘤急症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加以科学的护理干预后,没有出现因护理不当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所有患者在通过介入栓塞治疗,并接受术前、术中、术后的科学护理后手术得以成功。护理干预组130例患者治疗康复126例,一般3例,较差1例,总康复率99.2%。常规组130例患者治疗康复98例,一般20例,较差12例,总康复率90.7%,护理干预组疗效要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治疗急症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进行科学的护理措施,能提高疾病的治疗疗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 护理体会 急症
下载PDF
盐酸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TNF-α、TGF-β1、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捷 龙霄翱 +1 位作者 梁远生 李丽球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313-1316,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治疗脑动脉瘤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健康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对模...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治疗脑动脉瘤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健康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实验组大鼠进行脑动脉瘤模型建立,正常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大鼠注射盐酸法舒地尔,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7 d后对大鼠脑动脉瘤血管壁厚度、肿瘤体积进行比较,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病理学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TNF-α、TGF-β1、VEGF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ho激酶、NF-κBp65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管壁厚度、肿瘤体积高于正常组,实验组大鼠血管壁厚度、肿瘤体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TGF-β1、VEGF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实验组大鼠血清TNF-α、TGF-β1、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Rho激酶、NF-κBp6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实验组Rho激酶、NF-κBp65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TNF-α、TGF-β1、VEGF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脑动脉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脑动脉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