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颈动脉体瘤的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兰忠 姚宏 +3 位作者 刘军 邱宜农 马东洋 李健学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431-433,共3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 (Carotidbodytumor,CB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 6例患者 ,分别血管多普勒B超检测及单侧血管造影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subtrasoundangiography,DSA) ,明确诊断。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 (Carotidbodytumor,CB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 6例患者 ,分别血管多普勒B超检测及单侧血管造影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Digitalsubtrasoundangiography,DSA) ,明确诊断。术前均行颈动脉压迫试验。手术治疗 ,其中瘤体剥离式切除 9例 ;颈外动脉同时切除 15例 ;颈内动脉部分切除 ,颈总、颈内人造血管搭桥术 1例 ;颈总动脉分叉处切除、颈内外动脉吻合 1例。结果 :除 2例合并脑部并发症并治愈 ,无 1例死亡。结论 :DSA对CBT的诊断最具权威性 ,术前颈动脉压迫训练 ,正确的术式选择是减少脑部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造影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芳 石劲松 +3 位作者 孙阳 董文翊 杨春祥 刘晶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6-297,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28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CRP测定,分析斑块的性质与血清CR...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经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28例脑血栓形成、24例腔隙性脑梗死、19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CRP测定,分析斑块的性质与血清CRP水平的关系。结果(1)脑血栓形成组和TIA组以混合性斑块和软斑块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以硬斑块为主;3组间斑块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血清CRP水平:脑血栓形成组为(4.022±1.531)mg/L,腔隙性脑梗死组为(3.781±1.876)mg/L,TIA组为(3.920±2.155)mg/L,3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斑块组的CRP水平:软斑块组为(4.546±2.720)mg/L,混合性斑块组为(3.951±1.863)mg/L,显著高于硬斑块组[(2.762±1.323)mg/L](均P<0.05)。结论血清CRP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动脉造影 C-反应蛋白 脑梗死
下载PDF
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罗惠慈 朱进 《现代医院》 2019年第9期1383-1385,1389,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 目的分析颈部动脉血管影像学检查中应用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TRICKS)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疑似患者112例,均经由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技术及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间应用价值差异。结果 112例均成功完成TRICKS、DSA检查;其中112例患者经TRICKS技术检出332处颈动脉狭窄,经DSA检出血管狭窄处236处;TRICKS与DSA颈总动脉狭窄相符率119. 57%(55/46)、颈动脉交叉狭窄相符率201. 69%(119/59)、颈内动脉狭窄相符率(158/131);经DSA检出正常颈动脉40支,轻度狭窄30支,中度狭窄69支,重度狭窄26支,完全闭塞6支;TRICKS与DSA检出相符情况127. 50%(51/40)、193. 33%(58/30)、128. 99%(89/69)、115. 54%(29/26)、100. 00%(6/6)。结论 TRICKS技术能够清晰反应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成像 颈部动脉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效果
下载PDF
头颈部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与DUS和DSA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牛宏图 孙晓丽 +1 位作者 徐健华 钱岚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10期1740-1742,共3页
目的与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评价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价值。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患者行颈部动脉血管MSC-TA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建MPR,容... 目的与超声(DUS)、数字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对比分析,评价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价值。方法对50例有临床症状患者行颈部动脉血管MSC-TA检查,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进行重建,采用NASCET标准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对比超声及DSA一周内诊断结果,分析头颈部CTA对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轻度血管狭窄性病变、中重度血管狭窄性病变(尤其是椎动脉狭窄性病变)敏感度较高,准确度较DUS更高,血管中重度狭窄与DSA结果基本相同,并且能跟检出DSA漏诊轻度血管狭窄;对血管壁斑块(尤其是钙化斑块)敏感度及准确度较DSA高,对较小斑块及血管内膜增厚性病变超声敏感度更高。结论颈动脉CTA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颈动脉血管斑块及血管狭窄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和帮助,可以颈部动脉血管检查的首选和重要方法,超声和DSA检查可以有效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动脉血管 CT头颈部动脉血管造影 颈动脉超声 数字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与斑块内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朱涵婷 熊瑞芳 +1 位作者 李承毅 唐小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43-46,共4页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关联,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以此反应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连续行颈动脉CTA、颈动脉HR-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影像... 目的评估颈动脉周围脂肪炎症与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关联,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技术,测量血管周围脂肪密度(PFD),以此反应脂肪组织的炎症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连续行颈动脉CTA、颈动脉HR-MRI检查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影像资料。测量患者颈动脉CTA斑块侧、对侧PFD。选取每位患者管腔狭窄最严重的颈动脉段进行分析,计算斑块侧PDF、非斑块侧PDF及二者PFD差值(ΔPFD)。根据颈动脉高分辨MRI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内出血组(IPH组)、非斑块内出血组(非IPH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PFD的差异。采用SPSS 26.0进行统计分析。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IPH组和非IPH组患者斑块侧与对侧PFD之间的差异,再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患者斑块侧与对侧PFD之间差异,最后将斑块侧颈动脉PFD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ROC曲线。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4例患者,平均年龄(67.9±8.9)岁。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高于非IPH组[(-44.21±14.75)HU vs(-64.87±13.25)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H组患者颈动脉ΔPFD高于非IPH组[(53.91±24.82)HU vs(35.88±14.52)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IPH组患者最大斑块厚度高于非IPH组[(4.76±1.97)mm vs(3.88±1.4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组患者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均值[(-44.21±14.75)vs(-97.20±20.43),P<0.001]高于对侧,非IPH组患者颈动脉斑块侧PFD均值[(-64.87±13.25)vs.(-99.14±11.21),P<0.001]同样高于对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颈动脉斑块侧PFD(OR=1.194,95%CI:1.059~1.3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PFD均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0.761~0.946,P<0.001]对IPH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结论颈动脉PFD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特征IPH存在相关,PFD为IPH的早期预测和风险分层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颈动脉周围脂肪密度 斑块内出血 炎症 颈动脉CTA
下载PDF
64层双源CT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吕秀玲 李炯 +1 位作者 康少锋 朱力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44-145,96,共2页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在颈部动脉CTA成像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SOMATOMDefinition双源CT对40例临床怀疑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成像,随后通过工作站对扫描采集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结果依据图像质量评定标准,图像质量为优、良、差的,分别为35例、4例、1例。结论采用智能跟踪目测手动触发扫描进行颈部动脉CTA三维重建数据采集所获取图像,有助于放射影像医师更有效、准确地对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疾病做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颈部动脉CTA血管成像 成像技术
下载PDF
血栓抽吸切除术治疗急性完全性颈动脉球阻塞二例
7
作者 徐高峰 Dae Chul Suh +3 位作者 Choong Gon Choi Won Kim Jae Kyun Kim Sang Joon Kim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19-320,共2页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梗塞 治疗方法 颈动脉 完全性 切除术 阻塞 抽吸 血栓 动脉内溶栓治疗 溶栓药物
下载PDF
颈动脉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8
作者 张晔锋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和MR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共检出中度狭窄及以下患者41例,中度狭窄以上患者19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与诊断价值。结果MRA与CTA的准确度分别为95.00%、88.33%,灵敏度分别为95.12%、90.24%,特异度分别为94.74%、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诊断方法对动脉狭窄、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疾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A与MRA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效果均较为显著,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A略高于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CT血管成像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头颈部疾病 成像特点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颅外颈动脉超声与CT血管造影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成秋生 潘小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比较颈部超声检查与颈部CTA对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斑块的敏感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住院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结果:61例患者中,超声发现斑块110处,CTA发现斑块124处,... 目的:比较颈部超声检查与颈部CTA对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斑块的敏感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住院的61例脑梗死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超声检查和CTA检查结果。结果:61例患者中,超声发现斑块110处,CTA发现斑块124处,两者对于颈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者狭窄程度的一致性是55%,但CTA对颈动脉分叉处斑块敏感性高于超声波检查,对钙化斑更敏感。超声检查血管狭窄的程度高于颈部CTA的结果,超声未能显示椎动脉异常。结论:脑梗死患者的颈部CTA检查优于超声检查,特别适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外颈动脉 超声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VCT对头颈部血管狭窄与闭塞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晓燕 王杰 +4 位作者 丁国成 黄淑芹 孟波 宋伟 谢召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VCT)头颈部血管成像对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2例可疑头颈部血管慢性狭窄性病变的患者应用CT血管成像(CTA)技术行头颈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侧椎动脉(VA)、颈内动脉(ICA)以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对所有图像行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处理。结果62例中头颈部CTA未见异常19例,发现血管异常43例。其中VA狭窄18支,闭塞7支;ICA狭窄30支,闭塞7支;ACA和MCA狭窄11支,闭塞2支,PCA发育不良2支。烟雾病2例,脑内动静脉畸形2例。血管起源变异4例。结论VCT头颈部血管成像能准确显示头颈部血管正常解剖与异常改变,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头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动脉 狭窄 闭塞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柏枫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4期137-139,共3页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对粥样板块和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且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8例,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收集冠脉造影检查数据,并对所有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IMT。结果两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同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组别同种检查粥样斑块数量、颈动脉硬化级别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颈动脉超声诊断IMT敏感度为86.58%,特异性为61.54%,诊断符合率为80.56%;颈动脉超声诊断粥样斑块敏感度为89.66%,特异性为57.14%,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临床预测冠心病检查,缺乏数据依据,应加强两者间数据关系研究,以提高确诊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可作为无创、准确的冠心病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超声 冠脉造影 诊断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的腔内介入治疗
12
作者 戚跃勇 邹利光 +4 位作者 孙清荣 刘卫金 帅杰 刘俊 黄岚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2例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 ,主要狭窄段位于颈总动脉 14例 ,颈内动脉 12 8例。狭窄段长度 ...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 14 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介入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 2例DSA检查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 ,主要狭窄段位于颈总动脉 14例 ,颈内动脉 12 8例。狭窄段长度 8~ 6 5mm ,平均 14 .5± 2 .5mm。 3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行腔内介入治疗者 ,37例成功地置入了血管内支架 ,1例患者因严重狭窄与扭曲 ,导丝无法通过而改行外科手术治疗。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由术前的 78.7% (6 4 %~ 10 0 % )下降到约 32 .4 %(0~ 5 8% )。 2例患者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平均 6个月的随访中 ,无一例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或脑梗死。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患者 腔内介入治疗 诊断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狭窄程度 平均 下降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