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体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4
1
作者 葛世荣 王成焘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6-191,共6页
介绍了人体生物摩擦学的概念,分析了头发、眼睛、皮肤、牙齿和关节等系统的生物摩擦学研究现状,就血液、人工心脏泵、人工心脏瓣膜和食品味觉的生物摩擦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当前人体生物摩擦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人体摩... 介绍了人体生物摩擦学的概念,分析了头发、眼睛、皮肤、牙齿和关节等系统的生物摩擦学研究现状,就血液、人工心脏泵、人工心脏瓣膜和食品味觉的生物摩擦学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当前人体生物摩擦学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人体摩擦副的特殊摩擦学行为及机理、模拟人体生物环境条件的人工器官摩擦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人工材料在体内的生物摩擦学行为反应预测及磨粒在体内的生物反应和临床病症的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 生物摩擦学 生物材料 展望
下载PDF
生物摩擦学及表面工程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黎红 黄楠 周仲荣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10,共5页
综述了生物摩擦学及表面工程的研究现状,并以人工关节、内固定、种植义齿和人工心脏瓣膜为例,探讨了不同人工器官的失效机理和采用的延寿措施,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生物摩擦学 人工器官 生物材料 表面工程
下载PDF
记忆合金网二期成形人工气管置换术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凤瑞 张银合 +3 位作者 刘德若 刘世民 余建军 辛育龄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 探讨能与自体气管完全愈合为一体的人工气管的制备方法。 方法 应用记忆合金网二期手术成形制成人工气管 ,经过 2年的动物实验后 ,应用于临床 ,为 1例复发性气管类癌 ,重建了气管。 结果 这种外带有肌肉血管蒂 ,内面为皮肤复... 目的 探讨能与自体气管完全愈合为一体的人工气管的制备方法。 方法 应用记忆合金网二期手术成形制成人工气管 ,经过 2年的动物实验后 ,应用于临床 ,为 1例复发性气管类癌 ,重建了气管。 结果 这种外带有肌肉血管蒂 ,内面为皮肤复盖替代了气管上皮的“三明治式”人工气管 ,上下端吻合口与自体气管完全愈合 ,结合为一体 ,完全符合气管的生理机能。手术 1次成功 ,无并发症 ,术后随访 6个月 ,患者生活劳动正常。 结论 “三明治式”记忆合金网二期手术成形带蒂人工气管能与自体气管紧密愈合并完全融为一体。这种气管内面复盖自体皮肤 ,没有排异、血供丰富、易于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合金网 二期手术 人工气管置换术 制备方法 气管重建
原文传递
应用三维培养技术体外重建角膜组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家祺 张胜 +3 位作者 郭琳洁 郑湖玲 林健贤 郑健樑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4-247,T001,共5页
目的 探讨三维培养技术体外重建角膜组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原代培养人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 ,通过胶原凝胶三维培养系统 ,体外重建角膜结构 ,应用裂隙灯检测人工角膜的透明度 ,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细... 目的 探讨三维培养技术体外重建角膜组织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原代培养人角膜上皮、基质及内皮细胞 ,通过胶原凝胶三维培养系统 ,体外重建角膜结构 ,应用裂隙灯检测人工角膜的透明度 ,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在三维培养系统中生长的特性。结果重建的角膜组织为良好的三层结构 :角膜上皮细胞形成复层结构 ;内皮细胞形成单层结构 ,且排列规则 ;角膜基质细胞呈散在分布。电镜观察 ,细胞在Ⅰ型胶原中存活并合成胶原纤维。结论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 ,能够体外重建结构较规则、透明度较高的角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器官 角膜 组织培养 体外重建 三维培养技术
原文传递
气管切除术麻醉及手术方式探讨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凤瑞 张银合 +2 位作者 杨金龙 邢学忠 云阔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疾病气管切除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气管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麻醉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与结果的关系。结果局部麻醉(局麻)气管切开插管麻醉2例,经气管造口插管麻醉2例,体外循环2例,气管插管全身麻... 目的探讨不同气管疾病气管切除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气管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麻醉和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其与结果的关系。结果局部麻醉(局麻)气管切开插管麻醉2例,经气管造口插管麻醉2例,体外循环2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2例,全组无麻醉和手术死亡。局部切除3例,节段性切除15例,气管切除最长80cm。节段性切除后一期吻合8例,记忆合金网二期成形人工气管7例,人工气管长度30~50cm。随访5个月~8年,4例因肿瘤等原因分别死于术后4,11及12个月,其余均生存。结论气管切除的麻醉与手术方式因人而异,高危患者可以体外循环,或者局麻下气管切开插管;开胸后切开气管或右主支气管,行左主支气管插管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全身状况差者可仅行局部切除,切除气管小于5cm者可行节段性切除一期吻合,大于55cm者,可以用记忆合金网二期成形人工气管重建气管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除 麻醉 插管 手术方式 节段性 一期吻合 局麻 生存
原文传递
医用纺织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严佳 李刚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1-200,共10页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性能稳定的医用纺织品,对医用纺织品及其原材料的种类、构成形式、物理性能、生物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医用纺织品的常见制备加工技术、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医用纺织品的未... 为开发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有效性能稳定的医用纺织品,对医用纺织品及其原材料的种类、构成形式、物理性能、生物性能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介绍了医用纺织品的常见制备加工技术、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医用纺织品的未来发展需求和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机遇。最后指出:天然和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正在被广泛用于医用纺织品中,这些材料因其易于加工、可降解性、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使得医用纺织品能够用于体内植入、软组织修复、医疗保健和卫生等相关领域;医用纺织品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生物材料、纺织和医学临床的多学科人才团队协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纺织品 卫生保健用纺织品 人工器官 植入型医用纺织品
下载PDF
新型人工腰椎间盘的研制及其静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东生 郝松林 +1 位作者 刘尚礼 李春海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人工腰椎间盘用来代替人体被切除的椎间盘。方法:用钛合金制成上下盖板,用超高密度聚乙烯制成中间的滑动核。盖板表面经生物活性处理并通过其上的6个突齿与上下椎骨牢固固定。用材料试验机测定其静态力学性能。...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人工腰椎间盘用来代替人体被切除的椎间盘。方法:用钛合金制成上下盖板,用超高密度聚乙烯制成中间的滑动核。盖板表面经生物活性处理并通过其上的6个突齿与上下椎骨牢固固定。用材料试验机测定其静态力学性能。结果:新型人工腰椎间盘静态试验呈现粘弹性特征。既具有纵向弹性,又具有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旋转功能。结论:新型人工腰椎间盘的静态力学性能符合人体腰椎间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设计 人工器官 生物力学 人工腰椎间盘
下载PDF
气动人工肌肉伺服平台的建模 被引量:13
8
作者 朱笑丛 陶国良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56-1060,共5页
为克服传统液压或电气驱动并联平台的不足,提出了将气动人工肌肉应用于并联伺服平台的驱动关节,实现平台位姿控制.通过对平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合气动人工肌肉的充气压力-伸缩力-伸缩比三者的关系,建立了气动人工肌肉并联伺... 为克服传统液压或电气驱动并联平台的不足,提出了将气动人工肌肉应用于并联伺服平台的驱动关节,实现平台位姿控制.通过对平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结合气动人工肌肉的充气压力-伸缩力-伸缩比三者的关系,建立了气动人工肌肉并联伺服平台位姿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输入一定电压来控制气动人工肌肉的充气压力,可实现伺服平台的二自由度转动,而且系统运动平稳.同时分析了在相同输入电压和初始位姿条件下,不同惯性负载和力矩负载对伺服平台响应速度和稳态位姿的影响.所得模型及仿真分析为气动肌肉系统的高精度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人工肌肉 伺服平台 数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生物材料复合人工食管的设计、制备与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秦雄 徐志飞 +3 位作者 史宏灿 赵学维 孙康 高向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41-544,共4页
目的 筛选研制人工食管的最适生物材料 ,探讨其特殊的成型工艺 ,并通过动物模型了解其用于食管缺损重建的可行性 ,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根据理想化食管替代物的要求 ,设计出聚氨酯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人工食管 ,由医用聚... 目的 筛选研制人工食管的最适生物材料 ,探讨其特殊的成型工艺 ,并通过动物模型了解其用于食管缺损重建的可行性 ,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根据理想化食管替代物的要求 ,设计出聚氨酯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人工食管 ,由医用聚氨酯制成直管状内管 ,外壁采用胶原蛋白 壳聚糖多孔状海棉覆盖。将 1 3只成年健康杂种犬分为 2组 ,以聚氨酯 胶原蛋白壳聚糖复合人工食管为实验组 (8只 ) ;硅橡胶管作为对照组 (5只 ) ,构建犬颈段食管置换与重建的动物模型。 结果 实验组犬术后人工食管假体能迅速被宿主周围组织包绕达到生物学固定 ;内腔可见不规则黏膜上皮生长 ,1个月后覆盖内腔全长 ;吻合口肉芽组织生长不明显 ,动物存活达 1 2个月的 1只 ,现仍存活良好。对照组犬术后人工食管内腔未见黏膜上皮生长 ,动物均在术后 2个月内死亡。 结论 聚氨酯 胶原蛋白壳聚糖生物材料复合人工食管可应用于食管置换重建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人工食管 设计 制备 动物实验 生物相容性
原文传递
中国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专家共识(2021年)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 史伟云 +4 位作者 高华 刘祖国 徐建江 李莹 潘志强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7-733,共7页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严重眼烧伤(化学烧伤、热烧伤)、自身免疫相关性及瘢痕性角结膜疾病等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目前代表性产品有美国波士顿(Boston)人工角膜和俄罗斯Micof人工角膜,相关手术已在全球开展... 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多次角膜移植失败、严重眼烧伤(化学烧伤、热烧伤)、自身免疫相关性及瘢痕性角结膜疾病等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复明的唯一方法。目前代表性产品有美国波士顿(Boston)人工角膜和俄罗斯Micof人工角膜,相关手术已在全球开展近30年,术后2年的成功率高达85%以上。随着我国领扣型人工角膜(仿BostonⅠ型人工角膜)批准上市和米赫人工角膜(仿Micof人工角膜)完成临床试验,国产人工角膜将给我国终末期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机会。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与常规角膜移植手术有诸多不同,为了使国产人工角膜在临床得到规范使用,减少手术并发症,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该领域专家,在国产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围手术期用药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为我国规范开展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器官 假体和植入物 角膜 眼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多数赞同
原文传递
^(131)Ⅰ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甲亢合并重型肝炎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晖 张阳德 +2 位作者 邓豪余 李新辉 梁昌华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131)I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3例甲亢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2组:A 组为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组,B 组为^(131)I 治疗组;其中 B 组又分为2组:B1组为... 目的探讨^(131)I结合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3例甲亢合并重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分成2组:A 组为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组,B 组为^(131)I 治疗组;其中 B 组又分为2组:B1组为非 ALSS 组,B2组为 ALSS组。分别比较 A、B 组的治愈好转率和 B1、B2组的治愈率,并观察每次 ALSS 治疗后1周内甲状腺激素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B 组的治愈好转率(96.0%)明显高于 A 组(61.1%,P<0.05);B2组的治愈率(84.6%)明显高于 B1组(33.3%.P<0.05);每次 ALSS 治疗后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迅速控制甲亢是治疗甲亢合并重型肝炎的关键;^(131)I 治疗较 ATD 更为有效;ALSS 可提高^(131)I 治疗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人工器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炎
下载PDF
组织工程食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鲍春荣 丁芳宝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很多食管疾病需要行食管替代术,用自身组织行食管替代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而现有的人工食管无法满足食管替代的要求。利用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人工食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希望,本文就利用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人工食管的发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人工器官 食管 食管疾病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人工气管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史宏灿 徐志飞 秦雄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6期972-975,共4页
目的 通过材料筛选和编织成型工艺制备一种新型的人工气管假体 ,构建犬颈段气管缺损与重建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模拟气管解剖结构和几何形状 ,用聚丙烯和聚乙丙交酯纤维整体编织成网状直形管作为基本支架 ,根据涂层材料和涂层方法的... 目的 通过材料筛选和编织成型工艺制备一种新型的人工气管假体 ,构建犬颈段气管缺损与重建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模拟气管解剖结构和几何形状 ,用聚丙烯和聚乙丙交酯纤维整体编织成网状直形管作为基本支架 ,根据涂层材料和涂层方法的不同制成 3种类型人工气管 ,( 1)Ⅰ型人工气管 :网管内壁依次涂聚氨酯和胶原蛋白溶液封闭网管内壁网孔 ,外壁覆盖胶原蛋白 羟基磷灰石微孔状海绵层 ;( 2 )Ⅱ型人工气管 :网管内外壁均涂聚氨酯 ;( 3)Ⅲ型人工气管 :网管内外壁仅涂胶原蛋白溶液。采用Ⅰ、Ⅱ、Ⅲ型人工气管分别对 8、4、4只犬行人工气管移植术 ,于术后 30、90、180d行纤维支气管镜、X线摄片及CT扫描检查 ,术后 180d处死全部动物 ,组织标本行病理及电镜观察。结果  ( 1)移植Ⅰ型人工气管犬 ,5只存活至 180d处死 ,3只犬分别因切口感染与吻合口瘘、假体滑脱及实验原因于术后 4 5、96、90d死亡。处死犬假体与宿主气管及周围组织融为一体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黏膜上皮不同程度地越过上、下吻合口向假体内腔中央汇合 ,新生的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有纤毛超微结构。X线摄片和CT扫描示人工气管显影清晰 ,无移位、通畅良好 ,假体周围组织中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新骨。 ( 2 )移植Ⅱ型人工气管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管 假体 移植 术后 X线摄片 缺损 吻合口 气管黏膜 上皮 动物
原文传递
无源磁浮人工心脏泵的改进型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钱坤喜 曾培 +1 位作者 茹伟民 袁海宇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593-595,共3页
磁力轴承没有机械接触 ,机械旋转泵应用磁力轴承后就可以解决机械磨损及轴承处产生血栓的问题。但是 ,国外使用的磁力轴承均是电磁铁加位置测量及反馈控制 ,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大 ,而且消耗附加电能 ,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也差。作者探索用... 磁力轴承没有机械接触 ,机械旋转泵应用磁力轴承后就可以解决机械磨损及轴承处产生血栓的问题。但是 ,国外使用的磁力轴承均是电磁铁加位置测量及反馈控制 ,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大 ,而且消耗附加电能 ,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也差。作者探索用永久磁铁制作磁力轴承 ,研制成改进型无源磁浮叶轮泵。泵的转子径向由永磁体磁力支承 ,转子的一端紧固着叶轮 ,另一端镶嵌磁钢 ;与转子磁钢相对 ,驱动电机线圈产生旋转磁场 ,驱动转子旋转。在实验室用生理盐水试验 ,当转子静止或低于 40 0 0 rpm旋转时 ,转子磁钢在轴向同位于转子和定子之间的隔板有一点接触 ,接触点位于转子的轴线上。当转子转速逐渐增加至 40 0 0 rpm以上 ,转子在轴向与定子脱离 ,从而实现完全磁浮。由于转子轴向磁浮由液动力产生 ,且转子磁钢有陀螺效应 ,所以转子在浮起的过程中运转非常平稳。当用作左心室辅助装置时 ,叶轮血泵工作转速范围在 5 0 0 0~ 80 0 0 rpm之间 ,所以实用时转子完全磁浮是不成问题的。无源磁浮技术是对 Earnshaw理论 ( 1842 )及 Braunbeck推论 ( 193 9)的重大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磁浮叶轮血泵 Earnshaw理论 Braunbeck推论 无源磁浮人工心脏泵 改进型设计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高危出血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清岳 孙甲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354-135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高危出血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15例伴出血或出血倾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浆置换(PE)序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4h,应用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液)...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高危出血肝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15例伴出血或出血倾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行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浆置换(PE)序贯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4h,应用枸橼酸-葡萄糖抗凝溶液A(ACD-A液)为抗凝剂自滤器前输入,于血路管的静脉侧补充10%葡萄糖酸钙。血流速设置为100~120mL/min,ACD-A液及钙剂输入速度根据血流及滤器后离子钙(iCa2+)水平调整以维持滤器后iCa2+0.35~0.45mmol/L,血清iCa2+0.9~1.2mmol/L。术前纠正低氧血症及低钙血症。监测有效治疗时间(顺利完成治疗)以及治疗2h、4h及6h时酸碱变化、血清总钙与血清iCa2+比值、钠离子(Na+)水平。结果共进行治疗38次,有效治疗时间完成35例次,3例次因出现跨膜压升高终止治疗,治疗期间监测2h、4h及6h酸碱变化、钠离子(Na+)水平,基本无明显变化;共检测外周iCa2+110次,16次检测到外周血离子钙〈0.9mmol/L,最低值为0.63mmol/L,2例次诱发肢体抽搐,血清总钙与血清iCa2+比值监测〉2.5共6例次,给予增加置换液流量后改善且均发生在晚期肝功能衰竭患者当中。结论局部枸橼酸抗凝序贯式人工肝在严密监测及积极应用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应用于伴出血倾向的肝功能衰竭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但晚期肝衰患者中使用仍有枸橼酸蓄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 抗凝 人工器官 出血 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术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丽强 白华 黄一飞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 评价复杂性角膜混昆浊患者行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接受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术的患者57例(61只眼).其中化学伤19例,热烧伤17例... 目的 评价复杂性角膜混昆浊患者行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接受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植入术的患者57例(61只眼).其中化学伤19例,热烧伤17例,爆炸伤6例,角膜炎8例,自身免疫2例,角膜内皮失代偿9例.人工角膜植入术按照美国麻省眼耳鼻喉医院标准化手术方式,并常规行晶状体切除.术后至少随访观察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9±9)个月(2~ 27个月),并记录其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前患者视力均为光感、手动或指数,术后47只眼(77.0%)视力在0.1或以上,其中18只眼(29.5%)术后最好矫正视力高于0.3.术后出现载体角膜溶解10只眼(16.4%),人工角膜后膜6只眼(9.8%),青光眼12只眼(19.7%),视网膜脱离2只眼(3.3%),脉络膜脱离1只眼(1.6%),眼内炎2只眼(3.3%).并发症采取对症处理,除青光眼患者及2例眼内炎患者,所有患者视力可以维持原最好矫正视力.结论 Boston Ⅰ型人工角膜适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难于成功的患者,特别适合用于多次角膜移植失败患者,对于角膜严重血管化患者是有效的复明手段.术后长期密切随访以及正确处理相关并发症是保证长期维持较好效果的必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人工器官 假体植入 手术后并发症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眼烧伤
原文传递
纺织材料在医学及保健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贞俊 《上海纺织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25,共3页
随着纺织生产技术及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文章对纺织材料在医学和保健卫生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叙述了医用和保健卫生用制品的种类、功能、生产方法和所用原料。
关键词 医用纺织品 医用绷带 医用纱布 人造血管 人工器官 卫生用纺织品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肌非线性控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社平 林良明 颜国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13-716,共4页
运用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肌非线性控制方案 .由原系统导出 n- m阶逆系统模型 ,并与原系统一起构成具有反馈结构的伪线性系统 ,从而可方便地运用线性控制理论完成对控制系统的设计 .用 BP神经网络逼近... 运用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肌非线性控制方案 .由原系统导出 n- m阶逆系统模型 ,并与原系统一起构成具有反馈结构的伪线性系统 ,从而可方便地运用线性控制理论完成对控制系统的设计 .用 BP神经网络逼近逆系统模型 ,并借助于递推预报误差算法来训练神经网络 ,该算法与传统的 BP算法相比具有更好的收敛特性 .设计了一个具有单关节的人工肌试验系统 .给出了人工肌关节跟踪正弦波和矩形波参考信号的试验结果 .与传统的线性控制方案比较 ,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肌非线性控制方案能够得到更快的控制速度和更高的控制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肌 神经网络 逆系统方法 非线性控制 机器人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修饰纳米羟基磷灰石工程骨的相容性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明磊 王大鹏 尹若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3061-3065,共5页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nano-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构建可分泌促进成血管活性细胞因子能力工程骨的相容性.方法 以BMSCs为靶细胞进行VEGF基因转染,观察转染及...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nano-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构建可分泌促进成血管活性细胞因子能力工程骨的相容性.方法 以BMSCs为靶细胞进行VEGF基因转染,观察转染及基因的表达情况.将BMSCs及转染细胞与nano-羟基磷灰石(H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支架材料复合,观察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 转染结果显示空白质粒转染率为39.1%、VEGF组为40.1%.接种5d后,细胞的黏附在支架孔壁上,两组细胞黏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细胞转染VEGF基因后,能够良好存活并与nano-HA/PLGA支架材料复合,高效率表达VEGF,为保证工程骨具有良好生物活性提供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器官 内皮生长因子 基因 调节 生物医学工程
原文传递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保森 辛绍杰 +5 位作者 邢汉前 赵军 邹正升 张彬 陈德永 毛远丽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Baxter 550人工肾和Biologic DTsystem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肝炎患者 83例 ,其中重型肝炎患者66例。结果 治疗后平均胆红素、ALT、AST、BUN、Cr及内毒素... 目的 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Baxter 550人工肾和Biologic DTsystem进行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肝炎患者 83例 ,其中重型肝炎患者66例。结果 治疗后平均胆红素、ALT、AST、BUN、Cr及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66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治愈好转 31例 (47 0 % ) ,死亡或自动出院 35例 (53 0 % ) ,对照组 1 81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治愈好转 50例 (2 7 6 % ) ,死亡或自动出院 1 31例 (72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支持系统 治疗 重型病毒性肝炎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