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2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6
1
作者 艾嫦 朱妍妍 赵长琦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乌头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其中二萜生物碱是历来的研究热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乌头属植物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杀虫等作用。目前乌头属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北温带地区,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乌头属植物主要的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其中二萜生物碱是历来的研究热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乌头属植物具有镇痛、抗炎、抗肿瘤及杀虫等作用。目前乌头属植物内生菌的研究也逐渐开展。本文对乌头属植物近年来报道的新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利用植物内生菌产生活性成分等进行了综述,可为乌头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化学成分 二萜生物碱 药理研究 内生菌
下载PDF
铁棒锤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杨智锋 刘建峰 +2 位作者 张红 党秋萍 郑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1771-1773,共3页
关键词 伏毛铁棒锤 质量标准研究 药材 aconitum PENDULUM 毛茛科植物 乌头碱 生药学研究 活血祛瘀 祛风除湿
下载PDF
新疆药用乌头的民族植物学 被引量:25
3
作者 吾买尔夏提 魏岩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年第4期29-30,共2页
本文对新疆乌头属药用植物在哈萨克民族中的应用进行调查 ,基本弄清乌头属的药用部位、民间药用方法 。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疆 乌头属植物 资源 地理分布 毛茛科
下载PDF
数据挖掘乌头类中成药不良反应特点与合理用药警戒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晓朦 李凡 +2 位作者 张冰 陈小芬 朴晶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临床常用的乌头类中药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具有毒性,以其为主要组成的中成药安全性也是临床争议的热点。数据挖掘含有乌头类中药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特点与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警戒措施,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 临床常用的乌头类中药包括川乌、草乌、附子等,具有毒性,以其为主要组成的中成药安全性也是临床争议的热点。数据挖掘含有乌头类中药成方制剂的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特点与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警戒措施,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检索自1984年以来国内期刊文献数据库中有关乌头类中成药的ADR/ADE详细个案,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Clementine 12.0,Cytoscape 3.3.0平台进行个案信息提取与数据挖掘。最终纳入78例ADR/ADE个案报道,涉及30个品种,92.31%案例肯定或很可能由乌头类中成药引起,大多累及多系统/器官损害,转归情况良好,死亡案例1例。纳入ADR/ADE的发生与患者机体、药物毒性以及临床用药等因素均有关。患者年龄与ADR/ADE表现关联最密切,以60~69岁患者为高发人群;含川草乌的制剂较含附子安全隐患更大;临床用药过程中超说明书剂量使用是最主要的隐患问题等。针对乌头类中成药ADR/ADE发生规律以及临床应用特点,提示临床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过敏体质者的用药安全,严格控制用法用量与疗程,同时加强公众用药安全教育,避免误用滥用,从而保障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中成药 不良反应/事件 合理用药 警戒
原文传递
草乌几种炮制品的镇痛作用比较 被引量:21
5
作者 陈龙 蔡宝昌 +2 位作者 马骋 曾晓晖 叶定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0-22,共3页
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比较研究了草乌润后加压蒸新法炮制品和药典法炮制品、生品的镇痛效果。结果证明新法炮制品中以草乌润后加压蒸制时间较长者(新法1炮制品,润48h后,68.65kPa,115℃蒸2h)的镇痛作用明显,显著... 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比较研究了草乌润后加压蒸新法炮制品和药典法炮制品、生品的镇痛效果。结果证明新法炮制品中以草乌润后加压蒸制时间较长者(新法1炮制品,润48h后,68.65kPa,115℃蒸2h)的镇痛作用明显,显著优于药典法炮制品(P<0.05)而与草乌生品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润蒸炮制 炮制 止痛
下载PDF
四川乌头属的修订 被引量:23
6
作者 罗艳 杨亲二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6,共8页
四川是我国乌头属AconitumL.植物的重要分布区。本文对该地区的乌头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通过文献查阅、野外观察和标本室研究,对乌头属的形态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式样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叶分裂程度、上萼片的形状和花梗毛被... 四川是我国乌头属AconitumL.植物的重要分布区。本文对该地区的乌头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通过文献查阅、野外观察和标本室研究,对乌头属的形态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式样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叶分裂程度、上萼片的形状和花梗毛被等性状是较为可靠的分种依据,但是在个别情况,这些性状也会在同一种的同一居群内或不同居群间发生变化。花瓣和种子的特征对于属下划分有重要意义。本文承认四川乌头属植物有46种11变种,另有2种和1变种暂存疑。29种和22变种降为异名;作出新组合2个,其中包括1个改级新组合。紫乌头A.delavayiFranch.和保山乌头A.nagarumStapf为四川新分布记录。对康定乌头A.tatsienenseFinet&Gagnep.、川鄂乌头A.henryiPritz.和狭裂乌头A.refractum(Finet&Gagnep.)Hand.-Mazz.进行了后选模式的标定。初步澄清了东俄洛乌头A.tongolenseUlbr.和狭裂乌头等种类中长期存在的名实混乱。还给出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以及分亚属、分系和分种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乌头属植物 新分布记录 分种检索表 分类修订 野外观察 比较分析 变异式样 形态性状 发生变化 后选模式 形态描述 地理分布 新组合 居群 分布区 标本室 特征对 变种 中长期 异名
下载PDF
蒙药草乌叶化学成分及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乌力吉特古斯 白学良 +2 位作者 阿拉坦松布尔 包淑芝 刘淑萍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2-474,共3页
关键词 《无误蒙药鉴》 临床研究进展 草乌叶 化学成分 aconitum 《晶珠本草》 《中国药典》 2005年版 毛茛科植物 淋巴腺肿大
下载PDF
乌头类中药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肖凯 李宏霞 +4 位作者 王亚其 王莉 彭成 郭立 刘玉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研究乌头类中药盐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性。方法:选用SD大鼠,实验分为5组:盐附子1.14 g生药/kg,3.43 g生药/kg;10.30 g生药/kg,生川乌13.0 g生药/kg;生草乌8.3 g生药/kg,另设阴性对照(蒸馏水)组和阳性对照(维生素A... 目的:研究乌头类中药盐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的胚胎毒性及致畸性。方法:选用SD大鼠,实验分为5组:盐附子1.14 g生药/kg,3.43 g生药/kg;10.30 g生药/kg,生川乌13.0 g生药/kg;生草乌8.3 g生药/kg,另设阴性对照(蒸馏水)组和阳性对照(维生素A)组,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于妊娠第7至16天,阳性对照组大鼠于妊娠第9至12天灌胃给药。结果:盐附子10.30 g生药/kg剂量组和生川乌13.0 g生药/kg剂量组、生草乌8.3 g生药/kg剂量组对大鼠都出现了轻微母体毒性(孕鼠体重增加缓慢和摄食量减少);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生草乌8.3 g生药/kg剂量组出现胎鼠身长减小,胸骨骨化数减少(P<0.05);其余无异常。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乌头类中药盐附子、生川乌、生草乌对大鼠均无致畸作用;生草乌8.3 g生药/kg有一定的胚胎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类中药 乌头生物碱 胚胎毒性 致畸性 大鼠
下载PDF
中国乌头属分布式样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肖小河 陈士林 陈善墉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2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国产乌头属划为4个分布区,同时探讨了各区的地理、气候和植物区系特点以及该属植物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 乌头属 分布式样 聚类分析 毛莨科
下载PDF
蒙药“诃子解草乌毒”减毒存效机理的代谢组学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丹丹 马子兴 +3 位作者 张晓菲 苗昕 邢海燕 李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599-1604,共6页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采用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的方法研究诃子对于生草乌的"减毒存效"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生草乌组、诃子制草乌组、生草乌-诃子3∶1配伍组、生草乌-诃子1∶1配伍组、生草乌-诃... 目的:从代谢组学的角度,采用高效液相与质谱联用的方法研究诃子对于生草乌的"减毒存效"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生草乌组、诃子制草乌组、生草乌-诃子3∶1配伍组、生草乌-诃子1∶1配伍组、生草乌-诃子1∶3配伍组、阳性药组,按0.12 g·kg^(-1)的剂量给药7 d,分别进行棉球肉芽肿试验、二甲苯耳肿胀试验、醋酸扭体试验及热板试,比较每组小鼠肉芽肿胀率、耳肿胀率、扭体次数及舔足潜伏期;将大鼠按以上方法随机分组,按0.12 g·kg^(-1)的剂量给药4周,通过SIMCA-P软件分析生草乌导致大鼠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及代谢通路,通过试剂盒检测每组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含量来评估生草乌对大鼠心脏和肝脏的毒性作用。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各实验组都具有明显的抑制肉芽肿胀及耳肿胀效果(P<0.05),扭体次数明显降低(P<0.05),舔足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与阳性药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生草乌导致大鼠毒性代谢通路有酰胺tRNA的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甲烷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6条代谢通路;生草乌会使大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诃子可以降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的含量。结论:诃子对于生草乌具有"减毒存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乌 诃子 代谢组学 氨基酸代谢
原文传递
紫乌头复合体nrDNA的ITS序列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富民 葛颂 陈文俐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0-228,共9页
对乌头属AconitumL .2 7个类群的nrDNAITS序列进行了简约法与邻接法分析 ,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乌头亚属subgen .Aconitum的蔓乌头系ser.Volubilia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显柱乌头系ser.Stylosa与兴安乌头系ser.Ambigua各自... 对乌头属AconitumL .2 7个类群的nrDNAITS序列进行了简约法与邻接法分析 ,两种方法得到的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乌头亚属subgen .Aconitum的蔓乌头系ser.Volubilia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显柱乌头系ser.Stylosa与兴安乌头系ser.Ambigua各自作为单系类群也没有得到支持。特产于云南西北部横断山区的一些种之间存在非常近的系统发育关系 ,说明这些种可能是近期物种形成的产物。紫乌头A .delavayi复合体的不同类群在系统发育树上位于不同的分支中。含西南乌头A .episcopale的分支最为独特 ,处于系统发育树靠近基部的位置 ;松潘乌头A .sungpanense与弯喙乌头A .campylorrhynchum组成一个分支 ;另一个分支含土官村乌头A .tuguancunense、紫乌头A .delavayi、玉龙乌头A .stapfianum与黄草乌A .vilmorinianum。上述结果表明 ,紫乌头A .delavayi复合体不是一个单系类群 ,可能经历了 3次不同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属 紫乌头复合体 横断山区 系统发育 ITS序列 毛莨科
下载PDF
乌头类中药毒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天宇 俞腾飞 +1 位作者 李树民 李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72-1975,共4页
乌头类中药是一类常用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毒性极强,其主要毒性成分是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同时也是有效成分,因此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应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药物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 乌头类中药是一类常用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然而毒性极强,其主要毒性成分是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同时也是有效成分,因此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应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药物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了解药物的毒性,更迫切地需要了解其致毒机制及毒性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对药物的安全性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因此毒代动力学及代谢组学评价已逐渐成为创新药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客观、规范的乌头类中药安全评估体系,正确评估和运用其毒性,是药物性能开发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近年来对乌头类药物的毒代动力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提出加强乌头类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工作,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安全评价体系,使民族瑰宝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毒代动力学 代谢组学
原文传递
川草乌复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晓朦 张冰 +1 位作者 李凡 田志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7-233,共7页
Meta分析含川草乌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RA治疗用药参考与依据。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 Med、Cochrane Library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时间从建... Meta分析含川草乌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RA治疗用药参考与依据。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Pub Med、Cochrane Library等期刊文献数据库,时间从建库截至2017年7月。依据既定的纳入标准,共获得含川草乌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8项。按照川草乌入药种类不同,分为川乌亚组(6RCTs)、草乌亚组(1RCT)、川草乌叠加亚组(1RCT)。结果显示,较西医常规用药,联合应用含川乌、草乌、川草乌叠加的中药复方均可提高RA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分别为(6RCTs,RR=1.19,95%CI[1.10,1.28],P〈0.000 01),(1RCT,RR=1.43,95%CI[1.18,1.73],P=0.000 2),(1RCT,RR=1.27,95%CI[1.02,1.58],P=0.03)。联合用药对患者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双手握力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均有改善作用,但对关节压痛数的作用不显著。同时,纳入RCT中联合应用川草乌不良反应/事件(ADR/ADE)34例,常规西药治疗ADR/ADE 86例,川乌、川草乌叠加用药亚组ADR/ADE发生率更低,草乌亚组则与常规西药对照组无异。现有临床研究显示,含川草乌中药复方与西药联合应用治疗RA的疗效与安全性均较单独应用西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受RCT质量不高、缺少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等局限,该结果还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草乌 类风湿性关节炎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川草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益-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晓朦 金勇男 +1 位作者 张冰 李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势缠绵、较难治愈,常规治疗用药周期长、易诱发不良反应,特别需要考量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毒性中药川草乌作为RA治疗重要手段之一,用药存在一定争议。该研究切入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量化评估川...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势缠绵、较难治愈,常规治疗用药周期长、易诱发不良反应,特别需要考量患者的获益与风险。毒性中药川草乌作为RA治疗重要手段之一,用药存在一定争议。该研究切入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基于多准则决策模型量化评估川草乌中药单独应用以及联用西药的效益与风险。采用Rev Man 5.2软件分别综合21项川草乌单独应用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49项川草乌联用西药治疗RA的RCT各指标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西药治疗,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用西药,川草乌均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合RA治疗的效益-风险评价指标决策体系,应用Hiview 3软件以及Crystal Ball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川草乌单独应用与联用西药的效益值、风险值、效益-风险总值。结果显示川草乌联用西药的效益高于其单独应用(效益差=15,95%CI[9.72,20.25]),但其风险也相对更高(风险差=23,95%CI[15.57,30.55]),当效益与风险对RA患者同等重要时,川草乌单独应用的效益-风险总值为58,联用西药为55,且单独应用优于联用西药的概率为81.07%。由此可见,川草乌是RA临床治疗手段的重要补充,且当患者对于风险的可接受性较低时,则不推荐中西药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 效益-风险评价 多准则决策 蒙特卡洛
原文传递
UPLC-Q-TOF/MS-based metabolomic studies on the toxicity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uanwu and the detoxification mechanisms of Gancao, Baishao, and Ganjiang 被引量:20
15
作者 DONG Hui YAN Guang-Li +4 位作者 HAN Ying SUN Hui ZHANG Ai-Hua LI Xian-Na WANG Xi-Ju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9期687-698,共12页
Chuanwu(CW),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from the mother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Ranunculaceae), has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Unfortunately, its toxicity is frequen... Chuanwu(CW), a famou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from the mother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Ranunculaceae), has be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diseases. Unfortunately, its toxicity is frequently reported because of its narrow therapeutic window. In the present study, a metabolomic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phenotypically biochemical perturbation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CW-induced toxicity.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oxicity biomarkers in the urine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detoxification by combination with Gancao(Radix Glyeyrrhizae, CG), Baishao(Radix Paeoniae Alba, CS) and Ganjiang(Rhizoma Zingiberis, CJ), which were screened from classical TCM prescriptions. Urinary metabolomics was performed by UPLC-Q-TOF-HDMS, and the mass spectra signals of the detected metabolite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using pattern recognition methods. As a result, seventeen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CW toxicity were identified,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pentose and glucuronate interconversions, alanine, 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 among other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ost toxicity biomarkers were effectively modulated towards the normal range by the compatibility drugs. It indicated that the three compatibility drugs could effectively detoxify CW. In summary, our work demonstrated that metabolomics was vitally significant to evaluation of toxicity and finding detoxification methods for T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bolomics aconitum Chuanwu Detoxification Compatibility
原文传递
Identific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the extracts of single Fuzi herb and FuziGancao herb-pair by UFLC-IT-TOF/MS 被引量:16
16
作者 YANG Yan YIN Xin-Juan +4 位作者 GUO Hui-Min WANG Ru-Lin SONG Rui TIAN Yuan ZHANG Zun-Jian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7期542-553,共12页
AIM: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stablish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uzi-Gancao herb pair(FG), consisting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Fuz... AIM: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stablish a specific and sensitive method to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uzi-Gancao herb pair(FG), consisting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Fuzi, Chinese) and Roast Radix Glycyrrhizae(Glycyrrhiza glabra L., Gancao, in Chinese) and Fuzi alone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FG. METHOD: An ultra-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FLC/MS-IT-TOF) method using diazepam as internal standard was develop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Fuzi and FG.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achieved on a UFLC column using a gradient program with 40 mmol?L-1 ammonium acetate and acetonitrile as the mobile phase. RESULTS: Fifty-one of the sixty compounds, including forty-five C19-diterpenoid alkaloids and six C20-diterpenoid alkaloids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in the extracts of Fuzi and FG through accurate mass measurements and fragmentation patterns. Comparing the contents of these alkaloids in these two extrac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di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DDAs) and the alkylolamine-diterpenoid alkaloids(ADAs) were increased, while the monoester-diterpenoid alkaloids(MDAs) were decreased in the extracts of FG. CONCLUSION: This work provide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Fuzi preparations, and th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compatibility mechanisms of F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um carmichaelii Radix Rhizoma Glycyrrhizae Diterpenoid alkaloids UFLC-IT-TOF/MS
原文传递
乌头与贝母配伍化学成分变化的UPLC/Q-TOFMS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王超 王宇光 +3 位作者 梁乾德 让蔚清 肖成荣 高月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20-1928,共9页
利用UPLC/Q-TOFMS对中药十八反药对——乌头贝母配伍的合煎液与合并液进行检测,经过MassLynx 4.1分析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发现合煎后次乌头碱水解受到部分抑制,而其他主要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溶出较少且水解较彻底,乌头与川贝配伍合煎的... 利用UPLC/Q-TOFMS对中药十八反药对——乌头贝母配伍的合煎液与合并液进行检测,经过MassLynx 4.1分析其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发现合煎后次乌头碱水解受到部分抑制,而其他主要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溶出较少且水解较彻底,乌头与川贝配伍合煎的毒性相对较小,因而可能通过合理炮制减毒后应用于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反 UPLC Q-TOFMS 液质联用 乌头 贝母
原文传递
诃子制草乌的炮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红霞 杜玉枝 +2 位作者 肖远灿 李岑 魏立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目的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指标,优化得到诃子制草乌的炮制工艺;并尝试用特征图谱的方法,分析炮制品的质量。方法建立测定草乌中3种乌头碱含量的HPLC法和测定草乌特征图谱的方法,根据《蒙药炮制学》中记载的工艺进行单... 目的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含量为指标,优化得到诃子制草乌的炮制工艺;并尝试用特征图谱的方法,分析炮制品的质量。方法建立测定草乌中3种乌头碱含量的HPLC法和测定草乌特征图谱的方法,根据《蒙药炮制学》中记载的工艺进行单因素、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优化炮制工艺,同时,对生品和不同炮制品进行特征图谱的分析,考察相似度和3种乌头碱总含量变化规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影响炮制品中3种乌头碱总含量的关键因素依次为:诃子加入量>诃子粒度>加水量(辅料溶液量);炮制工艺的优化结果为:0.1 kg诃子肉、粒径约0.8 cm、加水制备成6 L辅料溶液,浸泡1.0 kg乌头,每天更换辅料溶液,连续浸泡3 d,取出晾干后即得;草乌炮制品和生品间相似度的变化趋势和3种乌头碱含量的变化趋势有差异。结论藏药草乌的炮制工艺可通过炮制品中乌头碱的含量来控制;炮制品的特征图谱只能作为辅助数据反应炮制品中3种乌头碱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乌 诃子 炮制 特征图谱 乌头碱
原文传递
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梦德 张述禹 翟海燕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目的 :验证蒙药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方法 ,估计乌头碱在小鼠体内的残存量 ,计算其表观半衰期 ,观察了蒙药诃子对草乌煎剂动物体内毒动学的影响。结果 :预先给诃子煎剂(i.g)后再给以生草乌煎剂 (IP)和... 目的 :验证蒙药诃子对草乌煎剂毒动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动物急性死亡率方法 ,估计乌头碱在小鼠体内的残存量 ,计算其表观半衰期 ,观察了蒙药诃子对草乌煎剂动物体内毒动学的影响。结果 :预先给诃子煎剂(i.g)后再给以生草乌煎剂 (IP)和单独给以生草乌煎剂 (IP)相比 ,草乌在动物体内均呈开放的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变化如下 :k1 2 由 1 .5 97/ h减小到 0 .781 / h;k2 1 由 0 .948/ h增加到 2 .999/ h;k1 0 由 0 .61 2 / h降低为0 .2 96/ h;CL从 0 .61 mg/ h/ (mg/ kg)减少为 0 .2 9mg/ h/ (mg/ kg) ;AUC从 884.7(mg/ kg) h提高到 2 63 2 .4(mg/kg) h。结论 :蒙药诃子对草乌可起到解毒作用 ,它通过和草乌生物碱特异性的结合 ,在体内缓慢释放和消除 ,使毒性缓解。本实验结果为阐明蒙医理论“诃子可解草乌毒”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子 草乌 毒动学 中药 药物制剂 制备
下载PDF
Two 2-(quinonylcarboxamino)benzoates from the lateral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被引量:14
20
作者 Zhi-Bo Jiang Xian-Hua Meng +5 位作者 Bing-Ya Jiang Cheng-Gen Zhu Qing-Lan Guo Su-Juan Wang Sheng Lin Jian-Gong Sh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53-656,共4页
Two new 2-(quinonylcarboxamino)benzoates, named aconicarmiquinamides A (1) and B (2), were isolated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the lateral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 Two new 2-(quinonylcarboxamino)benzoates, named aconicarmiquinamides A (1) and B (2), were isolated from an aqueous extract of the lateral roots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data analysis, and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with synthetic methyl 3.6- bis( diethylamino )benzoqunonylcarboxylate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nitum carmichaelii Ranunculaceae 2-(Quinonylcarboxamino)benzoates Aconicarmiquinamides A and B Methyl 3 6-his( diethylamino) benzoqunonylcarboxylateStructure elucid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