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Si,Al)_2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形貌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宋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Mo(Si0.6,Al0.4)2涂层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为Al2O3,内层为Al2O3、SiO2、3Al2O3·2SiO2和HfO2相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 铌合金 高温抗氧化 涂层 氧化膜 扩散阻挡层
下载PDF
Mn元素对硼钢热浸镀Al-Si镀层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德友 吴广新 张捷宇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0,87,共6页
硼钢热浸镀铝硅合金时,通常会有一定量Mn溶解于镀液中,对热浸镀镀层组织及合金层产生影响。研究了热浸镀用Al-10Si-2Fe合金中Mn元素对镀层组织及合金层的影响。结果表明:Mn元素的添加能够改变铝硅层中富铁相的形貌,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 8... 硼钢热浸镀铝硅合金时,通常会有一定量Mn溶解于镀液中,对热浸镀镀层组织及合金层产生影响。研究了热浸镀用Al-10Si-2Fe合金中Mn元素对镀层组织及合金层的影响。结果表明:Mn元素的添加能够改变铝硅层中富铁相的形貌,当添加质量分数为0. 8%的Mn时,针状富铁相完全转化为汉字状的富铁相。Mn元素的添加也会对铝硅镀层中合金层的厚度产生影响,即随着Mn含量的添加,合金层及Fe_2Al_5层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Mn的质量分数为0. 8%左右时合金层及Fe_2Al_5层最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镀层 锰元素 富铁相 合金层
下载PDF
Cr元素含量对TC21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Al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显 胡记 +2 位作者 隋欣梦 马欣然 张维平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317,共7页
目的研究Cr元素含量对TC21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Al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改善其表面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21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Cr含量的Ni-Al涂层,采用带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熔覆层的显... 目的研究Cr元素含量对TC21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Ni-Al涂层组织与性能的影响,改善其表面性能。方法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TC21钛合金表面制备不同Cr含量的Ni-Al涂层,采用带有能谱仪(EDS)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测试熔覆层的硬度分布和耐磨性能。结果熔覆层表面质量良好,未添加Cr元素时,熔覆层主要由Ni(Al,Ti)、Ni2AlTi、TiNi等物相组成;添加Cr元素后,熔覆层中有α-Cr沉淀相析出,并且随着Cr元素含量的逐渐提高,TiNi、Ni2AlTi、α-Cr等物相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熔覆层主要由Ni(Al,Ti)枝晶组织与其周围呈网状分布的TiNi、Ni2AlTi、α-Cr晶间组织构成。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均提高到基体的2倍左右,Cr元素对提高Ni-Al涂层显微硬度的影响不大,但能使其显微硬度波动减小,趋于平稳,熔覆层的韧性随着Cr元素含量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当Cr元素添加量为20%(原子数分数)时,耐磨性最好,约为基体的2.948倍。结论Cr元素的添加,有利于熔覆层中α-Cr相的析出和TiNi/Ni2AlTi共晶组织的生成,能有效降低熔覆层的室温脆性,提高塑韧性及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钛合金 Ni-al涂层 CR元素 熔覆层 显微组织 显微硬度 耐磨性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22MnB5钢铝硅镀层氧化层厚度和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谢昀映 成毅 吴广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5-253,共9页
目的探究奥氏体化工艺对铝硅镀层氧化层厚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及其演变机理。方法以热浸镀Al-10%Si的22MnB5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观察镀层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氧化层... 目的探究奥氏体化工艺对铝硅镀层氧化层厚度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及其演变机理。方法以热浸镀Al-10%Si的22MnB5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仪(GD-OES)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观察镀层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氧化层厚度的变化和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当试样以15℃/s的速率升温到900℃后立即水淬,镀层氧化层最薄,当试样升温到900℃保温5 min后水淬,镀层氧化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镀层表面出现孔洞和脱落的现象,氧化层厚度明显增加。结论奥氏体化保温时间比奥氏体化升温速率对镀层氧化层厚度的影响更大,保温时间越长,氧渗入镀层的深度越深,氧化层越厚,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不利于镀层氧化层保持完整性,影响镀层对钢基体的保护功能。镀层及其氧化层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为:镀层中首先形成Al2Fe3Si3(τ1)和Fe2Al5相,随后Fe2Al5相生长并伴随FeAl2相形成,而后FeAl2+Fe2Al5相生长且有FeAl析出,随后FeAl相生长,氧化层出现孔洞,最后氧化层破裂,镀层表面孔洞增加,最终组织为FeAl2+Fe2Al5+Fe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镀层 奥氏体化 金属间化合物 氧化层 组织演变
下载PDF
锌液中Al含量对合金化镀锌板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江社明 陈斌锴 张启富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6-859,共4页
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锌液中Al含量对镀层抑制层、镀层结构以及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减少,抑制层晶粒增大;在相同的合金化工艺下,镀层合金化程度加大,抗粉化性能... 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研究了锌液中Al含量对镀层抑制层、镀层结构以及镀层抗粉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减少,抑制层晶粒增大;在相同的合金化工艺下,镀层合金化程度加大,抗粉化性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含量 合金化热镀锌钢板镀层 抑制层 镀层结构 抗粉化性能
下载PDF
电弧喷涂Al,45CT及其复合涂层的抗高温氧化性能与机理 被引量:4
6
作者 曲彦平 于欣 +1 位作者 王岩峰 李阳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9,35,共4页
为获得抗氧化性能优良的涂层,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制备了Al,45CT及其复合涂层,探讨了3种涂层过渡层的形貌、物相及其相应的作用,分析了3种涂层的组织结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Al涂层和复合涂层高温氧化后表面氧化膜有剥落现象,涂... 为获得抗氧化性能优良的涂层,采用电弧喷涂方法制备了Al,45CT及其复合涂层,探讨了3种涂层过渡层的形貌、物相及其相应的作用,分析了3种涂层的组织结构、抗氧化性能与机理。结果表明:Al涂层和复合涂层高温氧化后表面氧化膜有剥落现象,涂层中的抗氧化元素Cr含量很低;45CT涂层中的抗氧化元素Cr含量仍然很高,涂层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表面生成的Cr2O3氧化膜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在涂层与基体结合处有一层过渡层,不仅增强了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还能进一步阻止氧化性气体向基体入侵,起到二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喷涂 al 45CT 喷涂层 过渡层 抗高温氧化性能 氧化机理
下载PDF
锌液中Al含量对440MPa级高强IF钢镀层的组织结构及抑制层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斌锴 仲海峰 张启富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应用SEM和EDS研究了锌液中不同Al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和抑制层的影响,进而确定440MPa级高强IF钢镀层成形性的最佳Al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增加,纯锌层与基体界面处ζ相明显减少,Al的富集程度增加,抑制层的晶粒逐渐长大,致密... 应用SEM和EDS研究了锌液中不同Al含量对镀层组织结构和抑制层的影响,进而确定440MPa级高强IF钢镀层成形性的最佳Al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锌液中Al含量的增加,纯锌层与基体界面处ζ相明显减少,Al的富集程度增加,抑制层的晶粒逐渐长大,致密性增加。当锌液中Al含量为0.25%时,镀层成形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含量 镀层组织结构 抑制层 440MPa级高强IF钢
原文传递
镍基合金表面Al-Co共渗涂层制备 被引量:3
8
作者 袁比飞 卢贵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利用包埋渗法在镍基高温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Al-Co涂层.涂层为单层结构,显示出均匀、致密的特性,涂层主要由AlNi相、AlCo相和Al-Cr间金属化合物组成.涂层中Al和Co的含量明显高于基体中两元素的含量.基体与涂层之间有一层与涂层厚度相当... 利用包埋渗法在镍基高温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Al-Co涂层.涂层为单层结构,显示出均匀、致密的特性,涂层主要由AlNi相、AlCo相和Al-Cr间金属化合物组成.涂层中Al和Co的含量明显高于基体中两元素的含量.基体与涂层之间有一层与涂层厚度相当的过渡层,过渡层是由于其内部的Al元素向外扩散导致Cr,W,Mo,Ti等元素析出而形成的.过渡层与基体和涂层之间的结合都较为紧密,达到了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 包埋渗 铝钴共渗 防护涂层 过渡层
下载PDF
热喷涂铝涂层高温扩散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明辉 陈洪玉 魏文志 《煤炭技术》 CAS 1999年第5期29-30,共2页
研究了喷涂铝涂层的45 钢板在无扩散和扩散处理的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铝涂层的扩散情况,并对扩散处理后的试样与1Cr18Ni9Ti 不锈钢试样进行抗高温氧化性的对比试验,证明了经过扩散处理的涂覆铝涂层45 钢抗高温氧化性不... 研究了喷涂铝涂层的45 钢板在无扩散和扩散处理的不同热处理条件下,铝涂层的扩散情况,并对扩散处理后的试样与1Cr18Ni9Ti 不锈钢试样进行抗高温氧化性的对比试验,证明了经过扩散处理的涂覆铝涂层45 钢抗高温氧化性不低于1Cr18Ni9Ti 不锈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喷涂 铝涂层 扩散 抗高温氧化性 金属复层保护
下载PDF
TiAl合金电弧喷涂Al涂层的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宏军 徐志鹏 +2 位作者 袁晓光 林雪健 郑博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0-277,共8页
为了提升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纯铝涂层,并分别在900℃和1 000℃进行了恒温氧化试验.通过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对比了有无涂层试样的抗氧化性能.运用SEM、EDS、EPMA和XRD分析其氧化前后涂层的... 为了提升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电弧喷涂工艺在TiAl合金表面制备了纯铝涂层,并分别在900℃和1 000℃进行了恒温氧化试验.通过绘制氧化动力学曲线,对比了有无涂层试样的抗氧化性能.运用SEM、EDS、EPMA和XRD分析其氧化前后涂层的微观形貌、成分组成、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结果表明:纯铝涂层均匀致密、无裂纹.在900℃空气中氧化100 h后,涂层表面形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次表层为TiAl3相,扩散层为TiAl2相.在1 000℃空气中氧化100 h后,涂层表面氧化膜由Al2O3和少量TiO2组成,次表层为TiAl3相,扩散层为TiAl2相.电弧喷涂铝涂层提高了TiAl合金的高温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合金 电弧喷涂 al涂层 高温氧化 扩散反应 热震 扩散层 氧化膜
下载PDF
压下率对热成形钢铝硅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胡贤磊 蒋伟泉 +2 位作者 支颖 冯雪 袁一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16,12,共5页
轧制差厚板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各零部件中。本文研究了不同压下率轧制对热成形钢铝硅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后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形貌保持不变,由外到内依旧保持着铝基体、合金扩散层、硼钢基体的结构特点。随着压... 轧制差厚板被广泛应用在汽车各零部件中。本文研究了不同压下率轧制对热成形钢铝硅镀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后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组织形貌保持不变,由外到内依旧保持着铝基体、合金扩散层、硼钢基体的结构特点。随着压下率的增大,试验钢镀层厚度减少,但合金扩散层厚度基本保持不变。压下率为10%~30%时,铝硅镀层及合金扩散层连续性均未被破坏,但合金扩散层内部出现裂纹,裂纹密度随压下率增大而增大。镀层总厚度减薄率略高于压下率;压下为40%时,镀层减薄现象更加明显,部分位置铝基与硼钢基体直接接触。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基体维氏硬度随压下率增大而增加,伸长率急剧降低,但断裂伸长率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厚板 铝硅镀层 合金扩散层 镀层厚度
下载PDF
Mn对Al-Si镀层奥氏体化处理中合金组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素慈 李建朝 +1 位作者 吴广新 胡伟东 《上海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9,共5页
对不含Mn和含1.0%Mn(质量分数,下同)的Al-Si镀层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合金层的组织变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Mn元素对合金层物相转变的影响,研究了Mn元素在Al-Si镀层奥氏体化后合金层显微硬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 对不含Mn和含1.0%Mn(质量分数,下同)的Al-Si镀层在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合金层的组织变化进行了考察,分析了Mn元素对合金层物相转变的影响,研究了Mn元素在Al-Si镀层奥氏体化后合金层显微硬度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奥氏体化过程中,Mn对合金层针状τ_6相向汉字状或多边形状τ_5相转变的促进作用不再明显,Mn能促进τ_1相的大量析出和弥散分布,并能降低Al-Si镀层奥氏体化后合金层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镀层 奥氏体化 合金层
下载PDF
热浸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表面锌花形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郭太雄 刘常升 刘春富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4,8,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在热浸镀铝锌合金(55.0%Al-43.4%Zn-1.6%Si)镀层钢板表面锌花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镀液/钢基界面反应及其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富铝枝晶相的形核和长大机制。分析指出,目前对热镀铝锌板锌花的形貌学、晶体学以及锌花... 介绍了国内外在热浸镀铝锌合金(55.0%Al-43.4%Zn-1.6%Si)镀层钢板表面锌花形成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镀液/钢基界面反应及其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形成、富铝枝晶相的形核和长大机制。分析指出,目前对热镀铝锌板锌花的形貌学、晶体学以及锌花形成的热力学、动力学、形核和生长机理等的研究结论还不够清晰,还存在着一些分歧,需做进一步的研究,以掌握锌花的形貌和尺寸控制技术,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镀铝锌 锌花 中间合金层 富铝枝晶 形核及生长
下载PDF
高速电弧喷涂Fe-Al涂层在高温磨损中的摩擦氧化行为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子新 徐滨士 +2 位作者 马世宁 张伟 刘维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63-168,共6页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从室温(23℃)至650 ℃高速电弧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摩擦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高温下Fe-Al涂层滑动摩擦因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磨损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形成了具有固体润滑作用的氧化物保护层,该保护层由A... 采用滑动磨损试验方法,研究从室温(23℃)至650 ℃高速电弧喷涂Fe-Al金属间化合物涂层的摩擦氧化行为。结果表明,高温下Fe-Al涂层滑动摩擦因数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磨损面发生摩擦氧化反应,形成了具有固体润滑作用的氧化物保护层,该保护层由Al2O3、Fe3O4及Fe2O3组成。氧化物保护层形成的机制是磨屑的动态氧化和微区热压烧结。涂层的扁平颗粒在摩擦磨损过程脱落成为磨屑;随着滑动摩擦磨损的进行,在Si3N4球的反复碾压及摩擦热的共同作用下,磨屑将不断地发生断裂、碎化及动态氧化而成为氧化物粉状屑,并通过微区热压烧结方式形成氧化物层,覆盖于磨损涂层表面。在高温下Fe3Al和FeAl金属间化合物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能有效地抵抗较高硬度的Si3N4球的压入及微犁削,使磨损面上的氧化物保护层不易开裂和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FE-al 涂层 高温磨损 摩擦氧化 氧化物保护层
下载PDF
Al_2O_3陶瓷表面机械合金化制备铜涂层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以赴 李永灿 +1 位作者 陈成 冯晓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2-768,共7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于Al2O3陶瓷表面制得Cu涂层,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的工艺条件下,陶瓷表面金属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并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陶瓷表面金属化的过程作了相关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磨球撞击和摩擦的反复作用下,铜粉首先附着在...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于Al2O3陶瓷表面制得Cu涂层,研究了不同球磨时间的工艺条件下,陶瓷表面金属涂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并对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陶瓷表面金属化的过程作了相关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磨球撞击和摩擦的反复作用下,铜粉首先附着在陶瓷基体表面并填充表面的凹坑,然后在进一步球磨过程中冷焊到基体表面,最终在陶瓷表面形成Cu涂层;涂层与基体之间基本无扩散,结合机制主要为机械结合;适当延长球磨时间,有利于涂层厚度、致密度的增加。划痕法测试表明,涂层与陶瓷基体结合较为紧密且并无起翘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表面金属化 al2O3陶瓷 铜涂层 微观组织
下载PDF
Al对Nb-Ti-Si基合金表面Si-Al-Y_2O_3共渗层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平 郭喜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21-831,共11页
采用Si-Al-Y_2O_3包埋共渗工艺在Nb-Ti-Si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Y改性的Si-Al共渗层,分析了渗剂中Al粉含量对渗层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1250℃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不同Al粉含量的渗剂在1050℃所制备的Si-Al-Y_2O_3共渗... 采用Si-Al-Y_2O_3包埋共渗工艺在Nb-Ti-Si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Y改性的Si-Al共渗层,分析了渗剂中Al粉含量对渗层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1250℃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不同Al粉含量的渗剂在1050℃所制备的Si-Al-Y_2O_3共渗层均具有多层复合结构,且渗层的内层都是由Al_3(Nb,X)(X代表Ti,Cr和Hf)和(Cr,Al)_2(Nb,Ti)相组成;当渗剂中Al粉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渗层的外层以(Nb,X)Si_2相为主,中间层以(Nb,X)_5Si_3相为主;当渗剂中Al粉含量为15%时,渗层中间层由(Nb,X)_5Si_3及Al_3(Nb,X)两相组成,而外层组成相相对于渗剂中Al粉含量为10%时的未发生变化;当渗剂中Al粉含量为20%时,渗层的外层以(Nb,X)_3Si_5Al_2相为主,(Nb,X)Si_2相弥散分布其中,中间层则以Al_3(Nb,X)为基体相,(Nb,X)_5Si_3相弥散分布其中,并在其上部分布较少而下部较密集.Y在渗层中的分布不均匀,并且随着渗剂中Al粉含量的提高,渗层各层中的Y含量均增加.Si-Al-Y_2O_3共渗层的形成是一个在合金表面先沉积Al、后沉积Si的有序过程,其生长服从抛物线规律.在1250℃下氧化5 h后,渗层表面生成了致密的Al_2O_3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Ti-Si基超高温合金 Si-al-Y2O3共渗层 有序沉积 复合结构 抗氧化性能
原文传递
锌铝合金热镀层合金层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焰 魏绪钧 冯法伦 《矿冶》 EI CAS 2001年第1期49-52,共4页
为了获得具有适当合金层厚度的锌铝合金镀层 ,本文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 ,对影响锌铝合金镀层整体耐腐蚀性能的合金层生长问题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合金层生长的数学模型 ,并对合金层的生成厚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为了获得具有适当合金层厚度的锌铝合金镀层 ,本文采用三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方法 ,对影响锌铝合金镀层整体耐腐蚀性能的合金层生长问题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合金层生长的数学模型 ,并对合金层的生成厚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热浸镀锌铝合金的硅元素添加量、浸镀温度和浸镀时间对合金层生长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研究范围内 ,随硅元素含量的增加 ,合金层厚度降低 ;随浸镀温度的升高 ,合金层厚度呈直线增加 ;随浸镀时间的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 锌铝合金 合金层 正交设计 生长数学模型 生长厚度
下载PDF
热浸镀时间对铝锌硅镀层锌花尺寸和合金层厚度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才根 王健 王华 《上海金属》 CAS 2022年第5期13-18,共6页
采用热浸镀模拟试验机对低碳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热浸镀铝锌硅。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检测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浸镀时间从1.2 s增加至5.2 s,镀层的锌花尺寸略有减小,合金层增厚;热浸镀1.2 s产生的镀... 采用热浸镀模拟试验机对低碳钢进行了不同时间的热浸镀铝锌硅。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检测了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随着浸镀时间从1.2 s增加至5.2 s,镀层的锌花尺寸略有减小,合金层增厚;热浸镀1.2 s产生的镀层较薄,且合金层不连续;热浸镀3.2 s产生的镀层厚度增大,镀层与基体间的合金层界限明显,合金层连续;热浸镀5.2 s产生的镀层致密,质量较好,合金层明显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浸镀时间 热浸镀铝锌硅镀层 锌花 合金层
下载PDF
316L不锈钢表面Fe-Al渗层的制备及其机理
19
作者 文锋 张东勋 +2 位作者 王韡 滕心跃 楚鑫新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59-767,共9页
使用低含量的NH_(4)Cl活化剂,用粉末包埋法在不同温度对316L不锈钢渗铝不同时间在其表面制备了连续致密的Fe-Al渗层,使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表征了Fe-Al渗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结构以及... 使用低含量的NH_(4)Cl活化剂,用粉末包埋法在不同温度对316L不锈钢渗铝不同时间在其表面制备了连续致密的Fe-Al渗层,使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等手段表征了Fe-Al渗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结构以及物相组成,研究了渗铝温度和渗铝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渗铝,渗层主要由Fe_(2)Al_(5)相和FeAl_(3)相组成且呈多层结构,渗层厚度随着渗铝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在650~750℃渗铝,渗层呈锯齿状结构嵌入基底,随着渗铝温度的提高齿状形貌特征逐渐消失且渗层表面质量变差。随着渗铝时间的增加,渗层的厚度随之增加但是物相组成不变。结合渗层成分的热力学稳定性,分析了渗层的形成过程。在反应初期已经在基体表面生成了FeAl_(3)相,但是Fe_(2)Al_(5)相一旦开始生成其生长速率就远高于FeAl_(3)相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而Fe_(3)Al相,只有在温度低于422℃时才开始生成。在动力学基础上建立了渗铝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出其扩散激活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阻氚涂层 包埋渗铝法 Fe-al渗层 微观结构
原文传递
Al_(2)O_(3)/LiAlO_(2)协同提升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
20
作者 牛小伟 李妍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普遍的储能设备之一,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因其放电比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在长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正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和结构变化,LIBs的能量存储能力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减弱。...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普遍的储能设备之一,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因其放电比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在长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正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和结构变化,LIBs的能量存储能力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减弱。理解和缓解这些退化机制是减少容量衰退的关键,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包覆是常见的改性手段,可改善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界面稳定性并降低表面降解的程度。但是,常规包覆方法形成的包覆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难以调控,为了改进此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Al_(2)O_(3)/LiAlO_(2)薄膜,对LiNi_(0.92)Co_(0.04)Mn_(0.04)O_(2)具有协同改性效应,可形成厚度均匀的双包覆层,增强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LiAlO_(2)双包覆层可以有效抑制不可逆相变,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改性的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2.75~4.40V电压范围内循环200圈,放电比容量为141.2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76.1%。本研究为商业化正极材料界面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均匀性 al_(2)O_(3)/LialO_(2)双包覆层 容量保持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