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470
1
作者 樊庆泊 Tay Sun Kuie 沈铿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效果以及宫颈标本边缘受累与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环形电切术 ,对 135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 ,患者中位年龄...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的效果以及宫颈标本边缘受累与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阴道镜辅助下的宫颈环形电切术 ,对 135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 ,患者中位年龄为 42岁 (18~ 6 7岁 ) ,中位妊娠次数2 2次 (0~ 8次 )。根据宫颈细胞学涂片检查结果 ,诊断为重度鳞状上皮内瘤变 (HGSIL)占 6 5 9% ,阴道镜诊断亦与上述结果类似 (75 6 % )。LEEP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阴性者 7例 (5 2 % )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 2例 (1 5 % ) ;CINⅠ级 (CINⅠ ) 15例 (11 1% ) ;HGSIL 10 8例 (80 0 % ) ,其中CINⅡ级 (CINⅡ ) 2 0例 (14 8% ) ,CINⅢ级 (CINⅢ ) 88例 (6 5 2 % ) ;宫颈微小浸润癌 3例 (2 2 % )。 78例 (5 7 8% )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 ;5 7例 (4 2 2 % )宫颈标本边缘CIN病变检测阳性或不能确定 (指由于电灼对细胞的破坏 ,影响了LEEP术后标本边缘的病理诊断 ) ,其中HGSIL 5 4例 (94 7% )。在 2 1例(15 6 % )宫颈标本边缘CIN病变检测阳性和 36例 (2 6 7% )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不能确定患者中 ,CIN病变残留患者分别为 1例 (4 8% )和 3例 (8 3% ) ,复发患者分别为 1例 (4 8% )和 2例(5 6 % ) ;而在 78例宫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外科手术 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手术中并发症 局部肿瘤复发
原文传递
1 502例子宫颈HSIL患者行LEEP锥切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及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5
2
作者 刘莉 陈丽梅 +5 位作者 陶祥 戴斐 郭罗培 张宏伟 周先荣 隋龙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子宫颈环形电极切除(LEEP)术后随访半年的临床结局,并对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LEEP锥切术,术后组织标本经病理检查诊断为子宫颈HSIL且有术后半年随访记录的患者共1 502例。随访内容包括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高危型HPV(HR-HPV)检测、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回顾性分析HSIL患者的临床结局,探讨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并分析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结果(1)临床结局:1 502例HSIL患者中,术后无病灶残留1 454例,有病灶残留48例,术后病灶残留率为3.20%(48/1 502)。(2)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或进展的监测方法:1 502例HSIL患者中,LEEP锥切术后病灶残留48例,其中阴道镜子宫颈活检诊断40例(83.3%),子宫颈管搔刮术(ECC)诊断4例(8.3%),阴道镜子宫颈活检与ECC均诊断者4例(8.3%)。(3)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50岁者[分别为9.70%(16/165)、2.39%(32/1 337);χ2=25.33,P〈0.01];有病灶残留和无病灶残留患者的LEEP锥切标本,锥体的中位长度分别为1.5、1.5 cm,两者经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Z=-1.55,P〉0.05),而两者的中位周长(分别为2.5、2.8 cm)、宽度(分别为0.6、0.6 cm)分别比较均有明显差异(Z=-3.17、Z=-2.88,P均〈0.01);切缘阳性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分别为6.77%(18/266)、2.43%(30/1 236);χ2=13.30,P〈0.01],其中内切缘阳性、一侧切缘阳性者[分别为16.07%(9/56)、7.29%(7/96)]也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者(χ2=26.99,P〈0.01;χ2=4.24,P〈0.05);术后随访中,TCT检查结果为异常者术后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正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电外科手术 肿瘤 残余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聂小毳 史玉林 +3 位作者 丛建萍 张丽雅 兰翀 赵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期病变。宫颈锥切术已成为CIN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病理切缘阳性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接受宫颈冷刀锥...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期病变。宫颈锥切术已成为CIN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病理切缘阳性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knifecone,CKC)或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造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原因,旨在降低切缘阳性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市妇婴医院2013-0101—2014-12-31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接受宫颈锥切术471例患者,对患者年龄、是否绝经、HPV感染、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病变级别和术后病理提示宫颈上皮腺体受累等7种因素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471例宫颈锥切术患者中63例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阳性率为1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与HPV感染(x2=8.470,P〈0.05)、手术方式(x=8.851,P〈0.01)、病变级别(x2=9.842,P〈0.05)及宫颈上皮腺体受累(x2=3.560,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t=1.293,P〉0.05)、是否绝经(x.=0.204,P〉0.05)及病变范围(x2=0.498,P〉0.05)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LEEP和宫颈高级别病变是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PV感染因素,与HPV阴性组比较,HPV低危和高危组0R值分别为2.611(95%CI为1.214~5.615)和2.338(95%CI为1.100~4.968);病变级别因素,与CINI比较,CINⅡ、CINⅢ和早期宫颈癌组0R值分别为7.903(95%CI为1.046~29.725)、27.852(95%CI为4.131~86.835)和21.548(95%CI为1.373~124.877)。结论HPV感染、LEEP及CIN高级别病变是造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在CIN制定宫颈锥切手术方式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术 肿瘤 残余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原文传递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3
4
作者 杨毅 王友芳 +4 位作者 郎景和 程雪梅 李彩娟 单莹 俞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HC2)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3月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杂交捕获法Ⅱ(HC2)评估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3月至今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以及其中进行TCT、HC2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TCT和HC2二联筛查的723例患者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组、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70·7%(94/133)、88·9%(249/280)和90·9%(90/99),均明显高于TCT正常组的55·5%(117/211)(P=0·005,P<0·001,P<0·001)。在TCT、HC2和阴道镜加点活检三联检查的350例患者中,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CIN1)组和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CIN2)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88·9%(72/81)和96·3%(52/54),均明显高于病理学结果正常组的77·7%(153/197)(P=0·03,P=0·002);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CIN3)组和子宫颈癌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91·7%(11/12)和100·0%(6/6),也呈明显升高趋势。在三联检查TCT为ASC的患者群中,高危型HPV感染率为79·3%(69/87)。其中高危型HPV感染者发生CIN2-3的比率为38·0%,明显高于无高危型HPV感染者的5·9%(P=0·04)。结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密切相关,其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乳头瘤病毒 杂交捕获法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高危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41
5
作者 陈颖颖 洪颖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目的利用Meta分析来综合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研究CIN锥切术后... 目的利用Meta分析来综合评价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Pubmed数据库、Elsevier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研究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危险因素的文献,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10篇,病例组348例,对照组160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组;宫颈腺体累及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是宫颈腺体未累及组的4.51倍;术后6个月HPV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HPV阴性组;HIV感染阳性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HIV感染阴性组;绝经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未绝经组;年龄≥50岁组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率高于年龄<50岁组。结论切缘阳性、宫颈腺体累及、术后6个月HPV感染、HIV感染、绝经、年龄≥50岁是CIN锥切术后残留或复发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肿瘤 残余 复发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15393例宫颈液基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建新 张长淮 +1 位作者 周艳秋 吴瑞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对15 393例做 SurePath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者依次做 Hybrid Capture-Ⅱ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 检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并拍照、阴道镜检查及宫...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符合情况。方法对15 393例做 SurePath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者依次做 Hybrid Capture-Ⅱ肿瘤相关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 检测、5%醋酸宫颈染色肉眼观察并拍照、阴道镜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学诊断采用 TBS(2001)分级报告系统,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本组细胞学阳性病例有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并对两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15 393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结果显示:7例鳞状细胞癌(SCC)均符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93.6%(103/110)、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82.0%(443/540)。HPV-DAN 阳性检出率与细胞学 TBS 分级及组织病理学分级正相关。结论应用液基细胞学制片方法、准确掌握 TBS的诊断标准可确保宫颈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细胞学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宫颈原位癌1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佳欣 沈铿 +3 位作者 郎景和 黄惠芳 吴鸣 潘凌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0-302,共3页
目的 了解宫颈原位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生存、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患... 目的 了解宫颈原位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患者生存、复发、及妊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118例宫颈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方式、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患者的年龄24~77岁,平均38.8岁,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及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为主。118患者接受了阴道镜检查,以多象限的病变为主。全部的患者接受了宫颈锥切手术,手术方式有冷刀锥切和电刀锥切两种。结果 冷刀锥切64例,占54%;电刀锥切54例,占46%。两种方式在病理切净程度、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1例(60%)患者接受锥切手术后随诊,47例(40%)患者接受全子宫(或加双附件)切除手术。17例患者宫颈锥切手术后妊娠。随诊118例患者未见有肿瘤的复发。结论 宫颈原位癌的确诊应通过宫颈锥切手术,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均起着重要作用。对于年轻的宫颈原位癌可以行单纯的宫颈锥切手术治疗,以保留生育功能。对于随诊困难并已经绝经的妇女可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原位癌 宫颈锥切手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阴道镜 全子宫切除手术
原文传递
Aberrant DNA methylation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被引量:33
8
作者 Hui-Juan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Persistent infection wit h high-risk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s known to cause cervical cancer;however,additional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are required for progression from precancerous disease to... Persistent infection wit h high-risk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is known to cause cervical cancer;however,additional genetic and epigenetic alterations are required for progression from precancerous disease to invasive cancer.DNA methylation is an early and frequent molecular alteration in cervical carcinogenesis.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 DNA methylation within the HPV genome and human genome and identify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s.Methylation of the HPV long control region(LCR) and L1 gene is common during cervical carcinogenesis and increases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cervical neoplasm.The L1 gene of HPV16 and HPV18 is consistently hypermethylated in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s and can potentially be used as a clinical marker of cancer progression.Moreover,promoters of tumor suppressor genes(TSGs) involved in many cellular pathways are methylated in cervical precursors and invasive cancers.Some are associated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and others are associated with adenocarcinomas.Identification of methylated TSGs in Pap smear could be an adjuvant test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for triage of women with high-risk HPV,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or 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However,consistent panels must be validated for this approach to be translated to the clinic.Furthermore,reversion of methylated TSGs using demethylating drugs may be an alternative anticancer treatment,but demethylating drugs without toxic carcinogenic and mutagenic properties must be identified and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子宫颈癌 人类基因组 HPV16 乳头状瘤病毒 异常 抑癌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
下载PDF
宫颈细胞学诊断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临床意义及处理 被引量:26
9
作者 彭小萍 刘继红 +2 位作者 李玉洁 熊樱 Jeffrey Tan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在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意义和临床处理。方法1999-10-20-2004-01-24墨尔本皇家妇女医院宫颈病变门诊(DysplasiaClinicoftheRoyalWomen’sHospital,Melbourne)对96例宫...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诊断在未能除外高度上皮内瘤样病变(内瘤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意义和临床处理。方法1999-10-20-2004-01-24墨尔本皇家妇女医院宫颈病变门诊(DysplasiaClinicoftheRoyalWomen’sHospital,Melbourne)对96例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或行宫颈锥切组织诊断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测定,分析其结果之间关系。结果96例ASC-H中,87例有组织病理学诊断,58例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占66.6%(58/87),其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为44.8%(39/87),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为21.8%(19/87)。96例行阴道镜检查,78例阴道镜下活检,阴道镜诊断与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为64.1%(50/78),45例同时有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宫颈术后病理,两种方法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3.3%(33/45)。以病理诊断为标准,阴道镜诊断的敏感性是89.4%,特异性是36.8%,阳性预测值是83.1%。32例做了HPV-DNA测定,阳性率为59.4%(19/32),阳性者中68.4%(13/19)经组织学诊断为HSIL。结论宫颈细胞学诊断为ASC-H高度提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SIL)的存在。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和高危型HPV-DNA的测定,对ASC-H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细胞学 阴道镜 鳞状上皮内瘤变
原文传递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患者行环形电刀切除术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及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曹利娜 孔为民 沈培璞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5期594-597,共4页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的380例患者临床资料。LEEP锥切术后112例(29.5%)切缘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及病变残留的相关... 回顾性分析2017—2019年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环形电刀切除术(LEEP)锥切术治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的380例患者临床资料。LEEP锥切术后112例(29.5%)切缘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缘阳性及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为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阳性(OR=4.92,95%CI:1.81~13.36)、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高级别病变(OR=3.95,95%CI:2.42~6.42)、累及腺体(OR=3.58,95%CI:1.93~6.63);169例因随访困难、无生育要求的患者锥切后切除子宫,其中51例(30.2%)提示病变残留,病变残留的危险因素是切缘阳性(OR=2.83,95%CI:1.44~5.59)。HR-HPV阳性、TCT高级别病变、累及腺体是CIN3患者LEEP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相关因素,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需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锥形切除术 切缘阳性 肿瘤 残余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LEEP术联合爱宝疗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黄志欣 刘凤云 +3 位作者 张娟娟 许可可 廖莳 许学岚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5期409-410,共2页
采用 L EEP术联合爱宝疗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 CINI、CINII、CINIII及原位癌 )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修复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LEEP术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 ... 采用 L EEP术联合爱宝疗液对宫颈上皮内瘤变 ( CINI、CINII、CINIII及原位癌 )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修复情况 ,并对其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LEEP术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安全有效 ,操作简单 ,止血效果好 ,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P术 爱宝疗 联合治疗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电环切除术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及消退的预测 被引量:24
12
作者 韩玲 薛月珍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9-951,共3页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 机体免疫力
原文传递
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宁 佐晶 +8 位作者 黄婴 安菊生 姚洪文 李晓光 张蓉 李斌 张询 郭会芹 吴令英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评价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Ⅲ]行子宫颈锥切术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238例行子宫颈锥切术治疗的HSIL患者进行... 目的:评价HPV分型检测在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Ⅲ]行子宫颈锥切术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238例行子宫颈锥切术治疗的HSIL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分析,术后每6个月随访1次,共3次(或至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病变复发),分别于术后6、12、18个月时进行,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细胞学检查和HPV分型检测。采用PCR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可检测21种HPV亚型。随访截止时间为2010年7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8.3个月(6.5-43.0个月)。采用Kaplan-Meire法计算中位复发时间;HPV感染状态与病变复发的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结果238例HSIL患者中,子宫颈锥切术后任1次HPV分型检测阳性者110例(46.2%,110/238),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为HPV16(45.6%)、58(26.5%),其单一亚型感染与病变复发之间无相关性(P〉0.05)。238例患者中,术后复发17例(7.1%,17/238),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4.9个月(6.0-32.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3次HPV分型检测中至少1次阳性、HPV持续感染、HPV多重感染、同一HPV亚型持续感染、术后18个月HPV仍然阳性与病变复发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HPV多重感染(HR=8.6,95%CI为1.8-41.7,P=0.008)和同一HPV亚型持续感染(HR=5.1,95%CI为1.0-24.8,P=0.042)是病变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IL患者锥切术后存在HPV多重感染和同一亚型持续感染提示病变复发的风险增高。术后18个月内HPV转阴者复发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乳头状瘤病毒科 锥形切除术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27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金明杨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8年第5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高危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状况,便于临床评估和指导疾病预后。方法选取27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锥切术治疗,于术后6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患者再次手...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高危影响因素及患者预后状况,便于临床评估和指导疾病预后。方法选取27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锥切术治疗,于术后6个月内对所有患者进行走访调查,记录患者再次手术和病变残留情况,对可能影响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年龄大、原位癌、HPV感染、CIN病变级别越高、宫颈糜烂严重以及累及上皮腺体的患者行锥切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患者行锥切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CIN分级、切缘阳性、病变累及腺体、宫颈感染以及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P<0.05)。42例切缘阳性患者中残留率为35.29%,231例切缘阴性患者中残留率为13.79%。结论年龄、原位癌、HPV感染、CIN病变级别、宫颈糜烂程度以及病变累及上皮腺体均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高危影响因素,临床上应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患者行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锥切术 切缘阳性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切缘阴性宫颈锥切术后影响宫颈上皮内肿瘤残留/复发的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杨扬 殷新明 袁霞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8期36-40,共5页
目的为明确影响切缘阴性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宫颈上皮内肿瘤残留/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四院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在诊治的25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包括临床检查、... 目的为明确影响切缘阴性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宫颈上皮内肿瘤残留/复发的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四院暨镇江市妇幼保健院在诊治的250例经组织学证实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包括临床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必要时行阴道镜活检。用Kaplan-Meer方法分析平均复发时间,而用对数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残留/复发CIN的预测因子。结果在87名切缘阴性的患者中确认了8例残留/复发的病例(9.2%)。在单因素分析中,后续的细胞学检查异常(P<0.001),锥切方法(P=0.017),HPV阳性(P<0.001),HPV感染后持续感染(P<0.001),相同基因型HPV持续感染(P<0.001),HPV锥切术后18个月阳性(P<0.001),是残留/复发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术后HPV的持续感染(P=0.035)、锥切术后18个月HPV阳性(P=0.017),随访细胞学检查异常(P<0.001)会增加残留/复发CIN的风险。结论在随访期间,持续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的患者存在残留/复发CIN的高风险,应进行密切监测。HPV感染者在术后18个月之内转为阴性的复发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锥切 人乳头状瘤病毒 术后残留/复发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6
作者 顾依群 高子芬 +5 位作者 汪颖南 卢利娟 孙笑非 王荔 李敏 袁峥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及p16INK4Ap53、Ki-67、ER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p16INK4A、p53、Ki-67及ER在204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及p16INK4Ap53、Ki-67、ER在不同程度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不同亚型,p16INK4A、p53、Ki-67及ER在204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HPV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中总检出率为64.67%(119/184);在宫颈鳞癌、CIN组中检出最多的感染类型为HPV16/18,尤其在CINⅢ、CINⅡ组中阳性表达率较高;HPV31/33主要在CINI病变中表达;而HPV6/11在尖锐湿疣组检出率最高。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p16INK4A、p53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增趋势;但ER的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呈递减趋势。p16INK4A、p53、Ki-67与HPV16/18型感染关系密切;ER与HPV6/11型感染关系密切。结论HPV 16/18型及p16INK4A、p53、Ki-67在宫颈鳞癌、CINⅢ、CINⅡ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协同作用;p16INK4A可以作为诊断宫颈肿瘤性及非肿瘤性增生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状瘤病毒 P16^INK4A p53 KI-67 ER
下载PDF
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周武 陈占国 +1 位作者 徐琦煜 徐春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86-2488,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各HPV型别分布,及各型别HPV感染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分析740例女性HPV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在740例HPV感染...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各HPV型别分布,及各型别HPV感染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分析740例女性HPV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在740例HPV感染者中常见的21种亚型均被检出,排在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52;高危型HPV混合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与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和多种高危型HPV混合感染之间,宫颈不同程度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上几种感染类型与低危HPV感染相比,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3.56,P<0.01),58型HPV(OR=1.29,P<0.05)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把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等级(CINⅠ)和高等级(CINⅡ、CINⅢ)病变,以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分析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6型HPV(OR=6.99,P<0.01)、11型HPV(OR=5.92,P<0.01)感染将使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风险大大升高。结论相对于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高危型的16、18型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低危型的6型、11型HPV感染则更易引低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状瘤病毒 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导流杂交 分型
原文传递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在宫颈CINⅢ及宫颈癌Ⅰ_(A1)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朱芝玲 鹿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76-478,共3页
背景与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的诊治中。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对CINⅢ及宫颈癌ⅠA1患者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6... 背景与目的: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Ⅲ)的诊治中。本研究主要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对CINⅢ及宫颈癌ⅠA1患者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396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后病理证实为CINⅢ及宫颈癌ⅠA1且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将阴道镜下宫颈活检、LEEP(high frequenc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手术后的病理与进一步手术治疗后病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宫颈多点活检准确率为88.6%(351/396),级别不同程度升高者45例(11.4%);LEEP术前宫颈多点活检准确率88.3%(121/137),级别不同程度升高者16例(11.7%),切缘阳性者标本残留率为10.2%(6/59)、阴性者则为7.7%(6/78);LEEP手术后病理诊断准确率99.3%(136/137),级别不同程度升高者1例(0.7%)。结论: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有一定的假阴性率,LEEP手术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手术前行LEEP手术有助于提高宫颈CINⅢ及宫颈癌ⅠA1诊治准确性,切缘阳性者易有残留,术后应适当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颇电波刀电圈切除术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下载PDF
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后高危型HPV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季静 尤志学 +3 位作者 邰海燕 周斌兵 邢燕 王淑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各级别CIN且HR-HPV阳性患者155例,行LEEP术后6个月再次行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测定HR-HPV负荷量。结果:(1)... 目的:探讨各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经宫颈环切术(LEEP)治疗前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各级别CIN且HR-HPV阳性患者155例,行LEEP术后6个月再次行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并测定HR-HPV负荷量。结果:(1)CINⅠ、CINⅡ、CINⅢ病变HR-HPV负荷量(RLU/CO)分别为333.23±911.83,303.88±795.30及220.72±680.92,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8);(2)术后6个月HPV总转阴率为62.58%(97/155)。术前HPV负荷量≤300者术后转阴率为71.60%(58/81),>300者转阴率为52.70%(3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4)。并且术后病灶残留与术前高病毒负荷量相关。HPV清除率与年龄及病变程度无相关性;(3)术后6个月HPV负荷量≥10的患者中43.75%(14/32)的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CIN,而HPV<10的患者中只有0.81%(1/123)的患者存在CIN,以10为阈值判断病灶残留的敏感性达93.33%,特异性达87.14%。结论:(1)HPV负荷量高低与病变程度无关,但与术后病毒清除相关;(2)在切缘阴性的前提下,若术前高病毒负荷量,发生病灶残留的风险增高;(3)术后6月宫颈病变的转归与同期检测的病毒负荷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负荷量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 被引量:10
20
作者 荣春红 杨佳欣 +2 位作者 沈铿 吴鸣 郎景和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因官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行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9月因CIN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宫颈锥切术675例患者的病历,详细分析其中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72例患者的... 目的探讨因官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行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进一步处理。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9月因CIN在北京协和医院行宫颈锥切术675例患者的病历,详细分析其中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的72例患者的处理情况。结果宫颈锥切术后病理标本切缘阳性发生率为10.7%(72/675)。72例中保留子宫定期随诊21例(29.2%),进一步治疗51例(70.8%)。CINⅠ2例,CINⅡ3例均随诊无复发;CINⅢ37例,术后随诊14例,其中1例发展为浸润癌,1例发现低度上皮内瘤样病变,病变持续或进展的发生率为14.3%(2/14),进一步手术治疗23例;微小浸润癌11例,1例切缘病变为CINⅢ随诊无复发,余10例手术治疗;浸润癌16例,1例随诊且进展。结论宫颈锥切病理标本切缘为CINⅠ~CINⅢ阳性的患者可以进行术后随访,但内外切缘均有CINⅢ的患者,复发可能性大。微小浸润癌切缘为CINⅢ及以下病变的患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但切缘仍有微小浸润癌灶应行再锥切或按Ⅰb期处理。宫颈锥切后诊断为浸润癌者均应按浸润癌行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锥切 切缘阳性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