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缺血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
作者 颜建云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23-426,共4页
Acomplexcascadeofmoleculareventsisconsiderdtobeinitiatedfollowingcerebralis chemia ,whichincludereleaseofexcitatoryaminoacid ,calciumdyshomeostasis ,freeradicalinjury ,increased cytokines,caspaseactivationandalteredge... Acomplexcascadeofmoleculareventsisconsiderdtobeinitiatedfollowingcerebralis chemia ,whichincludereleaseofexcitatoryaminoacid ,calciumdyshomeostasis ,freeradicalinjury ,increased cytokines,caspaseactivationandalteredgeneexpression .Thisreviewprovidesanoverviewofmolecular mechanismsinvolvedinpostischemicneuronaldeathandanalysesthepotentialfortherapeuticintervention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损伤 分子机制 EAA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丹酚酸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44
2
作者 蒋玉凤 王秋华 +5 位作者 刘智勤 曹绪泉 任丽薇 蔡大勇 刘世静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00-2303,共4页
目的:通过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其对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将NIH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Sal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Nim)治疗组,测定缺血30min时脑组织能荷(EC)、磷酸肌酸(PCr)、ATP酶活性、兴奋性氨基酸(EAA... 目的:通过探讨丹酚酸B(SalB)对缺血小鼠脑能量代谢的影响,研究其对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将NIH小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SalB治疗组和尼莫地平(Nim)治疗组,测定缺血30min时脑组织能荷(EC)、磷酸肌酸(PCr)、ATP酶活性、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以及脑含水量。结果:SalB治疗组EC(0·520±0·034)和PCr[(98·344±13·249)μmol/g]的含量、Na+-K+-ATPase[(0·593±0·013)×103U/g]和Ca2+-ATPase[(0·484±0·053)×103U/g]的活性明显高于缺血组EC(0·465±0·037)、PCr[(81·614±9·919)μmol/g]的含量、Na+-K+-ATPase[(0·244±0·065)×103U/g]和Ca2+-ATPase[(0·321±0·086)×103U/g]的活性,2者相比显著差异(P<0·01);而SalB治疗组Glu[(0·405±0·110)μmol/g]和Asp[(0·141±0·020)μmol/g]的含量和脑含水量[(38·1±0·1)%]则明显低于缺血组Glu[(0·550±0·140)μmol/g]、Asp[(0·287±0·050)μmol/g]的含量和脑含水量[(44·1±0·1)%],2者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增强脑组织能量代谢和ATP酶活性,并降低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可能是SalB减轻小鼠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脑缺血 能量代谢 兴奋性氨基酸类 小鼠 脑水肿
下载PDF
铝对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贾怡昌 钟才云 +2 位作者 王颖明 何执静 王心如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97-400,共4页
目的 从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角度 ,探讨铝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 4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氯化铝 ,Al3 + 剂量分别为 0、11 2、5 5 9和 111 9mg/kg体重 ,连续染毒 90d。采用旷场行为和被动回避实验... 目的 从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角度 ,探讨铝的神经毒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 4组 ,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氯化铝 ,Al3 + 剂量分别为 0、11 2、5 5 9和 111 9mg/kg体重 ,连续染毒 90d。采用旷场行为和被动回避实验观察神经行为学改变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 ,原子吸收法测海马铝含量。结果 与给铝盐前比较 ,大鼠自发活动能力下降 ,被动回避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比较 ,Al3 + 111 9mg/kg体重组海马天门冬氨酸、谷氨酰胺含量显著升高 ,Al3 + 5 5 9和 111 9mg/kg体重组牛磺酸含量显著升高 ,并均与染毒剂量呈明显正相关 ;各剂量组铝含量均显著升高 ,并与染毒剂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可能是铝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递质 氨基酸类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黄芪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后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建新 王小亚 +1 位作者 王晓峰 李拴德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对颅脑损伤后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行麻醉及开颅手术,不擅击硬脑膜;模型组: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后予以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黄芪治疗组:...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对颅脑损伤后脑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行麻醉及开颅手术,不擅击硬脑膜;模型组:用自由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后予以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黄芪治疗组:于伤后30 min及12 h分别于腹腔内注射黄芪注射液5、10和20 ml/kg。于伤后24h处死各组大鼠,取挫裂伤区脑组织测定Ca^(2+)、Mg^(2+)、谷氨酸(Glu)及血浆内皮素(E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损伤区脑组织Ca^(2+)、Glu及血浆ET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Mg^(2+)含量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各剂量黄芪治疗组脑组织Ca^(2+)、Glu及血浆ET含量均较模型组下降,Mg^(2+)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低、中、高剂量黄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黄芪对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黄芪注射液 兴奋性氨基酸 内皮素 保护作用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Ca^(2+)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汪茜 王明新 +2 位作者 王洁 夏红杰 马立芝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Ca^(2+)和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黄芪多糖组于脑缺血前30 mi...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Ca^(2+)和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黄芪多糖组于脑缺血前30 min及术后8 h按1g·kg^(-1)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于同时间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3组均于造模24 h后断头取血2 mL,分离血清,并取全脑,测脑组织的Ca^(2+)含量、脑组织和血清中谷氨酸(Glu)和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脑组织Ca^(2+)、脑组织和血清Glu和Asp含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黄芪多糖组这些指标的变化则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缺血缺氧脑损伤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脑内Ca^(2+)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缺血缺氧脑损伤 Ca2+含量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与1,2-二氯乙烷急性中毒性脑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晓丽 牛侨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 (EAAs)与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急性中毒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对照组、3个染毒组 (5 .0、1 0 .0、2 0 .0g/m31 ,2 DCE)和 3个时间组(1 0 .0g/m31 ,2 DCE染毒后 2、4、6h) ;连续... 目的 探讨兴奋性氨基酸 (EAAs)与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急性中毒性脑病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7组 :对照组、3个染毒组 (5 .0、1 0 .0、2 0 .0g/m31 ,2 DCE)和 3个时间组(1 0 .0g/m31 ,2 DCE染毒后 2、4、6h) ;连续静式吸入染毒 1 2h ;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皮质和髓质含水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检测脑组织中谷氨酸 (Glu)、天冬氨酸 (Asp)、甘氨酸 (Gly)及γ 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结果  (1 )大鼠脑皮质和髓质含水量 :不同剂量染毒组大鼠脑皮质含水量分别为 76 .1 0 %± 1 .41 %、76 .45 %± 0 .75 %、79.95 %± 1 .45 % ,均高于对照组 (74.2 2 %± 1 .77%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 ;髓质含水量仅 2 0 .0g/m3组 (71 .77%± 3 .0 7% )有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染毒后 2、4、6h脑皮质含水量分别为 79.36 %± 2 .1 0 %、79.48%± 1 .2 1 %、80 .64 %±1 .93 % ,均高于 1 0 .0g/m3即刻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2 ) 4种氨基酸递质含量 :不同剂量染毒组Asp含量分别为 (4.83± 0 .35)、(7.1 7± 0 .40 )、(1 0 .52± 0 .39) μmol/g ;Glu含量分别为 (2 3 .86± 0 .62 )、(31 .2 1± 2 .50 )、(2 8.2 3± 1 .58) μmol/g;Gly含量分别为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中毒性脑病 1 2-二氯乙烷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天冬氨酸 甘氨酸 Γ-氨基丁酸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邱吕军 杨洁红 +1 位作者 张宇燕 万海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063-2065,共3页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动态变化和补阳还五汤方药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大鼠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及补阳还五汤对其进行干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动态变化和补阳还五汤方药对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测定大鼠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及补阳还五汤对其进行干预。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脑缺血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在手术30~150min期间各时间观察点有显著差异(P<0.01),在手术0~15min和150~165min的观察点也有差异(P<0.05)。在手术30~120min期间各时间观察点,补阳还五汤能使缺血纹状体能使大脑纹状体内的谷氨酸显著降低(P<0.01),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在手术0~15min和120~150min再灌注的各时间观察点,补阳还五汤也能使缺血纹状体内谷氨酸含量有所降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使不同时间点的脑脊液中GLU、ASP含量降低,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抗脑缺血灌注损伤后EAA的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兆珍 张丹参 《神经药理学报》 2020年第6期60-63,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的机制、有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相互影响、错综复杂。该文通过综述近年...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影响患者疾病的转归,甚至危及生命。目前关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的机制、有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障碍和细胞凋亡等,多方面机制相互影响、错综复杂。该文通过综述近年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几种主要机制研究,为探索及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兴奋性氨基酸 谷氨酸 自由基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21
9
作者 疏树华 方才 +3 位作者 潘建辉 王瑞明 柴小青 谢志琼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关系.方法 40例择期老年病人行全麻手术,年龄65~79岁,ASA Ⅰ~Ⅲ级.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和72h时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反相高...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兴奋性氨基酸(EAA)水平的变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关系.方法 40例择期老年病人行全麻手术,年龄65~79岁,ASA Ⅰ~Ⅲ级.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和72h时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样,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RP-HPLC)检测血浆EAA浓度.所有患者均实施有效的术后镇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分别评估麻醉前、术后3d认知功能.结果 术后3d期间,11例病人发生POCD(28%).与麻醉前比较,术后24、48h POCD病人血浆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浓度升高(P〈0.05或0.01),术后72h恢复.与非POCD病人比较,术后24、48h POCD病人血浆Glu、Asp、Gly浓度升高(P〈0.05).POCD病人Glu和Asp浓度与MMSE评分呈显著负相关(Glu:r=-0.86,P〈0.01;Asp:r=-0.99,P〈0.01).结论 老年病人全麻术后颅内EAA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POCD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类 老年人 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全麻
原文传递
老年全麻患者围术期血清兴奋性氨基酸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0
10
作者 疏树华 方才 +3 位作者 潘建辉 柴小青 王瑞明 陈昆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全麻患者围术期血清兴奋性氨基酸(EAA)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41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31例,年龄≥65岁;青年组10例,年龄25~45岁。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 目的观察老年全麻患者围术期血清兴奋性氨基酸(EAA)浓度的动态变化。方法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气管内全麻患者41例,根据年龄不同分为老年组31例,年龄≥65岁;青年组10例,年龄25~45岁。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分别评估患者麻醉前及术后24、48、72h内的认知功能。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24h(T3)、48h(T4)、72h(T5)经颈内静脉采血2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RP-HPLC)检测血清氨基酸浓度。结果 MMSE评分老年组术后24、48h明显低于麻醉前和青年组(P<0.05)。与T1时比较,T3、T4时老年组血清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甘氨酸(Gly)浓度升高(P<0.05或P<0.01),T5时恢复。T1时老年组血清Glu、Asp、Gly浓度低于青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时老年组Glu、Asp、Gly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存在EAA水平升高,Glu可能参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病理生理过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早期血清EAA水平较高可能是老年POCD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1
作者 于岚 武祺 +3 位作者 关颖 徐瑛 殷裴红 徐燕英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方法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CSF谷氨酸(G 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 lu、Asp含量显著...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脊液(CSF)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方法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偏头痛患者(对照组)CSF谷氨酸(G lu)、天门冬氨酸(Asp)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 lu、A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脑梗死组患者CSF中G lu和Asp含量与梗死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1;r=0.437,P<0.05),CSF中G lu含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亦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脑梗死发生后CSF中G lu、Asp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其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CSF中G lu、Asp含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及梗死灶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兴奋性氨基酸 脑脊液
下载PDF
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 被引量:14
12
作者 石晶明 蒋幼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668-674,共7页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转变,基础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证实... 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已证实兴奋性氨基酸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密切相关。21世纪青光眼的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单纯降眼压向降眼压的同时从其他途径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转变,基础实验及部分临床研究证实干扰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神经毒性的各环节均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由此可以推测通过对兴奋性氨基酸的研究有望实现青光眼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青光眼 兴奋毒 谷氨酸盐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丹龙醒脑片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花 刘旺华 +3 位作者 刘建新 周小青 张秋雁 郑科登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31,共3页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DLXNP)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含量的影响及对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荧光法(HPLC)检测脑组... 目的:研究丹龙醒脑片(DLXNP)对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含量的影响及对海马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荧光法(HPLC)检测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浓度,用病理光学显微镜观测其双侧海马CA_1区神经元数目。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Glu、Asp含量明显升高(P<0.01),海马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丹龙醒脑片3个剂量组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数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结论:丹龙醒脑片能调节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减轻其兴奋性毒性,保护大脑海马区神经元,这可能是丹龙醒脑片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醒脑片 沙土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实验 兴奋性氨基酸 海马区神经元
下载PDF
丹龙醒脑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小青 刘旺华 +3 位作者 李花 罗尧岳 刘建新 陈本美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7,26,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 (VD)病理机制并研究丹龙醒脑片 (DLXN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s)含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配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建...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 (VD)病理机制并研究丹龙醒脑片 (DLXNP)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 (EAAs)含量的干预作用。方法除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外 ,其余各组大鼠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配合腹腔注射硝普钠降压方法建立VD大鼠模型。夹闭 2次 ,每次 1 0min,中间再通 1 0min。用跳台法观察各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荧光法 (HPLC)检测脑组织谷氨酸 (Glu)、天门冬氨酸 (Asp)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 ,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明显增多 ,潜伏期明显缩短 ,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Glu、Asp含量明显升高 ,丹龙醒脑片大、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 :①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时间明显减少 ,潜伏期明显延长 ;②脑组织中Glu、Asp的含量明显降低。丹龙醒脑片组疗效与尼莫地平组接近。结论丹龙醒脑片能调节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减轻其兴奋性毒性 ,保护大脑神经细胞 ,这可能是丹龙醒脑片治疗VD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龙醒脑片 血管性痴呆 缺血再灌注 学习记忆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副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佟媛旭 李岩 +2 位作者 刘晨 魏雅丽 王兴河 《中国医药》 2021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副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副代谢产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天麻素进行治疗,均连续用药2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尿酸、血糖、血脂水平以及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产物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缩小/降低,且观察组小于/低于对照组[(8.6±2.0)ml比(13.2±4.3)ml、(9±4)分比(16±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糖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兴奋性氨基酸和氧化代谢性产物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天麻素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且可减少患者副代谢产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奥拉西坦 天麻素 兴奋性氨基酸 氧化代谢产物
下载PDF
电磁脉冲对大鼠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玉红 王德文 +5 位作者 彭瑞云 李子建 董标 董方霆 梁月琴 胡文华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3-325,共3页
目的 观察电磁脉冲 (electromagneticpulses,EMP)辐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EMP辐射场强为 6× 10 4 V m ,脉冲上升时间 2 0ns,脉宽 30 μs,频率 2 .5脉冲 min ,作用 2min。二级雄性Wistar大鼠 32只 ,... 目的 观察电磁脉冲 (electromagneticpulses,EMP)辐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 EMP辐射场强为 6× 10 4 V m ,脉冲上升时间 2 0ns,脉宽 30 μs,频率 2 .5脉冲 min ,作用 2min。二级雄性Wistar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EMP组 (n =2 6 )和对照组 (n =6 ) ,EMP组大鼠接受辐射后分别于即刻及 3、6、2 4、4 8h断头取脑 ,制备海马组织上清液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 EMP辐射后即刻及 3、6h ,大鼠海马组织天冬氨酸 (Asp)含量明显升高 [峰值 ( 17.2 5± 1.6 3)pmol μl],与对照组 [( 10 .5 6± 1.5 0 )pmol μl]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谷氨酸 (Glu)含量也于上述 3个时间点升高 [峰值 ( 13.6 7± 0 .95 )pmol μl],明显高于对照组 [( 6 .94± 1.10 )pmol μl],差异亦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者含量均于辐射后 2 4h渐趋恢复 ,4 8h接近正常水平。大鼠海马组织 3种抑制性氨基酸 [甘氨酸 (Gly)、牛磺酸 (Tau)、γ 氨基丁酸 (GABA) ]的含量也于EMP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升高 ,最高水平分别为 ( 4 .5 1± 0 .6 0 )、( 2 9.85± 2 .70 )、( 5 .14± 0 .73)pmol μl,与对照组 [分别为 ( 2 .18±0 .31)、( 9.88± 1.4 7)、( 2 .84± 0 .6 7)pmol μl]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脉冲 大鼠 海马组织 氨基酸 神经递质 影响
原文传递
异丙酚、咪唑安定和硫喷妥钠对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氨基酸堆积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莲华 贡沁燕 +1 位作者 高慧 肖常思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66-668,共3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咪唑安定和硫喷妥钠对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部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 (MCA)内线栓法诱发局灶脑缺血。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6~ 7只。缺血组 :仅经历 3hMCA阻塞 ;再灌注...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咪唑安定和硫喷妥钠对鼠局灶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部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 (MCA)内线栓法诱发局灶脑缺血。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6~ 7只。缺血组 :仅经历 3hMCA阻塞 ;再灌注组 :经历 3hMCA阻塞和 3h再灌注 ;三个用药组 :于再灌注前即刻分别腹腔内注射异丙酚、咪唑安定和硫喷妥钠 5 0mg·kg- 1 ,再灌注3h后 ,处死鼠 ,迅速取脑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类含量。结果 异丙酚、咪唑安定明显减少再灌注期缺血部位门冬氨酸、谷氨酸堆积 ;异丙酚增强 ,而咪唑安定减小GABA堆积 ;硫喷妥钠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咪达唑仑 硫喷妥钠 兴奋性氨基酸类 脑缺血 再灌注 麻醉药
原文传递
褪黑素抑制低氧引起大鼠大脑皮层氨基酸递质释放 被引量:11
18
作者 顾靖 李学君 孙凤艳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为研究褪黑素对低氧引起大鼠大脑皮层脑片氨基酸释放变化的影响,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 测定了孵育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低氧条件为通入91-6% N2 和8-4 % O2 的混合气体。低氧30 min 时, ... 为研究褪黑素对低氧引起大鼠大脑皮层脑片氨基酸释放变化的影响,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荧光检测法, 测定了孵育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低氧条件为通入91-6% N2 和8-4 % O2 的混合气体。低氧30 min 时, 大鼠大脑皮层脑片孵育液中,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牛磺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显著增加, 其含量分别是正常氧组的240-4 % ,334-3 % ,200-6 % ,210-4 % ,168-6 % 和263-9 % , 与正常氧组比较P< 0-01 。予以褪黑素可以显著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 其中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分别是低氧组的55-1 % 和57-0 % 。结果表明, 褪黑素具有降低低氧所致的脑片释放兴奋性氨基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低氧 脑片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钩藤碱对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吉银 莫志贤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5-98,107,共5页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和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结果:氯胺酮和钩藤碱均能消除苯丙胺导致的位置偏爱效应;苯丙胺使大鼠呈现完全偏离的“脑功能平衡图”,氯胺酮... 目的:观察钩藤碱对苯丙胺依赖大鼠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实验和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结果:氯胺酮和钩藤碱均能消除苯丙胺导致的位置偏爱效应;苯丙胺使大鼠呈现完全偏离的“脑功能平衡图”,氯胺酮和钩藤碱可使其恢复至平衡态;苯丙胺导致大鼠脑内抑制性氨基酸含量明显下降(P<0.01),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明显上升(P<0.01),氯胺酮和钩藤碱均可恢复其至正常水平,钩藤碱本身对这些均无影响。结论:钩藤碱可调整苯丙胺引起的大鼠脑内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藤碱 苯丙胺 抑制性氨基酸 兴奋性氨基酸 条件性位置偏爱 全脑分维参数地形图
下载PDF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方健 侯铁胜 +4 位作者 方以群 胥军民 陈文笔 傅强 刘景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14-1015,共2页
通过复制脊髓损伤(SCI)模型 ,用常氧、高压氧(HBO)、氮氧混合气、激素等分别处理各组大鼠后 ,取脊髓组织测兴奋性氨基酸(EAA ,包括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含量 ,以探讨HBO治疗SCI的机制。结果显示 ,损伤后 ,大鼠脊髓组织中EAA(Glu)含... 通过复制脊髓损伤(SCI)模型 ,用常氧、高压氧(HBO)、氮氧混合气、激素等分别处理各组大鼠后 ,取脊髓组织测兴奋性氨基酸(EAA ,包括天冬氨酸Asp及谷氨酸Glu)含量 ,以探讨HBO治疗SCI的机制。结果显示 ,损伤后 ,大鼠脊髓组织中EAA(Glu)含量明显升高 ,经不同处理后 ,除氮氧混合气组外 ,Glu含量均有所下降 ,以 0 2 5MPaHBO组和 0 2 5MPaHBO +激素组下降最明显 ,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 ;0 2 5MPaHBO组与 0 1MPaHBO组比较及 0 2 5MPaHBO +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提示HBO能通过减少组织中的EAA减轻SCI后的继发性损伤 ,恢复脊髓组织的功能 ,其中以0 2 5MPaHBO和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组织 脊髓损伤 高压氧 兴奋性氨基酸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