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激素抗逆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
作者 师晨娟 刘勇 荆涛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1-26,共6页
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激素在激素抗逆研究中备受关注,文中运用大量事实阐述了上述几种激素在抵抗逆境(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胁迫等)方面的生理反应机制,目的是为化控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可为培育筛选抗... 脱落酸、乙烯、细胞分裂素、多胺等激素在激素抗逆研究中备受关注,文中运用大量事实阐述了上述几种激素在抵抗逆境(水分胁迫、温度胁迫、盐胁迫等)方面的生理反应机制,目的是为化控技术在生产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可为培育筛选抗旱、抗寒、抗盐等植物优良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性 脱落酸 乙烯 细胞分裂素 多胺
下载PDF
外源ABA、BR和ETH对番茄果实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翁倩 周宝利 +1 位作者 于洋 付亚文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4-787,共4页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改进从番茄果实中正己烷、乙醇以及丁烯羟基甲苯BHT的丙酮混合试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确定了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该条件检测分析了外源ABA(脱落酸)、BR(油菜素内酯)和ETH(乙烯)... 为探索外源激素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改进从番茄果实中正己烷、乙醇以及丁烯羟基甲苯BHT的丙酮混合试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方法,确定了番茄红素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该条件检测分析了外源ABA(脱落酸)、BR(油菜素内酯)和ETH(乙烯)处理番茄果实后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00mg·L-1的外源ABA、0.001mg·L-1的外源BR和3000mg·L-1的外源ETH对促进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的效果较好,番茄红素含量分别达到115.11μg·g-1FW,106.16μg·g-1FW和125.21μg.g-1FW。外源ABA、BR和ETH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番茄红素 ABA BR eth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休眠的破除效果 被引量:18
3
作者 罗富成 郭轶敏 +4 位作者 彭健 段新慧 许文花 何超 郭凤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6-412,共7页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是南方草地建设和环境治理的骨干禾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但其种子产量低,品质差,休眠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品种的推广利用。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GA3、IBA、6-KT、ET... 纳罗克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 cv.Narok)是南方草地建设和环境治理的骨干禾草,推广前景十分广阔。但其种子产量低,品质差,休眠严重,严重制约了该品种的推广利用。以滇产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GA3、IBA、6-KT、ETH溶液进行浸种处理,结果表明4种激素均可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其中,400 mg·L-1GA3溶液浸种24 h效果最好,种子各项活力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为48%、54%、19.46和0.015 2,分别较对照提高1.18、1.08、1.31和1.14倍。ETH溶液浸种的效果仅次于GA3,以450μL·L-1ETH溶液浸种24 h为好,而IBA和6-KT的效果一般,但20mg·L-1IBA、5 mg·L-16-KT溶液浸种24 h,对促进纳罗克非洲狗尾草种子的萌发仍有显著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3 IBA 6-KT eth 种子活力
下载PDF
DCPTA和ETH复配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可攀 顾万荣 +3 位作者 李丽杰 谢腾龙 李晶 魏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9-820,共12页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以东农253为试材,在玉米9叶期喷施2种外源物质:玉黄金、自配的DCPTA和ETH复配剂(代号KP),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分别在玉米抽雄前10 d、抽雄期、灌浆初期、...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以东农253为试材,在玉米9叶期喷施2种外源物质:玉黄金、自配的DCPTA和ETH复配剂(代号KP),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分别在玉米抽雄前10 d、抽雄期、灌浆初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取其茎秆研究力学特性,并在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KP和玉黄金后,株高分别下降8.87%和6.65%,穗位高分别下降17.79%和4.04%,扁率最高下降45.86%和15.86%;茎秆横折强度、穿刺强度、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节间横截面积及皮厚最高分别提高150.17%、103.56%、215.79%、85.03%、110.48%和115.46%、56.44%、53.33%、76.19%、27.41%。收获期玉黄金处理下籽粒水分含量较CK显著下降4.97%。KP和玉黄金处理下的产量较CK增加9.23%和5.78%。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复配剂处理后茎秆的皮厚、穿刺强度、横折强度、横截面积、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和田间致倒伏推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株高、穗位高和扁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复配剂可以提高玉米茎秆强度以及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玉米化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CPTA eth 茎秆力学特性 籽粒产量
下载PDF
脱落酸和乙烯利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及花色苷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文婷 王振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88,共8页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浓度脱落酸(ABA)和乙烯利(ETH)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花色苷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玉泉营产区2002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对葡萄喷施100、200、300mg·L-1脱落酸和400、500、600mg·L-1乙烯利,测定果实可... 为了探索不同质量浓度脱落酸(ABA)和乙烯利(ETH)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花色苷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玉泉营产区2002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对葡萄喷施100、200、300mg·L-1脱落酸和400、500、600mg·L-1乙烯利,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质量分数及总酸、单宁、总酚、总花色苷和类黄酮质量浓度,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花色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可有效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总花色苷、类黄酮质量浓度及PAL活性,其中300mg·L-1 ABA处理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果皮中共检测到花翠素3-O-葡萄糖苷(Dp)、花青素3-O-葡萄糖苷(Cy)、3′-甲基花翠素3-O-葡萄糖苷(Pt)、甲基花青素3-O-葡萄糖苷(Pn)、二甲花翠素3-O-葡萄糖苷(Mv)、甲基花青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Pa)、二甲花翠素3-O-(6-O-乙酰)葡萄糖苷(Ma)、甲基花青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Pc)和二甲花翠素3-O-(6-O-对香豆酰)葡萄糖苷(Mc)9种花色苷,且300mg·L-1 ABA可极显著提高葡萄花色苷质量浓度,其中4种主要呈色花色苷Pt、Mv、Ma和Mc较对照分别提高49.42%、35.60%、26.27%和37.74%。研究得出,ABA和ETH处理可显著改善‘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其中300mg·L-1 ABA处理可极显著促进葡萄成熟及果皮花色苷质量浓度的积累,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落酸 乙烯利 果实品质 HPLC 花色苷
下载PDF
黄精种子质量与外源生长调节物质SNP、ETH对种子萌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焦劼 陈黎明 +3 位作者 张巧媚 刘峰 马存德 梁宗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研究黄精种子质量和不同浓度的SNP和ETH对其萌芽的影响。方法选取籽粒饱满、无霉变及瘢痕的种子进行暗培养(25℃),每日观察并记录数据,60天后统计结果。结果黄精种子质量差异对发芽率、初生根长及萌发过程所形成的球状结构大小均能... 目的研究黄精种子质量和不同浓度的SNP和ETH对其萌芽的影响。方法选取籽粒饱满、无霉变及瘢痕的种子进行暗培养(25℃),每日观察并记录数据,60天后统计结果。结果黄精种子质量差异对发芽率、初生根长及萌发过程所形成的球状结构大小均能产生影响,其中以球状结构大小影响最大;在试验浓度范围内,500 mg·L-1SNP处理24h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60%、51.7%、0.39和2.34,300 mg·L-1ETH处理种子24h效果最好,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为78.9%、50%、0.78和6.16。结论绿皮种子不易萌发,易发霉,生产中宜选取种皮亮黄色的黄精种子进行种植培育;NO和乙烯确有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乙烯对促进黄精种子萌发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种子质量 SNP eth
原文传递
植物激素与逆境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建英 郑殿峰 冯乃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35-39,共5页
脱落酸、多胺和乙烯是三种逆境激素,本文就这三种激素在逆境中的变化及其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简要的综述,为化控技术在生产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脱落酸 多胺 乙烯 逆境
下载PDF
SA,ETH和IAA处理对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伟 畅宝花 +3 位作者 许庆方 王凯鑫 赵凯玥 杜利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5-201,共7页
为研究破除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休眠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01~0.17 mmol·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600μL·L^-1乙烯利(Ethephon,ETH)、20~60 mg·L^-1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分别对赖草种子浸... 为研究破除赖草(Leymus secalinus)种子休眠的方法,采用浓度为0.01~0.17 mmol·L^-1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200~600μL·L^-1乙烯利(Ethephon,ETH)、20~60 mg·L^-1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分别对赖草种子浸种处理12 h,24 h,36 h,通过测定分析4个种子发芽指标,探究这3种物质对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影响,为赖草种子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SA,ETH和IAA浸种处理均能有效打破赖草种子休眠,用0.05 mmol·L^-1 SA浸种12 h后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4%,是对照的2倍;用20 mg·L^-1 IAA浸种24 h时,种子发芽势达到最大为33%,高于SA,ETH处理;其次用50 mg·L^-1 IAA浸种36 h和200μL·L^-1 ETH浸种12 h时,种子发芽率分别为51%和48%,均显著高于对照。然而与IAA处理不同,高浓度的SA,ETH会抑制种子发芽。因此,浓度为0.05 mmol·L^-1 SA浸种处理12 h破除赖草种子休眠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草 水杨酸 乙烯利 吲哚乙酸 破除休眠
下载PDF
乙烯、6-BA对大豆幼苗生长、生化成分及细胞组织结构的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廖永霞 康玉凡 +3 位作者 王保民 谷瑞娟 罗珊 肖伶俐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52,共6页
采用人工培养箱技术,研究ETH、6-BA及其复配处理对大豆幼苗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生化成分、内源激素以及细胞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为大豆芽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大豆幼苗形态存在差异(P<0.05)。ETH... 采用人工培养箱技术,研究ETH、6-BA及其复配处理对大豆幼苗的形态特征、生物量、生化成分、内源激素以及细胞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为大豆芽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大豆幼苗形态存在差异(P<0.05)。ETH、6-BA及复配处理,均抑制了大豆幼苗的根和下胚轴的生长,促进下胚轴的增粗,三者处理后的根长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4.1%(P<0.01),44.7%(P<0.01)和51.7%(P<0.01);下胚轴长分别比对照减少39.2%(P<0.01),4.1%(P>0.05)和26.2%(P<0.05);下胚轴粗分别比对照增加18.5%(P<0.01),9.2%(P<0.05)和32.3%(P<0.01)。大豆幼苗形态上的差异可以通过其下胚轴细胞组织结构的变化来解释,ETH促进了细胞的横向分裂与皮层细胞的扩大,促进下胚轴的增粗,抑制了细胞的径向分裂;6-BA促进了皮层细胞的横向分裂与扩大,抑制了细胞径向的伸长;ETH-6-BA复配处理促进了皮层薄壁细胞的分裂与扩大。不同处理之间大豆幼苗的维生素C含量存在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大豆幼苗的GA含量降低,ABA含量增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幼苗 eth 6-BA 形态特征 生化成份 细胞组织结构
下载PDF
基于AUTOSAR标准的ETH基础通信及SOME/IP通信实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弛 吴志红 +2 位作者 朱元 杜展志 王恩东 《信息通信》 2020年第2期7-12,共6页
概述了AUTOSAR标准的产生背景及基本架构;介绍了Vector MICROSAR ETH和SOME/IP的原理及基本应用;设计了使用Vector MICROSAR ETH进行TCP和UDP协议的通信方案以及使用SOME/IP进行以太网通信的方案;并在英飞凌TC397单片机上运行从而验证... 概述了AUTOSAR标准的产生背景及基本架构;介绍了Vector MICROSAR ETH和SOME/IP的原理及基本应用;设计了使用Vector MICROSAR ETH进行TCP和UDP协议的通信方案以及使用SOME/IP进行以太网通信的方案;并在英飞凌TC397单片机上运行从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SAR MICROSAR eth SOME/IP 操作系统
下载PDF
乙烯利和1-MCP对菠萝蜜果实中AheAAT和AheER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任雪岩 刘光财 +3 位作者 李国鹏 叶春海 丰锋 王俊宁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890-3902,共13页
【目的】研究乙烯(ETH)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Ahe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菠萝蜜果实AATs在酯类物质合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大2号... 【目的】研究乙烯(ETH)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菠萝蜜果实成熟过程中醇酰基转移酶(AAT)活性、Ahe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菠萝蜜果实AATs在酯类物质合成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大2号’菠萝蜜果实为试材,果实盛花期选择具有代表性、花期一致的果实挂牌,花后约150 d采收,选择大小和成熟度相同,且无病虫伤的果实,分成3组进行处理。第一组采用1000 mg·L-1 ETH溶液浸泡2—3 min;第二组采用0.5 mg·L-11-MCP熏蒸处理15 h;第三组作为对照组。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定期取样,每次取样3—5个果,测定AAT酶活性、AheAAT和AheERF表达等指标。【结果】通过测定AAT酶活性发现,ETH处理促进了果实的成熟衰老,提前了AAT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但是降低了酶活性。1-MCP处理抑制了果实成熟衰老,在贮藏前期抑制了AAT的活性,延迟了AAT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并显著降低了AAT的活性。对AheAAT序列分析发现,其全长1380 bp,编码459个氨基酸。AheAAT具有酰基转移酶的保守结构域H-x-x-x-D和L-x-x-YYPLAGR活性位点基序,D(N)F(V)GWG附加基序,属于BAHD醇酰基转移酶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与苹果和梨的相似性最高。同时,从菠萝蜜果实中克隆获得2个ERF转录因子,分别命名为AheERF1/2,其中AheERF1全长648 bp,编码215个氨基酸,与苹果和菜豆的同源性最高;AheERF2全长657 bp,编码218个氨基酸,与苹果、番木瓜的同源性最高。AheERF1/2的氨基酸序列含有64/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AP2/ERF保守序列,具有ERF家族转录因子的特征序列。ETH处理使果实中AheAAT表达高峰提前出现,并且下调了AheAAT的表达。ETH处理对AheERF1/2转录因子的影响与AheAAT相同,并且ETH降低了AheERF1/2转录因子与AheAAT的相关性。1-MCP处理延长了菠萝蜜果实的贮藏期。在1-MCP处理后的贮藏前期,AheAAT和AheERF1/2转录因子的表达呈现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蜜 乙烯利 1-MCP AheAAT
下载PDF
造物传奇与技术现实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构造课的建构观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蕴芳 王英哲 《时代建筑》 201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文章通过介绍与分析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的构造课和设计课,以及具有ETH背景的重要建筑师和工程师的作品,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有着深厚传统,又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基于建构的建筑学教学系统,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建构概念。
关键词 建构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瑞士 身体感觉 工程技术
下载PDF
ETH、KT和6-BA对绿豆幼苗形态建成和生化成分的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康玉凡 谷瑞娟 +3 位作者 王保民 廖永霞 肖伶俐 罗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25,共7页
研究了ETH、KT、6-BA及ETH—KT、ETH—6-BA复配处理对绿豆幼苗形态、生化成分、内源激素及下胚轴细胞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为绿豆芽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设置上述5个激素处理及对照,采用人工气候箱技术培育绿豆芽,并进行各... 研究了ETH、KT、6-BA及ETH—KT、ETH—6-BA复配处理对绿豆幼苗形态、生化成分、内源激素及下胚轴细胞组织结构的调节效应,为绿豆芽菜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设置上述5个激素处理及对照,采用人工气候箱技术培育绿豆芽,并进行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处理组均可使绿豆幼苗下胚轴缩短和增粗、主根长缩短、侧根数减少(P<0.05),其调节效应大小为ETH—6-BA>ETH—KT>ETH>6-BA>KT;ETH—6-BA可使下胚轴缩短35.78%,增粗26.51%,主根缩短65.43%,并完全抑制侧根的产生。不同处理对绿豆幼苗的生化成分的效应大小存在差异(P<0.05),ETH可使绿豆幼苗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25.1%、66.07%和163.9%;各处理调节效应的大小依次为ETH>ETH—KT>ETH—6-BA。各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绿豆幼苗的内源激素含量,6-BA及ETH—6-BA可使IAA含量分别降低88.9%和33.3%,使ZR含量分别降低35.3%和22.8%,ETH—6-BA处理可使ABA含量增加156.9%。对绿豆幼苗下胚轴的增粗作用,ETH增加了髓内细胞数目和单个皮层细胞面积,减少了皮层细胞数,表现为髓和形成层面积的增大;6-BA与ETH—6-BA增加了髓和皮层的单个细胞面积,同时增大了髓、形成层和皮层的面积。表明ETH、KT、6-BA及其复配对绿豆芽苗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解效应,而其各自的调节方式又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 KT 6-BA 绿豆幼苗 形态特征 生化成分 内源激素 组织结构
下载PDF
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冰 汪颖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7期27-28,共2页
在当今知识经济发展多样化的时代,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独特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个案分析,为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提供启... 在当今知识经济发展多样化的时代,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独特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个案分析,为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 研究生教育 创新实践教育
下载PDF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新疆秋黑葡萄枝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立忠 马兵钢 +1 位作者 路琦 李晓雷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在葡萄 (秋黑 )新梢迅速生长期 ,运用ETH、CCC、PP333及IAA 4种调节剂 ,对营养枝、结果枝进行浸蘸试验。方法采用 2种 :1)处理全部副梢及新梢生长点 ;2 )处理部分副梢 ,不处理新梢生长点。结果表明 :除IAA外 ,其它生长调节剂均能抑制枝... 在葡萄 (秋黑 )新梢迅速生长期 ,运用ETH、CCC、PP333及IAA 4种调节剂 ,对营养枝、结果枝进行浸蘸试验。方法采用 2种 :1)处理全部副梢及新梢生长点 ;2 )处理部分副梢 ,不处理新梢生长点。结果表明 :除IAA外 ,其它生长调节剂均能抑制枝条的生长。使用浓度为 2 0 0mg/L的ETH、CCC、PP333,可在不影响座果率的条件下明显抑制葡萄新梢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葡萄 枝条生长 秋黑 新梢生长点 座果论 eth CCC PP333 IAA4
下载PDF
渍涝胁迫后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辉 刘登望 +3 位作者 李林 吴佳宝 万书波 李新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以花生耐渍品种湘花2008与敏感品种中花4号为试材,在营养生长末期,模拟其遭受渍涝胁迫后叶面分别喷施赤霉素(100、150、200、250、300 mg/L)、乙烯利(100、200、300、400、500 mg/L)和多效唑(200、400、600、800、1 000 mg/L),以喷施清... 以花生耐渍品种湘花2008与敏感品种中花4号为试材,在营养生长末期,模拟其遭受渍涝胁迫后叶面分别喷施赤霉素(100、150、200、250、300 mg/L)、乙烯利(100、200、300、400、500 mg/L)和多效唑(200、400、600、800、1 000 mg/L),以喷施清水为对照,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干物质积累、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渍涝后,叶面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可促进地上部、地下部的生长,而多效唑则抑制地上部生长;湘花2008荚果产量以150 mg/L赤霉素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24.9%;中花4号荚果产量以100 mg/L赤霉素处理最高,比对照增产45.3%;喷施赤霉素可增加湘花2008的油分含量,降低蛋白含量,提高油亚比,而对中花4号的作用刚好相反;喷施乙烯利能降低中花4号的油亚比;喷施多效唑可增加湘花2008的油分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渍涝 赤霉素 乙烯利 多效唑
下载PDF
康策特是谁? 一个瑞士结构师的诗意抗争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博 《时代建筑》 2013年第5期40-49,共10页
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对康策特的专访,试图展示其早年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部分项目的幕后故事;第二部分以四组方案为例,介绍其作品所蕴涵的设计思想以及与建筑师的合作,并简要回顾了当年ETH的结构与建筑学教育背景。
关键词 瑞士建筑 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合作 桁架体系i 结构设计 图解静力学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
下载PDF
赫伯特·克莱默与我对建构文化的学术自信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辰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赫伯特·克莱默对中国现代建筑学术的影响是多侧面和多层次的,选择笔者重点受益的“建构”主题,解析个人内在学术自信心的建立过程:1990年代克莱默成功结合构造的建筑教学体系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建构思想,给已在一定意义上理解... 赫伯特·克莱默对中国现代建筑学术的影响是多侧面和多层次的,选择笔者重点受益的“建构”主题,解析个人内在学术自信心的建立过程:1990年代克莱默成功结合构造的建筑教学体系及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建构思想,给已在一定意义上理解中国传统“营造”的笔者带来了深刻体验并建立了与国际现代建筑体系接轨的学术自信;而引介弗兰姆普敦的《建构文化研究》则使得这项学术事业在中国的发展更为顺理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伯特·克莱默 建构文化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建筑教育 中国建筑学术
原文传递
药物酚磺乙胺在MnO_2/离子液体复合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志敏 曹艳艳 康小慧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制备[BMIM]PF6-MnO2-CHIT/GCE修饰电极,研究酚磺乙胺(ETH)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方法: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结果:ETH在[BMIM]PF6-MnO2-CHIT/GCE上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1对灵敏、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氧... 目的:制备[BMIM]PF6-MnO2-CHIT/GCE修饰电极,研究酚磺乙胺(ETH)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方法。方法: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结果:ETH在[BMIM]PF6-MnO2-CHIT/GCE上的循环伏安图上出现1对灵敏、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其氧化峰电流响应是其在MnO2-CHIT/GCE上的2.8倍,峰电位差降低到0.029 V,电子转移速率常数Ks=0.283 s-1。ETH在[BMIM]PF6-MnO2-CHIT/GCE上的微分脉冲伏安扫描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5.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mol.L-1。连续5次测定1.0×10-5mol.L-1酚磺乙胺溶液的RSD为1.8%。结论:本法可靠、快捷、灵敏,可用于酚磺乙胺注射液中酚磺乙胺含量的电化学定量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M]PF6 纳米MNO2 酚磺乙胺 循环伏安法 微分脉冲伏安法
原文传递
Treatment of severe frontobasilar fractures in growing patients: a case series evaluation 被引量:1
20
作者 Alan S Herford Rahul Tandon +1 位作者 Luca Pivetti Marco Cicci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99-203,共5页
Objective: The treatment of fronto- basilar fractures is a demanding aspect of craniofacial frac- ture management. A sequel of inadequate or improper frac- ture management presents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prob- lems ... Objective: The treatment of fronto- basilar fractures is a demanding aspect of craniofacial frac- ture management. A sequel of inadequate or improper frac- ture management presents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prob- lems which are very difficult to correct. The aim of this manu- script was to examine a group of growing patients treated for frontobasilar fractures and provide clinicians a possible therapeutic op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these challenging fractures. Methods: In this investigation, 12 patients under the age of 16 years treated for severe injuries to the frontobasilar region were included. Their records were reviewed to evalu- 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preoperative findings, hospital course, postoperative results, and long-term follow-up.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T scans were performed in all children treate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re- viewed in detail.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evaluated for type and location of fixation. All complications and treat- ments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ree of th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a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leak and required pericrartial flaps. Only 3 patients underwent removal of plates and screws due to palpability in 1 patient, loose hardware in 1 patient, and limited disturbance on growth in the rest patient. 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resorbable plates, 4 patients with titanium plates, and 1 pa- tient with a combination. Follow-up ranged from 6 months to 5 years. No patients with a preoperative CSF leak deve- loped any recurrence of the leak. Conelusion: According to basic craniofacial principles, reducing and stabilizing the fractures should reconstruct the anterior cranial base. However, the treatment ofpaediatric maxillofacial trauma requires the evaluation of several factors. The facial skeleton of a child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its growth depends on the balance of basal bone and soft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ctures bone Facial injuries eth- mold bone Nasal bone ZYGOM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