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刑鼎)”、“殹”、“历”三字的疑难与困惑:枣阳曾伯陭钺铭文之再研读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力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4年第1期1-21,共21页
在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1号墓的曾伯陭钺铭文中,可见有“(刑鼎)”、“井”两个“刑”字。有学者据“(刑鼎)”字推定西周时期早已有“铸刑鼎”事件,因而判定该器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该钺铭文之误读与过度...
在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1号墓的曾伯陭钺铭文中,可见有“(刑鼎)”、“井”两个“刑”字。有学者据“(刑鼎)”字推定西周时期早已有“铸刑鼎”事件,因而判定该器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该钺铭文之误读与过度解释“(刑鼎)”字、“则”字的结果。曾伯陭钺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器,是曾国国君权力的象征物。其铭文所见“(刑鼎)”、“井”这两个“刑”字,当为古文字常见的所谓“同字同辞异构”现象。“(刑鼎)”字、“则”字乃至兮甲盘铭文,均与“铸刑鼎”事件没有任何关联。曾伯陭钺铭文“非历殹井(刑)”一句的解读,仍存有疑惑;尤其关于“历”字的含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刑鼎
)
刑
曾伯陭钺
铸
刑鼎
兮甲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鼎)”、“殹”、“历”三字的疑难与困惑:枣阳曾伯陭钺铭文之再研读
被引量:
2
1
作者
李力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4年第1期1-21,共21页
文摘
在出土于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21号墓的曾伯陭钺铭文中,可见有“(刑鼎)”、“井”两个“刑”字。有学者据“(刑鼎)”字推定西周时期早已有“铸刑鼎”事件,因而判定该器在中国法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对该钺铭文之误读与过度解释“(刑鼎)”字、“则”字的结果。曾伯陭钺属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器,是曾国国君权力的象征物。其铭文所见“(刑鼎)”、“井”这两个“刑”字,当为古文字常见的所谓“同字同辞异构”现象。“(刑鼎)”字、“则”字乃至兮甲盘铭文,均与“铸刑鼎”事件没有任何关联。曾伯陭钺铭文“非历殹井(刑)”一句的解读,仍存有疑惑;尤其关于“历”字的含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
刑鼎
)
刑
曾伯陭钺
铸
刑鼎
兮甲盘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刑鼎)”、“殹”、“历”三字的疑难与困惑:枣阳曾伯陭钺铭文之再研读
李力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