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 被引量:101
1
作者 王亚飞 樊杰 周侃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15-2429,共15页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为主体功能区降尺度传导、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国土开发强度管制等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参数。以地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地...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作为构建国土空间的基本战略格局、实施功能分区的科学基础,为主体功能区降尺度传导、国土空间结构优化、国土开发强度管制等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参数。以地域功能理论为基础,从人地关系演化出发,探索“双评价”的理论内涵,建立“双评价”到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的科学逻辑,指出“双评价”集成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时所形成的主体功能分区方案为地域功能优化分区的最优方案。以福建省、六盘水市为案例,将人类生产生活的合理需求转化为用地需求参数,通过降尺度的参数分解与测算,结合上位规划及政府与专家系统研判,确定总量控制、结构化控制、空间结构或战略格局控制等目标参数,并在“双评价”基础上,通过不断调整指标、参数及阈值,逐步进行格网单元地域功能优化。着重考虑相邻区域功能冲突与协调、差异化的主体功能定位、土地利用现状及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以及海陆统筹等区域特征,不断校核与优化。从数据的可获取性、数据集满足理论模型及评估方法的适应程度、可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尺度效应等方面,探讨功能分区方案不确定性及其解决途径,增强优化结果的鲁棒性,以此作为“三区三线”划定等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地域功能 优化分区 “三区三线”
原文传递
江西省双季水稻生长季气候适宜度评价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黄淑娥 田俊 吴慧峻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7-533,共7页
通过对江西省双季水稻生长季温、光、水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双季水稻各生育期光、温、水及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确定了双季水稻各生育期多年平均日照百分率达50%时的日照时数为适宜的光照状态,根据模型分别计算了1961-2... 通过对江西省双季水稻生长季温、光、水的需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双季水稻各生育期光、温、水及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确定了双季水稻各生育期多年平均日照百分率达50%时的日照时数为适宜的光照状态,根据模型分别计算了1961-2010年江西省早稻和晚稻生长季各气候因子的适宜度。结果表明,双季晚稻的温、光、水及气候适宜度明显高于早稻,双季水稻各生育期以光照适宜度最大,温度次之,降水最小;降水是影响双季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对晚稻的影响更为显著;温度是双季水稻生长发育的关键气候因子,早稻苗期和分蘖-孕穗期低温,早稻乳熟期高温以及晚稻抽穗扬花期低温是双季水稻温度适宜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水稻 气候适宜度 评价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抗解问题与有限理性 被引量:56
3
作者 郝庆 邓玲 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1-551,共11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被视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开展的“双评价”工作,发现“双评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即“双评价”)被视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开展的“双评价”工作,发现“双评价”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仍然存在对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科学机理认识不足、评价技术方法不完善、应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未来需要面向生态文明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现实需求,完善“双评价”的科学逻辑、技术逻辑和应用逻辑,提升“双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也应认识到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个抗解问题,“双评价”只能发挥有限理性作用,应重视通过沟通交流、公众参与等方式应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的具体问题,避免陷入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地耦合 抗解问题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中的“双评价”方法与作用 被引量:55
4
作者 周道静 徐勇 +4 位作者 王亚飞 周侃 刘宝印 李九一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4-824,共11页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双评价"的科学内涵出发,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科学理解和正... "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文章从"双评价"的科学内涵出发,详细系统地阐述了其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过程,为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中科学理解和正确使用"双评价"提供重要指引和参考。文章介绍了"双评价"在主体功能区工作中的首次应用,全面梳理了主体功能区工作中"双评价"的概念提出、体系构建、应用过程及核心作用。重点分析了"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的基础性作用,从认知国土空间、发现矛盾问题、助推高质量发展和保障规划科学编制等方面,说明了"双评价"在指导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有机衔接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规划,以及动态监管规划实施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还提出"双评价"在空间规划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因地制宜地使用技术方法。结合自然资源部2020年1月发布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分析了该指南的评价框架、技术方法、工作流程和重点,总结了其主要特点和难点问题,并对下一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工作中"双评价"方法与应用的完善和深化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空间规划 开发保护格局优化 主体功能区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 被引量:44
5
作者 钟镇涛 张鸿辉 +2 位作者 洪良 刘耿 罗伟玲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15-2427,共13页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 生态文明新时代下的空间规划体系对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提出了明确要求,"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是底线思维的体现。研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在国土空间底线管控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二者的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体现,构建二者的联动方式,服务于国土空间底线管控及治理的全过程"。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共同组成底线管控的两个阶段,前者是开展底线管控的基础,后者是底线管控的路径和手段,两者皆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底线管控的重要工具,需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为基础加强两者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双评价” 监测评估预警 “一张图”
原文传递
区域“双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元地 陈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15-121,共7页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的兴起,普通大众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成为各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为了便于各地区政府对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预测、监督及管理等,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各个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各地区创新创业活动良性发展。以中国内地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28个反映创新创业主体、创新创业环境及创新创业绩效方面的指标,建立了区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对31个省(市、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比及排名。最后,针对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区进行规律总结,并对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区域创新 创新创业能力 评价指标 因子分析法 聚类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丹宁 陈阳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114,共16页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 我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向"强"的转变,不仅需要明确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要清晰认识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征。通过构建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兼具"存量增量"和"均衡特长"两个特征维度的系统评价模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7个子产业2011年的发展水平和模式进行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发展水平 发展模式 双重特征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视域下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 被引量:30
8
作者 吴桐 岳文泽 +1 位作者 夏皓轩 熊锦惠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7,73,共8页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 主体功能区战略是中国区域发展管理的重要创新,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充分践行主体功能区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践面临科学支撑不足、尺度深化不够、实施保障不强等问题。文章以浙江省为例,基于"要素—空间—功能"的思路构建了一个科学性、精细化和可操作的省级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框架:首先,建立了一个"双评价—三类空间划定—主体功能权衡"的分区方案,强化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科学性;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将传统县级单元深化到乡镇(街道)尺度,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再次,统筹了上位规划功能定位、三类空间结构、区域协调的综合考量,提升了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可操作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依据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结果提出未来区域发展差别化引导与管控的政策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主体功能区战略 分区分类 浙江省 双评价 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法条何以会“竞合”?——一个概念上的澄清 被引量:29
9
作者 叶良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8,共11页
法条竞合,是指在法条动态适用过程中,似乎有数个法条可以评价待决行为事实,但实际上仅有一个法条具有评价资格的情形。法条竞合是一种非真正竞合,其实乃评价主体的一种主观"误认",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法条规定所导致的找法困... 法条竞合,是指在法条动态适用过程中,似乎有数个法条可以评价待决行为事实,但实际上仅有一个法条具有评价资格的情形。法条竞合是一种非真正竞合,其实乃评价主体的一种主观"误认",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法条规定所导致的找法困难。刑法分则法条本质上具有互斥性,所谓的法条逻辑类型并不具有确定性,最终仍将归结为对构成要件的解释。因此,法条竞合基本上是一个虚化的概念,并不存在一个可验证性的标准,其理论价值相当有限。即使取消法条竞合概念,也不会给案件认定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不过,法条竞合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对照功能,特别是在界定想象竞合犯、明确刑罚适用原则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条竞合 假性竞合 行为事实 构成要件类型 重复评价
原文传递
科学理性与决策机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 被引量:28
10
作者 杨帆 宗立 +1 位作者 沈珏琳 刘乐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11-2324,共14页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前置和基础性作用的制度设定与技术基础。结合实践案例对"试行指南"进行理论思考,结果发现:"双评价"的技术、逻辑路径内含有科学问题和假设;同时,对制度建构具有约束和纠... "双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具有前置和基础性作用的制度设定与技术基础。结合实践案例对"试行指南"进行理论思考,结果发现:"双评价"的技术、逻辑路径内含有科学问题和假设;同时,对制度建构具有约束和纠偏作用。"双评价"发挥有效作用需兼顾科学性和政策性,也因此难以两全齐美。技术方法和数据方面存在"加合困境""分解困境"和"排序困境"。合理有效的"双评价"需要提高两个评价内容的技术合理性,并通过两者耦合进一步提升合理性。也要充分适应决策机制与主体目标,认识科学研究与决策支持研究之间的差异,根据不同层级地方政府事权层级和分工关系优化分析评价方法。结论对"双评价"定位优化与技术逻辑改进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科学研究 决策机制 技术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
原文传递
“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特征与认定标准 被引量:23
11
作者 崔发周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培养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的评价标准,对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质量保证...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其培养难度较大、周期较长。"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的重要内容。制订科学合理的的评价标准,对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质量保证具有重要作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应该利用科学方法和现代手段,从职业道德、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身心素质和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认定标准 教师评价
下载PDF
北京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罗守敬 王珊珊 付德荃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4期126-133,共8页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突发地质灾害 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 影响因子 易发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分区与国土开发风险识别——以陕西省南泥湾景区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雯雯 宁晓刚 +1 位作者 王浩 孟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7-132,139,共7页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针对传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缺少空间数据、无法充分体现空间的差异性特征等问题,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充分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和GIS空间分析技...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分区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针对传统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缺少空间数据、无法充分体现空间的差异性特征等问题,将“双评价”作为基础工作,充分利用遥感监测成果、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陕西省南泥湾景区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城镇建设适宜性的集成评价,并采用“三维魔方”模型将其划分为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最终通过与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叠加,揭示南泥湾景区的发展潜力及风险空间。结果表明:①南泥湾景区以生态保护空间为主,面积为1270.87 km2;其次为农业生产空间,面积为68.28 km2;城镇建设空间最少,面积为14.69 km2;。②南泥湾景区城镇建设开发、农业生产潜力空间分别为9.42,53.55 km2,临镇镇东南部有较大的农业拓展开发空间。③南泥湾景区城镇建设对生态破坏可能性较低。农业生产风险空间较大,为92.79 km2,多位于临镇镇东北部。该区域生态敏感性较强,未来建议提高耕地种植效率,恢复生态空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性评价 三类空间 双评价 潜力空间 地理国情 南泥湾景区
下载PDF
基于“双评价”的市县土地资源评价——以大冶市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严圣华 黄跃飞 +3 位作者 熊娟 何灿 刘和涛 刘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0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市县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技术指南,构建市县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并以大冶市为例,从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的可利用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分... 对市县土地资源评价,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策略。本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技术指南,构建市县土地资源评价方法,并以大冶市为例,从农业生产与城镇建设的可利用程度两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功能指向的土地资源评价中,较高等级分布最多,占58.37%。城镇建设的土地资源评价中,高等级分布最多,占67.02%。二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高的一致性,等级较高的分布在大冶市的北部、西部、东部大部分地区,等级较低的分布在南部大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大冶市
下载PDF
博兴县无人飞艇低空航摄测量数据处理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兰 潘宝玉 《地矿测绘》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介绍了无人飞艇低空航摄测量系统,利用此系统对博兴县城区约15 km2的区域进行航摄测量、空三加密并制作DEM和DOM,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1∶1 000航摄测量的精度要求。对比载人飞机,无人飞艇机动灵活,获取的影像数据分辨率高,数据获取快... 介绍了无人飞艇低空航摄测量系统,利用此系统对博兴县城区约15 km2的区域进行航摄测量、空三加密并制作DEM和DOM,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1∶1 000航摄测量的精度要求。对比载人飞机,无人飞艇机动灵活,获取的影像数据分辨率高,数据获取快及处理效率高,精度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成本低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AV 双拼相机 空三加密 精度评定 DEM DOM
下载PDF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卞斌彬 黄玉庆 +2 位作者 刘志坚 田宪民 张凯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45-50,共6页
传统安全绩效评价体系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准确性和导向性不足,缺乏对安全管理过程绩效的有效评价。为量化评价企业过程安全绩效,结合双重预防理论和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利用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隐患数据,通... 传统安全绩效评价体系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结果准确性和导向性不足,缺乏对安全管理过程绩效的有效评价。为量化评价企业过程安全绩效,结合双重预防理论和企业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利用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和隐患数据,通过分析数据产生和变化的逻辑,分别从数量、类别、层级、等级等数据的自身内涵,风险和隐患数据各自内部之间的量化关系及相互之间的量化联系,构建一套全流程量化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基于双重预防机制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客观量化评价企业安全管理绩效,可以为企业更有效评估内部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预防 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安全管理 安全绩效
下载PDF
土地资源建设开发承载力与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南锡康 刘天科 +1 位作者 周璞 沈悦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0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探索建设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支撑点,分别构建以"本底-状态-效率""限制性-优势度-开发潜力"为主线的土地资源建设开发承载力与适宜性评价思路,并初步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为探索建设空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支撑点,分别构建以"本底-状态-效率""限制性-优势度-开发潜力"为主线的土地资源建设开发承载力与适宜性评价思路,并初步探索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中小尺度国土空间规划中建设用地布局和指标分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建设适宜性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脑力负荷评定指标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董明清 马瑞山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比较常用脑力负荷评定指标的敏感性。方法记录分析了受试者完成11种不同难度任务时的主任务绩效、附任务绩效、主观评分和心理生理指标共25种脑力负荷评定指标。结果追踪误差(ER)、反应时(RT)、正确率(CR)、类别量... 目的比较常用脑力负荷评定指标的敏感性。方法记录分析了受试者完成11种不同难度任务时的主任务绩效、附任务绩效、主观评分和心理生理指标共25种脑力负荷评定指标。结果追踪误差(ER)、反应时(RT)、正确率(CR)、类别量表评分(CS)、多级估量量表评分(MES)、多维量表评分(MDS)、P3潜伏期(LAT)、逐次心跳间期(IBI)、逐次呼吸间期(IRI)和眨眼率(BR)在不同任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CS、MES和MDS对任务总负荷,ER、LAT、IBI和IRI对主任务负荷,RT和CR对附任务负荷,BR对视觉负荷更敏感。结论各指标评定脑力负荷的敏感性不同,均不能单独地全面反映各任务的脑力负荷信息,联合应用多种指标评定脑力负荷更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力负荷评定 心理学 航空 航天 指标敏感性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生态服务模型的青岛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杰 贾坤 +2 位作者 张宁 魏香琴 王冰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29-1338,共10页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是"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据。提出一种将遥感数据作为主要驱动数据,采用生态服务模型与生态敏感性指数相结合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2018年青岛市陆域的生态保...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是"双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规划国土空间的重要依据。提出一种将遥感数据作为主要驱动数据,采用生态服务模型与生态敏感性指数相结合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了2018年青岛市陆域的生态保护等级。依据"双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区域内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和生态保护因子,划定青岛市生态保护重要性,并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遥感与生态服务模型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区域生态保护重要性,青岛市生态保护重点区面积为1125.57 km^(2),约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0.34%,主要分布在青岛市东部的崂山片区、西南部的胶南山区以及北部的大泽山片区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为丰富且生态敏感性较高的部分地区。研究提出的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方法为"双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评价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评价 生态保护重要性 遥感数据 生态服务模型 青岛市
原文传递
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的技术难点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10
20
作者 覃荣诺 谢波 +1 位作者 何建华 李威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16,共7页
探索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的技术体系,对于优化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基础数据获取、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3个方面分析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的技术难点,提出通过获取高精度的多源数据、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 探索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的技术体系,对于优化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基础数据获取、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3个方面分析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的技术难点,提出通过获取高精度的多源数据、采用适宜的评价方法与构建差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手段,在衔接省级、市级国土空间“双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县级国土空间“双评价”工作,为细分县级尺度主体功能区及划定“三区三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国土空间规划 “双评价”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