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上)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逵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6-99,共14页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辞赋 文赋 俗赋 瞍喙 俳优
下载PDF
赋体溯源与先秦赋述论(下)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逵夫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8-84,92,共8页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 论及先秦赋,有的将《楚辞》中包括《天问》《九歌》在内的全部作品皆划入其中。论及赋的源头,有的认为来自行人辞令,而大部分是据"赋者,古诗之流也"及"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的概念空泛加以推论。本文认为应根据已定型的汉赋的几种体式,分别探讨其源头。实际上骚赋、文赋、诗体赋和俗赋在战国之末都已形成。屈原在西周末年以来诵诗的基础上,吸收楚民歌的特征创造了骚赋和诗体赋。作为赋的主体的文赋,过去学者们或以为出于诸子,或以为出于行人之官,实际上其文本来自议对和行人辞令,但由应用文字而转变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同瞍矇的赋诵活动有关。是瞍矇选择有意义的议对和辞令,整齐其语言,使之更便于赋诵,从而促成了赋这种文学体裁的产生。除文献记载之外,先秦时较早的赋体作品中常以师旷为主要人物,也说明这一点。俗赋的题材则取自寓言和传说故事,它的形成同以表演、说笑愉悦人主和贵族的俳优有关。战国时淳于髡所编《晏子春秋》中有不少近于俗赋的作品,有的甚至传至汉代以后,在唐代俗赋作品中也得到反映,便是证明。瞍矇和俳优是先秦时代的专业文艺工作者,他们对赋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辞赋 文赋 俗赋 瞍曚 俳优
下载PDF
赋体演变的句式考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易闻晓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1,共9页
赋起于楚辞骚体,继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之制,赋体的演变突出显示于句式的变化。楚辞及骚体以句尾“兮”字拉长语气,增强感叹,又以句中虚字接连名物、形容并形成结构复杂的散语长句,适合怨怼激发的情感抒写。汉大赋鸿篇巨制,大题苞... 赋起于楚辞骚体,继有大赋、骈赋、律赋、文赋之制,赋体的演变突出显示于句式的变化。楚辞及骚体以句尾“兮”字拉长语气,增强感叹,又以句中虚字接连名物、形容并形成结构复杂的散语长句,适合怨怼激发的情感抒写。汉大赋鸿篇巨制,大题苞览,叙物为本,主要以四言一顺的散语长句展开名物和形容的铺陈。六代骈体小赋及唐代律赋抒情体物,则以四、六及其愈趋谨严的联对结构乃至声律规范承当一物一事的细致描写,物我相融,于诗为近。宋代文赋复归散语,然与汉大赋承接诸子谈辩、排比辑事不同,而是援取唐宋“古文”作法,其较远的来源是秦汉叙议之文,句式长短不拘一格,议论为主,显示主体意识的自我执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与骚体 汉大赋 骈赋与律赋 文赋 句式演变
下载PDF
论宋代文赋 被引量:8
4
作者 曾枣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文赋是兴起于唐而成熟于宋的新兴赋体,它具有不同于其他赋体的特点,专尚于理而略于辞,有散文之风。文赋作品主要出现在北宋古文运动兴起以后,但两宋存世文赋不足百篇,元明清三代作文赋者更少,因为多数赋家并不认可这种赋体。
关键词 宋赋 文赋
下载PDF
基于图里翻译规范理论的《文赋》两英译本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洪涛 王海珠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8,共9页
本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方志彤和黄兆杰英译的《文赋》两个译本进行描写性、解释性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在预备规范影响下在文本选择方面的异同、在初始规范制约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翻译倾向以及在操作规范制约下所采... 本文借鉴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对方志彤和黄兆杰英译的《文赋》两个译本进行描写性、解释性比较研究。文章通过分析两位译者在预备规范影响下在文本选择方面的异同、在初始规范制约下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翻译倾向以及在操作规范制约下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阐明翻译规范影响了两位译者的翻译行为并制约他们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而塑成了两种译本在词汇、句法、篇章等层面同中有异的文本特征。本研究揭示了《文赋》两种风格译本的形成原理,以期对中国文学外译的译本描写与批评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翻译规范 翻译策略 充分性 可接受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深度翻译与学术传播——宇文所安英译《文赋》的个案考察
6
作者 张威 王海珠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5-92,共8页
加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当前加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国际传播,需在确认中国古代文论异质性的基础上推动其与西方文论的平等对话。“深度翻译”是一种尊重源语文本异质性、肯定人类文化... 加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当前加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国际传播,需在确认中国古代文论异质性的基础上推动其与西方文论的平等对话。“深度翻译”是一种尊重源语文本异质性、肯定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学术翻译策略,其语文学基础和共在性逻辑要求译者充分解读源语文本并真正尊重他者文化,能够为中西文论的平等对话开辟一条有效的学术路径。宇文所安对《文赋》的深度翻译借助“翻译加解说”的体例和“直译加注释”的方法,还原了中国文论话语的本来面目,推动了中西文论话语的双向阐发和互动会通,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国际传播与接受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深度翻译 学术传播 宇文所安 《文赋》
原文传递
刘勰论陆机评述 被引量:3
7
作者 文玉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84-86,共3页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 ,达二十则之多 (《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 ) ,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 ,堪称首屈一指 ,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 ,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 ,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 ,有对陆机文学渊源... 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中直接论述陆机的文字 ,达二十则之多 (《隐秀》篇补文一则未计 ) ,在其所论到的163位作家中 ,堪称首屈一指 ,可见其对陆机的高度重视。二十则中 ,有对陆机《文赋》的评价 ,有对陆机才气的评说 ,有对陆机文学渊源的窥测 ,有对陆机用事、制韵得失的评判 ,而更多的是对陆机作品风格的具体评论。通过对刘勰论陆机的研究 ,不仅有助于了解陆机这一号为“太康之英”的著名作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陆机 《文心雕龙》 《文赋》
下载PDF
论玄学“言意之辩”的宗致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全方位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梁道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共14页
在中国文论史上,以突出文学形式锤造为特色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实现了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促成这次理论突破的,除“文学自觉”的经验基础之外,“言意之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不尽意”、“言尽意”虽宗致顿殊,但不是针锋... 在中国文论史上,以突出文学形式锤造为特色的魏晋南北朝文论,实现了一次有重大意义的理论突破。促成这次理论突破的,除“文学自觉”的经验基础之外,“言意之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言不尽意”、“言尽意”虽宗致顿殊,但不是针锋相对的两派,而是在互不相干领域里进行的平行探讨。“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言不尽意”论唤起了文学对语言局限性的警觉,“言尽意”论坚定了文学“立言不朽”的信念,“立象尽意,得意忘言”论提升了文学运用语言的境界。“言意之辩”对古代文论的全方位影响,在陆机、刘勰那里得到了最突出的表现。陆机为古代文论的理论建构找到了一条“意、物、文”的贯穿线索,刘勰始终把“文学语言运用经济学”置于文学理论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言意之辩 王弼易学 《文赋》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宋文赋的形成及文体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建勋 黄小玲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宋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创了新文赋的先河,宋初欧阳修苏轼等人《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杰作的出现,则标志着宋代新文赋的定型。宋文赋的特征有三:其一是多用散文句法,句式参差不齐;其二是押韵更趋自由,甚至... 宋文赋导源于楚辞、汉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创了新文赋的先河,宋初欧阳修苏轼等人《秋声赋》、前后《赤壁赋》等杰作的出现,则标志着宋代新文赋的定型。宋文赋的特征有三:其一是多用散文句法,句式参差不齐;其二是押韵更趋自由,甚至可以不押韵;其三是以才学、议论为赋。宋文赋即使在其鼎盛的宋代也无法与处于主流地位的律赋抗衡,尔后更日渐衰落。其根本原因在于此类赋体偏重"文"的一面,从而打破了"赋"作为诗、文两栖文体的平衡,有失去"赋"自身独立性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文赋 形成 文体特征 衰落
下载PDF
《文赋》文学创作心理学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恩普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6,共6页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 《文赋》是陆机探讨文学理论的专著。在《文赋》中,陆机第一次提出了为文"用心"的问题。"用心"问题即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谈"心"者不少,但直接阐述文学创作心理问题,并将其作为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对象,陆机是第一人。陆机的《文赋》具体阐述了应感问题、想象问题、语言问题和灵感问题等诸多文学创作心理问题。《文赋》直接而具体地探讨文学创作心理问题与我国古代哲学"以心为主"的理论探讨模式有着密切的理论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文学创作心理 探讨
下载PDF
陆机《文赋》的感物观及其诗歌创作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丽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8-82,共5页
《文赋》从理论上提出了文学创作中外物的层面,并强调“感物”的文学观点,这一观点在陆机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自觉的实践,对后来谢灵运的诗歌创作和刘勰的《文心雕龙》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感物观 诗歌创作 文学创作论 《文心雕龙》 外物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光明美学--以“炜晔”为例看刘勰的美学思想
12
作者 胡菀麟 张缤月 《语文学刊》 2023年第6期7-14,114,共9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对陆机的“说炜晔而谲诳”提出异议。二者之间的分歧不仅在于对“说”文体的功用理解不同,更在于对形容词“炜晔”的使用标准不同。统观全书涉及“炜晔”词汇的篇目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不止一次用到“... 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对陆机的“说炜晔而谲诳”提出异议。二者之间的分歧不仅在于对“说”文体的功用理解不同,更在于对形容词“炜晔”的使用标准不同。统观全书涉及“炜晔”词汇的篇目可以发现,《文心雕龙》不止一次用到“炜晔”“炜烨”等形容词进行观念表述。受时代、佛教两个维度影响,刘勰对形容光明的词汇倾注了积极的感情色彩。故而在创作时,刘勰潜在地限定这类词的使用范围,提高其使用标准。因此,以“炜晔”为例进行梳理、探讨,有助于领悟刘勰的光明美学思想,进一步认识《文心雕龙》所呈现出的“生命美”和“视觉美”审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说体 刘勰 炜晔
下载PDF
《文赋》的创新说与陆机的《拟古诗》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丽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2-87,共6页
陆机《文赋》提出创新,其创新说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由于文坛模拟创作蔚然成风,《文赋》并不排斥模拟诗意而更注重文辞的创新。陆机则选择与他情感相通的古诗作为模拟对象,在《拟古诗》中进一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拟作比... 陆机《文赋》提出创新,其创新说实际上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由于文坛模拟创作蔚然成风,《文赋》并不排斥模拟诗意而更注重文辞的创新。陆机则选择与他情感相通的古诗作为模拟对象,在《拟古诗》中进一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拟作比起原作,情感更为复杂深沉,同时一改古诗的质朴而表现出典雅华美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创新说 《拟古诗》
下载PDF
从《文赋》看陆机的修辞思想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丹晖 戴军明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5-87,共3页
虽然《文赋》不是一部专门性的修辞学论文,但它所反映的陆机的修辞学思想却是相当系统的,在修辞学史上相当有价值。但对于陆机的修辞思想及其在修辞学史上的贡献,修辞学界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文章在几部修辞学史对陆机及其《文赋》点... 虽然《文赋》不是一部专门性的修辞学论文,但它所反映的陆机的修辞学思想却是相当系统的,在修辞学史上相当有价值。但对于陆机的修辞思想及其在修辞学史上的贡献,修辞学界的研究并不是很充分。文章在几部修辞学史对陆机及其《文赋》点评的基础上,通过对《文赋》的细致耙梳,从文质兼美的修辞主张、情感及求知对修辞的影响、“尚巧”“贵妍”及“迭代相宣”的形式美修辞技巧、创新的修辞追求、独特的文体风格论与语言风格论等五个方面总结陆机的修辞思想,以期对其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展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机 《文赋》 修辞思想
下载PDF
《文赋》海外英译及其接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戴文静 吕检生 《外国语文研究》 2022年第5期71-82,共12页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陆机的《文赋》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海内外对“中国经典”关注越来越多,《文赋》在这一热潮中日益成为海外学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论述文学创作理论的重要著作,陆机的《文赋》对后世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海内外对“中国经典”关注越来越多,《文赋》在这一热潮中日益成为海外学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命题。本文借助世界最大联机书目数据库WorldCat、全球最大在线读书社区Goodreads和亚马逊图书网站及其他相关书评,考察《文赋》八个英译本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及其接受情况,廓清《文赋》在海外的译介现状。以期反思中国典籍外译及传播过程中的现存不足,为中国文论“走出去”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英译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陆机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璐 《唐都学刊》 2019年第3期72-77,共6页
21世纪以来,陆机研究成果甚为丰厚,研究者不仅在内容、手法、风格等方面有探讨,还从地域、士风、儒学、哲学、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探索,既有理论建构,也有诗艺分析,还有地位评价。可见,《文赋》仍然是陆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他则... 21世纪以来,陆机研究成果甚为丰厚,研究者不仅在内容、手法、风格等方面有探讨,还从地域、士风、儒学、哲学、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探索,既有理论建构,也有诗艺分析,还有地位评价。可见,《文赋》仍然是陆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其他则集中在陆机生平考辨和诗歌研究。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陆机生平仍无定论,辞赋和散文研究比较薄弱,接受史研究仍为空白。在此情况下,应加强辞赋与散文研究,并进行陆机接受史的疏理,推动现有陆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陆机 生平 《文赋》 作品
下载PDF
郭象玄学与文学的自觉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士部 《菏泽师专学报》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在魏晋玄学思潮中,郭象玄学以特有的品格使主体的审美意识得以完善与独立,使文论对文学内在规律的探讨有了可能。本文基于对陆机的《文论》和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分析,论证郭象玄学对于魏晋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所蕴涵的美学意义。
关键词 玄学 郭象 《文赋》 《文心雕龙》 文学的自觉
下载PDF
“诗缘情而绮靡”——对《文赋》论诗本质的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平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82-84,共3页
《文赋》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内部规律的专著。陆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诗歌特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抒发情感,突破了儒家“礼义”... 《文赋》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地论述文学创作内部规律的专著。陆机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对诗歌特点做出新的理论概括,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第一次明确地揭示了文学的基本特征在于抒发情感,突破了儒家“礼义”之束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赋》 文论史 中国 诗歌 本质 陆机 创作 情感 儒家 文学
下载PDF
《文赋》与儒家文学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东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7-49,74,共4页
陆机从小就"伏膺儒术,非礼不动",但《文赋》中蕴含的传统儒家文学观却一直处在一种被遮蔽的状态。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是学界附会玄学时代潮流、片面理解儒家文学观的结果所致。
关键词 《文赋》 儒家文学观 玄学思潮 诗性精神
下载PDF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试论苏东坡文赋对赋体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慧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13,共5页
赋体是我国传统文学中一种独特体裁,赋体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其文学特征和发展历史仍值得研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赋体文学的一般特点及其演变;汉赋最高成就的代表司马相如;从前后《赤壁赋》看苏轼对赋体的... 赋体是我国传统文学中一种独特体裁,赋体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其文学特征和发展历史仍值得研究,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讨:赋体文学的一般特点及其演变;汉赋最高成就的代表司马相如;从前后《赤壁赋》看苏轼对赋体的传承与创新,他发展了赋体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文赋 苏东坡 创新 妙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