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国北极博弈与中国北极能源安全——兼论“冰上丝绸之路”推进路径 被引量:28
1
作者 罗英杰 李飞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15,159,共26页
在“海权论”“无主”“共有”等国际视阈下,北极地区的归属特别是能源资源权益的划分一直悬而未决——特别是在近年来北极环境变迁逐步加快、各国极地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的需求已经... 在“海权论”“无主”“共有”等国际视阈下,北极地区的归属特别是能源资源权益的划分一直悬而未决——特别是在近年来北极环境变迁逐步加快、各国极地活动能力不断增强、全球能源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各国拓宽能源获取渠道的需求已经变得越来越强烈。无论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北极地区国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非北极国家”,都对北极有着较强的能源权益声索以及能源安全维护需求。围绕着北极地区的公共与私有属性界定、开放与排他政策选择、法制与权力标准划分等诸多问题,各国之间展开了全方位的多轮博弈。目前,在各国北极政策“理念一致、目标冲突”的背景下,在北极开展合作特别是能源开发合作也越发困难重重。而对于提倡构建“冰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来说,要想维护本国在北极的能源安全,就必须借助在北极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的力量,通过分享理念、设置议题、促成合作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北极事务的有效介入。这将有助于规避因恶性竞争而带来的战略透支,为增强中国的北极能源开发话语权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大国博弈 冰上丝绸之路 能源安全
下载PDF
国际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倡议 被引量:20
2
作者 阮建平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11期3-9,共7页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开发对接的合作设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全球交通贸易格局的均衡,还有助于缓解全球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扩大和深化中国对...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与北极开发对接的合作设想,"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不仅有助于北极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全球交通贸易格局的均衡,还有助于缓解全球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可以扩大和深化中国对外发展合作,塑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从历史经验来看,"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必须以政治共识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可持续的保障。鉴于北极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政治环境,"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敏感的政治挑战和较高的经济技术成本,需要广泛的国际共识和技术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一带一路 冰上丝绸之路 可持续发展 北极地区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优势及定位 被引量:14
3
作者 于砚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7-122,共6页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东北地区以扩大开放带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在东北亚地区仅有图们江出海权,吉林省的浑春市成为重要的出海口,因而以吉林省为例,控掘其参与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东北地区以扩大开放带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带来难得的机遇。我国在东北亚地区仅有图们江出海权,吉林省的浑春市成为重要的出海口,因而以吉林省为例,控掘其参与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国际合作优势、政策优势和人才优势,可促进对外开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进而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全面振兴。吉林省融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应定位于:东北地区融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经济支点、"冰上丝绸之路"的陆海联运枢纽、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同时,吉林省还应构建以图们江区域为中心的陆海联运通道,拓宽蓝色经济发展空间,利用区位优势开展图们江区域深度合作,把握契机优化产业链,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北极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 优势 定位
原文传递
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背景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 被引量:13
4
作者 谢晓光 程新波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4-192,共9页
俄罗斯作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方,其北极政策的调整对中俄北极合作的开展影响深远。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调整使其政策更具稳定性和连续性,俄罗斯与他国在北极地区合作水平提高,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俄罗斯作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方,其北极政策的调整对中俄北极合作的开展影响深远。俄罗斯北极政策的调整使其政策更具稳定性和连续性,俄罗斯与他国在北极地区合作水平提高,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北极东北航道商业运输逐渐开放,能源和航道开发成为北极政策的重点。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为"冰上丝绸之路"的提出和推进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持,开发北极航道潜力并改善了北极地区开发的条件,也促进了中俄两国的合作进一步得到发展。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应该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设施投入并与俄罗斯等相关各国通力合作,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顺利推进和参与北极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俄罗斯北极政策 东北航道 中俄合作
下载PDF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目标、原则与路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易鑫磊 《欧亚经济》 2019年第4期60-75,126,127-128,共19页
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开发和利用北极的主要方式和平台,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俄两国对开展北极合作的认识不断磨合、目标逐渐契合、并最终达成的政治共识。推进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应对“冰上丝绸之路”概念作出基本界定,... 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开发和利用北极的主要方式和平台,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俄两国对开展北极合作的认识不断磨合、目标逐渐契合、并最终达成的政治共识。推进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应对“冰上丝绸之路”概念作出基本界定,这是学术研究和政策对接的逻辑起点。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北方海航道的开发利用及现状,梳理中俄两国各自的政策目标及其差异,探求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原则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中国 俄罗斯
原文传递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 被引量:11
6
作者 熊琛然 王礼茂 梁茂林 《学术探索》 2018年第12期26-32,共7页
中俄两国共同倡议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补充。北极航道比传统航道更具成本优势使得"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了可行性。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远洋运输严重依赖少数海... 中俄两国共同倡议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补充。北极航道比传统航道更具成本优势使得"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了可行性。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远洋运输严重依赖少数海上通道,使得我海上通道具有地缘敏感性特点。长期以来,中国现行海上通道面临着多被美国控制或可能遭遇到美国及其盟国封锁的风险。"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意义在于:一是对提升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大国的地缘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对保障中国能源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三是建构跨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利益共生圈以解构美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四是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的主动性。当前"冰上丝绸之路"还处于规划阶段,如何建设,需要加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地缘政治 地缘战略
下载PDF
北极冰区通航能力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曹云锋 于萌 +2 位作者 惠凤鸣 张景 程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3,共13页
北极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潜力不断增加,深入认识海冰快速消融背景下北极各航道通航能力变化规律,对北极地区保护与航道开发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北极冰区航行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变化研究现状.北... 北极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得北极航道的通航潜力不断增加,深入认识海冰快速消融背景下北极各航道通航能力变化规律,对北极地区保护与航道开发至关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北极冰区航行风险评估模型的发展过程和北极航道通航能力变化研究现状.北极冰区航行风险评估模型从早期静态的"区域/日期"航行安全控制机制,到近期国际海事组织融合各国管理经验推出的精细且具广泛适用性的POLARIS系统,取得了很大进展.未来应同时考虑发展融合实时冰情、海况及船况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高时空分辨率的海冰遥感观测能力,以支撑冰区航行风险的快速、准确量化.现有研究对北极航道通航能力的整体认识仍然不足,体现在航道通航能力的历史变化研究仍停留在对沿线海冰范围等参量变化分析的间接认识水平,鲜有针对航道通航能力关键特征的分析;基于气候模式资料的北极航道通航未来潜力预测整体保守且差异较大;北极航道开通潜在经济、生态环境与政治风险与效益评估仍然存在争议.融合多源历史数据构建航道通航关键特征的提取与分析方案,有望系统揭示北极航道通航能力的历史变化规律;利用长时序遥感观测数据对模式资料进行修正,进一步对航道通航潜力进行预测可一定程度提高预测的可靠性;而评估北极航道开通的潜在综合效益与风险,有助于科学制订北极地区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 航行风险 通航能力变化 海冰变化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战略下多种中欧贸易运输通道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曦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8年第8期7-11,共5页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欧洲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货物运输目的地。中欧之间已经形成了多种贸易运输通道,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瓜达尔港铁海联运、冰上丝绸之路等。系统比较了四种通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运输方式、路线...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欧洲是重要的贸易伙伴和货物运输目的地。中欧之间已经形成了多种贸易运输通道,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中欧班列、瓜达尔港铁海联运、冰上丝绸之路等。系统比较了四种通道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运输方式、路线和目的地、运输安全性、运输货物类型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和劣势,分析发展趋势与潜力。构建和完善多条运输通道,不仅可以促进中欧贸易发展,而且对确保国家安全和促进沿线国家多边合作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欧贸易 运输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 中欧班列 冰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共建“冰上丝绸之路”背景下东北地区战略定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荣 郝大江 《产业经济评论》 2018年第4期104-115,共12页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思路的具体延伸,也是针对当前经济多极化发展的新战略。东北地区开启了我国向北与欧洲经济开放的门户,但开放程度较弱是东北地区新形势下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影...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思路的具体延伸,也是针对当前经济多极化发展的新战略。东北地区开启了我国向北与欧洲经济开放的门户,但开放程度较弱是东北地区新形势下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东北地区经济改革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新挑战。本文基于东北地区融入"冰上丝绸之路"优势分析,明确东北地区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定位:东北地区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与欧洲之间的重要枢纽;是与欧洲国家及地区合作,是参与全球经济的加速器;是深化东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平衡器。故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入"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具体对策:拓展人文交流与合作方式,增进区域发展共识;逐步完善现代化空间布局和区域协调机制;坚持建设高水平的开放经济体系;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分工与全球经济活动的能力,进而促进中国开放型经济战略的具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东北地区 开放型经济 定位
下载PDF
变动世界中的北极秩序:生成机制与变迁逻辑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广淼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106-124,157-158,共21页
北极秩序以美俄"双中心"权力结构、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低政治"规则体系与"差序"结构的身份认同体系为基本形态,呈现出以权力结构为枢纽的秩序生成机制,而科技驱动与体系投射是北极秩序变迁最重要的驱动... 北极秩序以美俄"双中心"权力结构、海洋法公约为基础的"低政治"规则体系与"差序"结构的身份认同体系为基本形态,呈现出以权力结构为枢纽的秩序生成机制,而科技驱动与体系投射是北极秩序变迁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受世界秩序加速变动的影响和北极秩序本身的形态与生成机制的制约,当前北极秩序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大国竞争态势强化、域内规则与制度供给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地区平等合作的理念共识与"冰上丝绸之路"倡议推进受阻。目前形势下,如何通过"北极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各方最广泛的共识,维护北极地区的国际合作,是中国在北极地区亟需规划的战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秩序 美国北极战略 “北极命运共同体” “冰上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冰上丝绸之路”:法律挑战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文韬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8期84-94,共11页
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海冰消融和冰期缩短,提升了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当前“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严峻的国际法律挑战:北极海域国... 全球变暖导致的北极海冰消融和冰期缩短,提升了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正式向国际社会提出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当前“冰上丝绸之路”建设面临严峻的国际法律挑战:北极海域国际法律制度不健全、北极航道的管辖权存在争议、俄罗斯和加拿大国内法律的阻碍。对此,“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应当确立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原则,深入研究现行的国际法依据,充分运用现行国际法赋予的权利,不断深化与北极国家特别是俄罗斯的合作,积极参与北极法律规则的制定,不断提升中国的北极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 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航道 法律挑战 国际合作
下载PDF
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机制和“冰上丝绸之路”的安全合作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芳明 刘大海 连晨超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6期49-55,共7页
海洋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议题。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是环北极国家为应对安全挑战而建立的新的合作机制。文章介绍北极海岸警卫论坛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运行实践,提出其对增强环北极国家的互信、促进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提高北极治理... 海洋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议题。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是环北极国家为应对安全挑战而建立的新的合作机制。文章介绍北极海岸警卫论坛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运行实践,提出其对增强环北极国家的互信、促进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提高北极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各国海岸警卫机构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和装备水平不一、各国存在政治分歧和海岸警卫机构机制差异以及各国对北极地区认知不足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求,提出我国应与环北极国家紧密合作、广泛参与北极治理机制、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建设投资和提升对北极地区认知的建议,促进我国为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大国力量,提升我国北极治理的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岸警卫论坛 环北极国家 海洋安全合作 北极治理 冰上丝绸之路
下载PDF
基于遥感观测的2010~2017年秋季北极东北航道通航能力时空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诗怡 曹云锋 +1 位作者 惠凤鸣 程晓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515-1525,共11页
北极地区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得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潜力不断增加.准确掌握海冰快速消融背景下东北航道通航能力的变化特征对航道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由于高质量海冰观测数据缺乏,现有研究多基于模式模拟数... 北极地区海冰的快速消融使得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重要海上通道——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潜力不断增加.准确掌握海冰快速消融背景下东北航道通航能力的变化特征对航道开发具有重要价值.由于高质量海冰观测数据缺乏,现有研究多基于模式模拟数据对不同升温情景下航道未来的潜在变化进行分析,针对北极航道通航能力现状的研究并未有效开展.本研究利用美国冰雪数据中心发布的逐日海冰密集度数据和经过重建处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的逐日SMOS海冰厚度数据,基于加拿大北极冰区航行系统(AIRSS)的通航可行性模型(ATAM)对北极地区2010~2017年通航季后期普通商船的航行风险进行了逐日量化制图,并对东北航道8年间通航能力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能力已经显著提升,普通商船的通航结束期自2010年以来(除去2013年)平均已达第297±4天(10月24日左右),但过去8年间东北航道上普通商船的通航能力并没有显著增加趋势,且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结束期主要受东西伯利亚海、新西伯利亚群岛附近海域和北地群岛附近海域3个区域冰情的影响较大, 3个海域附近较早冻结的薄冰往往是导致整个航道通航结束的关键.鉴于北极东北航道通航能力变化的复杂性,高质量、准实时的海冰观测数据对于航道通航风险的准确量化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东北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 通航能力 遥感观测 海冰变化
原文传递
依托北极东北航道建设“冰上丝绸之路”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麦秀 冀丙蕾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2期12-18,共7页
依托北极东北航道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和俄罗斯未来合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符合亚欧大陆经济发展和多方合作的客观要求。"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所代表的北极地区开发利用模式立足于现阶段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世界经济形... 依托北极东北航道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和俄罗斯未来合作的重中之重,同时符合亚欧大陆经济发展和多方合作的客观要求。"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所代表的北极地区开发利用模式立足于现阶段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世界经济形势,必然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产生影响。文章从"冰上丝绸之路"的概念定位、建设主体和建设环境等方面梳理相关研究成果,具体涉及东北亚国家和北欧国家的战略选择、国际双边合作和多边合作的成功案例、北极航道的通航条件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对接路径等,为后续研究和实际建设提供理论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事务 国际合作 国际贸易
下载PDF
陆海统筹视角下的“陆冰丝绸之路”设想及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振福 彭琰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1年第5期19-32,共14页
在分析“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陆海统筹视角和欧亚大陆整合思路,提出“陆冰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范围,并作为对“冰上丝绸之路”原有线路和范围的战略补充和亚欧大陆的整合路径。确定“陆冰丝绸之路”的建设范围,说... 在分析“冰上丝绸之路”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陆海统筹视角和欧亚大陆整合思路,提出“陆冰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范围,并作为对“冰上丝绸之路”原有线路和范围的战略补充和亚欧大陆的整合路径。确定“陆冰丝绸之路”的建设范围,说明“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作用,分析“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基础,并提出“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陆海统筹 “陆冰丝绸之路” 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下载PDF
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下北方航道利用环境与安全法律规制协调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佳玉 朱开磊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102,共16页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俄合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机遇。北方航道是“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中俄有望进一步根据双方联合声明培育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新动能。俄罗斯有关北方航道利用的国... 中俄共建“冰上丝绸之路”是中俄合作在新时期面临的新机遇。北方航道是“冰上丝绸之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中俄有望进一步根据双方联合声明培育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合作新动能。俄罗斯有关北方航道利用的国内法存在海洋环境保护法律规制与航行安全保障法律规制之间不协调的情况。这种不协调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北极利益攸关方便利利用北方航道。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机制框架下成立的中俄北极航道合作分委会,有助于在中俄之间达成协调北方航道利用的环境与安全法律规制的外交共识。这种外交共识一旦达成后,中国可进一步考虑与俄罗斯共同促成双向互惠安排,以在中俄之间实现北方航道利用的海洋环境保护与航行安全保障法律规制的协调。此类双向互惠安排可涉及北方航道破冰引航、北方航道航行许可发放、北方航道航行海事信息汇报、港口国检查、上下俄罗斯籍船舶许可的发放、登临检查等方面。中国从北方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船舶技术和建造合作、融资支持、执法合作等方面全方位参与北方航道建设,有助于最大程度确保中俄双向互惠安排的达成与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航道 “冰上丝绸之路” 《极地规则》 海洋环境保护 航行安全保障
下载PDF
吉林省对接“冰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挑战和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立伟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0年第5期17-30,共14页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中俄海上合作的新航道和新方式,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北向发展和海洋领域合作的重要延伸线,更是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实现全方位振兴的有利契机。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面临着缺乏出海口、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 “冰上丝绸之路”作为中俄海上合作的新航道和新方式,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北向发展和海洋领域合作的重要延伸线,更是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实现全方位振兴的有利契机。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面临着缺乏出海口、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开放程度不深等一系列问题。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良好发展背景下,吉林省应该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通过拓展借港出海的范围、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及跨境自贸区等方式实现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有力对接,进而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冰上丝绸之路 对接 策略
下载PDF
“冰上丝绸之路”航海保障能力建设现状与愿景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雷 李树兵 《中国海事》 2018年第8期40-42,共3页
文中介绍了"冰上丝绸之路"的背景,论述了"冰上丝绸之路"的航行、航海保障需求和现状,提出了加强与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在"冰上丝绸之路"航海保障能力和体系建设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冰上丝绸之路 航行实践 航海保障 合作愿景
下载PDF
建构主义理论框架下“化学与社会”课程建设与实践--以“一带一路”知识体系构建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彬琰 王程 +2 位作者 李万梅 章鹏飞 徐伟明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7期8-12,共5页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其中情景教学是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作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合作倡议,是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是化学与社会课程中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核心知识点。本文以"一带一路&q...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其中情景教学是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作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合作倡议,是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是化学与社会课程中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核心知识点。本文以"一带一路"为时代情境,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讨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球变暖与冰上丝绸之路以及半岛无核化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中的化学与社会关系归纳成一个完整的、可构建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促进化学与社会一流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建构主义理论 中巴经济走廊 冰上丝绸之路 半岛无核化 化学与社会
下载PDF
俄罗斯北极政策及中俄北极合作现状与前景
20
作者 裴耘莹 《欧亚经济》 2024年第4期72-92,130,共22页
俄罗斯高度重视北极资源开发和北方海航道建设。2020年俄罗斯再次制定国家北极政策,确定了新形势下俄罗斯在北极的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使得北极地区开发对俄罗斯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俄乌冲突明显影响俄罗斯北极开发进... 俄罗斯高度重视北极资源开发和北方海航道建设。2020年俄罗斯再次制定国家北极政策,确定了新形势下俄罗斯在北极的国家利益、战略目标及其实现路径,使得北极地区开发对俄罗斯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俄乌冲突明显影响俄罗斯北极开发进程。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开发,俄罗斯是中国开发北极的重要合作伙伴,新国际环境使中俄北极开发合作面临挑战和机遇。该文概述了俄罗斯的国家北极政策,对中俄北极政策和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尝试探索中俄北极合作的潜力和前景。该文提出的中俄北极开发合作建议对完善中国北极政策和促进中俄北极合作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北方海航道 中俄合作 “一带一路” “冰上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