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国志集解·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勘误
1
作者 张寅潇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所撰《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国志集解》不仅对卢弼《三国志集解》进行了标点整理,而且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考证,为学界学习、...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所撰《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的《三国志集解》不仅对卢弼《三国志集解》进行了标点整理,而且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考证,为学界学习、研究《三国志》提供了诸多便利。然而,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专名号标注、注说、文字等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现以卷三十八《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为例,胪列其中的一些疑误之处,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集解 三国志 许靖 秦宓 蜀汉
下载PDF
“前四史”中的儒家乐教思想研究
2
作者 张小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8,共9页
“前四史”中的儒家乐教思想来源于先秦儒家,强调音乐的社会属性与教化价值。《史记》与《汉书》极力为乐教作出正当性说明,劝诫君主应当杜绝纵欲享乐,要将音乐作为教化形式推行天下。《后汉书》与《三国志》记载了东汉初年与曹魏时期... “前四史”中的儒家乐教思想来源于先秦儒家,强调音乐的社会属性与教化价值。《史记》与《汉书》极力为乐教作出正当性说明,劝诫君主应当杜绝纵欲享乐,要将音乐作为教化形式推行天下。《后汉书》与《三国志》记载了东汉初年与曹魏时期复兴礼乐教化之实践。《史记》还继承了董仲舒等汉代儒者论乐之特色,将音乐扩大到天地境界,并运用比附思想,将其与五行、五德等进行类比性认识,成为《白虎通》等文献乐教思想的来源,是两汉阴阳五行化了的儒家乐教思想之产物。同时,《史记》给予“发愤而作”、不能展现“中和”情感面貌的文艺作品高度认同,开始强调主体自身情感的独特价值,认为社会必须给予此种个体性充分的认识与肯定。于是,一种有别于西周“能群”观念的、强调个体独特性的音乐哲学观念开始在两汉兴起,最终导致了魏晋时期乐舞与教化脱钩,走向个体化与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儒家乐教
下载PDF
探析《水经注》对《三国志》的补证——以《水经注·沔水》为例
3
作者 李耀正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著,对缺少地理志的《三国志》有补证作用。以《水经注·沔水》对《三国志》的补证为例,《水经注·沔水》详细考察了沔水流域重要的军事遗迹及周围山川水势,因而可补证三国时期发生在...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著,对缺少地理志的《三国志》有补证作用。以《水经注·沔水》对《三国志》的补证为例,《水经注·沔水》详细考察了沔水流域重要的军事遗迹及周围山川水势,因而可补证三国时期发生在沔水流域的战争史实;记载了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在沔水流域的轶事,故可补证《三国志》中的名人事迹;还记述了河流沿途的宗教文化、金石遗存等,正可补足《三国志》中所缺少的宗教与金石文献。总而言之,《水经注》对缺少地理志的《三国志》来说,有重要的参证与补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三国志》 战争史实 名人事迹 金石文献
下载PDF
从英雄豪杰到才子佳人——论唐诗中的周瑜形象
4
作者 程诚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5-80,124,共7页
“周瑜”是唐诗中咏史怀古类作品里常见的意象。唐诗中的周瑜书写承继魏晋南北朝,又启发了宋代以降的周喻形象建构。总体来说,唐前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谋臣能士、英雄豪杰为主;唐中后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雅量高致、才子佳人为主,更创... “周瑜”是唐诗中咏史怀古类作品里常见的意象。唐诗中的周瑜书写承继魏晋南北朝,又启发了宋代以降的周喻形象建构。总体来说,唐前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谋臣能士、英雄豪杰为主;唐中后期诗词中的周瑜形象以雅量高致、才子佳人为主,更创造性地把周郎小乔联系起来作为典型。周瑜的形象被从政治话语中解构出来,转而近乎于名士做派。唐诗中周瑜形象的变化,固然有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书写的延续性,但更反映了唐后期士风松弛,狎妓之风盛行的历史现实。唐人的周瑜诗词为认识历史人物的形象变迁提供了一个可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瑜 《三国志》 唐诗 狎妓之风
下载PDF
《三国志》改修考补
5
作者 崔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10,共6页
陈寿撰修之《三国志》常为人诟病,或以其叙事简略没实,或以其正统属魏黜汉,致使后世屡有欲加改修者,而宋元以来尤著。文章针对前人讨论《三国志》改修之未及或未尽者,再作考证。
关键词 《三国志》 陈寿 改修 正统观
下载PDF
《三国志》及其演义之文化解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龙显昭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6,共6页
史学名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流誉千古,时人评其书曰"并迁双固"。依《三国志》而通俗化的各种话本,戏剧乃至成为演义式的小说,其最著者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称《第一才子书》,士林及民众莫不喜读其书,可谓雅俗... 史学名著《三国志》与《史记》、《汉书》流誉千古,时人评其书曰"并迁双固"。依《三国志》而通俗化的各种话本,戏剧乃至成为演义式的小说,其最著者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称《第一才子书》,士林及民众莫不喜读其书,可谓雅俗共赏,家弦户诵。从文化视野考察,文、史各行其道,两苑各擅其芳。随时代之演进,民众需要文化,文化之持续发展亦有赖自身的通俗化,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去满足大众对文化的渴求。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是雅文化与俗文化互补成功的典范,彼此交相辉映,体现了雅、俗文化自身的价值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历史 三国文化 文化走向民间 三国演义
下载PDF
《三国志·先主传》“取蜀城中金银”语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寅潇 黄巧萍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7-81,共5页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有"先主……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之语。对于"城中金银"与"谷帛"的来源,学界认识不一,或以为公私皆有,或以为仅限府藏,或以为"抗命诸家"。据《...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有"先主……取蜀城中金银分赐将士,还其谷帛"之语。对于"城中金银"与"谷帛"的来源,学界认识不一,或以为公私皆有,或以为仅限府藏,或以为"抗命诸家"。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取蜀城中民金银颁赐将士,还其谷帛"中"民"字可知,"金银"与"谷帛"实系城中民众所有,而与府库无关。整句意为"刘备先是没收蜀地城中民众的金银与谷帛,后用金银来赏赐将士,又将(一定数量的)谷帛还于旧主"。刘备取蜀城中民金银、谷帛也反映了其在入蜀后对益州豪族进行打压的统治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华阳国志》 三国 蜀汉 刘备
下载PDF
史传书写到文学叙事:刘备形象发展新论
8
作者 束强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24-30,共7页
从史书记载到小说叙事,刘备形象逐渐从历史范畴走向文学范畴,其形象在不同阶段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性格态势。《三国志》中的刘备交融着“明君”与“枭雄”的双重特质,进入文学视野后,文人们往往重视其仁君风范和英雄气概,平民接受维度中... 从史书记载到小说叙事,刘备形象逐渐从历史范畴走向文学范畴,其形象在不同阶段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性格态势。《三国志》中的刘备交融着“明君”与“枭雄”的双重特质,进入文学视野后,文人们往往重视其仁君风范和英雄气概,平民接受维度中的刘备则被凸显了草莽色彩和小市民心理,嘉靖本中的刘备性格则呈现出一种前后运动变化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三国志通俗演义》 刘备 形象发展
下载PDF
明代《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研究简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廷海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5-20,共6页
明代学者对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进行研习,撰写了不少著述,有对三国史中"魏蜀"正统之争进行论辨,对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评述和考证,取得一些成果。其中一些分析结论,与明代当时的理学、心学相适应,强... 明代学者对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进行研习,撰写了不少著述,有对三国史中"魏蜀"正统之争进行论辨,对陈寿《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进行评述和考证,取得一些成果。其中一些分析结论,与明代当时的理学、心学相适应,强调义理名教思想;特别是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如胡应麟、朱明镐、周婴等对《三国志》与裴注进行考证,大多注重证据,通过归纳解决问题,这开启了清代考据学的学术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三国志》 裴松之注 研究
下载PDF
班马之后第一人--陈寿与《三国志》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满仓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7,158,共10页
《三国志》记录了三国这个中国历史上非凡的时代,体现了史家实事求是的传统,用最小的篇幅塑造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人物,不但表达了陈寿对蜀汉政权的感情,也展现了陈寿高超的写作技巧。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关系到陈寿作为史学家的... 《三国志》记录了三国这个中国历史上非凡的时代,体现了史家实事求是的传统,用最小的篇幅塑造出给人印象极深的人物,不但表达了陈寿对蜀汉政权的感情,也展现了陈寿高超的写作技巧。陈寿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关系到陈寿作为史学家的“史德”问题。除去加在陈寿身上的不实之词,客观地分析他对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评价,可以发现他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客观、公允的,并没有贬低诸葛亮。陈寿不仅有“史才”,也不失“史德”,不愧为班马之后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陈寿 史德 诸葛亮
原文传递
《三国志》历史记载失真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小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03-108,125,共7页
陈寿《三国志》史学编撰的实录精神毋庸置疑,但曲笔之处也不容忽视。其历史记载失真有隐讳、虚构、夸张和附会的表现形式,政治立场、情感因素、史书承袭等原因均造成记载的失真。对于历史记载的失真,我们不能完全以今天的标准,而应站在... 陈寿《三国志》史学编撰的实录精神毋庸置疑,但曲笔之处也不容忽视。其历史记载失真有隐讳、虚构、夸张和附会的表现形式,政治立场、情感因素、史书承袭等原因均造成记载的失真。对于历史记载的失真,我们不能完全以今天的标准,而应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进行判断和选择,这样才能得出较为严谨的学术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历史失真 表现 原因 评价
下载PDF
孙权形象的演变及其文化意蕴
12
作者 黄芮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14,共5页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懦弱胆小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权形象进行了较客观的重塑:一方面,作者据史写出孙权的部分功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他一代英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作者在"拥刘反曹抑孙"的情感倾向下,删去了孙权草船借箭等一些功劳,弱化其英主形象,淡化其历史作用。《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蕴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权 《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下载PDF
试论刘备的用人之道 被引量:1
13
作者 具圣姬 《大连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84-87,共4页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蜀汉的开创者刘备白手起家,先后夺取荆州与益州,并在此基础之上在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政权。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刘备是中国历史成功创业的典型个例,其创业初期对于人才的选用,颇有值得后来者借鉴与学习之处。企业之...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蜀汉的开创者刘备白手起家,先后夺取荆州与益州,并在此基础之上在中国西南地区建立政权。与曹魏、孙吴分庭抗礼。刘备是中国历史成功创业的典型个例,其创业初期对于人才的选用,颇有值得后来者借鉴与学习之处。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谓人才之竞争,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人才才干的一方才能终将取得胜利。然而"知人"不易,"善用"更是难事。刘备正是在选贤、任人、待人上发挥了卓越的才能,才取得了胜利。刘备个人魅力的主要特点是性格上的"仁",在人际交往中又秉持"义",他求贤若渴,以民为本的主要施政纲领也与很多有志于当世的人才观点相同,在某种程度上说,刘备是中国封建时代能够为人民利益考虑的"好皇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诸葛亮 三顾茅庐 用人之道 三国志
下载PDF
论孟达之真实面目
14
作者 杨明贵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5-19,共5页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对孟达的真实面目重新进行分析和还原。通过搜集整理孟达其父、其友方面的历史文献,本文认为,孟达政治眼光敏锐,军事才能突出,内心桀骜不驯,功业欲望强烈,就武功、谋略和才情而论,孟达当属蜀中士族...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对孟达的真实面目重新进行分析和还原。通过搜集整理孟达其父、其友方面的历史文献,本文认为,孟达政治眼光敏锐,军事才能突出,内心桀骜不驯,功业欲望强烈,就武功、谋略和才情而论,孟达当属蜀中士族中的出类拔萃者。而孟达与作为领导者的刘备在性情气质方面的对立与排斥,也许为孟达投靠刘蜀集团后的悲剧性结局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达 真实面目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下载PDF
占星术视角下的三国正统观
15
作者 李文智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9-43,共5页
占星术因其借由天象,能够预测人世间的事物,与天命王权息息相关。正统观的论述也围绕天命王权展开。对正统观有所论述者往往也对占星术有所关注。分析诸家在论述三国正统观时对占星术的处理,不仅可得见各家的主观意图、立场,而且能够认... 占星术因其借由天象,能够预测人世间的事物,与天命王权息息相关。正统观的论述也围绕天命王权展开。对正统观有所论述者往往也对占星术有所关注。分析诸家在论述三国正统观时对占星术的处理,不仅可得见各家的主观意图、立场,而且能够认识占星术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星术 正统观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汉晋春秋》
下载PDF
《三国志》:一切后三国文化的源头
16
作者 李纯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7-40,共4页
陈寿的《三国志》是一切后三国文化的源头。《三国志》是中国史学史上全面完整传承三国历史文化的第一和唯一的载体;蜀汉历史文化得以传扬以及后蜀汉文化在一切后三国文化中居于主体地位,首赖陈寿的搜集抢救和《三国志·蜀书》的记... 陈寿的《三国志》是一切后三国文化的源头。《三国志》是中国史学史上全面完整传承三国历史文化的第一和唯一的载体;蜀汉历史文化得以传扬以及后蜀汉文化在一切后三国文化中居于主体地位,首赖陈寿的搜集抢救和《三国志·蜀书》的记录保存;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三国志〉注》是皮与毛的关系,没有前者,自然就不会有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后三国文化 源头
下载PDF
出身微贱 由妾而妻——《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甘夫人身份考辩
17
作者 金霞 韩晓 《三峡论坛》 2013年第1期7-10,147,共4页
甘夫人是刘禅的生母,刘备的夫人。《三国志》明确记载甘夫人为刘备的妾,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于甘夫人的身份的交代比较含糊,是妻还是妾没有明说。本文结合史书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甘夫人的身份进行辨析,明确其身份为妻,... 甘夫人是刘禅的生母,刘备的夫人。《三国志》明确记载甘夫人为刘备的妾,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于甘夫人的身份的交代比较含糊,是妻还是妾没有明说。本文结合史书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甘夫人的身份进行辨析,明确其身份为妻,并对成因做出简要分析,对于解读小说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三国志 甘夫人 妻妾
下载PDF
科技史视域下的“草船借箭”虚实手法研究
18
作者 鲁仪 陈彦如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5期96-99,共4页
“草船借箭”情节经历了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的传承与改造,罗贯中以高超的文学表现力巧妙结合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该文从科技史角度分析这一经典情节,可以从中了解历史与文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发展模式,... “草船借箭”情节经历了从《三国志》到《三国志平话》再到《三国演义》的传承与改造,罗贯中以高超的文学表现力巧妙结合了历史与文学的关系。该文从科技史角度分析这一经典情节,可以从中了解历史与文学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探究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科技为历史和文学带来的变革与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史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技术
下载PDF
试论信史小说的创作——以《后汉演义》、《三国演义》、《三国志》比较为例
19
作者 陈姝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信史小说"是运用小说创作的笔法,根植于历史真实而撰写的小说文体。对《后汉演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部分史实作简略比较,可知信史小说的个性特色。信史小说创作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文不苟作... "信史小说"是运用小说创作的笔法,根植于历史真实而撰写的小说文体。对《后汉演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部分史实作简略比较,可知信史小说的个性特色。信史小说创作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历史真实的创作原则;文不苟作与合理虚构相统一的创作方法;述评结合、以史为鉴的结构形式;历史之真与艺术之美相融合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汉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志》 信史小说
下载PDF
论孟达叛蜀之原因
20
作者 杨明贵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重新审视孟达叛蜀之原因。通过分析孟达性格及其投蜀后所面对的蜀汉内部权力生态,本文认为,孟达之罪,是欲加之罪;诛杀孟达,是蜀汉宫廷权力舞台上不可缺少的戏码;而叛蜀投魏,则成了孟达保全性命的唯... 本文根据《三国演义》及相关历史文献,重新审视孟达叛蜀之原因。通过分析孟达性格及其投蜀后所面对的蜀汉内部权力生态,本文认为,孟达之罪,是欲加之罪;诛杀孟达,是蜀汉宫廷权力舞台上不可缺少的戏码;而叛蜀投魏,则成了孟达保全性命的唯一途径。孟达叛蜀投魏,既反映出蜀汉定鼎西川之际其上层集团中政治斗争之激烈和残酷,也反映出孟达作为前蜀中将领在新政权体系中所处的悲剧性境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达 叛蜀 原因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