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思路:基于对新市民住房需求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任荣荣 贺志浩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7-42,共6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主体——新市民的区域分布特点、人口结构特征以及居住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以新市民为主的流动人口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深圳、上海、广州、东莞和北京...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和人口普查数据,本文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应主体——新市民的区域分布特点、人口结构特征以及居住特点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以新市民为主的流动人口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深圳、上海、广州、东莞和北京五个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占全国的1/3,长三角、珠三角两大城市群人口净流入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约60%的跨省流动人口集聚于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五省市;新市民年龄集中在28-33岁,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单人户占比较高且不断上升,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较低;住房自有率低于60%,房价收入比较高但租金收入比相对较低,租房质量问题需关注。在此基础上,结合部分地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探索经验,提出现阶段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发展思路,即突出因地制宜、需求导向、租住品质、统筹协调,各地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在住房供给体系中的定位,多途径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多措并举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质量,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与其他制度改革和政策完善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租赁住房 新市民 住房需求
原文传递
文化消费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CGSS2015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光明 徐冬柠 《兰州学刊》 CSSCI 2018年第12期158-168,共11页
新市民是否幸福关系到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城乡关系的平衡,是有序、高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文化消费作为实现国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径,不仅能直接提高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还可经由两条路径得以实现:一条是通过"外显性... 新市民是否幸福关系到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城乡关系的平衡,是有序、高效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前提。文化消费作为实现国民幸福的重要手段和最佳途径,不仅能直接提高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还可经由两条路径得以实现:一条是通过"外显性路径"构建新市民的阶层认同,以此实现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条是通过"内隐性路径"增加新市民的社会资本,从而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对文化消费提升新市民幸福感的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并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检验,以期为政府提升新市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切实增进新市民的主观幸福感提供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文化消费 主观幸福感 影响机制
下载PDF
“新市民”称谓及其内涵研究述评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振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82-88,共7页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来成果也最多。由于农民"新市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故"新市民"概念的内涵有待新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新兴市民阶层说 新市民文学说 新型市民说 市民新型权利说 进城农民说
下载PDF
新市民购房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汪夏明 万亚辉 +1 位作者 汪灏 许帅文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6-92,共7页
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构建新市民购房需求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新市民购房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外来人口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教育制度、住房价格、住房区位等因素对其购房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住房... 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构建新市民购房需求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新市民购房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对于外来人口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教育制度、住房价格、住房区位等因素对其购房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住房价格、定居意愿和住房面积。②对于被动转移人口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区位、小区环境、住房价格等因素其购房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住房价格、定居意愿和住房的投资意向。③对于毕业大学生而言,住房公积金制度、购房补贴制度、住房区位等对其购房需求有显著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定居意愿、开发商的知名度和购房补贴制度。最后,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政府和开发商的角度提出满足新市民购房需求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购房需求 影响因素 LOGIT模型
下载PDF
社会分层视角下中小城市新市民体育锻炼与消费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胜国 金涛 邰崇禧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6,75,共8页
社会分层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自变量被纳入到体育锻炼与体育消费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分层为视角,对中小城市不同阶层新市民人群体育锻炼与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城市新市... 社会分层已作为一个重要的自变量被纳入到体育锻炼与体育消费研究中。运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社会分层为视角,对中小城市不同阶层新市民人群体育锻炼与消费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小城市新市民社会阶层等级与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设施环境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且不同阶层在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显著性差异;中上层和中下层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整体略高;各阶层体育锻炼的参与方式以个人形式为主,并在其他参与方式上存在阶层性差异;不同阶层在体育消费意愿、水平和内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中上层具有明显的引领示范之势。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体育消费 新市民 社会分层 中小城市
下载PDF
“新市民”文化素质提升策略探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盖雅明 王洪宁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改革中,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之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是保证城镇化进程,增强可持续性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社区为载体,充分利用... 在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改革中,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之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并积极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是保证城镇化进程,增强可持续性和提高城镇化质量的关键。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社区为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提升新市民的文化素质,可以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增强职业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其生活水平,真正融入市民生活,完成人的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市民 文化素质
下载PDF
新市民租房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许帅文 汪灏 +1 位作者 汪夏明 万亚辉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4-108,共5页
在分析新市民租房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新市民租房需求影响因素模型,对新市民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方差分析初步判断可能会影响新市民租房需求的因素,进而采用广义定序Logit回归分析,探讨各个关键影响因素对新市民租房需求的影响。结果... 在分析新市民租房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新市民租房需求影响因素模型,对新市民进行实地调研,运用方差分析初步判断可能会影响新市民租房需求的因素,进而采用广义定序Logit回归分析,探讨各个关键影响因素对新市民租房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租房屋的周边娱乐和餐饮设施、所租房屋所处位置的交通便利性、房屋租金、传统购房安家思想观念、户主收取租金的方式、购房补贴和购房落户政策7个变量会影响新市民的租房需求。基于上述结论,提出满足新市民租房需求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租房需求 影响因素 房屋租金
下载PDF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市民社区教育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建鸿 郑明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22-26,共5页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新市民社区教育,这是提高新市民素质、构建和谐城市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开展新市民社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属地化"定位、系统运作和外...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重视新市民社区教育,这是提高新市民素质、构建和谐城市和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必然要求,开展新市民社区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属地化"定位、系统运作和外部配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市民 社区教育
下载PDF
新市民社区生活满意度调查 被引量:9
9
作者 许丹纯 俞守华 区晶莹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100,共5页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新市民为主体的新生社区正在不断形成。基于广东省890位新市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户籍、社区服务、就业、子女教育、社区生活等方面对新市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新市民为主体的新生社区正在不断形成。基于广东省890位新市民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户籍、社区服务、就业、子女教育、社区生活等方面对新市民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对新市民社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月收入、工作状况、户口类型、对社区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八个因素对新市民的社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新市民 LOGISTIC回归模型 社区生活满意度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社区信息服务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区晶莹 许丹纯 俞守华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2,共6页
以新市民确定信息需求总量—社区信息服务质量—新市民信息需求满足程度为核心反馈回路,构建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社区信息服务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广东省2005-2014年城镇化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和灵敏... 以新市民确定信息需求总量—社区信息服务质量—新市民信息需求满足程度为核心反馈回路,构建新市民信息需求与社区信息服务互动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广东省2005-2014年城镇化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分析和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新市民确定信息需求的总量将于2024年达到峰值,信息服务能力水平、渠道质量、信息质量、反馈效果在2008至2020年期间都呈快速增长趋势;社区对信息服务的重视程度、服务部门的办事效率等都对社区信息服务质量有重要影响。结合模型结果,以及相关领域的信息服务策略研究成果,提出提高广东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信息需求 社区信息服务 互动关系 系统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权利贫困视角下的新市民信息障碍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诗贤 张必兰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3年第10期16-18,共3页
信息障碍成为影响农转城新市民城市融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从社会权利的视角分析了新市民的信息障碍成因在于:土地权利贫困和社会保障权利贫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引起的公共渠道贫乏,社会关系网络的贫困等。论文通过对这些障... 信息障碍成为影响农转城新市民城市融入的一个重要因素。论文从社会权利的视角分析了新市民的信息障碍成因在于:土地权利贫困和社会保障权利贫困,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引起的公共渠道贫乏,社会关系网络的贫困等。论文通过对这些障碍成因的分析,旨在为农转城过程中新市民的融入问题提供破解途径,使新市民共享主流社会信息资源及社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信息障碍 权利贫困
下载PDF
特大城市新市民社会融入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景骞 黄中意 +3 位作者 王杰 郑逸 陈子欣 杨懿昕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探索特大城市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情况,收集并分析了269份上海市新市民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结合各项指标统计各样本的社会融入水平,并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与融入程度无显著正相关,... 为探索特大城市中新市民社会融入的情况,收集并分析了269份上海市新市民调查问卷的数据。研究结合各项指标统计各样本的社会融入水平,并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在个体特征方面,年龄与融入程度无显著正相关,且相比新市民原籍所在的区域,当前持有上海户籍与否对其社会融入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个人能力方面,新市民的社会融入情况与收入和学历呈正相关,与职业属性的关联较小;在住房状况方面,居住模式对融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基于分析结果,从提升住房保障与购房优惠、鼓励在职再学、简化落户政策等角度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入 新市民 有序Probit
下载PDF
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红蕾 郑建明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本文对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阐明了新市民社区信息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对策,即信息资源集群整合,协同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建立信息社区,开发个性化信息... 本文对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解析,阐明了新市民社区信息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对策,即信息资源集群整合,协同管理;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建立信息社区,开发个性化信息空间;重视平台内容差异性,因城制宜开发特色功能;以先进技术作支撑,建立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社区 信息服务 社区服务 信息平台
下载PDF
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克平 郭小芳 +1 位作者 苏艳丽 车尧 《现代情报》 CSSCI 2019年第4期69-75,共7页
[目的/意义]为评价新市民知识素养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标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对二级指标赋权,形成"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NC-KLAS)",最后... [目的/意义]为评价新市民知识素养水平,构建评价体系并开展实证研究,帮助其融入城市生活。[方法/过程]首先通过德尔菲法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标准,然后通过专家打分对二级指标赋权,形成"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体系(NC-KLAS)",最后分别选取城镇市民和新市民两个群体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设计新市民知识素养评价标准和体系;通过实证分析问卷量表中的低分项,发现新市民知识素养存在知识运用能力较低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知识素养 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新市民的现代市民教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董春辉 王道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25-28,共4页
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以农民工和城郊失地农民为主体的城市新市民数量增长迅速,需要采取系统的现代市民教育措施,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技能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使新市民尽快融入城市。
关键词 城市化 新市民 教育
下载PDF
新市民文化消费与社会融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蒙蒙 李光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基于文献将文化消费分为教育型和娱乐型两大类,并将社会融入划分为经济整合、行为适应、文化认同和心理融入4个维度。运用人力资本、文化消费、符号互动等理论分析了两类文化消费对新市民社会融入4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通过文化消... 基于文献将文化消费分为教育型和娱乐型两大类,并将社会融入划分为经济整合、行为适应、文化认同和心理融入4个维度。运用人力资本、文化消费、符号互动等理论分析了两类文化消费对新市民社会融入4个维度的作用机制,并提出了通过文化消费促进新市民社会融入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文化消费 社会融入 策略建议
下载PDF
落脚大都市:广州新市民住房贫困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开泽 陈琳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8年第1期152-175,共24页
利用2014年广州来穗务工人员住房调查数据,研究新市民住房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广州新市民住房贫困相异于西方国家,住房贫困与收入贫困密切相关,住房贫困率低于收入贫困率.新市民具有高住房面积贫困率和低住房负担贫困率等特征,该特征与... 利用2014年广州来穗务工人员住房调查数据,研究新市民住房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广州新市民住房贫困相异于西方国家,住房贫困与收入贫困密切相关,住房贫困率低于收入贫困率.新市民具有高住房面积贫困率和低住房负担贫困率等特征,该特征与人群构成多元化,以及商品住房等正规住房和城中村出租屋等非正规住房二元共存的住房租赁市场有关.住房贫困类型受家庭人均收入、居住形式、住房类型、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就业行业和职业地位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 新市民 住房贫困 二元住房市场
原文传递
新市民炫耀性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光明 沈琴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90,共7页
新市民在城市里表现出强烈的炫耀性文化消费倾向,然而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并不符合。为探究新市民炫耀性文化消费的原因,以需求—威胁模型和补偿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排斥与新市民归属感、控制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 新市民在城市里表现出强烈的炫耀性文化消费倾向,然而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并不符合。为探究新市民炫耀性文化消费的原因,以需求—威胁模型和补偿消费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社会排斥与新市民归属感、控制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农民工和拆迁户为对象,通过调查法获取了346个有效样本,并运用结构方程和回归方法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排斥是新市民产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的重要驱动因素,其内在机理是社会排斥降低了新市民的归属感和控制感,新市民为了弥补心理缺失会产生炫耀性文化消费意愿。据此认为,政府应通过各方努力来消解社会排斥,缓解新市民的心理压力,积极引导新市民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活动,以帮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社会排斥 归属感 控制感 炫耀性文化消费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链的我国新市民知识素养提升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艳丽 王克平 +2 位作者 曲国庆 佟泽华 陈秋尧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67,99,共6页
[目的/意义]知识素养标志着个体的认知水平,新市民是城市的新生力量,因此建立起新市民知识素养提升模型对提高新市民认知能力、促进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链理论和布鲁克斯知识转化方程,结合文献调研,提... [目的/意义]知识素养标志着个体的认知水平,新市民是城市的新生力量,因此建立起新市民知识素养提升模型对提高新市民认知能力、促进新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链理论和布鲁克斯知识转化方程,结合文献调研,提出"知识素养提升模型"并完善知识素养的概念;以新市民为研究对象,制定新市民知识素养提升"5W"模型。[结果/结论]从驱动因素、参与主体、介入阶段、培养内容、实施方式5个视角综合提出新市民知识素养提升方案,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模型。[局限]研究仅提出了新市民知识素养提升的理论模型,并未检验模型的实际效果;后期研究将结合社会调研开展实证,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市民 信息链 知识素养 理论模型
原文传递
五四新文化运动塑造新青年的基本战略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培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51,共10页
出于对民国政治的失望,1915年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将塑造"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战略,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有意识召唤之下,大批青年学生与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五四新文化的重要追随者与实践者,青年知识分子... 出于对民国政治的失望,1915年陈独秀等创办《青年杂志》,将塑造"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战略,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有意识召唤之下,大批青年学生与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五四新文化的重要追随者与实践者,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社会潜能被唤醒,成为担负文化与社会变革的新的文化主体与政治主体,并在此后的中国历史中发挥了深远的影响力。以《青年杂志》的创刊与青年问题讨论为话题起点,在"新民"到"新青年"的思想史脉络变迁中追溯"五四"塑造"新青年"战略的历史源起,青年导师对于理想青年人格的期待,以及"五四"青年战略与新文化运动特殊的文化政治实践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新民 新青年 社会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