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母亲》多维思政教学探究
1
作者 陈娣纯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75-77,共3页
语文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现以《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为例,来展开中职语文... 语文教学承载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的职责。中职语文教师应该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德育因素,通过有效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现以《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为例,来展开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增强课程思政效果的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我的母亲》 实践探索
下载PDF
盛成:20世纪中法文化对话中的重要见证人——兼谈盛成与瓦莱里和罗曼·罗兰的交往 被引量:1
2
作者 胥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80,共11页
盛成的传奇人生及其生动的著作,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和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本文通过盛成留法最后几年的经历,来介绍他与法国文人罗曼·罗兰和瓦莱里的关系,以及他的法文著作《我的母亲》创作出版的过程。
关键词 盛成和瓦莱里 罗曼·罗兰 我的母亲
原文传递
《我的母亲》课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3
作者 黄淑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2期70-72,共3页
《我的母亲》是语文课程中比较经典的一篇散文,作者老舍利用其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厚的情感,此文除了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情感以外,还运用了铺垫、侧面烘托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该文主要结合笔者日常的教学经验,对... 《我的母亲》是语文课程中比较经典的一篇散文,作者老舍利用其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深厚的情感,此文除了运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情感以外,还运用了铺垫、侧面烘托两种方式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情感。该文主要结合笔者日常的教学经验,对《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以及反思做了论述,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反思
下载PDF
春秋笔法 暗含不满——论《我的母亲》中胡适为何不用“教育”一词
4
作者 殷虹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34期115-117,共3页
深入解读胡适自传体散文《我的母亲》文本,可以发现其童年存在游戏生活缺失、发展机会错失、内心生活扭曲等三方面的缺憾,深受美国哲学家杜威教育理念影响的胡适对于自己的童年心存遗憾,甚至不满。但"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 深入解读胡适自传体散文《我的母亲》文本,可以发现其童年存在游戏生活缺失、发展机会错失、内心生活扭曲等三方面的缺憾,深受美国哲学家杜威教育理念影响的胡适对于自己的童年心存遗憾,甚至不满。但"受史学训练深于文学训练"的胡适在散文中并未直接表达此种情绪,而是采用"春秋笔法"的叙述技巧,有意通篇不使用"教育"一词,代之以"训练"、"管束"和"教训"等词,含蓄曲折之中更多体现其对母亲当年艰辛和不易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我的母亲》 教育 春秋笔法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的他者书写——解读《我母亲的自传》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7-116,共10页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始于1974年,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斯娃·德·奥博妮提出。她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如出一辙,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揭示出女性与自然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即同为他者,在社会或自然生态中...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始于1974年,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西斯娃·德·奥博妮提出。她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和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如出一辙,并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揭示出女性与自然之间某种天然的联系,即同为他者,在社会或自然生态中处于劣势地位。生态女性主义从性别的角度切入生态问题,指出男性对女性、人对自然的统治都植根于以家长制为逻辑的认识论之上,进而进行深入的批判。《我母亲的自传》是加勒比作家牙买加·金凯德的代表作,文本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女主人公雪拉的口吻讲述了自己凄惨而又传奇的一生,还借雪拉之口陈述了继母、莉莎和莫伊拉三位女性的悲惨命运,从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黑人女性还是白人女性,在父权压迫下,都将失去自我而沦为男性的牺牲品。不仅如此,作者还以优雅而富有乐感的笔触叙述了一段不堪回首的殖民历史,描绘出多米尼克独特的地貌特征和长期的殖民掠夺带来的环境破坏,揭示了作者对后殖民语境下女性命运的思考和对自然生态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母亲的自传》 生态女性主义 他者 自然 女性
下载PDF
李渔经典作品的当代搬演和舞台传播——以创作社剧团《少年金钗男孟母》对《男孟母教合三迁》的谐拟转化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魏琛琳 李佳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103-110,共8页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男孟母教合三迁》因别出心裁、真实反映社会风气而颇受市民大众欢迎,时至今日仍然影响深远、历久弥新。中国台湾创作社主创人员周慧玲根据《男孟母教合三迁》改编出现代舞台剧《少年金...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白话短篇小说《男孟母教合三迁》因别出心裁、真实反映社会风气而颇受市民大众欢迎,时至今日仍然影响深远、历久弥新。中国台湾创作社主创人员周慧玲根据《男孟母教合三迁》改编出现代舞台剧《少年金钗男孟母》,亦备受大众青睐。该剧在继承李渔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现代改写,既有对原作的延续,又有对主题的革新、对情欲分立理念的变更、对当下社会文化和生存环境的观照;与此同时,将兼具客观理性和主观细腻的编剧理念渗入创作,反思现代社会中的性别意识和家庭观念。探索改编剧作与原作的互文,对其进行的演绎、解构与重构,思考潜藏在改编作品背后的现代台湾社会性别观念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男孟母教合三迁》 《少年金钗男孟母》 性别
下载PDF
以女性民俗视角重读《为奴隶的母亲》及其女性命运 被引量:2
7
作者 祝林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44-47,共4页
以往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笔者试图从女性民俗的视角出发,考察春宝娘是如何在典妻的民俗下被不断地塑造和加固性别角色及遭遇权利的不平等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又是如何通过民俗被合法化... 以往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笔者试图从女性民俗的视角出发,考察春宝娘是如何在典妻的民俗下被不断地塑造和加固性别角色及遭遇权利的不平等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又是如何通过民俗被合法化,但女性又以自身的丰富性和辩证性抗拒着凝固为绝对法则的民俗陋俗。同时,也看到作者的男性身份使得文本并未完全表达出女性在典妻民俗下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民俗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性别压抑
下载PDF
愤怒的女性身体书写——牙买加·琴凯德《我母亲的自传》解读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梓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牙买加·琴凯德的小说《我母亲的自传》中充斥着对女性身体的描写。在大胆而赤裸的描绘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雪拉宣泄出内心对父权制与殖民主义双重桎梏的愤怒与反抗情绪。本文运用法国女性主义作家埃莱娜·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分... 牙买加·琴凯德的小说《我母亲的自传》中充斥着对女性身体的描写。在大胆而赤裸的描绘中,作者通过主人公雪拉宣泄出内心对父权制与殖民主义双重桎梏的愤怒与反抗情绪。本文运用法国女性主义作家埃莱娜·西苏的女性书写理论,分析《我母亲的自传》中作者对女主人公的身体描写,解读文中雪拉如何一步步从保护自己表达自我,到与不公的命运抗争并且构建自我身份,乃至最终铸成击败父权制与殖民主义的利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买加·琴凯德 《我母亲的自传》 埃莱娜·西苏 女性书写
下载PDF
寓言叙事及自我书写——解读牙买加·琴凯德《我母亲的自传》 被引量:1
9
作者 范跃芬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16-20,共5页
牙买加·琴凯德是一名来自西印度群岛的重要作家。《我母亲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y Mother,1996)是琴凯德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该文本充满了对殖民和父权的双重质疑和反叛。在母亲缺席的世界里,父亲所代表的转义让新的寓言... 牙买加·琴凯德是一名来自西印度群岛的重要作家。《我母亲的自传》(The Autobiography of My Mother,1996)是琴凯德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该文本充满了对殖民和父权的双重质疑和反叛。在母亲缺席的世界里,父亲所代表的转义让新的寓言解读成为可能;而自传的叙述策略表征了自我书写的颠覆性。本文拟从寓言叙事及自我书写的视角来探究这部用最美丽的散文写就的后殖民地的欲与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买加·琴凯德 《我母亲的自传》 寓言叙事 自我书写
下载PDF
门罗短篇小说《我妈的梦》中的母女关系探微
10
作者 王峰灵 孙磊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44-48,共5页
艾丽丝·门罗的创作根植于现实生活,她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感受和视角为读者缔造了一个静水流深的文学世界。在门罗的不少作品中,复杂、矛盾的母女关系是其探讨、挖掘的主题之一。《我妈的梦》是门罗1998年出版的小说集《好女人的... 艾丽丝·门罗的创作根植于现实生活,她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感受和视角为读者缔造了一个静水流深的文学世界。在门罗的不少作品中,复杂、矛盾的母女关系是其探讨、挖掘的主题之一。《我妈的梦》是门罗1998年出版的小说集《好女人的爱情》中的压轴之作,这篇颇具自传色彩的作品深刻地展现了门罗对母女关系的重新审视。通过故事中这对从冲突到和解的母女关系的书写和反思,表达了女性的自我艺术追求与母性之间并非简单的矛盾对立,呈现了母女关系表层之下,爱与责任的回归在女性意识成长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我妈的梦 母女关系 女性主体意识
下载PDF
论当代电视新闻的电影化倾向——以《全城搜索》和《我的妈妈被砍杀》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婷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60-162,共3页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电视新闻在视听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借鉴了电影的手法,呈现出电影化的创作倾向。这里以电视新闻作品《全城搜索》和《我的妈妈被砍杀》为例,分析电视新闻对电影手法的借鉴,探索电影化的艺术表达对于电视新闻的影响,从...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电视新闻在视听语言、叙事策略等方面借鉴了电影的手法,呈现出电影化的创作倾向。这里以电视新闻作品《全城搜索》和《我的妈妈被砍杀》为例,分析电视新闻对电影手法的借鉴,探索电影化的艺术表达对于电视新闻的影响,从而为当代电视新闻的革新提供有效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电影化 《全城搜索》 《我的妈妈被砍杀》
下载PDF
基于超星“一平三端”的SPOC混合式教学创新应用--以老舍《我的母亲》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葛丽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突破高职大学语文传统教学痼疾,以老舍《我的母亲》为例,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前端分析、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课堂活动,践行课前自学新知、课堂内化提升、课后拓展延伸等教学流程... 借助超星"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突破高职大学语文传统教学痼疾,以老舍《我的母亲》为例,开展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前端分析、整合课程资源,设计课堂活动,践行课前自学新知、课堂内化提升、课后拓展延伸等教学流程,从而优化学生学习过程,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师生交互力度。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加深知识理解和学会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平三端” 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 老舍《我的母亲》
下载PDF
质朴温润的生命册——解读刘庆邦的《我就是我母亲》
13
作者 秦楠楠 杜昆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8-21,共4页
刘庆邦的《我就是我母亲》叙述质朴而真诚,对亲情、乡情的守望让这部非虚构作品显得温暖且厚重。刘庆邦建构的母亲形象富有伦理价值,亲情叙述蕴含了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对文学创作意义的思考,这是作品超越个人化书写的特色所在。这部作... 刘庆邦的《我就是我母亲》叙述质朴而真诚,对亲情、乡情的守望让这部非虚构作品显得温暖且厚重。刘庆邦建构的母亲形象富有伦理价值,亲情叙述蕴含了他对生与死的认识、对文学创作意义的思考,这是作品超越个人化书写的特色所在。这部作品有助于整体观照刘庆邦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质地,值得学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就是我母亲》 母亲形象 生命意识 文学意义
下载PDF
《我的妈妈是精灵》和《喜地的牙》比较研究——兼论中国幻想小说的质感与成长性
14
作者 鲁晴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1-75,共5页
从幻想小说这一在儿童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入手,比较20世纪90年代末和新世纪初较有影响力的两位女作家陈丹燕和汤汤的作品,从幻想小说的质感和成长性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幻想小说创作的得与失。
关键词 幻想小说 质感 成长性 我的妈妈是精灵 喜地的牙
下载PDF
从斯皮瓦克的后殖民主义解读《我母亲的自传》
15
作者 周卉梅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斯皮瓦克指出了"属下"不能发声这一事实,同时将女性主义融入到自己的分析之中,揭示了殖民地女性所遭受的帝国与男性霸权的双重权利话语的压制。运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分析了《我母亲的... 作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斯皮瓦克指出了"属下"不能发声这一事实,同时将女性主义融入到自己的分析之中,揭示了殖民地女性所遭受的帝国与男性霸权的双重权利话语的压制。运用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分析了《我母亲的自传》中,主人公雪拉和她的妹妹,作为属下所遭受的压迫,同时分析了主人公自身意识的觉醒,对两种压迫奋起反抗,寻求一种自我的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主义 属下 《我母亲的自传》
下载PDF
艾丽斯·门罗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节的隐喻性研究——以《我妈的梦》和《雅加达》为例
16
作者 周学文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2-65,共4页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斯·门罗擅长使用空间隐喻的手法创作小说。通过对其两篇小说《我妈的梦》和《雅加达》中故事空间的分析,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现这两篇小说中的故事空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存在着隐喻关系,表现为故事情节是对...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丽斯·门罗擅长使用空间隐喻的手法创作小说。通过对其两篇小说《我妈的梦》和《雅加达》中故事空间的分析,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发现这两篇小说中的故事空间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存在着隐喻关系,表现为故事情节是对故事空间的解释。在阅读中剖析门罗小说故事空间的描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斯·门罗 《我妈的梦》 《雅加达》 隐喻 故事情节 故事空间
下载PDF
《狱中上母书》的文化解读
17
作者 周巧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6-58,共3页
《狱中上母书》是少年英雄夏完淳临刑前写的家书,信中既流淌着作者至真至纯的个人情感,也表现了忠 孝节义和宗族意识的民族文化心理。
关键词 《狱中上母书》 个人情感 民族文化心理
下载PDF
《我陪母亲去朝觐》中“临夏”地理空间书写论
18
作者 刘梅兰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9-64,73,共7页
《我陪母亲去朝觐》中"临夏"负载了"我"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和宗教信仰,通过"叙事自我"对"经验自我"的回忆和对话呈现的临夏地理空间书写贯穿全书,藉此再现了人物朝觐活动展开的宗教信仰环境... 《我陪母亲去朝觐》中"临夏"负载了"我"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和宗教信仰,通过"叙事自我"对"经验自我"的回忆和对话呈现的临夏地理空间书写贯穿全书,藉此再现了人物朝觐活动展开的宗教信仰环境,凸显了穆斯林女性柔韧坚强的性格,平静淡然的生活态度,虔诚坚守的宗教信仰。这对形塑人物形象,构建主体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起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陪母亲去朝觐》 临夏 地理空间 追忆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