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了艺术的人生”思想之形成轨迹——从《戏作三昧》到《地狱变》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小龙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3-57,共5页
《戏作三昧》和《地狱变》主人公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也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过程。《戏作三昧》提出了"为了艺术的人生"的思想,并通过《地狱变》中良秀这一画师,描绘了一个具有"为了艺术的人生"... 《戏作三昧》和《地狱变》主人公的变化与发展过程,也是作者芥川龙之介本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发展过程。《戏作三昧》提出了"为了艺术的人生"的思想,并通过《地狱变》中良秀这一画师,描绘了一个具有"为了艺术的人生"思想的艺术家形象。"为了艺术的人生"不是简单的艺术和人生二律背反或二者择一的选择,艺术是艺术家的人生之目的,艺术家的人生应该奉献于艺术,当处于艺术和人生的二律背反困境时,艺术家应该毫不犹豫地为了艺术牺牲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作三昧》 《地狱变》 艺术与人生 时代
下载PDF
浮士德精神与审美现代性问题——试论宗白华对歌德之人生启示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云慧霞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90,共5页
歌德及浮士德精神影响了宗白华一生的人生道路,"拿歌德的态度做人"是他青年时期的口号。宗白华通过对歌德的人生启示的探讨以及对浮士德难题的当代解决,试图在艺术和审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解决现代人的心灵归宿问题。艺术和... 歌德及浮士德精神影响了宗白华一生的人生道路,"拿歌德的态度做人"是他青年时期的口号。宗白华通过对歌德的人生启示的探讨以及对浮士德难题的当代解决,试图在艺术和审美中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解决现代人的心灵归宿问题。艺术和审美作为个体完满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的中介,成为近代人心灵生活的归宿和内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浮土镕精神 审美 艺术的人生
下载PDF
“为生活而艺术”的艺术教育理念——专访美国汤姆·安德森教授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泊 《教师教育学报》 2015年第2期61-66,共6页
安德森教授首次提出"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了"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美术教育史中的发展,阐释了"为生活而艺术"作为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在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文化、创造性和新兴科... 安德森教授首次提出"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了"为生活而艺术"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美术教育史中的发展,阐释了"为生活而艺术"作为一种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在以学科为中心的美术教育基础上增加了视觉文化、创造性和新兴科技,并以学生自身生活与体验为中心和以主题教学为策略,力图用美术教育来拓展学生对生活、社会、世界的理解。在美术教育研究方法上,介绍了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研究对于传统教育研究的突破,最后对艺术教育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建议与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为生活而艺术 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汤姆·安德森
下载PDF
伦理表征、困境与反思:论小说《椭圆形画像》艺术与生命主题的伦理之维
4
作者 孙岚 《阴山学刊》 2023年第4期24-28,共5页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形画像》主题众多,其中有一个鲜明的伦理维度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艺术与生命主题的表达而揭示出来的。小说《椭圆形画像》的伦理维度包括叙事伦理、人物多重的伦理身份以及艺术与生命的对立冲突所带来的伦...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椭圆形画像》主题众多,其中有一个鲜明的伦理维度的主题,是小说通过对艺术与生命主题的表达而揭示出来的。小说《椭圆形画像》的伦理维度包括叙事伦理、人物多重的伦理身份以及艺术与生命的对立冲突所带来的伦理反思这三个层次。从中外有关叙事伦理、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的理论出发,对小说《椭圆形画像》在伦理维度当中的表征、困境以及反思进行阐释,从而使作者、小说叙述者、读者以及批评家之间达成共鸣,对艺术之“美”以及伦理之“恶”进行合理化的伦理反思与道德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伦·坡 《椭圆形画像》 艺术与生命 叙事伦理 文学伦理学批评
下载PDF
老庄道家的批判精神 被引量:4
5
作者 冯达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151,共8页
老庄道家对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社会-国家的纷争和道术的分裂,怀有一大悲情。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源于"人耳人耳"的一种力图挣脱自然本根的"主体性"追求。随着这种追求的越加强烈,人背离天地宇宙越远,人越加丧失... 老庄道家对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社会-国家的纷争和道术的分裂,怀有一大悲情。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源于"人耳人耳"的一种力图挣脱自然本根的"主体性"追求。随着这种追求的越加强烈,人背离天地宇宙越远,人越加丧失自己生存的依据。人与天地宇宙的分隔,又从心智的开启、工具的发明开始。心智的开启、工具的发明,出自功利的追求并强化着这种追求。由之,人不仅与天地宇宙分隔与对立,个人与他人和社会也陷于分隔与对立。人被迫陷入双重的对立与冲突之中,再也无法摆脱。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带来的是悲剧性的运命!老子从宇宙论支撑了他对进步与文明的批判,建构起"回归自然"的社会理想;庄子则从对人类认知可靠性的深刻反思,引出了"荒诞意识"与"艺术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道家 文明批判 宇宙论 荒诞意识 艺术人生
下载PDF
托尔斯泰《艺术论》在中国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扬 张祯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44,共6页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以呼吁艺术同美脱钩,专事情感交流,且以宗教性和世界性为伟大作品的标准,在19世纪美学中独树一帜。《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以1921年、1958年和2005年的三个中译本为界,... 托尔斯泰的《艺术论》作为世界一流小说家比较系统的艺术理论著作,以呼吁艺术同美脱钩,专事情感交流,且以宗教性和世界性为伟大作品的标准,在19世纪美学中独树一帜。《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以1921年、1958年和2005年的三个中译本为界,可分别以人生的艺术、宗教意识批判,以及意识形态的重新认可为其标识。可以说,《艺术论》在中国的接受史,大体也反映出中国一百年以来文艺理论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艺术论 为人生的艺术 宗教意识
下载PDF
“为人生而艺术”与《红楼梦》现代阅读的品评思路及维度 被引量:3
7
作者 温庆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为人生而艺术"作为现代文艺批评与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现代读者品读《红楼梦》等古代小说亦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为人生而艺术"的视角,现代读者往往从特殊的时代背景重新挖掘《红楼梦》的文本内涵与艺术魅力,... "为人生而艺术"作为现代文艺批评与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对现代读者品读《红楼梦》等古代小说亦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为人生而艺术"的视角,现代读者往往从特殊的时代背景重新挖掘《红楼梦》的文本内涵与艺术魅力,最终形成借品读《红楼梦》进行自我情感或思想宣泄的个体阅读体验,并促使现代读者在理想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双重压力下进行人生意义的探索"。为人生而艺术"与《红楼梦》现代品读的双向互动,表明一种社会文艺思潮的流行可以借助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品评进行细化,以便推动个体接受者通过具体作品展开相应的人生思索。而读者个体对人生价值探寻的过程,有助于细究文艺思潮形成社会影响的方式,探讨文学经典作品如何借助一定的文艺思潮来影响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文化趣味与艺术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为人生而艺术 阅读史 接受史
下载PDF
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特征及文创设计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阳芳 张玉山 《湖南包装》 2022年第6期124-127,共4页
在文化传承创新的背景下,湘西苗族童帽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意义是苗族服饰艺术中的瑰宝,而苗绣又是苗族人民独特的文字记录方式,被称为行走的史书。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定性研究法对苗族童帽纹饰进行研究,以把握湘西苗族独特的社会文化,... 在文化传承创新的背景下,湘西苗族童帽独特的艺术造型和意义是苗族服饰艺术中的瑰宝,而苗绣又是苗族人民独特的文字记录方式,被称为行走的史书。文章利用文献分析法和定性研究法对苗族童帽纹饰进行研究,以把握湘西苗族独特的社会文化,湘西苗族童帽不只是母亲赠与孩子的礼物,更是湘西苗族文化独特审美意识的体现。湘西苗族童帽需要将质朴的生活艺术融入现代社会,让人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淳朴与浪漫,形成文化上的共鸣,将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文化从传统中来走向现代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童帽 纹饰特征 生活艺术 文创设计
下载PDF
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当代意义及其局限 被引量:3
9
作者 申云同 《柳州师专学报》 2012年第3期1-5,共5页
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审美超脱的人生境界、情趣化的人生态度、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理想等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形成美好的人生情趣,建构审美超越的价值信... 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审美超脱的人生境界、情趣化的人生态度、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理想等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出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我们形成美好的人生情趣,建构审美超越的价值信仰,发展和谐完美的人性结构。同时,朱光潜"人生艺术化"思想存在着理论精英化、现实语境错位等方面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人生艺术化 审美超越 情趣化
下载PDF
小议当代都市人的艺术人生
10
作者 陈静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9-71,共3页
艺术是当代都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都市生活给艺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艺术是都市生活的提炼和浓缩。艺术人生是当代都市人文化品味提升的标志。当代都市人的艺术人生是返璞归真.天性自然的人生,是超凡脱俗的人生,艺术人生是... 艺术是当代都市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都市生活给艺术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艺术是都市生活的提炼和浓缩。艺术人生是当代都市人文化品味提升的标志。当代都市人的艺术人生是返璞归真.天性自然的人生,是超凡脱俗的人生,艺术人生是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都市人 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人生
下载PDF
论前期创造社艺术主张之成因
11
作者 杨文军 王雨露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第3期40-43,共4页
前期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是在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中作为一种策略被提出来的,创造社同人自己对此缺乏真诚的信仰,也没有真正践行这种艺术主张,一旦在文坛站稳脚跟,他们也就抛弃了这一主张,转而大力提倡"为人生的艺... 前期创造社"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是在与文学研究会的论争中作为一种策略被提出来的,创造社同人自己对此缺乏真诚的信仰,也没有真正践行这种艺术主张,一旦在文坛站稳脚跟,他们也就抛弃了这一主张,转而大力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革命文学",从而造成了所谓"方向大转换"的假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为艺术而艺术” “为人生而艺术”
原文传递
人生的艺术化与艺术的生活化——朱光潜论人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12
作者 伏爱华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第1期77-81,139,共6页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 在朱光潜那里,人生分为广义的完满人生和狭义的实际人生。前者具有理想的形而上意义,侧重于人的生命;后者属于现实的形而下层面,指的是人的实际生活,而这却是大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从而让我们不能免俗。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命,那么人生艺术化;如果我们将人生理解为人的生活,那么艺术生活化。相较于生命来说,生活是实在的,触手可及的。因此,朱光潜立足于现实人生和具体的生活实在,要求我们做“善于生活者”,过情趣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人生的艺术化 艺术的生活化
下载PDF
为人生的艺术——简评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13
作者 夏明钊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1-73,85,共4页
对《中国艺术精神》这部著作作全面而扼要的评述:介绍了著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分析了这部专著的基本架构,指出著者由孔子、庄子这二个典型导出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是“为人生的艺术”的结论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同时阐释了这部著作的现... 对《中国艺术精神》这部著作作全面而扼要的评述:介绍了著者的写作目的和写作方法,分析了这部专著的基本架构,指出著者由孔子、庄子这二个典型导出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是“为人生的艺术”的结论的科学性和独创性;同时阐释了这部著作的现实意义及其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 人生境界 人格 审美 为人生的艺术
下载PDF
《美术生活》设计特色与传播研究
14
作者 田静雯 《流行色》 2022年第1期104-106,共3页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现代美术氛围浓厚、中西画展览层出不穷的黄金时期,品类繁多的画报杂志的出现,给了广大群众更宽广的了解渠道。其中《美术生活》以宏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图案,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画报杂志。本文从画报内容介绍、封...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现代美术氛围浓厚、中西画展览层出不穷的黄金时期,品类繁多的画报杂志的出现,给了广大群众更宽广的了解渠道。其中《美术生活》以宏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图案,成为了风靡一时的画报杂志。本文从画报内容介绍、封面设计分析以及视觉语言影响等主要方面进行分析,以《美术生活》画报为例,研究上海早期的画报刊物与美术传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30年代 上海 《美术生活》 美术传播
下载PDF
作为生活艺术的希腊化伦理学 被引量:2
15
作者 安东尼.朗 刘玮 《哲学分析》 2012年第5期60-72,共13页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伦理学虽然深深植根于希腊化的语境之中,但是依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伦理反思和伦理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是其伦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这两个学派的幸福论的核心主张是人们... 斯多亚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的伦理学虽然深深植根于希腊化的语境之中,但是依然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伦理反思和伦理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尤其是其伦理学中的核心观念——"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这两个学派的幸福论的核心主张是人们可以自我塑造、自我完成。这两个学派所持的幸福论具有自然主义和普遍主义基础,且共有六个理论特征:行动标准在于长期目标;经验上合理的价值体系;全面的世界观;对外部世界只提出最低的要求,幸福依赖于我们自己的品格、思想和理性;没有实现幸福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而借助爱比克泰德的例子,可以阐明斯多亚学派在赋予人们道德动机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化伦理学 生活的艺术 斯多亚学派 伊壁鸠鲁学派
下载PDF
纯艺术的人生何以确立——徐复观之庄子艺术人生范型确立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玉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6,287,共7页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游"的人生开启独特视域加以阐释,认为庄子的纯艺术人生建立在坚实的心性论基础上,具有道家意义上的道德,是超道德的,是物物各安其性的大仁大德,通过人格修养工夫后形成大美、至乐、天...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游"的人生开启独特视域加以阐释,认为庄子的纯艺术人生建立在坚实的心性论基础上,具有道家意义上的道德,是超道德的,是物物各安其性的大仁大德,通过人格修养工夫后形成大美、至乐、天乐、大情的超拔、永恒的审美。通过康德的审美判断的无功利性和无目的性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的纯粹意识批判性地考察庄子的艺术精神,说明"游"是审美的,"游"的境界就是一种审美的人生、艺术的人生,说明虚静之心能产生美的观照,最终将虚静之心作为艺术精神的主体加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论 艺术的人生 精神主体
下载PDF
浅谈中国陶瓷中的美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春华 《陶瓷》 CAS 2017年第7期63-65,共3页
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及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其独特的造型装饰演变过程。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在生活化与... 陶瓷艺术的产生,激发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它作为一种集实用性和审美性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以独有的方式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及审美发展过程的重要信息。中国的陶瓷艺术,有其独特的造型装饰演变过程。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在生活化与艺术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其美学精神和韵味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彩陶纹饰 宋瓷美学 生活艺术化
下载PDF
呼唤体悟性的智慧批评——对国内研究王安忆《长恨歌》的反思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公善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1-66,共6页
目前国内对《长恨歌》的评论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都市—女性、叙事—语言、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借用他者思想或理论的解读、批判。总体说来,体悟性的智慧批评非常缺乏。智慧批评的终极目的是:给自己的思想添加炉火,给自己的心灵注入... 目前国内对《长恨歌》的评论集中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都市—女性、叙事—语言、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借用他者思想或理论的解读、批判。总体说来,体悟性的智慧批评非常缺乏。智慧批评的终极目的是:给自己的思想添加炉火,给自己的心灵注入清泉;即使背负沉重的枷锁,也要"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感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长恨歌》 智慧批评 生活的艺术
下载PDF
论于赓虞诗作颓废的生命意识
19
作者 李达琳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于赓虞是一位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中国“恶魔派”的诗人,虽被当代人所遗忘,却有着中国新诗坛上卓然不群的风格与情调,那就是——浪漫的颓废和困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赓虞颓废的生命意识之深重以及他对此执着的表现,在现代诗人当... 于赓虞是一位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中国“恶魔派”的诗人,虽被当代人所遗忘,却有着中国新诗坛上卓然不群的风格与情调,那就是——浪漫的颓废和困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赓虞颓废的生命意识之深重以及他对此执着的表现,在现代诗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纵观于赓虞1923-1934年这十余年间的诗歌创作,解读其真实的生命体验——颓废之生命意识的多姿多彩的表达内涵和艺术形式,以期从其个体角度探求此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赓虞 生命的艺术 生命意识 统一性 意义
下载PDF
免俗·尽性·心灵的享受——论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48-51,共4页
作为朱光潜先生最重要的理论,"人生的艺术化"理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朋友。"人生的艺术化"理想又可细分为免俗、尽性、心灵的享受这三个阶段和层次,对我们今天的青年依然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朱光潜 人生的艺术化 免俗 尽性 心灵的享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