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3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中的“仁”与孔子仁学的内涵 被引量:53
1
作者 黄怀信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论语》中的“仁”,是研究孔子仁学的基本素材。以往或不知今本《论语》多处“仁”字有误,或误解部分“仁”字之义,对孔子仁学内涵的归纳发生偏差。排除不正确的材料与误解,《论语》中的“仁”虽从词义上可分为四类,但其实质皆是“爱... 《论语》中的“仁”,是研究孔子仁学的基本素材。以往或不知今本《论语》多处“仁”字有误,或误解部分“仁”字之义,对孔子仁学内涵的归纳发生偏差。排除不正确的材料与误解,《论语》中的“仁”虽从词义上可分为四类,但其实质皆是“爱人”——关爱他人,孔子仁学的真正内涵,只有“爱人”一项,而没有其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仁者 行仁 仁名
下载PDF
从《论语》看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京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0,共4页
就《论语》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体育主张;二是形成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观念;三是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运动理念;四是提出了"仁者寿"和"食不厌精"... 就《论语》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体育主张;二是形成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观念;三是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运动理念;四是提出了"仁者寿"和"食不厌精"的保健观点。这些思想观念所张扬出来的基本精神,便是以人为本,以仁为纲,以礼为准。由于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使得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位置。今天看来,这些体育思想观念仍然有着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现代体育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体育观念
下载PDF
中国学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论语》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唐明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2期16-21,共6页
本文就“论语”一名之来历及含义、《论语》的编纂者、历代注本、历史影响、时代价值、出土文献、海外传播等七个方面,对中国学者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论语》研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中国学者 《论语》 概述
下载PDF
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铁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22,共9页
《论语》开篇蕴含着进入整部《论语》,进入孔子的教育世界的核心内涵。从个人性的学而时习,到与朋友相与共学,到积极走向他人,这里呈现的既是学习方法与路径,也是学习境界的递进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意义逐步提升扩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乃是... 《论语》开篇蕴含着进入整部《论语》,进入孔子的教育世界的核心内涵。从个人性的学而时习,到与朋友相与共学,到积极走向他人,这里呈现的既是学习方法与路径,也是学习境界的递进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意义逐步提升扩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乃是个体通过学习而走向他人、融通他人的过程,是个体立己立人、成己成人得以实现的过程;学习之道的根本旨趣乃是个体成人之道。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显现出孔子作为师者的典范意义。这其中,不仅蕴含着孔子的教-学之道,而且也蕴含着完整的教与学的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习之道 个体成人
原文传递
析《论语》中的“孝” 被引量:15
5
作者 韩高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8-92,共5页
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孝"的观念,孔子在继承西周"孝道"的基础上,在《论语》中论述了关于"孝"的思想,并对如何做到"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孔子在弟子问"孝"... 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孝"的观念,孔子在继承西周"孝道"的基础上,在《论语》中论述了关于"孝"的思想,并对如何做到"孝"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孔子在弟子问"孝"时,提出了"无违"谓之"孝"、善解父母谓之"孝"、对父母奉养且恭敬谓之"孝"、对父母和颜悦色谓之"孝"等思想。而且给予"孝"很高的价值定位,认为"孝"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尽忠之始。孔子的这些思想有利于唤醒当代人行孝的紧迫感和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在研读《论语》的基础上,探讨《论语》中"孝"的内涵、价值定位及其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下载PDF
再读《论语》 被引量:8
6
作者 杨叔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 ,提出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育中国大学生的观点 ;指出了《论语》和中华民族仁文化的重要地位 ,并以《论语》为例 ,介绍了读书的基本方法 ,即要整体地、重点地、下学而上达地、联系实际地读 ;通过学习... 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出发 ,提出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培育中国大学生的观点 ;指出了《论语》和中华民族仁文化的重要地位 ,并以《论语》为例 ,介绍了读书的基本方法 ,即要整体地、重点地、下学而上达地、联系实际地读 ;通过学习《论语》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兼具人性和灵性的素质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仁文化 《论语》
下载PDF
《论语》英译本研究的功能语篇分析方法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旸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 关于《论语》英译本翻译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采用不同的理论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探讨。采用功能语篇分析方法,目的是探讨功能语篇分析对《论语》英译本翻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功能语篇分析出发研究《论语》英译本的翻译,可以揭示原来被忽略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篇分析 《论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心理学测量的探索 被引量:12
8
作者 葛枭语 李小明 侯玉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1-1334,共14页
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思想)中的理想的人格特质,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但鲜有实证研究。通过经典文本的理论分析与心理测量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论述编制初测条目,通过探索性和验证... 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学思想)中的理想的人格特质,对于理解中国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但鲜有实证研究。通过经典文本的理论分析与心理测量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论述编制初测条目,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总样本量=1916),对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的内在结构进行了探索,并编制了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孔子思想中的君子人格包含了智仁勇、恭而有礼、喻义怀德、有所不为、持己无争5个因素。此外还考察了其与大五人格、中国人价值观、自我和谐、合作与竞争人格倾向、亲社会倾向等效标变量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子人格 儒家文化心理学 孔子 论语 本土心理学
下载PDF
孔子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思想探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燕 张文彦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111,共4页
从传播学的视角考察,孔子主要通过组织传播、人际传播和有限的大众传播方式,以其明确的传播指向,实事求是的传播原则,主张新意的传播理念,对中国传播思想产生了塑形性的影响。
关键词 传播学 孔子 《论语》 传播思想 传播方式
下载PDF
《论语》成书及其文本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朝明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9-104,共6页
《论语》材料集撰应在孔子去世之后,由孔子裔孙子思主持编撰而成。《论语》明显具有"正实而切事"的特征。研究《论语》应注意将研究放到古文化的大背景中,将孔子回归到他所处的时空中,既要克服疑古思潮的巨大束缚,也不盲目信古。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成书 子思 正实而切事
下载PDF
《论语》:一种可能的情感解读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育良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6-60,125,共15页
在面对三代经礼文化日益衰颓的社会情势时,孔子开始向人之内在情感领域发掘道德实践的理据。这种发掘,一方面使他实现了对传统礼乐的改造,一方面则凿通了经由内在真实情感的抉发而走向儒家性情论伦理思想的义理道路。这种人本主义的情... 在面对三代经礼文化日益衰颓的社会情势时,孔子开始向人之内在情感领域发掘道德实践的理据。这种发掘,一方面使他实现了对传统礼乐的改造,一方面则凿通了经由内在真实情感的抉发而走向儒家性情论伦理思想的义理道路。这种人本主义的情感关怀和情感诉求,渗透于孔子诠释道德要目与道德行为、论《诗》、论乐的诸多言论之中。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论语》是一部未言“情”字(“情感”义)而又处处关“情”的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孔子 《论语》 《诗》
原文传递
士志于学:从《论语》看少年立志与个体成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4-38,共15页
个体成人,首在立志。少年立志于学,乃是个体成人的基础性生命结构,个体成人的关键是在志的萌发与学的支撑之中带出个体志于为仁、以道成人的人生姿态。孔子和弟子共同述志的过程,呈现孔子及其弟子的不同志向与其间隐含的志的层次性,这... 个体成人,首在立志。少年立志于学,乃是个体成人的基础性生命结构,个体成人的关键是在志的萌发与学的支撑之中带出个体志于为仁、以道成人的人生姿态。孔子和弟子共同述志的过程,呈现孔子及其弟子的不同志向与其间隐含的志的层次性,这提示我们个体德性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同类型。个体德性发展的基本路径乃是缘礼入仁,内在依据则是修己以敬。孔子和弟子相与论志、愤悱启发,显明师生彼此间的开放与融通,由此而形成代际德性的互染与共进。孔子施教的基本路径就是在个体人生之志的发动、甄定与彼此激励的过程中,带出个体仁智合一的德性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德性教化 个体成人 立志于学
原文传递
《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0
13
作者 付洪 栾淳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7,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的"孝"文化的地位尤为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需要汲取"孝"文化的精髓和理念。《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文本之一,其中蕴含孔子对"孝"...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中的"孝"文化的地位尤为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需要汲取"孝"文化的精髓和理念。《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文本之一,其中蕴含孔子对"孝"的重要性的分析以及"孝"的根本、目的、应用和新主张的系统化阐释。当今人们要继续借鉴孔子"孝"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小孝",致力"大孝";立足"近孝",追求"远孝";实现"孝身"、"孝心"、"孝志"而达到"至孝",进而构筑和谐"家庭",实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价值观
下载PDF
《论语》中的“好学”之德及现代启示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建华 冯丕红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好学"在《论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把学习(道、礼及其他相关知识)当成一件乐事为前提,确知己之所学与未学,并以"日新知"与"时习之"的方式不断累积精进,从而在"问"、"闻"... "好学"在《论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以把学习(道、礼及其他相关知识)当成一件乐事为前提,确知己之所学与未学,并以"日新知"与"时习之"的方式不断累积精进,从而在"问"、"闻"等开放性、互动式的学习中实现共同进步所需要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论语》中的"好学"作为一种教育德性,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当代大学生不仅要从价值层面重新审视、重视《论语》中的"好学"之德,而且要以实际行动养成"好学"之德。一方面,把"好学"之德的培养与"修身"紧密结合起来,把成就自己的内在人格修为与实现造福世界的外在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另一方面,不抱功利心,真正把学习当作乐事,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学如不及,尤恐失之"的精神,每天坚持"温故知新"。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组织则应该营造一个重视并积极鼓励培养"好学"之德的社会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好学 德性
下载PDF
论《论语》中的“孝”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庄缇缇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 《论语》中的“孝”包含着“孝亲”、“无违”等思想,在继承了西周“孝道”的思想基础上,又蕴含了对“孝”的新阐释,然而又不可超越地包含了很多封建糟粕。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弘扬儒家孝道的积极成分,剔除封建落后保守的思想,推进我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当代价值 价值 当代 精神文明建设 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下载PDF
解析《论语》的核心理念: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振纲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61,共5页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仁"。把"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仁由己,构成"仁"的四重内涵。"仁"统摄"恭、宽、信、敏、惠&q... 孔学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仁"。把"仁"界定为人之为人的类本质,奠定了儒家道德人学的基本路向。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仁由己,构成"仁"的四重内涵。"仁"统摄"恭、宽、信、敏、惠"诸德及孔子的德治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核心理念 《论语》
下载PDF
《论语》君子观探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科杨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47-150,共4页
《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qu... 《论语》中反复出现的"君子",可说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典范。《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界定,以比较具体的道德规范充实了"君子"的内涵,形成一个完整的"君子"理论体系,即:"君子"的修进之道、"君子"的特质,从而反映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君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君子观
下载PDF
《论语》格言的修辞艺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同林 《泰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86-92,共7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  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说:"夫子风采,溢于格言。"的确,孔子的思想,《论语》的精华,多在其只言片语、微言大义的格言警句之中。《论语》格言数量之丰赡,蕴涵哲理之深邃,修辞艺术之精美,不仅在诸子中独树一帜,而且在整个中国文化典籍中也是大放异彩而弥足珍贵的。《论语》警句艺术,是"有德者必有言"的不朽典范,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修辞理论的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格言 警句 修辞艺术
下载PDF
“门内”的儒家伦理——兼与廖名春先生商榷《论语》“父子互隐”章之理解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齐勇 肖时钧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6,160,共6页
儒家在实践理性上强调门内与门外的区别,门内以恩为重,门外以义为重,私恩与公义有明确界限。"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这两个命题都是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但他们从不盲目地鼓励"大义灭亲",相反把"亲... 儒家在实践理性上强调门内与门外的区别,门内以恩为重,门外以义为重,私恩与公义有明确界限。"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这两个命题都是孔子及儒家所提倡的,但他们从不盲目地鼓励"大义灭亲",相反把"亲亲相隐"作为法律的根据。具体而言,《论语·子路》篇"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之"隐"不能释为"檃"(矫正),它有两个含义:一是不公开告发、宣扬,"隐谓不称扬其过失也";二是微谏,"几谏谓之隐"。孔子的本意不是"隐匿错误"。事奉亲、君、师的"隐"、"犯"与"无犯无隐"的区分,反映出儒家在伦理角色和伦理情境上的分寸感。对亲人的"寻常之过",应当用"隐","几谏";但如有"大恶",则仍应犯颜,做"争子"。儒家伦理饱含着具体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父子互隐 大义灭亲
下载PDF
孔子称“师”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纪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76,共18页
在《论语》中,孔子未被弟子称为"师","师"字在《论语》中出现14次,但都不是指孔子。这是个颇有深意的现象。从时代背景上初步推断,孔子之所以不称"师",乃相对于当时官方"授学体制"而言的。直... 在《论语》中,孔子未被弟子称为"师","师"字在《论语》中出现14次,但都不是指孔子。这是个颇有深意的现象。从时代背景上初步推断,孔子之所以不称"师",乃相对于当时官方"授学体制"而言的。直到孔子的时代,"师"还是"四代学制"中的官名。孔子并非官方体制中担任"师"者,他在鲁国所任诸职,都与"师"无关。他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属于私人性质;四方来学者,也只以"子"和"夫子"尊称孔子。《论语》中只有"子"、"夫子"、"孔子"、甚至"仲尼"这样的称呼。而孔子学生的称谓,则有"及门"、"门弟子"、"门人"等。这与孔子在鲁城外授学、聚徒、共同居住处所的门、堂、室的结构有关。这说明孔门师徒的关系具有"非血缘体"仿用"血缘体"的特点。至于孔子之被尊称为"师",实乃"孔后历史"发展的结果。战国中期,"师"字开始用来指代从事私人教学者。到了汉代,国家设立学官,官名"博士",而不叫"师"。这样,孔子称师就在意义和制度两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至此,由孔子称"子/夫子"而至于称"师"之间的历史脉络便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论语》 私人讲学 非血缘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