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与治理策略 被引量:85
1
作者 郑晓明 王丹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6-280,共5页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异变",出现了"慢就业"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并从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主体各维度提出应对策略,构建"四维一体&qu...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式发生了"异变",出现了"慢就业"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分析大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并从社会、高校、家庭、大学生主体各维度提出应对策略,构建"四维一体"的就业指导教育机制,帮助处于就业困境的大学生寻找就业路径,提升就业质量,实现充分满意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就业 层次需求 职业生涯
原文传递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探析及其对策 被引量:72
2
作者 马力 邓阳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共7页
2015-2018年高校毕业生暂不就业的比例逐年递增,选择继续深造而不就业的学生占比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些情况在本专科毕业生中更为显著。“慢就业”现象的形成与国内经济形势、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自身的能力、所学专业需求、就业指导... 2015-2018年高校毕业生暂不就业的比例逐年递增,选择继续深造而不就业的学生占比也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些情况在本专科毕业生中更为显著。“慢就业”现象的形成与国内经济形势、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自身的能力、所学专业需求、就业指导参与等有关。因此解决“慢就业”问题有赖于创造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外部环境,有效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提升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匹配程度,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人才培养 就业指导
下载PDF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本质解析及对策 被引量:66
3
作者 蒋利平 刘宇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6,共3页
"慢就业"现象体现当代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期待,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表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性认知、高校就业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刺激"慢就业"现象的产... "慢就业"现象体现当代大学生对更高质量就业的期待,本质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表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性认知、高校就业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刺激"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和蔓延,树立以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精准度为导向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过程开展就业指导、全方位开拓就业市场、全力改善就业服务是破解"慢就业"现象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本质解析 对策
下载PDF
大学生提速“慢就业”的服务策略 被引量:51
4
作者 郑东 潘聪聪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随着95后毕业生步入社会,"慢就业"正在成为新生代就业群体中的"另类"选择。文章以"慢就业"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为研究思路,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选取... 随着95后毕业生步入社会,"慢就业"正在成为新生代就业群体中的"另类"选择。文章以"慢就业"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为研究思路,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上海某高校1500余名在校生进行研究分析,了解高校"慢就业"群体的基本状况,并通过因子分析探究形成"慢就业"现象的原因。研究显示,影响因子由高到低为:求学深造、职业规划、自我效能、就业质量、朋辈影响、网络媒介、家庭支持。基于供给侧视角,文章在充分遵循市场经济人才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出高校提速"慢就业"的服务策略,助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 95后大学生 就业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视角下大学生“慢就业” 现象解读及治理 被引量:49
5
作者 蒋利平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70-76,共7页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反,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却日益凸显。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来看,“慢就业”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高校就业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和个体对...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焦点,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相反,当代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却日益凸显。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视角来看,“慢就业”现象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市场人才供需结构失衡、高校就业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和个体对职业的理想认知与现实的差距。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服务精准度是治理“慢就业”现象的基本理念;加强制度设计,强化高校主体责任,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是治理“慢就业”现象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要矛盾 大学生 就业 就业工作
下载PDF
当前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刘宇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69-75,共7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慢就业”现象逐渐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成因在于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缺失、大学生职业发展认知的变化、高等教育发展不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慢就业”现象逐渐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成因在于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缺失、大学生职业发展认知的变化、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制约和社会非物质成本上升的影响。立足新时代社会背景,基于“慢就业”成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提高就业总体质量、提升就业需求总量、增加就业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人力资源 就业质量
下载PDF
大学生“慢就业”群体就业质量提升探析 被引量:42
7
作者 张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68,共3页
大学生"慢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就业现实,该群体的就业状况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大学生"慢就业"的形成,既与"主动慢就业"群体职业目标坚定、追求"人—岗匹配"信心充足等积极因素有关,也... 大学生"慢就业"已经成为一种就业现实,该群体的就业状况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关注内容。大学生"慢就业"的形成,既与"主动慢就业"群体职业目标坚定、追求"人—岗匹配"信心充足等积极因素有关,也受"被动慢就业"群体自我认知不清、职业韧性较差等消极因素影响。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建立分类管理机制,既要了解"主动慢就业"群体的就业状况,给予其职业搜寻、职业磨合的时间,也要通过价值引领、供需评估、生涯干预、提高韧性、建立筛查机制等途径,帮助"被动慢就业"群体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就业质量 职业规划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成因探析与对策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树根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7年第1期91-93,共3页
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推迟就业时间,选择游学、支教、兼职或创业考察等方式,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政府、高校、家长和学生自身有着密切联系。探究市场经济背后"慢就业"现象成因,科学地应对"慢就业"现象带来的影响,帮助毕业... 高校毕业生毕业后推迟就业时间,选择游学、支教、兼职或创业考察等方式,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政府、高校、家长和学生自身有着密切联系。探究市场经济背后"慢就业"现象成因,科学地应对"慢就业"现象带来的影响,帮助毕业生把握就业节奏,需要多方努力,共同构建完善的就业引导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成因 对策
下载PDF
“慢就业”: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及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宋健 胡波 朱斌辉 《青年探索》 CSSCI 2021年第6期25-34,共10页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结合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对“慢就业”现象及教育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将“慢就业”和“尼特族”视为青年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后的分化表现。研究发现:在完成最高学历教育的青年中,“慢就业”者所占...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结合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对“慢就业”现象及教育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将“慢就业”和“尼特族”视为青年完成最高学历教育后的分化表现。研究发现:在完成最高学历教育的青年中,“慢就业”者所占比例为27.47%,从未就业的“尼特族”比例为6.42%,目前无业的“尼特族”比例为14.93%。平均稳定初职获得时间为2.63年(标准差3.65年)。教育对青年初职获得时间具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不仅更快获得稳定初职,初职获得时间的同教育层次群体内差异也更小。完成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青年的初职获得平均时间分别为3.99年(标准差4.30年)、2.25年(标准差3.01年)和1.04年(标准差2.04年)。近年来出现的“慢就业”现象更可能是不断增加的高等教育获得者对较低层次教育获得者的职场挤出结果。要更充分理解青年的“慢就业”现象,应将视野扩展为不同学历层次教育青年,而不只是聚焦于高校毕业生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初职获得时间 最高学历教育 “尼特族” 青年
下载PDF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缘由与对策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李宁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6-117,共2页
近年来,"最难毕业季"成为网络热词,加之一些大学生就业一味等待、观望、迷茫,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慢就业"群体。对此,要从政府引导、社会助力、家庭联动、个人提升等方面入手,缓解"慢就业&q... 近年来,"最难毕业季"成为网络热词,加之一些大学生就业一味等待、观望、迷茫,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慢就业"群体。对此,要从政府引导、社会助力、家庭联动、个人提升等方面入手,缓解"慢就业"现象,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及时、科学、理性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职业规划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大学生慢就业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翔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73-75,共3页
就业是国家重点关注对象,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高教步入大众化后,受人力资源需求、大学生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大学生存在慢就业群,慢就业比例逐步上升,成为社会就业的新问题。基于三全育人视... 就业是国家重点关注对象,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高教步入大众化后,受人力资源需求、大学生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大学生存在慢就业群,慢就业比例逐步上升,成为社会就业的新问题。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指导大学生就业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高校大学生 就业
原文传递
精准帮扶视阈下大学生“慢就业”的应策理路 被引量:30
12
作者 李洪岩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19-124,共6页
近年来,"慢就业"现象出现并有蔓延态势,在"慢就业"表征背后反映出"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教育缺失、家庭稳定性就业夙愿的选择性偏差、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偏离与缺位"等问... 近年来,"慢就业"现象出现并有蔓延态势,在"慢就业"表征背后反映出"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现实困境、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教育缺失、家庭稳定性就业夙愿的选择性偏差、大学生择业价值观的偏离与缺位"等问题。大学生就业精准帮扶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为指导,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精准定位、职业规划教育的精准发力、就业帮扶体系的精准施策,对大学生实现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个性化教育和指导,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精准帮扶 就业 应对 策略
下载PDF
“慢就业”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被引量:27
13
作者 武蕾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高职毕业生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但是高职毕业生"慢就业"更多的是因为比其他本科毕业生面临更多就业困惑,其就业心理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文章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高职毕业生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成为"慢就业族",但是高职毕业生"慢就业"更多的是因为比其他本科毕业生面临更多就业困惑,其就业心理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进行探析,对不良的心理进行诊治,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从容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高职毕业生 就业心理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慢就业-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黎娟娟 黎文华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3,共9页
通过对首都某高校某文科专业本科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慢就业选择。主要表现为以社会意义为主的外在价值让位于以个人自主和个人发展为主的内在价值,同时将经济报酬视为给定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物质基础... 通过对首都某高校某文科专业本科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慢就业选择。主要表现为以社会意义为主的外在价值让位于以个人自主和个人发展为主的内在价值,同时将经济报酬视为给定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物质基础增加、家庭社会资本的提升、网络媒体的价值引导、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是大学生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要成因。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会延续大学生慢就业,进而加剧青年就业难;增加职业认知偏差,导致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加重焦虑情绪,助推大学生的消极心态;减缓就业能力提升,降低大学生职业韧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大学生 就业
下载PDF
“慢就业”折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及择业观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莼波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8-92,共5页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95后"大学生在毕业季并不急着求职就业,也无继续深造的计划,他们对于既得的工作机会并不满意,宁愿暂时不就业,然后再继续寻找工作,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属于自愿性失业者,又被称之为&qu...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95后"大学生在毕业季并不急着求职就业,也无继续深造的计划,他们对于既得的工作机会并不满意,宁愿暂时不就业,然后再继续寻找工作,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属于自愿性失业者,又被称之为"慢就业"者。高校要理性面对大学生"慢就业"现象,摸透"慢就业"学生的特点,了解"慢"的原因,创新择业观、创业观教育理念,增强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实效,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 就业能力 择业观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懒就业”破解路径探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夏利波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2年第19期23-27,共5页
在后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出现“慢就业”“懒就业”群体。究其原因为受疫情影响,各种不确定因素骤增,企业无法进入校园进行现场招聘,在就业”水涨船高“形势下,企业提高用人要求和岗位标准,进而催生毕业生退缩心理。根据研究实证分析,... 在后疫情期间,高校毕业生出现“慢就业”“懒就业”群体。究其原因为受疫情影响,各种不确定因素骤增,企业无法进入校园进行现场招聘,在就业”水涨船高“形势下,企业提高用人要求和岗位标准,进而催生毕业生退缩心理。根据研究实证分析,科学有效提出破解路径,倡导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高校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导向,规划生涯航向,锚定健康心理方向,做到人尽其才,才进其用,进一步丰富和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 就业 后疫情时代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丹丹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1年第5期40-46,共7页
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可分为"积极慢就业"和"消极慢就业"两类,本文通过分析两类现象的本质原因,提出应对性措施:针对"积极慢就业",提供全面职业规划分析服务,防止学生转化为"消极慢就业... 当前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可分为"积极慢就业"和"消极慢就业"两类,本文通过分析两类现象的本质原因,提出应对性措施:针对"积极慢就业",提供全面职业规划分析服务,防止学生转化为"消极慢就业";针对"消极慢就业",提供主观引导措施,即将思政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心理教育;和客观帮扶措施,即转变服务方式、开展"互联网+就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实践教育路径,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的、充分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对策 就业
原文传递
新时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解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奇 周平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3年第3期17-24,共8页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转变,在产业升级调整、新冠疫情防控和复杂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与之相反,受到多元化择业观和包容开放的社会就业环境影响,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慢...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转变,在产业升级调整、新冠疫情防控和复杂国际局势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今年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与之相反,受到多元化择业观和包容开放的社会就业环境影响,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慢就业”现象更加凸显。本文立足当前时代背景,从外部就业环境、就业指导体系、就业竞争力三个维度深入解析“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改进就业服务措施三个方面为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提供契合时代背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就业 高校毕业生
原文传递
高校大学生主“慢就业”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禤欣 许哲曦 刘阳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22年第13期32-42,共11页
“慢就业”热潮下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精准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以广东省高校应届本科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慢就业”群体的现状特征,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探索其“慢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慢就业”热潮下关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精准引导大学生理性就业,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以广东省高校应届本科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慢就业”群体的现状特征,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探索其“慢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直接就业者相比,“慢就业族”的就业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影响“慢就业”行为的因素包括自我认知、就业期望、就业能力和亲友资源。由此,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职业探索,合理化就业期望,增强职业技能培养,发挥朋辈互促效应,强化家校教育。研究以期丰富大学生“慢就业”领域研究,并为高校职业规划指导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 就业心理 影响因素 职业规划
原文传递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钱铮 蒋婧 袁梦思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8-61,共4页
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应加强就业市场建设,高校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及家长也应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才能避免大学生把"慢就业"作为... 大学生"慢就业"心理的出现与社会、家庭、学校及自身等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国家应加强就业市场建设,高校进一步改进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及家长也应更新就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才能避免大学生把"慢就业"作为逃避社会竞争的借口,以实现其顺利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就业 心理 对策 大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