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3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灵丘北魏文成帝《南巡碑》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庆捷 李彪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0-80,共11页
《南巡碑》,全称《皇帝南巡之颂》碑,是为纪念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而立。该碑原存于山西省灵丘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河阶台地上(图一、二),台地东、南、西三面环绕唐河水,北面与山地相接,由山顶俯视,台地平面南北向... 《南巡碑》,全称《皇帝南巡之颂》碑,是为纪念北魏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而立。该碑原存于山西省灵丘县县城东南约15公里处的河阶台地上(图一、二),台地东、南、西三面环绕唐河水,北面与山地相接,由山顶俯视,台地平面南北向呈楔形,北宽南窄。台地隔唐河以南为一座拔地而起的山峰,当地人称“笔架山”;台地隔唐河以西,即北魏著名的“灵丘道”(现在是一条省级公路),当年北魏皇帝由平城南巡山东诸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将军 南巡 北魏前期 文成 灵丘 山西省 台地 碑文 残碑 皇帝
原文传递
北魏文成帝《南巡碑》碑文考证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庆捷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9-86,共8页
北魏和平二年(公元461年),文成帝拓跋浚南出平城,巡视太行山东麓诸州,返经灵丘县,与从臣在笔架山竞射,并于射处"刊石勒铭"。本世纪80年代,是碑碑额、碑座在原地发现,碑额阳刻"皇帝南巡之颂"六个大字(今简称《南巡碑... 北魏和平二年(公元461年),文成帝拓跋浚南出平城,巡视太行山东麓诸州,返经灵丘县,与从臣在笔架山竞射,并于射处"刊石勒铭"。本世纪80年代,是碑碑额、碑座在原地发现,碑额阳刻"皇帝南巡之颂"六个大字(今简称《南巡碑》)。90年代,又有学者寻踪觅迹,于当地找到几块残段,发表了较详细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 北魏前期 碑文 将军 文成 太行山 考证 宁南 灵丘 笔架山
原文传递
康乾南巡与江浙地区行宫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何峰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康乾南巡导致江浙地区的城市和地域文化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以南巡行宫的营建为代表。江浙地区南巡行宫的修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扬州以南地区多倚官署、名胜而建,扬州以北地区多在原有行营的基础上建造。行宫的分布状况体现了苏州... 康乾南巡导致江浙地区的城市和地域文化景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以南巡行宫的营建为代表。江浙地区南巡行宫的修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扬州以南地区多倚官署、名胜而建,扬州以北地区多在原有行营的基础上建造。行宫的分布状况体现了苏州、杭州、江宁、扬州这四座城市在南巡中的重要地位,前三者作为省会城市,先后建有城内织造府行宫和城外名胜行宫,体现了南巡以政务为主,到政务、游赏并重的发展脉络。扬州驻跸处所与行宫的修建,经历了从城市边缘向城市核心发展的历程,体现了南巡期间清帝王与扬州城之关系由疏远而亲近的过程。淮安、宿迁、徐州一带,是清代水灾较严重的地区,数处行宫的修建主要与"河工"这一事务性工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宫 南巡 清代 江浙地区
下载PDF
康熙南巡中的书法活动 被引量:7
4
作者 常建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8-168,共21页
康熙帝沿运河途经山东以及江浙的南巡活动中,频繁在名胜古迹、寺院公署题写匾额、对联,赏赐大臣书法作品,尤以济南、曲阜、淮安、扬州、南京、苏州、杭州为多,通过欣赏山川、尊孔崇儒、强调治河、恪守官箴、讴歌名贤以及肯定明太祖,表... 康熙帝沿运河途经山东以及江浙的南巡活动中,频繁在名胜古迹、寺院公署题写匾额、对联,赏赐大臣书法作品,尤以济南、曲阜、淮安、扬州、南京、苏州、杭州为多,通过欣赏山川、尊孔崇儒、强调治河、恪守官箴、讴歌名贤以及肯定明太祖,表达接续中国道统与治统,显示皇帝的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以文化认同获取政治认同。康熙南巡可以视为文化之旅,影响了后世皇帝,成为一种统治方式和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既源自中国传统,又深深地打上了清朝的印迹。康熙南巡留下来的书法作品,是兼具艺术与政治的物质遗产和文化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南巡 御书 书法 赏赐
下载PDF
帝舜家族史迹考辨——兼论传说遗迹和帝舜生平事迹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东晨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7-10,共4页
关键词 东夷 华夏 帝舜 部落 娥皇 女英 登北氏 南巡 葬地 家族 史迹 传说遗迹 生平事迹
下载PDF
清口东西坝与康乾时期的河务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英华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3期97-100,共4页
清代清口东西坝的创筑及其展束标准的制定使清口一带水利工程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改以往听任洪泽湖水自行流出的局面而通过人工调节洪泽湖水位的方式来冲刷黄河之泥沙。本文主要依据上谕档、宫中档奏折、清官书与河工文献等基本... 清代清口东西坝的创筑及其展束标准的制定使清口一带水利工程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一改以往听任洪泽湖水自行流出的局面而通过人工调节洪泽湖水位的方式来冲刷黄河之泥沙。本文主要依据上谕档、宫中档奏折、清官书与河工文献等基本史料 ,对清口东西坝的创筑与演变过程尤其是康熙、乾隆南巡过程中对这些工程的指导进行了论述和分析 ,从中可以看出清廷对河务问题的重视和清代河工技术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口东西坝 乾隆 康熙 南巡
下载PDF
清代历史画巨作——《康熙南巡图》 被引量:7
7
作者 聂崇正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81年第2期75-79,101-102,共7页
康熙皇帝玄燁,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八岁登极,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年),其间曾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据玄燁自己讲:“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今特诹吉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观览民情”,是为了视察黄河、运河之河防... 康熙皇帝玄燁,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八岁登极,在位六十一年(1662—1722年),其间曾六次南巡。南巡的目的,据玄燁自己讲:“黄、运两河运道民生攸系,朕日切心劳……今特诹吉南巡,躬历河道,兼欲观览民情”,是为了视察黄河、运河之河防堤工,顺便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皇帝 黄河 十三年 三十年 江宁 运河 故宫博物院 乾隆 舟船 南巡
原文传递
仓促而未竟: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研究
8
作者 苏洪洋 周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6期66-69,共4页
明代正德末期明武宗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其平叛军事部署以南下亲征为核心,又部署守卫安庆阻敌继续进攻,部署平叛战争可能波及的湖广、浙江、凤阳、河南、山东防御叛军袭扰,加强南幾地区防御,号召江西各地义兵配合亲征军作战。明武... 明代正德末期明武宗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其平叛军事部署以南下亲征为核心,又部署守卫安庆阻敌继续进攻,部署平叛战争可能波及的湖广、浙江、凤阳、河南、山东防御叛军袭扰,加强南幾地区防御,号召江西各地义兵配合亲征军作战。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未完全展开而平叛主要战事已结束。其南下亲征军事部署推动了战争形势迅速向有利于明武宗方向发展。明武宗南下亲征以被中止的南巡为暗线,以擒获朱宸濠建立不世军功为目标,又忽视了以王守仁为首的江西地区士大夫率军剿灭朱宸濠军队的可能性,始于仓促,终于未竟。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虽有种种缺点,却不失为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积极作为。该文从史料实证出发,深入考察明武宗南下亲征军事部署,有利于推动明代宸濠之乱研究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武宗 南下亲征 军事部署 宸濠之乱 南巡 以兵为戏
下载PDF
康乾南巡中的景观营建与遗产保护
9
作者 何峰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93-99,115,共8页
清康熙、乾隆南巡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江浙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景观营建活动,并对途经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维护。南巡中的营缮活动主要包括:对公共建筑及遗产的修缮与维护、居住及游赏性景观的查勘与营缮、地方官商对帝王活动的景... 清康熙、乾隆南巡期间,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江浙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景观营建活动,并对途经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维护。南巡中的营缮活动主要包括:对公共建筑及遗产的修缮与维护、居住及游赏性景观的查勘与营缮、地方官商对帝王活动的景观记载。中国古代地域景观的系统性维护与更新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契机,对于清代的江浙地区而言,帝王南巡这一大型政治文化事件正是这一契机,从康熙南巡到乾隆南巡,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力量的集体参与,推动了江浙地区物质景观的系统更新及景观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营建 遗产保护 康熙 乾隆 南巡
下载PDF
《红楼梦》中“借省亲事写南巡”新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一农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9,共10页
本文尝试根据新材料辨证《红楼梦》中之元妃省亲事之素材来源,发现其历史原型乃与发生在顺懿密太妃王氏身上的两件世所罕闻之异事攸关:一是她年轻时曾随南巡之康熙帝在苏州寻得失联父母,二是她年老时尝获乾隆帝特恩允许出宫归省儿孙。... 本文尝试根据新材料辨证《红楼梦》中之元妃省亲事之素材来源,发现其历史原型乃与发生在顺懿密太妃王氏身上的两件世所罕闻之异事攸关:一是她年轻时曾随南巡之康熙帝在苏州寻得失联父母,二是她年老时尝获乾隆帝特恩允许出宫归省儿孙。文中试图还原脂批所谓小说乃"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的情怀,同时亦追索作者曹雪芹获知相关史事的可能渠道。此外,"元妃省亲"场面描写中的"曲柄七凤黄金伞"始见于乾隆十年,由此可见,《红楼梦》成书当代乾隆十年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妃 康熙帝 南巡 元妃省亲 《红楼梦》
原文传递
“昭王南征而不复”之蠡测——基于文本形成与历史地理学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庆淼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0-158,共9页
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表明,西周昭王时期对江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分别为十六年伐楚、十七年伐虎方和十八至十九年的南巡狩。"昭王南征"是昭王季世经略南土史事的统称,实际上涵盖了伐楚和南巡。过去将昭王殒身归咎于... 传世典籍与出土文献表明,西周昭王时期对江汉地区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分别为十六年伐楚、十七年伐虎方和十八至十九年的南巡狩。"昭王南征"是昭王季世经略南土史事的统称,实际上涵盖了伐楚和南巡。过去将昭王殒身归咎于楚人的说法,缺乏坚实的史料依据,是一种层累地造成的历史认知。昭王巡狩南土途经随枣走廊,抵达今湖北黄陂境内的长江北岸,并于南下涉江途中殒身,这是由同时期江汉平原的自然环境、交通路线和南巡行程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昭王南征 楚国 南巡
原文传递
舜帝南巡不容置疑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国茂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11,共4页
舜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否到过苍梧九嶷山,这直接关系到舜帝是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北方某地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提出舜帝根本没有到过衡山、九嶷山。本文从传说故事、史实依据、考古发现三个方面,结合舜帝老来南巡动因以及路... 舜帝最后一次南巡是否到过苍梧九嶷山,这直接关系到舜帝是否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北方某地出于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提出舜帝根本没有到过衡山、九嶷山。本文从传说故事、史实依据、考古发现三个方面,结合舜帝老来南巡动因以及路径分析,认为舜帝南巡不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帝 南巡 置疑 直接关系 旅游经济 传说故事 考古发现 路径分析 九嶷山
下载PDF
康熙、乾隆南巡异同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霍玉敏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6-30,共5页
康熙、乾隆的南巡,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南巡途中,不废政务,兴修水利,解决黄河水患,修建海塘,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但同样是6次南巡,康熙的南巡,促进了东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国家统一、抵御外敌... 康熙、乾隆的南巡,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南巡途中,不废政务,兴修水利,解决黄河水患,修建海塘,做了许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但同样是6次南巡,康熙的南巡,促进了东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对国家统一、抵御外敌、赈灾恤荒、考察官吏都起到不可泯灭的作用。而乾隆的6次南巡,加重了封建政风的败坏,激化了阶级矛盾,清朝由盛而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乾隆 南巡
下载PDF
乾隆“南巡”中的文人迎銮剧与同朝宫廷寿戏影响关系研究
14
作者 李黎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乾隆朝江南迎銮剧,是高宗南巡期间文人为迎接帝王而创作、演出的大戏,以献瑞祝寿的题材居多。迎銮剧所表现的江南风尚与文人巧思,开拓与增强了仪典戏曲的审美表现力。并且,借由高宗回銮将江南艺人带返至宫廷这一机遇,迎銮剧成为上层文... 乾隆朝江南迎銮剧,是高宗南巡期间文人为迎接帝王而创作、演出的大戏,以献瑞祝寿的题材居多。迎銮剧所表现的江南风尚与文人巧思,开拓与增强了仪典戏曲的审美表现力。并且,借由高宗回銮将江南艺人带返至宫廷这一机遇,迎銮剧成为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中介,对乾隆朝清宫寿戏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宫廷戏曲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 迎銮剧 清宫寿戏 影响关系
原文传递
山西灵丘县发现北魏“南巡御射碑”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益 《考古》 1987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灵丘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普查中,于灵丘县城东南唐河水经流的隘门峪内约4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属于北魏前期的"南巡御射碑"遗址。遗址座落在峪内西侧的台地中央处,经勘寻,发现一尊半露于土表的大石龟。石龟质地为白色石灰岩,表面... 灵丘县文物管理所在文物普查中,于灵丘县城东南唐河水经流的隘门峪内约4公里处,发现了一处属于北魏前期的"南巡御射碑"遗址。遗址座落在峪内西侧的台地中央处,经勘寻,发现一尊半露于土表的大石龟。石龟质地为白色石灰岩,表面光滑,并雕有粗犷简练的纹饰。其身躯保存完整,只是在头端吻部稍有剥落。石龟直径1.5米左右,厚30余厘米。在距离石龟南1米多的地方,有两块残碑。左面一块是碑身,表面剥蚀的很严重,大部分字迹难以辨认,只有小部分较清楚,从拓片上看,比较清楚的字有三行,从右至左为:"兴安二年"、"安南将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丘 北魏前期 南巡 遗址 表面剥蚀 石灰岩 文物 发现 兴安 纹饰
原文传递
画在文臣视学年:乾隆南巡背景下的《台山瑞景图》
16
作者 郑湘榕 《美术大观》 2023年第10期68-85,共18页
本文以乾隆朝词臣画家钱维城绘制的《台山瑞景图》为研究对象,讨论绘画背后所体现的政治隐喻。本文首先介绍钱维城的从政经历,继而分析其作品《台山瑞景图》,以期透过具体绘画作品探索乾隆相关思想演变的历程。钱维城的天台山图映射着... 本文以乾隆朝词臣画家钱维城绘制的《台山瑞景图》为研究对象,讨论绘画背后所体现的政治隐喻。本文首先介绍钱维城的从政经历,继而分析其作品《台山瑞景图》,以期透过具体绘画作品探索乾隆相关思想演变的历程。钱维城的天台山图映射着乾隆对于帝国山水的掌控:利用词臣画家外任的机缘,以南巡背景下钱维城绘制的天台山图确立地方的标志性山水风景,明确帝国的文化,显示出对于江南与文臣的把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钱维城 天台山 瑞景 南巡
下载PDF
皇权与科举:清代钦赐殿试考论
17
作者 王学深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7-40,共14页
清代的“钦赐殿试”意指士人未经会试或会试落第后,出于皇帝恩典而直接参加殿试的特例。清代“钦赐殿试”现象是朝廷为了奖掖人才、平衡地域政治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眷顾老臣加强皇帝与臣属联系的有效途径,更是康熙帝借南巡之机和乾隆... 清代的“钦赐殿试”意指士人未经会试或会试落第后,出于皇帝恩典而直接参加殿试的特例。清代“钦赐殿试”现象是朝廷为了奖掖人才、平衡地域政治资源的有效举措,也是眷顾老臣加强皇帝与臣属联系的有效途径,更是康熙帝借南巡之机和乾隆帝开四库馆修书之时的策略选择。总之,“钦赐殿试”措施的施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皇恩远播”,有效地扩大和巩固了统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钦赐殿试 网罗人才 南巡 修书
原文传递
康乾南巡及其对运河区域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林吉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65-68,共4页
康熙、乾隆在位期间 ,分别沿运河六巡江南 ,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清政府对运河以及江南地区的统治。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条件的不同 ,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前者南巡 ,促进了东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后者南巡 ,则加重了封建政... 康熙、乾隆在位期间 ,分别沿运河六巡江南 ,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清政府对运河以及江南地区的统治。由于二人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条件的不同 ,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前者南巡 ,促进了东南地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后者南巡 ,则加重了封建政风的败坏 ,激化了阶级矛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熙 乾隆 南巡 运河 影响
下载PDF
乾隆下江南御膳单简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庞同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乾隆南巡膳食底档,是研究清宫和江南饮食文化的珍贵史料。它既有助于人们了解清宫的食制和食 俗,也有助于人们了解清代前期淮扬、苏杭菜点的情况。
关键词 乾隆 南巡 扬州菜点 苏州菜点
下载PDF
清徐扬南巡纪道图卷 被引量:3
20
作者 聂崇政 《收藏家》 1995年第5期18-19,共2页
《南巡纪道图》卷,为纸本水墨淡设色画,纵28.4厘米、横1930厘米,由清乾隆时的宫廷画家徐扬所绘。此图见于《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著录。画幅包首的题签为:"南巡纪道图,臣徐扬恭绘",以楷体书写。画卷本幅最... 《南巡纪道图》卷,为纸本水墨淡设色画,纵28.4厘米、横1930厘米,由清乾隆时的宫廷画家徐扬所绘。此图见于《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著录。画幅包首的题签为:"南巡纪道图,臣徐扬恭绘",以楷体书写。画卷本幅最后左下角有作者署款:"王道荡平图"(篆书)、"臣徐扬恭写";款下钤印两方:"臣徐扬"、"笔沾春雨"。画面本幅的前后两端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巡 乾隆皇帝 故宫博物院 著录 石渠 山水画 王道 作品 中国古代 画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