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的媒介化生存:以校园Vlog为例
1
作者 黄滢诺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1期170-246,共77页
本研究以校园Vlog为切入点,以生产与创作校园Vlog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论,通过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内容分析,尝试探讨媒介化时代校园Vlog的生产与创作嵌入高校学生教育生活的现象、机制与影响,并基于此反思和观... 本研究以校园Vlog为切入点,以生产与创作校园Vlog的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论,通过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内容分析,尝试探讨媒介化时代校园Vlog的生产与创作嵌入高校学生教育生活的现象、机制与影响,并基于此反思和观照当下高等教育。研究发现,Z世代学生的成长过程与媒介化紧密相连,在他们进入大学后,媒介以更加“合理合法”的方式进入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定的时代进程与成长阶段促使他们以校园Vlog的方式回应制度性教育无法满足的成长诉求。媒介化消解了学校场域与媒介场域的界限,使校园Vlogger得以在两个场域的“制度”和“情境”互动中开展数字媒介实践,他们通过内容的创作和人设的形塑实现高校学生身份的认同和理想自我的建构,在扩大了的生存和交往空间中促进社会资本的获得与流动。与此同时,他们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校园Vlogger的身份让他们在学校场域感受到身份焦虑,在媒介场域又为“圈”外的关系处理而纠结。高等教育既要正视媒介化生存的必然性及其教育意蕴,也要重新审视媒介化与学校场域的制度性碰撞给个体带来的生存困境,以寻求媒介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媒介化生存 校园Vlog 个体成长
原文传递
文学小青年的文学实践与成长进路: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中心
2
作者 朱筠姝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2期1-59,共59页
本研究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窗口,将与之相关联的热衷于阅读和写作的文学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入围者/获奖者、未入围者和受到影响的未参赛者),通过叙事探究的方法,呈现并分析了文学小青年高中教育阶段的家校生活与文学生活、参加新概... 本研究以新概念作文大赛为窗口,将与之相关联的热衷于阅读和写作的文学爱好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入围者/获奖者、未入围者和受到影响的未参赛者),通过叙事探究的方法,呈现并分析了文学小青年高中教育阶段的家校生活与文学生活、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实践和意义,以及高考之后生活中的文学活动境况。研究发现,文学小青年在青少年时代的参赛实践,是一场自主的文学文化行动,凝结着他们的行动意图、策略和具体体验,对他们而言,新概念作文大赛本身也具有提供表达机会和教育通路、确证或调整自我信念和转化文学情怀等方面的教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青少年 成长 新概念作文大赛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3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1期247-253,共7页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平提供一个有益的中介和共享的学术论坛。期望加强和拓宽国内外学者在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等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汇聚中外学者的研究智慧,共同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拓展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育研究 学术论坛 教育变迁 学术研究 作者须知 编辑宗旨 提供参考
原文传递
教育图像及其阐释方式
4
作者 丁钢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1期1-26,共26页
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图像研究的兴起及发展的考察,梳理作为方法的图像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演变与推进,以及把图像作为方法,阐明图像所具有的学科立场和理论范式。从莫雷利、瓦尔堡、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再到皮尔士的符号理论和霍尔... 本文主要通过对教育图像研究的兴起及发展的考察,梳理作为方法的图像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的演变与推进,以及把图像作为方法,阐明图像所具有的学科立场和理论范式。从莫雷利、瓦尔堡、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理论,再到皮尔士的符号理论和霍尔的文化研究,从对细节的关注到对内在意义的发掘,再到强调意指活动即意指关系与意指过程,延展了图像诠释,展现了图像理解过程中不断发展演进的解释方法和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传世教育图像的研究,提出了教育图像阐释的三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图像 理论范式 阐释方式
原文传递
文化的守望者与传递者:关于三位小型博物馆馆长的叙事研究
5
作者 林霖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2期194-256,共63页
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博物馆逐渐壮大发展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创办者即馆长的理想志向与教育认知影响下,主动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本研究以小型非国有博物馆馆长为研究对象... 自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博物馆逐渐壮大发展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创办者即馆长的理想志向与教育认知影响下,主动向社会提供教育资源,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本研究以小型非国有博物馆馆长为研究对象,在叙事研究的方法论指导下,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探究他们如何从收藏家逐步发展为文化的守望者与传递者,并在博物馆教育实践中把握教育在文化继承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主要以物质文化研究中的相关理论为工具,探索经验过程中人与物的关系变化,从文化处境的角度解析小型非国有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国有博物馆 馆长 文化传递 社会教育
原文传递
从绩优到“躺平”:“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躺平”心态研究
6
作者 肖道侃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2期128-193,共66页
本研究聚焦“双一流”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到了14名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结合相关文本分析,呈现了研究对象的升学奋斗历程、升学成功后的心态转变、“躺平”心态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躺平”心态进行了意义解释。“双... 本研究聚焦“双一流”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通过深度访谈收集到了14名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结合相关文本分析,呈现了研究对象的升学奋斗历程、升学成功后的心态转变、“躺平”心态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躺平”心态进行了意义解释。“双一流”高校大学生“躺平”心态的内容包括关于努力效用的信念的崩塌、自我信心的失落、对“优秀”社会标准的重新认识。这种心态产生于社会想象的转变。他们与新的社会事实的互动产生了新的社会想象,“躺平”心态是他们在新旧秩序的转换中产生的反应。对于绩优生而言,它也是一种自我调适策略。“双一流”高校大学生的“躺平”心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躺平 心态 大学生 教育
原文传递
教师领导行为、师生关系对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一项实证研究
7
作者 叶颖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2期60-127,共68页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3所学校的教师领导行为、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的教师领导行为对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教师行为的改...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以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来了解具有代表性的3所学校的教师领导行为、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现状,以及不同的教师领导行为对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教师行为的改进提供依据。研究发现,教师对自身领导角色的认识普遍不清晰,容易表现出较强的控制行为;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给予学生的学习支持较多、情感支持较少;学生存在缺乏应对消极情绪、体会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缺乏对自我做出客观评价的能力等问题。研究发现,民主型领导行为和支持性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民主行为模式下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与平等,教师在行为上表现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使学生能够感知到人际主体的关怀,进而表现出较为积极的社交行为,还能促进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各方面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领导行为 师生关系 社会情感能力
原文传递
凝视中的自习:学习直播间的学习文化实践
8
作者 李晴晴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1期94-169,共76页
本研究以网络民族志为研究方法,以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为具体操作方法,以具有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直播学习经历的主播和具有观看经历的观众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学习直播间中主播主动“被凝视”和观众“凝视”他人并集体参与学习的行为的考察... 本研究以网络民族志为研究方法,以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为具体操作方法,以具有哔哩哔哩视频网站直播学习经历的主播和具有观看经历的观众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学习直播间中主播主动“被凝视”和观众“凝视”他人并集体参与学习的行为的考察,探究学习直播间的学习文化实践。研究发现,学习直播是媒介化时代青年个体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主播通过“想象的凝视”“权力的凝视”“情感连带与允诺”“自我复盘与书写”完成日常学习实践。而直播间构建的凝视景观背后,是主播个体在“他律”秩序中主动寻求“自律”从而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取向,但其中出现的异化现象需要进一步审视与探讨。“学习直播”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意味着青年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青年生活方式的转变,隐喻着媒介化社会中个体成长方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直播 文化实践 凝视 个体化
原文传递
泛剧场的文化实践:以“男耕女织”戏剧体验工作坊为例
9
作者 周格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1期27-93,共67页
泛剧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方式,其通过情境的创造、张力的驱动、集体的交往、观演的合一,以及空间的创造等具体要素,将个人卷入戏剧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在戏剧实践中体验具体的文化情境,从而阐释文化。本研究关注的是个人如何在泛剧场... 泛剧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教育方式,其通过情境的创造、张力的驱动、集体的交往、观演的合一,以及空间的创造等具体要素,将个人卷入戏剧实践,让他们有机会在戏剧实践中体验具体的文化情境,从而阐释文化。本研究关注的是个人如何在泛剧场的表征性空间中发展文化理解。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通过录影、参与者观察、戏剧习式收集数据。案例围绕“男耕女织”戏剧体验工作坊展开,工作坊以“耕织图”为主要材料,共邀请了6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主要的发现如下:第一,泛剧场激发了个人的空间创造能力。参与者能够在将图像空间化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来探索图像中人物的人际关系、具体行动和背景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口头的、身体的)来重新表征图像的内容。第二,泛剧场唤醒了个人的身体–空间感知能力。参与者能够利用身体的触觉、视觉、动觉等多种知觉经验,以及文化经验与情感来重塑图像所表征的空间。第三,泛剧场发展了个人在剧场空间中的话语能力。参与者既能根据情境体验产生个性解读,又能在共同协定的意义框架内发展共性理解。在泛剧场中,参与者能够沉浸于文化文本,并进行体验、理解与反思,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某种文化文本内含的既定的意义,而是主动地对文化文本进行意义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剧场 文化理解 文化实践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10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平提供一个有益的中介和共享的学术论坛。期望加强和拓宽国内外学者在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等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汇聚中外学者的研究智慧,共同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拓展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育研究 学术论坛 教育变迁 学术研究 作者须知 编辑宗旨 提供参考
原文传递
成为绿主妇:日常生活中的学习与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啸天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0年第2期33-87,共55页
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成人学习研究转向日常生活的视角,探寻切合成人生活世界的学习方式和路径。本研究以社会物质为研究视角,选取上海祥和社区的"绿主妇"项目为田野,运用参与式民族志方法,通过长达一年... 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成人学习研究转向日常生活的视角,探寻切合成人生活世界的学习方式和路径。本研究以社会物质为研究视角,选取上海祥和社区的"绿主妇"项目为田野,运用参与式民族志方法,通过长达一年的田野调查,基于田野资料的收集和深入分析,来理解日常生活中学习空间的多重性和意义的生成,日常生活中的技术对成人学习者身份意识的强化及其在技术运用层面和心理情感层面的相互作用,以及成人学习者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国家宏大叙事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主妇 日常生活 成人学习 参与式民族志
原文传递
数学应用题的叙事学探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和平 方庆圆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0年第2期125-176,共52页
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考试的基本题型,也是学生的数理生活的重要表征。应用题叙事是社会数理生活方式的镜像。应用题的人物关系及其文学话语特征表征了学生的数理生活语境与价值结构。应用题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 应用题是中小学数学考试的基本题型,也是学生的数理生活的重要表征。应用题叙事是社会数理生活方式的镜像。应用题的人物关系及其文学话语特征表征了学生的数理生活语境与价值结构。应用题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数理应用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微叙事的形式,应用题叙事由叙事人物、叙事情节、叙事空间等基本元素组成。叙事人物作为推动叙事进程的原动力,是现实人物的虚拟形象,包含了一定的职业特征和身份特征。叙事人物除了其身份符号之外,还承载了一定的身份教化功能。通过对应用题中人物身份变迁的分析,可以窥见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期待以及对应用题编撰机制的影响。应用题叙事来自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其空间话语特征体现了数学教育对学生空间认同的塑造。40多年来,应用题叙事空间的转向通过数理语言和空间符号进入数学课堂,成为数学德育的隐性手段。数学应用题需要多方面建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叙事层面上为学生建构起社会生活的实景,从而增进学生对社会空间的想象力与对数理生活的全面理解。应用题的编写机制、叙事门类与方式,折射了特定时期的数学教育的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话语体系,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教育学的基本母题。在20世纪数学哲学从基础主义到后基础主义的转向过程中,数学观与数学教育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数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主义,为解读应用题叙事的知识社会学性质提供了一种解释学框架。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题创作,需要容纳多样的生活价值指向,开放数理生活的阐释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题 叙事学 叙事空间 数学哲学 知识争夺
原文传递
孔氏家族女性教育生活史的探究路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姜丽静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0年第2期1-32,共32页
在一定意义上,孔氏家族女性是中国古代儒家妇德规范的标识和楷模。透过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日常生活、教育状况和内心世界,反思其与主流儒家妇德规范和性别秩序之间的复杂关联,为我们重新审视某些"既定"的"主流"和&q... 在一定意义上,孔氏家族女性是中国古代儒家妇德规范的标识和楷模。透过这一特殊女性群体的日常生活、教育状况和内心世界,反思其与主流儒家妇德规范和性别秩序之间的复杂关联,为我们重新审视某些"既定"的"主流"和"正统"女子教育观念提供了一个绝佳视角。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儒学研究、中国妇女史和孔子后裔研究进展与趋势的梳理,对孔氏家族女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阐发,在借鉴已有研究经验,同时规避其不足的基础上,形成孔氏家族女性教育生活史研究的独特取径:其一,从反思"五四"妇女史观的"再反思"出发;其二,从"妇女"到"性别",即从单纯关注妇女问题的妇女史转向更为开阔的性别研究;其三,从"个体"到"家族",即将个人生活史和家族叙事相结合,在家族、互系的伦理脉络中观照个人;其四,从"文献"到"物质",即顺应国际历史学和中国妇女史研究的物质文化史转向,承续国内教育史学研究范式转型的整体态势,综合运用文献和物质等多形态史料,积极开展关涉孔氏家族女性教育生活的物质文化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氏家族女性 大众儒学 “五四”妇女史观 教育生活史 物质文化史
原文传递
制造“摩登主妇”——性别秩序下的家政教育文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樊洁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19年第2期112-158,共47页
"五四"以降,传统女性的生活空间一向被构建为禁闭而拘囿的,其在家庭中的劳作亦因庸常而被熟视无睹。性别秩序通过将女性排除出公共领域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的空间,而将家庭事务分配给她们。上海作为近现代崛起的新兴移民都会,... "五四"以降,传统女性的生活空间一向被构建为禁闭而拘囿的,其在家庭中的劳作亦因庸常而被熟视无睹。性别秩序通过将女性排除出公共领域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的空间,而将家庭事务分配给她们。上海作为近现代崛起的新兴移民都会,为商业的发展和稳固、旧式大家族转变为核心新居家庭以及生活形态的一系列变迁提供了独特的契机。经由家庭、教会女校和报刊媒介,家政教育文化连同消费文化、家庭情感维系和摩登姿容的规训作为专业知识,参与到"摩登主妇"制造、性别秩序构建与再生产的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登主妇 家政教育 性别秩序 专业知识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15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2年第2期169-175,共7页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平提供一个有益的中介和共享的学术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研究 学术论坛 学术研究 教育变迁 作者须知 编辑宗旨 教育科学出版社 提供参考
原文传递
风景意识与童心的发现:《开明国语课本》对儿童审美主体性的建构
16
作者 王独慎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2年第2期1-35,共35页
风景意识是现代文学兴起的表征之一,其背后是具有内在自我的现代人格。现代教育中“儿童”的发现,正如现代文学中“风景”的发现,乃基于“内外分离”的机制。“儿童的发现”所隐含的儿童–成人关系的疏离与儿童主体性生成构成了内在矛... 风景意识是现代文学兴起的表征之一,其背后是具有内在自我的现代人格。现代教育中“儿童”的发现,正如现代文学中“风景”的发现,乃基于“内外分离”的机制。“儿童的发现”所隐含的儿童–成人关系的疏离与儿童主体性生成构成了内在矛盾。在中国现代语境中,“五四”文学基于“自然性”这个“内面”发现了作为风景的“童心”。而当“童心”与风景意识进入教育场域,叶圣陶等教育家将“童心”安立在儿童身上,使“发现”的装置再次倒置,以“童心”发现“风景”,由此打开了儿童审美主体性建构的空间。以《开明国语课本》为代表的开明派文学教育通过写景美文逐步引导儿童在原初的“童心”中培育出现代意义上的“文艺心”,发掘现代审美意识背后的“内面自我”,引导儿童进入成人的经验世界,将疏离的儿童与成人世界联结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风景”的阅读和书写赋予了儿童审美主体性,使儿童与成人的关系逐渐趋向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 儿童的发现 审美主体性 《开明国语课本》 文学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
17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 国际性中国教育研究集刊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作者须知编辑宗旨这份国际性集刊的基本宗旨乃是致力于中国教育的学术研究事业,并为制定中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本刊还将致力于为提高对于中国教育变迁及其国际关系的认识、思考以及分析的水平提供一个有益的中介和共享的学术论坛。期望加强和拓宽国内外学者在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等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对话。汇聚中外学者的研究智慧,共同推进中国教育的发展,拓展中国教育在国际教育社会中的发展空间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教育研究 学术论坛 教育变迁 学术研究 作者须知 编辑宗旨 提供参考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现代性与人的教育——评威利斯《在中国变得现代》
18
作者 朱筠姝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2年第1期137-158,共22页
当今中国的文化现代性正以其独特的表征和实践,参与着人们的教育生活。研究此种互动关系,可增进对现时教育状况的了解,开拓新的教育可能性。而来自他者的观看和探索方式,或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照。威利斯在《在中国变得现代》一书中,... 当今中国的文化现代性正以其独特的表征和实践,参与着人们的教育生活。研究此种互动关系,可增进对现时教育状况的了解,开拓新的教育可能性。而来自他者的观看和探索方式,或可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参照。威利斯在《在中国变得现代》一书中,分析了城乡、消费和网络三方面的中国现代性象征秩序,并考察了它们是如何与教育和社会群体相联结的。威利斯的研究理路及发现,有助于我们反思中国教育的经验研究,理解现代性语境下的教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利斯 文化现代性 中国教育
原文传递
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制度改革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斌华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1年第1期85-129,共45页
本文从高校小语种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出发,聚焦人才培养首要环节——招生,针对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要求,运用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与政策工具理论等,提出适合我国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小语... 本文从高校小语种教育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出发,聚焦人才培养首要环节——招生,针对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存在的现实困境,结合新一轮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要求,运用教育政策分析理论与政策工具理论等,提出适合我国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校小语种专业招生制度改革策略。一是继续实施小语种专业保送招生制度,在招生环节实施多元招生录取;二是完善小语种专业多元化招生渠道,在招生政策上实行多措并举;三是探索实行小语种专业的多类型招生培养,在招生培养就业上实现多方联动。通过改革,高校可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发展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外语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语种 招生制度 教育政策 改革策略
原文传递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路径:理论逻辑与实证研究
20
作者 李康 中国教育研究评论 2022年第2期36-75,共40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如何发挥优势实现创业理想,激发市场经济的新活力,是全民热议的问题之一。目前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创业率仍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社会资本等资源的匮乏以及能力发展失衡。本文拟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如何发挥优势实现创业理想,激发市场经济的新活力,是全民热议的问题之一。目前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创业率仍然不高,究其原因在于社会资本等资源的匮乏以及能力发展失衡。本文拟以社会资本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形成逻辑与触发机制。本文根据创业行为的三个发展阶段提出“创业意向→创业能力→创业绩效”的研究路线,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均构成集合作用效应。四类资本的结构在创业意向发展、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绩效实现三个阶段存在动态调整的过程,这个调整过程是大学生创业者个体创业能力得到自主自觉发展的外显化。本文从社会资本视角出发,为大学生递推式创业行为的实现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创业行为 大学生创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