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傳統保持 文化守護——敦煌吐蕃期洞窟“重構”現象原因再探 被引量:3
1
作者 沙武田 中古中国研究 2017年第1期233-276,405,共45页
前言任何歷史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伴隨着部落、政權、國家的産生、發展與消亡,有舊民族的遷移、融合與消失,也有新民族的産生、擴張。即使是一個區域、一個地方也同樣面臨着歷史車輪的變遷興衰,政權、民族、文化的變化往往會對一個區... 前言任何歷史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伴隨着部落、政權、國家的産生、發展與消亡,有舊民族的遷移、融合與消失,也有新民族的産生、擴張。即使是一個區域、一個地方也同樣面臨着歷史車輪的變遷興衰,政權、民族、文化的變化往往會對一個區域地方的發展産生很大的影響,特别是文化强勢民族的習俗與宗教信仰的衝擊,有時會從根本上改寫一個地方文化的發展史。另一方面,征服者被被征服者同化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現象 文化 民族 政權 歷史 發展 習俗
原文传递
從西郊到圓丘——《文館詞林·後魏孝文帝祭圓丘大赦詔》所見孝文帝的祭天禮儀 被引量:2
2
作者 佐川英治 付晨晨 中古中国研究 2017年第1期1-26,405,共27页
《文館詞林》卷六六五及卷六七○所載《後魏孝文帝祭圓丘大赦詔一首》是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十一月委粟山圓丘祭祀時發布的一道詔書,這道詔書在《魏書》中未收録。關於孝文帝的祭天禮儀,學界已有康樂的大作《從西郊到南郊——國家祭... 《文館詞林》卷六六五及卷六七○所載《後魏孝文帝祭圓丘大赦詔一首》是孝文帝在太和九年(485)十一月委粟山圓丘祭祀時發布的一道詔書,這道詔書在《魏書》中未收録。關於孝文帝的祭天禮儀,學界已有康樂的大作《從西郊到南郊——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稻禾出版社,1995年),他將祭天由西郊向南郊的轉换視爲孝文帝漢化政策的象徵。不過,孝文帝並非僅僅將西郊的祭天禮儀改爲南郊。除此之外,他還在洛陽委粟山修築了圓丘用以祭天。從禮學上區别圓丘與南郊的是後漢大儒鄭玄。先行研究已經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文帝 白登山 道武帝 委粟山
原文传递
中古時期中國的佛鉢崇拜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建欣 中古中国研究 2017年第1期191-210,405,共21页
佛鉢作爲釋迦牟尼在世時的普通日常用具,在其涅槃後由中印度傅至中亞地區,進而傅至中國,從而擁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也就是説佛鉢從日常的食器成爲佛舍利的一種,成爲佛陀與佛法的符號與象徵,擁有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功能。這一現象很早就... 佛鉢作爲釋迦牟尼在世時的普通日常用具,在其涅槃後由中印度傅至中亞地區,進而傅至中國,從而擁有了不同尋常的意義。也就是説佛鉢從日常的食器成爲佛舍利的一種,成爲佛陀與佛法的符號與象徵,擁有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功能。這一現象很早就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濃厚興趣,法國漢學家西爾萬·列維(Sylvain Levi)可能是最早對佛鉢進行研究的學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天王 清净心 西域佛教
原文传递
Benjamin Brose.Patrons and Patriarchs:Regional Rulers and Chan Monk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4
作者 張琪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67-276,共10页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5)Benjamin Brose博士長期關注禪宗與五代政權之間的關係,本書便是以其博士論文“Buddhist Empires:Sa?gha-State Relationship in Tenth-Century China”(斯坦福大學,2009年)的前四章爲基... (Honolulu: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5)Benjamin Brose博士長期關注禪宗與五代政權之間的關係,本書便是以其博士論文“Buddhist Empires:Sa?gha-State Relationship in Tenth-Century China”(斯坦福大學,2009年)的前四章爲基礎增改而成。作者後來發表的“Credulous Kings and Immoral Monks:Critiques of Buddhists during the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亦與這一主題相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禪宗 斯坦福 BENJAMIN
原文传递
吐蕃統治下的敦煌與藏漢雙語社區的形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田時雄 中古中国研究 2018年第1期1-13,共13页
衆所周知,786年,歷經數載圍城、兵盡矢絶的敦煌,終於爲吐蕃所陷。直至848年,沙州土豪張議潮起義成功收復故土,吐蕃的統治方才終結。在這一時期,吐蕃的統治不可避免地對敦煌漢族居民的社會生活産生了影響。這是敦煌居民第一次與藏語及藏... 衆所周知,786年,歷經數載圍城、兵盡矢絶的敦煌,終於爲吐蕃所陷。直至848年,沙州土豪張議潮起義成功收復故土,吐蕃的統治方才終結。在這一時期,吐蕃的統治不可避免地對敦煌漢族居民的社會生活産生了影響。這是敦煌居民第一次與藏語及藏文有如此密切的接觸,此前,他們或許有機會聽到藏語,却不會過多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化
原文传递
政治的表達與實踐:田氏魏博的個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仇鹿鳴 中古中国研究 2017年第1期297-330,405,共35页
若對中古政治史研究的學術史作一概觀性的回溯,不難發現圍這着某一政治事件的緣起、經過及其影響展開的考據性研究一直占據着其中的主導地位,這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被視爲中文世界學者所特有的關懷,或許也可以算作現代學術與傳統史學... 若對中古政治史研究的學術史作一概觀性的回溯,不難發現圍這着某一政治事件的緣起、經過及其影響展開的考據性研究一直占據着其中的主導地位,這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被視爲中文世界學者所特有的關懷,或許也可以算作現代學術與傳統史學不多的接榫點之一。~①這種對政治事件細節的研究偏好使得精彩的政治史論文如偵探小説一般引人入勝,~②但多少也不自覺地局限了政治史研究的範圍,使其有意無意地被等同於對政治事件'真相'的探求。~③本文嘗試援引'表達—實踐'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弘正 田承嗣
原文传递
地方道教:北魏道佛碑的實踐社群(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Gil Raz 中古中国研究 2017年第1期103-150,405,共49页
近年來,道教學者愈來愈瞭解經典所描述的道教,與地方社群所實踐的那個曾經存在的宗教之間的差距。當代的道教學者已經學會利用人類學的方法,試圖探討歷史語境中更爲複雜的宗教實踐。可以彌補這些具有規範性經典資料的方法就是借助於出... 近年來,道教學者愈來愈瞭解經典所描述的道教,與地方社群所實踐的那個曾經存在的宗教之間的差距。當代的道教學者已經學會利用人類學的方法,試圖探討歷史語境中更爲複雜的宗教實踐。可以彌補這些具有規範性經典資料的方法就是借助於出土的石刻史料。一個特别有趣的例子是5世紀中葉至6世紀末,由陕西、關中的六十多方北魏道佛造像碑爲代表的地方道教社群。早期學者研究這些造像碑時,主要根據經典道教所做的分類判斷這些碑文的歸屬,諸如天師、正一、靈寶、樓觀等。在此,我想提出的是:一個更能瞭解這些造像碑的切入角度是重新檢驗它們來自一種對於道教與佛教保持着特殊觀點的地方道教社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群 方法 經典 學者 地方 碑文
原文传递
黑水城出土文獻慈覺禪師著作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8
作者 王三慶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3-49,共27页
一、緒論有關宗赜慈覺禪師的研究篇章,嚮來以日本學者居多數,中國臺灣地區也有部分學者涉及,然而皆以《禪苑清規》一書作爲探討課題,主要原因還是日本存有長久研究佛學的優良傳統,尤其該書被收入《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第63册,①研究上... 一、緒論有關宗赜慈覺禪師的研究篇章,嚮來以日本學者居多數,中國臺灣地區也有部分學者涉及,然而皆以《禪苑清規》一書作爲探討課題,主要原因還是日本存有長久研究佛學的優良傳統,尤其該書被收入《卍新纂大日本續藏經》第63册,①研究上自然得到不少的便利。從研究成果來看,大家都肯定該書是繼百丈懷海著述的古清規亡佚後,現存最早的清規之作,其在中國佛教清規史上的貢獻,毋庸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 宗赜 佛學 出土文獻 研究成果 清規 相關問題 佛教
原文传递
拈花的胡人——由北齊青州佛衣胡人畫像管窺中古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隊 被引量:1
9
作者 邱忠鳴 中古中国研究 2017年第1期211-232,405,共23页
由於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粟特文古信札、敦煌吐魯番漢文和粟特文文書、中原多地出土的漢文和粟特文墓志、各地發現的石棺葬具等材料,粟特研究赓受學界關注,成爲國際顯學,成果引人注目。本文關注的則是北齊時期粟特商胡在中古地圖東... 由於近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粟特文古信札、敦煌吐魯番漢文和粟特文文書、中原多地出土的漢文和粟特文墓志、各地發現的石棺葬具等材料,粟特研究赓受學界關注,成爲國際顯學,成果引人注目。本文關注的則是北齊時期粟特商胡在中古地圖東端青州地區的活動。前輩學者早已關注到該地區的一批墓志、藝術品等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特人 突厥人 波斯人 佛教造像 佛教信徒
原文传递
稿件書寫格式
10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88-289,共2页
一、《中古中國研究》將以繁體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發表。來稿請使用與方正系統排版相容的WPS、Word等軟件,以A4幅面列印。稿件根據研究需要,字數不限。二、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除破折號、省略號占兩格外,其他標點均占一格。中文書刊... 一、《中古中國研究》將以繁體中文和英文兩種文字發表。來稿請使用與方正系統排版相容的WPS、Word等軟件,以A4幅面列印。稿件根據研究需要,字數不限。二、一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除破折號、省略號占兩格外,其他標點均占一格。中文書刊與論文題目均用《》括示,此點尤請海外作者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PS WORD 海外作者 方正 稿件
原文传递
“惡王”傳説——“法滅故事”諸版本的時代綫索
11
作者 劉屹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51-69,共19页
一、引言所謂“法滅故事”,是指印度佛教認爲:在佛滅之後若干年,會發生佛法在世間的徹底消亡;預言中這一悲劇的發生地,是在恒河流域“中國”之地的憍賞彌國,此即“憍賞彌國法滅故事”。在憍賞彌國最終發生“法滅”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前... 一、引言所謂“法滅故事”,是指印度佛教認爲:在佛滅之後若干年,會發生佛法在世間的徹底消亡;預言中這一悲劇的發生地,是在恒河流域“中國”之地的憍賞彌國,此即“憍賞彌國法滅故事”。在憍賞彌國最終發生“法滅”之前,還有一個重要的前奏,即憍賞彌國國王擊敗了入侵印度的幾位外國國王。在不同的“法滅”故事版本中,漢譯版本通常稱他們是“惡王”或“夷王”;本文所謂的“惡王”,就是指這些在“法滅故事”中作爲憍賞彌國國王敵對勢力的異族入侵者。他們主要從北、西、南三方(只有一個版本説是從東、南、西、北四方)入侵印度,破壞塔寺,殺戮僧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恒河流域 塔寺 佛法 版本 故事
原文传递
米蘭出土Or.8212/76魯尼文軍需文書年代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玉冬 中古中国研究 2020年第1期53-67,共15页
西州回鶻(9世紀中期—13世紀初),又稱高昌回鶻,是漠北回鶻汗國(741—840)崩潰後,由西遷的部分回鶻人所創建。其汗城位於今吐魯番,夏都是北庭(今烏魯木齊北吉木薩爾縣)。初期國内盛行漠北回鶻汗國時期的國教摩尼教,自10世紀以後逐漸改信... 西州回鶻(9世紀中期—13世紀初),又稱高昌回鶻,是漠北回鶻汗國(741—840)崩潰後,由西遷的部分回鶻人所創建。其汗城位於今吐魯番,夏都是北庭(今烏魯木齊北吉木薩爾縣)。初期國内盛行漠北回鶻汗國時期的國教摩尼教,自10世紀以後逐漸改信佛教。關於早期西州回鶻的國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庭 吐魯番 摩尼教 西州 漠北
原文传递
天変地異はどう語られてきたか:中国·日本·朝鮮·東南アジア
13
作者 龔麗坤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77-284,共8页
(串田久治編,青野正明、青山亨、一色哲、串田久治、佐々充昭、邢東風、辻高広、細井浩志、深見純生著,東京:東方書店,2020年,2420日元)該書是“天變地異之社會學(天変地異の社会学)”研究項目(2005年度—2019年度)的成果之一,由參加該... (串田久治編,青野正明、青山亨、一色哲、串田久治、佐々充昭、邢東風、辻高広、細井浩志、深見純生著,東京:東方書店,2020年,2420日元)該書是“天變地異之社會學(天変地異の社会学)”研究項目(2005年度—2019年度)的成果之一,由參加該項目的九名研究者(青野正明、青山亨、一色哲、串田久治、佐々充昭、邢東風、辻高広、細井浩志、深見純正)共同完成,并作爲東方書店“東方選書”叢書的一種,於2020年2月付梓。“東方選書”是由日本東方書店出版,以普及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爲務之叢書,自1979年始,目前已出有58種(截至2022年8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明 社会学 日本
原文传递
從非漢字的角度看漢字文化
14
作者 高田時雄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99-205,共7页
中國使用漢字的歷史已逾三千年。衆所周知,漢字乃中華文明之精華,一直以來,爲中華思想、文學、科學和藝術的源泉。漢文詩詞,優美流麗,至今仍爲大衆所傳唱,漢字文化,深邃莊重,長久以來就是人們的精神食糧。縱觀歷史,漢字的使用在中國不... 中國使用漢字的歷史已逾三千年。衆所周知,漢字乃中華文明之精華,一直以來,爲中華思想、文學、科學和藝術的源泉。漢文詩詞,優美流麗,至今仍爲大衆所傳唱,漢字文化,深邃莊重,長久以來就是人們的精神食糧。縱觀歷史,漢字的使用在中國不曾間斷,大量文獻都是由漢字書寫,其已成爲人類文化遺産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此可知,漢字與中國文化互爲表裏,不可分而論之。由古及今,漢字是現代中國人日常語言生活中的重要工具,社會生活的順利進行,漢字是不可或缺的:閲讀報紙、雜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字 文化 歷史 生活 中國
原文传递
從佛典詞彙看西夏佛教文化的漢藏交融——以黑水城出土文獻中的“■■”等詞彙爲中心
15
作者 喻曉剛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85-197,共13页
在西夏文的創建和使用過程中,産生了大量的西夏語用詞,是我們透視西夏人如何認知和理解世界的方便之門。西夏文字形與漢字類似,但常用字却比漢字少很多,李範文《夏漢字典》所收西夏字總數,不到一萬。因此不難推斷,西夏文中一詞多義,一... 在西夏文的創建和使用過程中,産生了大量的西夏語用詞,是我們透視西夏人如何認知和理解世界的方便之門。西夏文字形與漢字類似,但常用字却比漢字少很多,李範文《夏漢字典》所收西夏字總數,不到一萬。因此不難推斷,西夏文中一詞多義,一個詞彙具備多重語義的情况,非常常見。党項民族創建西夏文字後,曾用西夏文翻譯了大量來自漢土和藏地的佛教文獻。目前學界對於西夏文文獻的解讀、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夏文、漢文文本的對勘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城 西夏文 出土文獻 漢字 西夏語 詞彙 語義 常用字
原文传递
古代月令類文獻中的動物知識
16
作者 熊鈿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71-96,共26页
月令亦可稱“時令”,“月”指以月繫事,“令”兼具時令、政令之義,其對四時更替下的萬物進行集中描述,將自然、社會、政治等諸要素置於統一的解釋框架之中,反映出時間經驗下古人的思維方式。月令上可爲君主提供施政綱領,下可爲民衆提供... 月令亦可稱“時令”,“月”指以月繫事,“令”兼具時令、政令之義,其對四時更替下的萬物進行集中描述,將自然、社會、政治等諸要素置於統一的解釋框架之中,反映出時間經驗下古人的思維方式。月令上可爲君主提供施政綱領,下可爲民衆提供生活指導,是一套古人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龐大知識體系,兼具政治性、禮儀性及世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令 禮儀 文獻 世俗性 生活
原文传递
出土文書所見于闐軍鎮的軍事與徵税職能補考
17
作者 胡康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19-146,共28页
《新唐書》卷五○《兵志》載:“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①唐朝統治西域後,也將内地的軍事制度推廣到了西域,在和田出土文書中,就有不少守捉和鎮的記録。陳國燦利用出土文書勾勒了于闐軍鎮的大致情况。②榮新江... 《新唐書》卷五○《兵志》載:“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①唐朝統治西域後,也將内地的軍事制度推廣到了西域,在和田出土文書中,就有不少守捉和鎮的記録。陳國燦利用出土文書勾勒了于闐軍鎮的大致情况。②榮新江結合傳統史料和出土文書,討論了于闐的軍鎮層級以及軍鎮承擔的探候、巡邏等軍事任務,③他關於唐代于闐史的一系列研究成果,④也是我們討論軍鎮問題的重要參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守捉 兵志 文書 軍事 研究成果 史料 西域
原文传递
西夏字書《擇要常傳同名雜字》序言考述
18
作者 張永富 索朗旺青 +1 位作者 高藝鵬 姬越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169-184,共16页
引言2014年11月28日,德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秋季拍賣會。此次拍賣會上共有376件拍品,其中名爲“西夏文字典”的第65號拍品尤爲引人注目:該拍品共由14葉西夏文蝴蝶裝文獻組成,版心處有漢文數字頁碼;第1至第3葉爲兩段序言,第4... 引言2014年11月28日,德寶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北京舉行了秋季拍賣會。此次拍賣會上共有376件拍品,其中名爲“西夏文字典”的第65號拍品尤爲引人注目:該拍品共由14葉西夏文蝴蝶裝文獻組成,版心處有漢文數字頁碼;第1至第3葉爲兩段序言,第4、5兩葉爲西夏文部首構件的楷書、草書列表,第6至第14葉爲大小字相間的同音或近音字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 部首 近音 序言 同音
原文传递
復旦大學藏“讀未見書齋本”《開元占經》(卷九一—九七)校理
19
作者 闕海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207-266,共60页
《開元占經》是唐代瞿曇悉達主持編纂的一部大型占書,其中保留了大量唐前天文星占、曆法知識、讖緯佚文等内容,是後世研究相關知識的重要資料來源。但在有唐一代流傳不廣,《新唐書·藝文志》始著録,載“大唐開元占經一百一十卷”,... 《開元占經》是唐代瞿曇悉達主持編纂的一部大型占書,其中保留了大量唐前天文星占、曆法知識、讖緯佚文等内容,是後世研究相關知識的重要資料來源。但在有唐一代流傳不廣,《新唐書·藝文志》始著録,載“大唐開元占經一百一十卷”,《玉海》引《唐志》亦同,下注有“《國史志》四卷,《崇文目》三卷”,鄭樵《通志》載“今存三卷”,《宋史·藝文志》著録四卷,當是據《國史志》而來,元以後不見著録(實際上此書應該一直在内府中流傳)。直到明代程明善發此書於古佛腹中,此書纔又重現人間,後數經傳抄,乾隆時被編入《四庫全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海》 《通志》 天文星占 四庫全書 國史 程明善
原文传递
《無極山碑》小考——兼論東漢末年常山國地域社會
20
作者 徐紫悦 中古中国研究 2023年第1期97-118,共22页
《無極山碑》,又稱《無極山神廟碑》,①刻立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181),最早見録於歐陽修《集古録》,②然今原石和拓本均不傳,故未知其形制、尺寸、地點等具體信息。③洪适《隸釋》録其全文,成爲今人瞭解《無極山碑》的重要文獻。《無極... 《無極山碑》,又稱《無極山神廟碑》,①刻立於東漢靈帝光和四年(181),最早見録於歐陽修《集古録》,②然今原石和拓本均不傳,故未知其形制、尺寸、地點等具體信息。③洪适《隸釋》録其全文,成爲今人瞭解《無極山碑》的重要文獻。《無極山碑》記載了常山國元氏縣吏民爲無極山求法食,及得法食後諸如拓祠、置吏、立碑等祭祀活動的展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東漢 刻立 歐陽修 常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