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的毒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李静 颜钫 +3 位作者 何文兴 萧猛 陈延燕 陈放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9-34,共6页
研究了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的麻疯树萜醇I对 3龄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肠蛋白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无接触毒性,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处理后 48、72和 120h的LC50值分别为 0.579、0.220和 0.158mg/m... 研究了从麻疯树种子中分离的麻疯树萜醇I对 3龄家蚕的毒性及其对家蚕中肠蛋白酶和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麻疯树萜醇I对家蚕无接触毒性,其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胃毒作用,处理后 48、72和 120h的LC50值分别为 0.579、0.220和 0.158mg/mL。家蚕对麻疯树萜醇I处理叶片的取食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4h和 48h的拒食中浓度 (AFC50 )分别为0.160和0.145mg/mL。取食麻疯树萜醇I后,家蚕体重增长显著被抑制,这一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和浓度效应,即随着处理浓度的增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取食麻疯树萜醇I还导致家蚕中肠蛋白酶的比活力随时间逐渐下降,48h时最低,0.25、0.125及 0.062 5mg/mL处理组蛋白酶比活力分别仅为对照的 32.94%、43.35%、71.45%;处理浓度越大,蛋白酶比活力越低。石蜡切片显示,麻疯树萜醇I主要影响了中肠细胞的组织结构,引起细胞从基底膜上脱落,细胞破裂,使脂肪体消融等。表明麻疯树萜醇I对消化系统的破坏是其导致试虫中毒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萜醇I 毒性 家蚕 蛋白酶 中肠 组织结构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对粘虫3种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2
作者 崔永红 李孟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0-105,共6页
【目的】比较4种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2、A4b、A4d、A4e)与羟基马桑毒素(Tutin)对粘虫生理代谢影响的差异,为探索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粘虫3龄幼虫采用Tutin和A2、A4b、A4d、A4e经活体和离体2种方法处理后制备粗酶液,用比... 【目的】比较4种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2、A4b、A4d、A4e)与羟基马桑毒素(Tutin)对粘虫生理代谢影响的差异,为探索新型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粘虫3龄幼虫采用Tutin和A2、A4b、A4d、A4e经活体和离体2种方法处理后制备粗酶液,用比色法测定试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的活力,通过酶比活力对比分析活体处理不同时间酶活力的变化及2种处理方法酶活力水平的一致性。【结果】活体试验结果表明,Tutin、A2、A4b、A4d、A4e对粘虫体内POD、CAT活力有抑制作用,而对SOD活力有促进作用;在5种化合物中,整体而言,A4b和A4e对3种保护酶的影响较大。离体测定结果表明,粘虫体内POD、CAT和SOD活力的变化趋势与活体测定结果相似。【结论】A2、A4b、A4d、A4e和Tutin通过对粘虫幼虫3种保护酶活性的干扰,削弱了其对氧自由基和H2O2的解毒代谢功能,表明4种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可以作为新型植物源杀虫剂。采用活体与离体2种方法对粘虫比活力的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马桑毒素(Tutin)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 粘虫 活体和离体 保护酶比活力
下载PDF
拌种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实验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云慧 韩二宾 +2 位作者 李祥瑞 蒋金炜 程登发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探明吡虫啉拌种后在下一代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小麦籽粒按照2,4,6和8g/kg的比例进行处理,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对收... 为探明吡虫啉拌种后在下一代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残留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实验种群的影响,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与小麦籽粒按照2,4,6和8g/kg的比例进行处理,在室内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对收获后的小麦籽粒进行残留分析;并通过室内生命表方法,研究麦长管蚜取食上述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收获后的小麦籽粒所长幼苗后的各项生命参数。结果表明:收获的小麦籽粒中吡虫啉残留量随拌种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以8g/kg处理后收获的籽粒中残留量最高,为0.0290mg/kg。随着吡虫啉残留量的增加,麦长管蚜发育历期缩短,有翅蚜率和产仔量增加,但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392>0.05);不同剂量吡虫啉拌种处理的麦长管蚜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比对照偏高,而种群加倍时间、平均世代周期比对照偏低,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406)。结果说明小麦籽粒中的吡虫啉微量残留对麦长管蚜生长发育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对其生殖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吡虫啉 拌种 残留 发育历期 生殖力 生命表参数
下载PDF
取食B型烟粉虱前侵染的烟草对B型烟粉虱和烟蚜体内保护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毕明娟 薛明 +2 位作者 李庆亮 王洪涛 刘爱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前期研究发现,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烟草植株上对烟蚜Myzus persicae具有明显的种间竞争优势。为明确两种害虫的生理适应性差异对其种间竞争的影响,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两种成虫取食B型烟粉虱为害的烟草植株后其... 前期研究发现,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烟草植株上对烟蚜Myzus persicae具有明显的种间竞争优势。为明确两种害虫的生理适应性差异对其种间竞争的影响,用生化分析法研究了两种成虫取食B型烟粉虱为害的烟草植株后其体内主要保护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取食其前侵染的烟草植株6,12,24,48和72h后,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取食12和24h后变化不明显,但在取食6,48和72h后也显著增加(P<0.05),B型烟粉虱体内的这3种酶活性的最高值较对照最高分别增加达1.62,2.71和2.57倍。烟蚜取食B型烟粉虱前侵染的烟草植株在多数取食时间段内,其体内PPO和SOD的活性仅略有增加,但在取食12h后SOD的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POD活性除在取食24h后显著高于对照外,在取食其他时间后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5)。B型烟粉虱取食其前侵染的烟草植株不同时间后,其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增加,最大值分别是对照的1.54倍和1.33倍;烟蚜取食烟草植株6h后,其体内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这两种酶活性被显著抑制,其最低值分别为对照的0.39和0.72倍。结果提示:与烟蚜相比,B型烟粉虱取食经B型烟粉虱前侵染的烟草后其体内保护酶和消化酶的活性提高是其具有较高适应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烟粉虱 烟蚜 前侵染 保护酶 消化酶 生理适应性
下载PDF
18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褐飞虱和甜菜夜蛾的杀虫活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秀梅 方继朝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8-306,共9页
为了筛选对农产品和环境安全、对害虫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分别采用喷雾法和饲毒法,测定了18种中草药的3种溶剂(水、乙醇、石油醚)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触杀活性和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bner的胃毒... 为了筛选对农产品和环境安全、对害虫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分别采用喷雾法和饲毒法,测定了18种中草药的3种溶剂(水、乙醇、石油醚)提取物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触杀活性和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 Hbner的胃毒作用。结果表明,各种提取物(0.8g/mL)对甜菜夜蛾的胃毒作用不明显,校正死亡率最高为33.33%;但对褐飞虱的杀虫活性较高,其中百部、黄柏、榧子、生山栀、鹤虱、木香的乙醇或石油醚提取物,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24h校正死亡率均在80%以上,其石油乙醚提取物的LC50值依次为:0.0826,0.0455,0.0145,0.0047,0.0038,0.0033g/mL。采用系统溶剂法分析发现,木香和鹤虱的主要杀虫活性成分均在氯仿萃取物中,表明其杀虫成分易溶于较弱极性溶剂中。进一步通过活性追踪法,对鹤虱提取物的柱层析各流分的活性检测表明,其杀虫活性成分的Rf值为0.5556~0.5926。该研究为进一步纯化新型植物源杀虫物质并确定其分子结构,从而开发其应用前景及发现新的杀虫活性先导化合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提取物 鹤虱 木香 褐飞虱 甜菜夜蛾 杀虫活性
下载PDF
橘小实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的交互抗性
6
作者 李豆豆 姚其 +1 位作者 齐易香 陆永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75-1085,共11页
【目的】目前化学防治是果树重大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主要防治措施。本研究旨在明确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别对其他2种杀虫剂的交互抗... 【目的】目前化学防治是果树重大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主要防治措施。本研究旨在明确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敌百虫和阿维菌素3种杀虫剂的抗性,分别对其他2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及其抗性遗传规律,为果园轮换用药开展防治和抗性治理等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从野外采集橘小实蝇幼虫,在实验室内饲养52代以上,应用药膜法测定成虫对杀虫剂的敏感度;采用群体筛选法逐代抗性汰选至52代,建立橘小实蝇抗药性品系;采用药膜法测定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敌百虫抗性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分别对另外2种杀虫剂的交互抗性水平;将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敌百虫抗性品系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进行正反两两杂交,通过对各杂交处理F1代成虫进行生物测定以判定抗性遗传规律。【结果】研究发现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敌百虫和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分别对另外两种杀虫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成虫对敌百虫存在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抗性倍数(resistance multiple, Rm)为15.61;对阿维菌素则为低水平交互抗性,Rm为6.67;敌百虫和阿维菌素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成虫的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值分别为54.58和25.30 mg/L。敌百虫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均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Rm分别为9.15和6.18;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对敌百虫抗性品系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43.12和23.35 mg/L。阿维菌素抗性品系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和敌百虫同样存在低水平交互抗性,Rm分别为8.74和3.58;高效氯氰菊酯和敌百虫对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LC50值分别为41.18和12.52 mg/L。橘小实蝇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品系与敌百虫抗性品系进行正反交时其F1代成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小实蝇 高效氯氰菊酯 敌百虫 阿维菌素 交互抗性
下载PDF
雷公藤吉碱对粘虫成虫飞行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琳 张欧 +2 位作者 马树杰 马志卿 张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2-789,共8页
【目的】明确雷公藤吉碱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飞行肌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了雷公藤吉碱对粘虫成虫的胃毒活性及致毒症状。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从显微和超微水平观察雷公藤吉碱... 【目的】明确雷公藤吉碱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成虫飞行肌结构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杀虫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了雷公藤吉碱对粘虫成虫的胃毒活性及致毒症状。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从显微和超微水平观察雷公藤吉碱(300μg/mL)对粘虫成虫飞行肌结构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吉碱对粘虫成虫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其24 h致死中浓(LC_(50))值为194.53μg/mL;试虫中毒的典型特征为麻痹致死;显微观察显示处理组试虫肌肉组织结构紊乱,肌纤维间距增大,肌膜消解,横纹结构消失,且随中毒程度的加深,病变程度加剧;超微观察显示处理试虫肌细胞结构破坏,肌膜脱落,线粒体肿胀,肌质网扩张,肌原纤维断裂,且随中毒程度的加深,病变呈渐进性加剧。【结论】雷公藤吉碱可致粘虫成虫飞行肌病变,影响肌肉正常收缩,从而引起试虫麻痹致死,其作用靶标可能位于肌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雷公藤吉碱 毒性 飞行肌 组织病变 作用靶标
下载PDF
四种基质表面上常规杀虫剂对四纹豆象的药效评价(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Vahid MAHDAVI Moosa SABER Samad VOJOUDI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8-492,共5页
在害虫治理中,在消费或贮藏粮食加工产品的建筑设施或场所进行害虫防治需要将杀虫剂施用在各种基质表面上。为了测定不同基质表面上杀虫剂的药效,将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成虫接触田间推荐剂量的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和毒... 在害虫治理中,在消费或贮藏粮食加工产品的建筑设施或场所进行害虫防治需要将杀虫剂施用在各种基质表面上。为了测定不同基质表面上杀虫剂的药效,将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成虫接触田间推荐剂量的阿维菌素、溴氰菊酯和毒死蜱。结果表明:施用在玻璃、瓷砖、塑料和纸盘表面上,阿维菌素对四纹豆象成虫的致死率分别为63.33%,22.41%,12.9%和11.9%,而溴氰菊酯在这4种基质表面上对四纹豆象成虫的致死率分别为55%,44.2%,41.3%和37.4%。在所有基质表面上接触毒死蜱,四纹豆象成虫的死亡率均为100%。对数据进行的Probit分析表明,毒死蜱制剂在玻璃、瓷砖、塑料和纸盘上对四纹豆象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8.66,13.6,29.16和56.5μg/mL,阿维菌素制剂的相应数值分别为119.4,446.2,774.2和836.4μg/mL,溴氰菊酯制剂的相应数值分别为1008,1131,1210和1336μg/mL。据此推断,毒死蜱对四纹豆象的毒性最强,且在玻璃、瓷砖、塑料和纸盘表面上的毒性依次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纹豆象 致死效应 阿维菌素 溴氰菊酯 毒死蜱
下载PDF
几种杀虫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淑 陈炳旭 董易之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2-466,共5页
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几种药剂对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药剂毒力较高,依次为: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敌百虫>呋虫胺,24 h的LC50分别为4.24... 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几种药剂对荔枝蝽蟓Tessaratoma papillosa Drury若虫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5种药剂毒力较高,依次为:丁硫克百威>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敌百虫>呋虫胺,24 h的LC50分别为4.24、6.43、7.57、11.55、14.14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25%啶虫脒乳油、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药后1-14 d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效分别为99.26%-100%、91.77%-100%、80.40%-90.09%、78.37%-85.65%、80.33%-91.14%。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和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荔枝蝽蟓若虫的防治效果最好,25%啶虫脒乳油和90%敌百虫晶体的防效一般,而200 g/L丁硫克百威乳油的防效则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蝽蟓 杀虫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下载PDF
吡蚜酮对白背飞虱的发育、繁殖和药剂敏感性的亚致死效应(英文) 被引量:5
10
作者 龙贵云 刘磊磊 +3 位作者 杨洪 王召 金道超 周操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0-798,共9页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旨在确定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及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蚜... 【目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国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旨在确定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对白背飞虱发育和繁殖及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生命表法研究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处理对白背飞虱F0及F1代发育历期、存活率、羽化率和寿命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亚致死浓度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结果】经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F0代3-5龄若虫历期比对照(8.25 d)分别延长了1.98 d和4.25 d,寿命分别比对照(14.54 d)缩短了0.49和1.73 d,3-5龄若虫存活率(分别为85.00%和68.50%)和羽化率(分别为75.89%和67.78%)比对照(分别为92.00%和85.90%)下降,其中LC_(25)处理组与对照比差异显著。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的白背飞虱F1代羽化率(分别为76.97%和68.94%)、交尾率(分别为77.79%和66.44%)和卵孵化率(分别为73.19%和68.67%)比对照(分别为88.22%,86.67%和87.26%)显著降低,但只有LC_(25)处理组的F1代发育历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LC_(10)和LC_(25)吡蚜酮处理后的F1代单雌产卵量比对照(147.80粒/雌)显著下降(分别为112.36和88.34粒/雌),种群相对适合度比对照(1.00)也明显下降(分别为0.41和0.20)。经吡蚜酮LC_(10)和LC_(25)处理后,测定白背飞虱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噻嗪酮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这3种杀虫剂的LC50在LC_(10)处理组中分别为2.16,40.87和3.12 mg/L,在LC_(25)处理组中分别为4.93,17.96和8.39 mg/L。噻虫嗪、毒死蜱、噻嗪酮的相对毒力指数(RTI)结果显示,LC_(10)和LC_(25)处理后的白背飞虱对这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均降低。【结论】吡蚜酮处理后,白背飞虱对其他药剂的敏感性均降低。吡蚜酮亚致死浓度处理能降低白背飞虱的繁殖力,抑制种群增长,亚致死浓度处理后的白背飞虱种群对噻虫嗪、毒死蜱和噻嗪酮的敏感性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吡蚜酮 亚致死效应 适合度 种群趋势指数 药剂敏感性
下载PDF
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对桃小食心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全林发 仇贵生 +4 位作者 孙丽娜 李艳艳 闫文涛 岳强 张怀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9-808,共10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β-cypermethrin)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明确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桃小食心虫亲代(F0)和子一代(F1)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β-cypermethrin)对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明确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处理后桃小食心虫亲代(F0)和子一代(F1)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的状况。【方法】采用果实浸渍法测定高效氯氰菊酯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亚致死浓度,采用DPS软件计算高效氯氰菊酯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处理24 h的LC_(10),LC_(20)和LC_(40)。运用特定时间生命表方法评估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浓度对桃小食心虫F0和F1代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相对适合度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桃小食心虫各虫态的存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及生命表参数的差异显著性。【结果】根据室内生物测定结果,高效氯氰菊酯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处理24 h的LC_(10),LC_(20)和LC_(40)分别为0.146,0.267和0.579 mg/L。亚致死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F0代和F1代种群存活率和雌蛾比例,并表现为随着浓度增加,蛀果率、脱果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后代卵孵化率降低及种群性比(♀/♂)减小。LC_(10),LC_(20)和LC_(40)的高效氯氰菊酯处理F0代初孵幼虫后,单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34.09,33.00和30.12粒,相对应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84.90,276.56和252.89粒,单雌日均产卵量和单雌产卵量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的38.02和320.98粒,而F1代单雌日均产卵量分别为34.57,30.82和33.39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97粒,单雌产卵量也有所增加,其中LC_(20)和LC_(40)处理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304.45和298.31粒)显著高于对照的271.40粒;但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及老熟幼虫体重相比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生命表参数分析表明,F0和F1代各处理的桃小食心虫种群净增殖率R0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且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特性,LC_(10),LC_(20)和LC_(40)处理组以及对照组F0代R0分别为124.36,114.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高效氯氰菊酯 亚致死浓度 生物学特性 生命表 相对适合度
下载PDF
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浩 邵莒南 +5 位作者 翟一凡 吴光安 陈浩 门兴元 于毅 郑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9-816,共8页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方法】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1日龄工蜂成虫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测定药剂对... 【目的】明确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方法】分别采用饲喂法和接触法测定了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1日龄工蜂成虫的急性经口毒性和急性接触毒性,同时测定药剂对地熊蜂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影响。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HQ)值评估杀虫剂对熊蜂的风险。【结果】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成年工蜂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分别为2.50,4.97和4.07μg a.i./蜂,均表现为中毒。氟啶虫胺腈急性触杀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为8.72μg a.i./蜂,表现为中毒,而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最高剂量120μg a.i./蜂触杀处理未见地熊蜂死亡,表现为低毒。同时,3种药剂对地熊蜂成年工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氟啶虫胺腈经口处理抑制了ACh E的活性,且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强,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的LD60剂量对ACh E的活性具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结论】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及其混剂(1∶1)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乙基多杀菌素及其与氟啶虫胺腈的混剂(1∶1)对地熊蜂的致毒作用慢于氟啶虫胺腈,且室内安全性评价表明它们的安全性高于氟啶虫胺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熊蜂 杀虫剂 毒性 中毒症状 乙酰胆碱酯酶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樟脑罗勒生物活性提取物对储藏豇豆和大豆中四纹豆象的影响(英文)
13
作者 Daniel KOSINI Elias Nchiwan NUKENINE +2 位作者 Clément SAIDOU Alembert Tiabou TCHINDA Gabriel Agbor AGBOR 《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20-1429,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樟脑罗勒Ocimum canum Sims(唇形科)叶的正己烷、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的杀虫、保护和驱避潜力。【方法】用剂量为1和5 g/kg豆粒的樟脑罗勒提取物包被处理豇豆和大豆豆粒,并...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樟脑罗勒Ocimum canum Sims(唇形科)叶的正己烷、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对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的杀虫、保护和驱避潜力。【方法】用剂量为1和5 g/kg豆粒的樟脑罗勒提取物包被处理豇豆和大豆豆粒,并以相同剂量的市售苦楝籽油进行包被处理作为参照。7 d内每隔1 d检查处理豆粒中四纹豆象成虫的死亡率。在四纹豆象的各个未成熟期,通过处理新产卵和幼虫,进行杀卵毒性和杀幼虫毒性测试。贮存4个月后评价豆粒受损情况和重量损失。应用线型嗅觉仪,通过选择试验测定驱避效果。【结果】提取物对四纹豆象成虫的毒性与市售苦楝籽油相同,在处理的豇豆中,提取物比市售的苦楝籽油毒性更强。5 g/kg豆粒提取物这一剂量处理7 d内,正己烷、丙酮和甲醇提取物分别引起54.2%±3.9%,62.9%±4.8%和60.3%±4.5%的成虫死亡。此外,与测试的标准杀虫剂相比,提取物激发这两种豆粒产生更强的驱避效果。这一产物对卵的毒性最强,对1和2龄幼虫的毒性比对其他发育阶段豆象的毒性强。正己烷提取物对2龄幼虫的毒性最强(致死率为81.0%±5.3%),而丙酮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对1龄幼虫的毒性最强,致死率分别为92.5%±7.5%和62.0%±15.7%。丙酮提取物对1和2龄幼虫的毒性与测试的标准杀虫剂相似,对蛹的毒性强于测试的标准杀虫剂。贮存4个月后,豇豆受损和重量损失分别减轻3倍和2倍多。【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樟脑罗勒提取物对四纹豆象具有潜在的驱避和杀虫活性,由于容易获得,因此强烈建议将该植物用于喀麦隆的害虫治理策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纹豆象 樟脑罗勒 豆类 毒性 驱避性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慧茹 吴艳艳 +2 位作者 代平礼 王强 周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9-146,共8页
【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杀虫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0.005,0.015和0.045 mg/L)的吡虫啉蔗糖溶液以及含... 【目的】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中肠细菌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杀虫剂的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0.005,0.015和0.045 mg/L)的吡虫啉蔗糖溶液以及含丙酮(0.03%)的糖水(空白对照)在实验室内饲喂刚出房的意大利蜜蜂,在饲喂3,6,9,12和15 d时分别取样。提取中肠细菌基因组DNA,采用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个处理组蜜蜂中肠细菌群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细菌序列分析表明,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同一时间内各处理组间主要细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也不显著(P>0.05)。【结论】在实验室条件下亚致死剂量吡虫啉对意大利蜜蜂中肠细菌群落结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生物安全性 吡虫啉 亚致死剂量 肠道菌群 下一代测序
下载PDF
湖北省武汉市居民区白纹伊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丽群 周欣欣 +4 位作者 周良才 包继永 郭慧 刘求 陈晓敏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2-217,共6页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区生境白纹伊蚊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索该市白纹伊蚊抗药性机制。方法2021年8-10月在武汉市居民区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和蛹,于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抽提单只成蚊的基因组DNA,PCR扩增VGSC基... 目的了解武汉市居民区生境白纹伊蚊种群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突变情况,初步探索该市白纹伊蚊抗药性机制。方法2021年8-10月在武汉市居民区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和蛹,于实验室饲养至成蚊,抽提单只成蚊的基因组DNA,PCR扩增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分析VGSC基因型分布情况,并采用χ^(2)检验对雌雄蚊在VGSC基因各突变位点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武汉市居民区生境的白纹伊蚊238只,其中雌蚊126只,雄蚊112只。武汉市白纹伊蚊种群在VGSC基因V1016、I1532与F1534位点存在突变。V1016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GTA/V(43.91%)和突变型GGA/G(56.09%);3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V/V(19.33%)、野生/突变型杂合子V/G(49.16%)和突变型纯合子G/G(31.51%)。I1532位点有2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ATC/I(99.16%)和突变型ACC/T(0.84%);2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I/I(98.32%)和野生/突变型杂合子I/T(1.68%)。F1534位点发现3种等位基因,分别为野生型TTC/F(60.72%)、突变型TCC/S(33.19%)、TGC/C(6.09%);5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35.30%)、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41.60%)和F/C(9.24%)、突变型纯合子S/S(10.92%)与突变型杂合子S/C(2.94%)。VGSC基因D1763位点未检测到突变,仅存在野生型GAC/D(100%)等位基因。不同性别白纹伊蚊个体间VGSC基因V1016、I1532与F1534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98,P=0.656;χ^(2)=0.014,P=0.905;χ^(2)=2.210,P=0.137)。结论武汉市白纹伊蚊VGSC基因突变频率较高,可能是该市白纹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迅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雌、雄蚊VGSC基因突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抗药性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基因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印度藏茴香植物精油对温室棉蚜的熏蒸毒性及其成分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6
作者 Leila MAHMOODI Oroj VALIZADEGAN Vahid MAHDAVI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世界各地室内和室外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上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这一害虫取食植物汁液,产生蜜露,传播植物病毒,对植物从质和量上产生破坏。为了控制温室中的这一害虫,植物精油可用作化学农药的替代药物... 【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世界各地室内和室外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上最具危害性的害虫之一。这一害虫取食植物汁液,产生蜜露,传播植物病毒,对植物从质和量上产生破坏。为了控制温室中的这一害虫,植物精油可用作化学农药的替代药物。本实验研究了印度藏茴香Carum copticum植物精油对棉蚜成虫的熏蒸毒性。【方法】将研磨的印度藏茴香干种子用改良的挥发油提取器(Clevenger-type apparatus)进行水蒸馏。所有生物测定均在27±2℃,相对湿度65%±5%和光周期16L∶8D条件下进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6个处理(5个不同浓度的精油加对照)。每一浓度3次重复,每一重复20头成虫。【结果】结果表明,棉蚜成蚜接触印度藏茴香精油24 h后出现明显的死亡。该精油对棉蚜成蚜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21μL/L空气。棉蚜成蚜的死亡百分率对精油的施用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精油浓度为1.21μL/L空气时,估计的棉蚜的致死中时(LT50)为11.79 h。这一精油的熏蒸毒性与浓度和接触时间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GC/M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精油由18种化合物组成,最重要的是一些化合物引起了熏蒸毒性,如麝香草酚(占50.07%)、γ-萜品烯(占23.99%)和对异丙基苯甲烷(占22.9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藏茴香植物精油对棉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印度藏茴香精油对棉蚜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它具有较高的熏蒸毒性潜力,因此可在温室中用于这一害虫的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印度藏茴香 精油 熏蒸毒性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亚致死剂量溴氰虫酰胺对MED烟粉虱取食行为及传播TYLCV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佰明 王芳 +3 位作者 刘茹 杨泽众 白义川 谷希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7-544,共8页
取食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传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昆虫刺探电位(EPG)技术研究了杀虫剂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5))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MED烟粉虱取食行为和传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 取食是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传播植物病毒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本研究利用昆虫刺探电位(EPG)技术研究了杀虫剂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5))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MED烟粉虱取食行为和传毒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溴氰虫酰胺对未携毒和携毒MED烟粉虱的亚致死浓度(LC_(15))分别为1.52 mg/kg和1.75 mg/kg,差异不显著。携毒烟粉虱在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的番茄苗上取食,第一次刺探起始时间显著推迟,是对照番茄苗上的3.7倍。在韧皮部取食阶段,处理组烟粉虱在韧皮部分泌唾液平均时间、吸食汁液总时间和平均时间均显著缩短,分别是对照组的0.10倍、0.14倍和0.10倍,韧皮部取食能力显著降低。qPCR试验研究表明,溴氰虫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极显著的降低了烟粉虱的传毒效率,携毒烟粉虱取食48 h的番茄苗培养10 d后,TYLCV相对含量仍接近于0,表明溴氰虫酰胺对烟粉虱传播TYLCV具有良好的控制潜力。研究结果为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烟粉虱及其传播的双生病毒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虫酰胺 烟粉虱 取食行为 传毒 亚致死剂量
下载PDF
斜纹夜蛾抗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桑松 王政 +2 位作者 齐江卫 舒本水 钟国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814,共7页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食性杂,分布广,危害重,已对各类常见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以及多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主要对斜纹夜蛾的抗药性现状,抗性机理、抗性遗传、交互抗性...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食性杂,分布广,危害重,已对各类常见杀虫剂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以及多种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本文主要对斜纹夜蛾的抗药性现状,抗性机理、抗性遗传、交互抗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总结了文献报道的基于抗性治理的斜纹夜蛾综合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抗药性现状 抗性机理 抗性遗传 抗性治理
下载PDF
斑蝥素对6种害虫的毒杀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晓飞 陈祥盛 侯晓晖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65-66,共2页
采用斑蝥素以不同杀虫方式处理6种害虫,结果显示:斑蝥素对所有害虫都具触杀作用,对部分害虫具有胃毒作用,而无内吸、熏蒸作用。斑蝥素对白足额根叶蝉的效果最为明显,致死中量为0.00331μg/♀,其次为褐飞虱、叉突竹飞虱、小菜蛾和白背飞... 采用斑蝥素以不同杀虫方式处理6种害虫,结果显示:斑蝥素对所有害虫都具触杀作用,对部分害虫具有胃毒作用,而无内吸、熏蒸作用。斑蝥素对白足额根叶蝉的效果最为明显,致死中量为0.00331μg/♀,其次为褐飞虱、叉突竹飞虱、小菜蛾和白背飞虱,24 h后的致死中量分别为0.00915μg/♀、0.01001μg/♀、0.01830μg/头和0.01896μg/♀,小地老虎3龄幼虫对斑蝥素最不敏感,致死中量为0.9005μg/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素 杀虫活性 害虫 触杀作用 毒力测定
下载PDF
昆虫抗药性机理:行为和生理改变及解毒代谢增强(英文) 被引量:27
20
作者 刘喃喃 朱芳 +2 位作者 徐强 Julia W.PRIDGEON 高希武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71-679,共9页
杀虫剂抗性是指“生物的一个品系发展了对该生物正常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具有致死作用剂量的杀虫药剂的能力”。行为改变、生理学上的变化或代谢解毒等抗性机制能够降低毒物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行为抗性是指减少昆虫与毒物接触或使昆虫能... 杀虫剂抗性是指“生物的一个品系发展了对该生物正常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具有致死作用剂量的杀虫药剂的能力”。行为改变、生理学上的变化或代谢解毒等抗性机制能够降低毒物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行为抗性是指减少昆虫与毒物接触或使昆虫能够存活于对大多数对正常个体致死(或有害)的环境中的任何行为。生理学改变的机制包括杀虫剂对表皮的穿透性降低、增加对药剂阻隔(sequestration)或储存和加速杀虫剂的排泄。细胞色素P450、水解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杀虫药剂代谢解毒的主要3大酶系。细胞色素P450是一个超基因家族,是生物体内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解毒代谢或活化最重要的酶系。在许多害虫中发现P450介导的解毒代谢增加导致了对杀虫药剂抗性的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是可溶性的二聚体蛋白,与代谢解毒、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合物的排泄有关,许多昆虫中证明其抗药性与该酶活性增加有关。水解酶实际上是一组异源的酶类,其对抗药性的作用包括通过基因扩增增加酶量,作为结合蛋白隔离杀虫药剂或通过增加酶的活性加强对药剂的水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抗药性 行为改变 生理变化 解毒代谢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细胞色素P45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