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科学的和谐社会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建新 陈至杰 《系统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7-33,共7页
和谐社会是一个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基于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测度、系统特征展开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社会构成模型、社会控制原理模型;最后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主题提出了开发"负熵流"这... 和谐社会是一个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基于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测度、系统特征展开了系统的理论分析,构建了社会构成模型、社会控制原理模型;最后就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宏大主题提出了开发"负熵流"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为提高和谐社会的理性认识,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新的思考模式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系统科学 和谐社会 负熵流
下载PDF
面向复杂多阶段任务的多活性代理系统活性度量化策划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越 吴建光 +1 位作者 胡进 贾丽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03-708,共6页
针对在"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复杂信息系统须完成任务往往具有多阶段特征变化、复杂度高等特点(以下简称"任务").提出一种面向复杂多阶段任务的多活性代理系统活性度量化策划方法,采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 针对在"互联网+"发展大背景下,复杂信息系统须完成任务往往具有多阶段特征变化、复杂度高等特点(以下简称"任务").提出一种面向复杂多阶段任务的多活性代理系统活性度量化策划方法,采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建立"系统"服务运行模型,并依此进行服务活性度量化计算及系统策划.所提方法解决了弱先验信息获得条件下多活性代理系统活性度量化问题,具有一定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活性代理 活性度计算 随机服务系统 复杂多阶段任务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的云创新虚拟设计社区熵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强 骆雯 +2 位作者 姜立军 李哲林 景广超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核心思想,研究分析了开放式云创新虚拟设计社区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与条件,构建了虚拟设计社区的有序演进动力模型,建立了以创新价值量为推动的虚拟设计社区熵变模型,并结合虚拟设计社区的特点推导出了相应的具有可...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核心思想,研究分析了开放式云创新虚拟设计社区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过程与条件,构建了虚拟设计社区的有序演进动力模型,建立了以创新价值量为推动的虚拟设计社区熵变模型,并结合虚拟设计社区的特点推导出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熵变计算公式,最后利用实例对熵变模型及公式进行验证,结果与虚拟设计社区的实际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创新 虚拟设计社区 耗散结构 熵变 演进
原文传递
ICP-MS测定江西黑芝中痕量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形态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弓晓峰 谢明勇 +1 位作者 杨妙峰 王小如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7,172,共4页
对江西赣州黑芝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和碱提醇沉的方法,得到灵芝粗多糖,再经过脱色、脱蛋白、透析,得到初步纯化多糖,采用微波消化-ICP-MS测定黑芝及黑芝多糖中痕量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并以国家一级标... 对江西赣州黑芝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水提和碱提醇沉的方法,得到灵芝粗多糖,再经过脱色、脱蛋白、透析,得到初步纯化多糖,采用微波消化-ICP-MS测定黑芝及黑芝多糖中痕量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形态分布,并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7603和07605)进行质量控制。结果表明:在江西黑芝及黑芝多糖中含有痕量稀土元素Ce、Nd、P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黑芝 稀土元素 灵芝多糖 形态分布
下载PDF
基于管理熵的移动广告联盟运行稳定性度量
5
作者 彭定洪 程铭 +1 位作者 王新伟 王晓妍 《科技与管理》 2013年第6期97-103,共7页
为了确保联盟稳定有序运行,在阐述移动广告联盟自组织特性的基础上,从管理熵的角度入手分析影响移动广告联盟稳定运行的因素,据此建立影响移动广告联盟运行稳定的指标,并运用Brusselator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度量,从而为控制联盟稳定运... 为了确保联盟稳定有序运行,在阐述移动广告联盟自组织特性的基础上,从管理熵的角度入手分析影响移动广告联盟稳定运行的因素,据此建立影响移动广告联盟运行稳定的指标,并运用Brusselator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度量,从而为控制联盟稳定运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熵 移动广告联盟 BRUSSELATOR
下载PDF
图书出版工作的耗散结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学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CAS 2004年第4期131-134,共4页
从系统科学的概念出发 ,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图书出版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发展的特征 ;论述了出版系统的开放性、出版系统的非线性机制在出版工作中的具体实现 ;并由此提出了出版企业加强自身出版特色建设 。
关键词 图书出版 系统 耗散结构
下载PDF
自然选择与漂变的统计性探析
7
作者 高翔 《系统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2-55,61,共5页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的统计性问题是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持久争论的问题。作为进化论中重要的理论—自然选择与漂变是双方争论的焦点。双方都希望通过对于自然选择和漂变的解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双方观点的整理比较发现双方的观点... 生物学中的进化论的统计性问题是生物学家和生物哲学家持久争论的问题。作为进化论中重要的理论—自然选择与漂变是双方争论的焦点。双方都希望通过对于自然选择和漂变的解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对双方观点的整理比较发现双方的观点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是自然选择和漂变在生物学上不同领域的研究造成了这个结果?因为进化生物学本来就包含着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关于过程的进化生态学和关于结果的群体遗传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选择 漂变 决定论 非决定论 统计 群体遗传学 生态生物学
下载PDF
系统“生成论”与生成进化论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曙华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年第4期44-48,68,共6页
主张以“生成论”作为系统科学内部逻辑统一的基础,提出建构“生成科学”的设想,并提出以“生成元”作为生成论的逻辑起点,由此划清与原子论或构成论的界限。借助周易乾坤二元的意义界定“生成元”,明确“生成元”与原子的根本差别:生... 主张以“生成论”作为系统科学内部逻辑统一的基础,提出建构“生成科学”的设想,并提出以“生成元”作为生成论的逻辑起点,由此划清与原子论或构成论的界限。借助周易乾坤二元的意义界定“生成元”,明确“生成元”与原子的根本差别:生成元是未分化的整体,不是基本构成部分;生成元可生可灭,本质上是过程;生成元首显“动力因”和“目的因”,而非质料因;部分由分化生长而成,同时具有整体性和分形性;决定生长的是信息,而非载体的原子质量。“生成进化论”探讨的是通过系统自组织的整体重建问题,它不仅超越了机械进化论,而且超越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并必将更多地借助辩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科学 构成论 生成论 生成元 生成进化论
下载PDF
系统科学视域中的时间观——以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崔凡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7,81,共5页
以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为例,从系统科学的视角来对时间问题加以考察,阐述了时间之矢在物理学中重新发现的意义,认为时间之矢的重新发现有可能改变科学的世界图景。
关键词 时间观 耗散结构理论 时间之矢 科学的世界图景
原文传递
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
10
作者 李润珍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5-79,共5页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革命性的变革都是由于系统的结构处于不稳定时,在某个原始涨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即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生序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涌现的过程。我们试图...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切革命性的变革都是由于系统的结构处于不稳定时,在某个原始涨落的作用下所产生的耗散结构,即涨落是自组织演化的"生序原理"。这一原理告诉我们,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断涌现的过程。我们试图根据这一原理,在论述意识一般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个体意识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特征,以强调意识的超越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 生序原理 个体意识 社会存在 基本特征
原文传递
随机突变理论的应用与研究评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岩 赵旭 杨永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4-38,共5页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经典突变理论的相关内容,讨论了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随机突变理论;然后综述了近年来随机突变理论应用与研究方面的成果,总结了随机突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若干途径,在此基础上说明针对企业组织演化的突变预测研究...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经典突变理论的相关内容,讨论了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引入随机突变理论;然后综述了近年来随机突变理论应用与研究方面的成果,总结了随机突变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若干途径,在此基础上说明针对企业组织演化的突变预测研究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后从理论拓展和应用两方面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突变理论 随机突变理论 综述 企业组织演化 突变预测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走向整体论的生物学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海龙 《系统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6-49,92,共5页
从分子生物学到系统生物学实现了由还原论向整体论的转变。整体论的研究理念与方式开始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整体论不可能是一种纯粹的整体论,而应该是兼容还原论的整体论。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 整体论 还原论 超越
下载PDF
复杂网络中随机图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斌 吴春旺 +1 位作者 郑丰华 蔺冰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7-1383,共7页
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兴起,随机图成为一种重要复杂网络模型。基于完全图的生成子图的思想,得到了生成随机图的一种新算法,即用去边的方法生成随机图的算法,并用数值实验验证了加边和去边生成的随机图的统计特性(最大度、最小度、聚集系... 随着复杂网络研究的兴起,随机图成为一种重要复杂网络模型。基于完全图的生成子图的思想,得到了生成随机图的一种新算法,即用去边的方法生成随机图的算法,并用数值实验验证了加边和去边生成的随机图的统计特性(最大度、最小度、聚集系数、平均最短路径和平均度)是相近的,用去边的方法得到的图的度分布曲线在其平均度处达到峰值,随后呈指数下降,这与随机图的度分布是相同的。为了得到稀疏连通的随机图,又提出了一个不去割边的近似随机图生成算法,并从理论上说明了该算法生成的图是连通的,同时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图的连通性,并与加边随机图的统计特性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图 完全图 生成子图 复杂网络 连通性 算法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技术生态位评价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光宇 刘贻新 +1 位作者 谢卫红 李华军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2012年第3期79-83,共5页
技术生态位理论为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对于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有效评价技术生态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文章在借助技术生态位理论和技术能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突... 技术生态位理论为解决当前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对于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有效评价技术生态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文章在借助技术生态位理论和技术能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突变级数法原理来构建技术生态位评价模型,并通过对2008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为例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生态位 技术能力 突变级数法 评价模型
原文传递
人工生命和信息生命观
15
作者 魏云芳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3年第2期56-58,共3页
人工生命是通过对自然生命的模拟来展示自然生命系统特征的人工系统。它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不同思考。信息生命观———把生命看作是特殊信息生命信息———为人们提供了关于人工生命的哲学阐释。
关键词 人工生命 新形式生命 信息 生命观
下载PDF
生物学理论还原纲领探析
16
作者 智广元 董国安 《系统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3,共5页
理论的还原与突现问题是近年来科学与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斯盖夫奈尔沿循内格尔经典还原模型的精神,建立了一般还原模型与一般还原--取代模型。这两个模型容纳了理论的修正、重构、近似乃至取代,包含了近似还原、部分还原与完全取... 理论的还原与突现问题是近年来科学与哲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斯盖夫奈尔沿循内格尔经典还原模型的精神,建立了一般还原模型与一般还原--取代模型。这两个模型容纳了理论的修正、重构、近似乃至取代,包含了近似还原、部分还原与完全取代等。本文试图结合遗传学案例,探寻生物学中这种理论还原进路失败的根本原因:理论还原所建基的理论结构的句法观追求公理化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还原 强类似 逻辑演绎
下载PDF
创新的耗散结构探析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继明 《系统科学学报》 200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创新活动。远离平衡态是创新的源泉;系统内诸要素间存在的非线性机制是创新的本质力量;涨落是创新的关键;开放系统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要创新,就应鼓励质疑,张扬想象,善待灵感,合理求知,培养兴趣,提倡勇敢。
关键词 创新 系统 耗散结构 创新主体
下载PDF
创新与企业耗散结构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小龙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1-65,共5页
企业的发展过程 ,就是企业由低级有序形态向高级有序形态的演变过程。用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现代企业的发展机理 ,提出企业系统只有通过创新 ,实现耗散结构所要求的 4个基本条件 ,才能形成和维持企业耗散结构 。
关键词 创新 企业 系统 耗散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