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常处见独特 自然中显真情——《冬天之美》审美鉴赏
1
作者 张巧风 《常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5期33-34,共2页
法国著名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的《冬天之美》是一篇清新优美、平和亲切的抒情散文。作者笔下的乡村冬季,充满着勃勃生机和活力,有着缤纷迷人的色彩,极富诗情画意。从审美的角度再来欣赏这篇短文,确实可以给人带来独特的感受。
关键词 《冬天之美》 审美鉴赏 法国 浪漫主义 乔治·桑 抒情散文
下载PDF
内在精神的书写——图森自传性散文研究
2
作者 张晓慧 《海外英语》 2020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图森在2000后,先后出版三部作品,分别是《急迫与忍耐》《齐达内的忧郁》和《足球》,这三部作品与图森以往的小说区别明显。图森的小说一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在叙述过程中,叙事者一向表现得冷漠和洒脱,他们习惯于掩藏自己的内心世界。然... 图森在2000后,先后出版三部作品,分别是《急迫与忍耐》《齐达内的忧郁》和《足球》,这三部作品与图森以往的小说区别明显。图森的小说一贯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在叙述过程中,叙事者一向表现得冷漠和洒脱,他们习惯于掩藏自己的内心世界。然而,图森终于按捺不住表达内心想法的冲动,写下了这三部带有自传性质的散文,作者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自己对文学、电影和足球的热爱和感悟,这些随笔书写了图森的内在精神世界,我们可以透过这些心理的描写和记录,解读出图森的文学创作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精神 自传 散文
下载PDF
谈《雏菊》所展现的构图之美
3
作者 任美平 《芒种(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电影是一门艺术,在拍摄过程中,为了给影片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环境,使观众在观看时能如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影片的氛围当中,必须得依靠不断变换的画面等来实现。而电影《雏菊》则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又一幅的唯美画面,通过唯美... 电影是一门艺术,在拍摄过程中,为了给影片创造一个真实可信的环境,使观众在观看时能如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融入到影片的氛围当中,必须得依靠不断变换的画面等来实现。而电影《雏菊》则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又一幅的唯美画面,通过唯美画面的展现,观众在观看影片时,首先视觉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其次,通过美术效果的渲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菊》 构图 拍摄过程 影片 观众 画面 电影 观看
原文传递
从空无的符号到新的书写--论罗兰·巴特的日本书写
4
作者 吴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96-102,共7页
罗兰·巴特作为学者一生有很多面孔,中前期的巴特在结构主义符号学上用力颇深,而中后期的巴特更多地关注书写、身体与欲望等问题。《符号帝国》作为巴特中期的重要文本,承载着巴特由日本文化符号而来的思考,在巴特看来,日本的符号... 罗兰·巴特作为学者一生有很多面孔,中前期的巴特在结构主义符号学上用力颇深,而中后期的巴特更多地关注书写、身体与欲望等问题。《符号帝国》作为巴特中期的重要文本,承载着巴特由日本文化符号而来的思考,在巴特看来,日本的符号中心空无、意义缺失,每一个符号都有待于被书写,在书写中身体与欲望的维度涌现出来。从符号学的反思到对书写的讨论,《符号帝国》可视为巴特前后期思想转折的过渡与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符号帝国》 日本 符号学 书写
下载PDF
读书人皮沃
5
作者 胡小跃 《书城》 2019年第7期94-98,共5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一个法国朋友家里做客时,看到一本叫作《读书》的法国杂志,介绍新旧图书,评论大小作家,有长篇调查和专访特稿,也有文坛动态信息简讯。而且,杂志里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让我爱不释手。朋友见我喜欢,就说你拿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一个法国朋友家里做客时,看到一本叫作《读书》的法国杂志,介绍新旧图书,评论大小作家,有长篇调查和专访特稿,也有文坛动态信息简讯。而且,杂志里有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让我爱不释手。朋友见我喜欢,就说你拿去看吧。从此,我就迷上了这本杂志,以至于后来不惜每月花费半个月的工资,托朋友在法国订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古尔奖 龚古尔学院 杜拉斯 纳博科夫 拉鲁斯
原文传递
蒙田和庄子的微笑 被引量:1
6
作者 弗雷德里克·勒努瓦 袁筱一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9-66,共8页
佛家与斯多葛派为了达到智慧之大成所提议的道路是非常艰苦的。幸福,内心的平和,安宁都来自欲望的消减或是将其转化为理性的意愿,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也可能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佛家传统解释说,需要几世的修为方可达... 佛家与斯多葛派为了达到智慧之大成所提议的道路是非常艰苦的。幸福,内心的平和,安宁都来自欲望的消减或是将其转化为理性的意愿,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也可能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佛家传统解释说,需要几世的修为方可达到“觉悟”之境!由于我们不知道在这数百年的因果之路上,我们究竟走到了哪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蒙田 斯多葛派 道路 佛家 是非 智慧 因果
原文传递
春风十里 不如读你
7
作者 悦尔 《温州人》 2016年第7期92-93,共2页
有识、有趣、有味的生活,莫过于读本好书。好书如同种子,从胚芽上就可以看见旺盛的绿色。希望本期的书单,能成为探寻世界的指引,伴你在莺飞草长的季节里,寻找生活的智慧与态度。
关键词 莺飞草长 后印象派 高更 印象派画家 当代绘画 戴蒙德 文艺出版社 外来者 塞尚 野蛮人
原文传递
加缪《婚礼集》中的符号隐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木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2,共6页
加缪的《婚礼集》似乎描写了北非的自然风光、古罗马遗迹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婚礼"。然而,对死亡意识的唤醒和对荒诞意识的揭示激发了对存在意识的觉悟。通过自然风景的描写,生活场景的再现,对存在现象的凝视,作品构建了一个表... 加缪的《婚礼集》似乎描写了北非的自然风光、古罗马遗迹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婚礼"。然而,对死亡意识的唤醒和对荒诞意识的揭示激发了对存在意识的觉悟。通过自然风景的描写,生活场景的再现,对存在现象的凝视,作品构建了一个表现存在与荒诞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旨在唤醒人们的存在意识,召唤人们担当起自己的存在,探讨和学习新的生活艺术,通过讴歌人类与自然的婚礼,去寻找一种生存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荒谬 存在意识 生存诗意
原文传递
《昆虫记》带给我的“魔法”
9
作者 祁云枝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5-207,共3页
好作品就是这样让人常读常新吧。小时候读《昆虫记》,我非常在意虫子们都有哪些我不知道的知识,好让我在小伙伴前夸夸其谈。工作后读,我的注意力放在了作者的科研精神上,每每我都能在书里找到宽慰。我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昆虫记》... 好作品就是这样让人常读常新吧。小时候读《昆虫记》,我非常在意虫子们都有哪些我不知道的知识,好让我在小伙伴前夸夸其谈。工作后读,我的注意力放在了作者的科研精神上,每每我都能在书里找到宽慰。我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一本《昆虫记》,工作间隙,随手翻阅之时,似走进星空低垂的旷野,虫鸣啁啾,参差有致,清越、悠然,还有丝丝激励。从初中开始,我最喜欢上语文课,因为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点评的范文里,常有我的作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间隙 科研精神 《昆虫记》 小伙伴 注意力 办公桌
原文传递
《宝塔世界》:19世纪末的中国游记
10
作者 梁雷雨 《天涯》 2019年第2期206-206,共1页
2018年12月14日的《香港书评》网站上,刊载了钟娟针对19世纪末法国人所写的一部中国游记的评论,该游记名为《宝塔世界》,于2017年被编辑出版,作者是艾尔弗雷德·拉奎兹。19世纪末,当一个西方旅行家加探险家第一次涉足中土,什么样的... 2018年12月14日的《香港书评》网站上,刊载了钟娟针对19世纪末法国人所写的一部中国游记的评论,该游记名为《宝塔世界》,于2017年被编辑出版,作者是艾尔弗雷德·拉奎兹。19世纪末,当一个西方旅行家加探险家第一次涉足中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将会由此产生?《宝塔世界》所呈现的,就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游记
原文传递
中国妇女的“马赛克图画”——论克里斯蒂娃的《中国妇女》想象中国妇女的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春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7-165,共19页
克里斯蒂娃在《中国妇女》中运用倾向鲜明的演绎式想象、多管齐下的类比式想象和求真重质的归纳式想象,建构了一个复合型的中国妇女的形象。克里斯蒂娃对中国妇女的形塑是由她的主观想象和客观实证整合的产物。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 克里斯蒂娃在《中国妇女》中运用倾向鲜明的演绎式想象、多管齐下的类比式想象和求真重质的归纳式想象,建构了一个复合型的中国妇女的形象。克里斯蒂娃对中国妇女的形塑是由她的主观想象和客观实证整合的产物。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或显或隐的主体性以及当代中国女性具有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锋性的诠释和书写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且对我们重新检视中国妇女的历史地位和反思当代中国妇女形象的输出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娃 中国妇女 演绎式想象 类比式想象 归纳式想象
原文传递
被花的闪电击中
12
作者 宋殊 《全国新书目》 2007年第24期8-8,共1页
近日,去书店闲逛,无意中翻看这本《花事》,原本以为只是本普通的随笔集,因此只想随意翻翻看,没想到立刻被"花的闪电给击中了"。在该书的译后记中,该书的译者谈到在法国这个国度。
关键词 闪电 法国文学 法国人 译者 玫瑰 作品 百合 作者 感觉 随笔
原文传递
风月无边
13
作者 黄荭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7-108,共2页
《诱惑——爱如何降临人类》(帕特里克·勒莫瓦纳著,黄荭、孔潜译,上海书店2006年8月版)首先是一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科普作品,但它同时也是一本轻松调侃、引人入胜的文学散记,一部源于动物、高于动物的“人”的妙趣横生... 《诱惑——爱如何降临人类》(帕特里克·勒莫瓦纳著,黄荭、孔潜译,上海书店2006年8月版)首先是一本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科普作品,但它同时也是一本轻松调侃、引人入胜的文学散记,一部源于动物、高于动物的“人”的妙趣横生的“爱”的自然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特里克 旁征博引 科普作品 深入浅出 自然史 “爱” 动物 书店
下载PDF
巴尔扎克著作中的中国意象
14
作者 刘阳 《法国研究》 1996年第2期78-83,共6页
巴尔扎克著作中的中国意象刘阳Resume:enexaminantlesimagesdelaChinedansiesoeuvresd.Balzac,l'auteurdecetarticleadmirel'effortd... 巴尔扎克著作中的中国意象刘阳Resume:enexaminantlesimagesdelaChinedansiesoeuvresd.Balzac,l'auteurdecetarticleadmirel'effortdecegrandecrivain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尔扎克 《驴皮记》 中国意象 茨威格 奥古斯特 中国艺术 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 文化传统 中国道德传统
下载PDF
不是春天胜似春天
15
作者 王有月 《中国石化教育》 2003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乔治·桑 法国 散文 《冬文之美》 感染力 抒情
下载PDF
对塔西提的双重欲望——高更的散文《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
16
作者 郑鹏 《作家》 2015年第8X期110-111,共2页
本文从西方艺术文化思潮的角度重新审视高更重要著作《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发现了其中西方殖民主义的强烈的政府的欲望,并以时代文化对比的角度揭示出它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保罗·高更 奥斯卡·王尔德 高贵的野蛮人 《诺阿·诺阿——芳香的土地》
原文传递
《中国书简》:谢阁兰“异域情调”理论实践的文本
17
作者 张海燕 徐梅 《文化与传播》 2022年第3期6-12,共7页
《中国书简》是谢阁兰初次旅行中国时创作的文本。无论是对中国进行审美观照的强调,还是保持自我个性的追求,谢阁兰都在中国的行旅中,在热爱、清醒的克制中获得了对中国的独特观感,从而在“沉进去”与“走出来”的转换中,在“真正的中... 《中国书简》是谢阁兰初次旅行中国时创作的文本。无论是对中国进行审美观照的强调,还是保持自我个性的追求,谢阁兰都在中国的行旅中,在热爱、清醒的克制中获得了对中国的独特观感,从而在“沉进去”与“走出来”的转换中,在“真正的中国”的基础上塑造了“想象的中国”。同时谢阁兰也获得了思想和创作上的创新。《中国书简》开启了谢阁兰创作中国题材和探索自我精神的大门,作为其“异域情调”理论实践的典型文本,《中国书简》的初创意义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阁兰 真正的中国 想象的中国 多异 自我探索
下载PDF
伏尔泰《中国、印度及鞑靼通信》中的中国书写
18
作者 彭娟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8期23-26,共4页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的五位传教士到达北京,由此拉开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序幕。他们学习汉语,研习中国文化,通过书信、著作将中国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传递到法国,这些作品成为从未涉足中国的法国人乃至欧洲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的五位传教士到达北京,由此拉开了中法文化交流的序幕。他们学习汉语,研习中国文化,通过书信、著作将中国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传递到法国,这些作品成为从未涉足中国的法国人乃至欧洲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知识源头,并推动了“东风西渐”,掀起了18世纪法国的“中国文化热”。这在法思想领域尤为明显:启蒙思想家们亟须这股“东风”为己所用,他们以“中国文化”为镜鉴,照射出所处时代“礼坏乐崩”的社会状态,希冀引领民族进行自我审视,于黑暗蒙昧趋向理性之光。法国文学巨擘伏尔泰无疑是个中翘楚,他在研究和推崇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上,18世纪法国知识分子无人能出其右。“论中国”几乎贯穿他的重要的历史和哲学著作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文化交流 路易十四 文化传递 自我审视 伏尔泰 哲学著作 礼坏乐崩 理性之光
下载PDF
描绘现实 着眼未来——《斯巴镇的乐事》赏析
19
作者 世钦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8-28,共1页
这篇散文只有270多个字,雨果写于1847年9月18日,但是文中所揭示的现象绝不限于这一年之内,应该看作是那样一个时期。 雨果对于所目睹的现实,只描写了两件趣事,一件是有钱的富翁们为寻欢取乐,向盛满水的木桶里投一个法郎,让穷孩子把头泡... 这篇散文只有270多个字,雨果写于1847年9月18日,但是文中所揭示的现象绝不限于这一年之内,应该看作是那样一个时期。 雨果对于所目睹的现实,只描写了两件趣事,一件是有钱的富翁们为寻欢取乐,向盛满水的木桶里投一个法郎,让穷孩子把头泡进水里用牙齿叼出来,富翁们以此开心。另一件是在猪尾巴上涂油,看谁握住猪尾巴时间最久,以此赌钱,也以此消磨时光。 在许多人看来,这只是两件极其平常的小事,看惯了也不去想它;然而在雨果的眼睛里,把这小事却看得很不寻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与未来 农民起义 消磨时光 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 眼光锐利 思想敏捷 猪尾 小木桶 生活素材
原文传递
对自己的爱好是任其发展还是加以克制
20
作者 柳正琛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9年第5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批判精神 真正的教育 现实主义 纪德 司汤达 包法利夫人 夏多布里昂 浪漫主义 文学鉴赏 原则和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