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建安时期“气(风骨)”的文学特征
1
作者 刘晓莉 《唐都学刊》 2006年第5期145-148,共4页
从曹丕《典论·论文》和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入手,对建安时期的文学现象力求进行接近实际的探讨,尽管建安文学的特征在作家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多姿多彩,但是它的基本特征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感情充沛、气质高华、理致精密、才... 从曹丕《典论·论文》和刘勰《文心雕龙·风骨》入手,对建安时期的文学现象力求进行接近实际的探讨,尽管建安文学的特征在作家作品中的具体呈现多姿多彩,但是它的基本特征还是很明显的:那就是感情充沛、气质高华、理致精密、才华宏赡、质实自然、格力遒壮。正因为建安文学有了这样的精神品质,才有了垂范后世的魅力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刘勰 气(风骨)
下载PDF
论文学与文化——兼析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文化分析的必要性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齐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25-30,共6页
本文在检讨东西方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由哲学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与由文学入手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劣。研究指出文学以其感性形式提供全面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其有序的价值结构透视一种文化的错综复杂的价值关系,便于人们... 本文在检讨东西方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由哲学入手研究中国文化与由文学入手研究中国文化的优劣。研究指出文学以其感性形式提供全面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其有序的价值结构透视一种文化的错综复杂的价值关系,便于人们全面了解认识诞生它的时代的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生存式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古代文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理想材料,而中国古代通俗文学则是研究中国古代大众文化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哲学 生活方式 生存式样
下载PDF
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3
作者 王地山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27-31,共5页
本文以作家和读者互动的视角,从宏观方面审视新中国诞生六十年来文学发展的曲折道路,从中悟出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把握文学今后的走向,促进我国的文学复兴。
关键词 红色文学 精神沙漠 新潮崛起 走出低谷 文艺复兴
下载PDF
从传统到现代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庆本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8年第1期113-117,共5页
从传统到现代李庆本或许是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一般教科书都把1919年的“五四”看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圣诞”之日,由此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便产生了一条分水岭。研究者也乐意以古代文学专家或现代文学专家自居。抛开政治的原因不... 从传统到现代李庆本或许是出于学科建设的需要,一般教科书都把1919年的“五四”看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圣诞”之日,由此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便产生了一条分水岭。研究者也乐意以古代文学专家或现代文学专家自居。抛开政治的原因不谈,这种历史分期法也确实给文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发展 梁启超 新历史主义 中国现代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批评 《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古代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流行文艺与新生代农民工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5
作者 陈超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8-91,共4页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价值观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意识差且消费盲目、患有"城市冷漠症"等问题,结合流行文艺的特点及传播优势,在创作中融入主流价值观文化元素、构建主流价值观的接受途径、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手段... 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价值观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意识差且消费盲目、患有"城市冷漠症"等问题,结合流行文艺的特点及传播优势,在创作中融入主流价值观文化元素、构建主流价值观的接受途径、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手段等方法来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主流价值观,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文艺 新生代 农民工 主流 价值观
下载PDF
文学阅读理解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6
作者 张心科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6期12-12,共1页
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说:“本文的结构和读者对结构的理解活动便成为交流活动的两极。”由于本文结构的未定性、规定性与读者理解的差异性、共同性造成读解结果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关键词 文学阅读 阅读理解 一致性 多样性
下载PDF
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及舞蹈编导普及与提高工作初探
7
作者 朱启贵 《群文天地(贵州)》 2012年第2期44-45,共2页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地把文化工作摆在了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了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平坝县群众文化工作迎来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关键词 普及与提高 舞蹈编导 骨干培训 群众文化工作 文艺 业余 农村 政府工作
下载PDF
重温《讲话》有感
8
作者 杨春茂 《诗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5,共1页
长征万里丈河山,历尽艰辛到延安。满面尘土犹未洗,倭寇入侵生狼烟。西风漫卷战旗红,更渡黄河歼敌顽。携手文武同抵抗,振奋精神入座谈。纵论普及与提高,誓以光明驱黑暗。颂扬进步贬落后,服务大众倡实践。至今一席肺腑语,振聋发聩... 长征万里丈河山,历尽艰辛到延安。满面尘土犹未洗,倭寇入侵生狼烟。西风漫卷战旗红,更渡黄河歼敌顽。携手文武同抵抗,振奋精神入座谈。纵论普及与提高,誓以光明驱黑暗。颂扬进步贬落后,服务大众倡实践。至今一席肺腑语,振聋发聩起坛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话》 普及与提高 狼烟 颂扬
原文传递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被引量:8
9
作者 季中扬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13-217,共5页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文学经典在精神生活与文化建构中的重要性明显衰落,经典化机制本身的合法性受到理论质疑。定位为人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文学教育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调节、完善消费社会的价值体系,培育消费社会中理想的文化主体。经典文本的人文价值与审美价值久经检验,是文学教育之范本,应该为受教育者认真研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学教育 消费社会 文化研究
下载PDF
经典文学的审美鉴赏与美育实践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光英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文学的"审美迁移"与其审美认知的心理机制相关,表现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审美迁移"功能在文学美育中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受高等教育... 文学的"审美迁移"与其审美认知的心理机制相关,表现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审美迁移"功能在文学美育中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在受高等教育期间也是其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应当从文学课程改革等措施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在自我的人格塑造中充分利用文学的审美"正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美育 审美迁移 人格塑造
下载PDF
文学·生活·其他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景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2009年第6期21-22,共2页
文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国民序列教育和社会继续教育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文学的特点、功能、在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指出文学教育的缺位,导致人力资源的贬值和国民素质的下降。提出文学是延时消费品和未来事业的观点,... 文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国民序列教育和社会继续教育中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文学的特点、功能、在生活中的作用分析,指出文学教育的缺位,导致人力资源的贬值和国民素质的下降。提出文学是延时消费品和未来事业的观点,并对学校和社会开展文学教育提出了系列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生活 延期消费品 素养
原文传递
媒介文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策略
12
作者 刘亚琼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88,共3页
现代化转型时期,新媒体和网络的发达给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接受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语感和审美能力,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媒介... 现代化转型时期,新媒体和网络的发达给文学经典的传播和接受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使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本细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语感和审美能力,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和教学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在媒介文化语境下,文本细读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如何调动读者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通过文本细读提高读者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使读者进入文本等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 文本细读
下载PDF
新传媒时代的文学接受与文学教育——读辜也平主编《当代大学生的巴金接受》
13
作者 黄育聪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9-13,共5页
《当代大学生的巴金接受》是编者辜也平教授对选修其"巴金研究"课程的大学生所写作业的精选汇编,"原生态"地反映于新传媒时代成长的大学生的文学接受情况以及文学课教师授课策略的调整,有着丰富启示意义。虽然文学... 《当代大学生的巴金接受》是编者辜也平教授对选修其"巴金研究"课程的大学生所写作业的精选汇编,"原生态"地反映于新传媒时代成长的大学生的文学接受情况以及文学课教师授课策略的调整,有着丰富启示意义。虽然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剧成为许多大学生文学接受的第一触发点,但影视改编的效果也引发大学生的强烈感受。思维开放活跃的大学生面对文学经典,进行个性化审美及尝试多种理论化解读。新传媒时代的文学教育应防止经典庸俗化及关注大学生接受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接受 文学教育 新传媒 “巴金研究”选修课
下载PDF
“回现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策略——以冰心巴金挽悼郭沫若散文教学为例
14
作者 乔世华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4-18,共5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上,面对大学生依赖网络搜索而对教材教师所授内容缺乏兴趣的尴尬,教师可采用以多维信息建立"文学现场"的教学策略引领大学生专注于课堂,增强课堂吸引力。以教学冰心、巴金挽悼郭沫若散文为例,说明"回...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上,面对大学生依赖网络搜索而对教材教师所授内容缺乏兴趣的尴尬,教师可采用以多维信息建立"文学现场"的教学策略引领大学生专注于课堂,增强课堂吸引力。以教学冰心、巴金挽悼郭沫若散文为例,说明"回现场"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先对文学文本精心遴选,而后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研讨文本,再向学生提供更多有助于理解文本撰写时代语境及有助于延伸阅读的历史资料、文本材料,并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以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阅读兴趣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场 挽悼散文 冰心 巴金 郭沫若
下载PDF
优生学与女性主义——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再解读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英 姚海燕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533-537,共5页
优生学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英美风行一时,渗透于政治、文化等各个知识领域,构成英美现代话语的重要"范式"之一。英美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恰与优生学发展鼎盛时期交叉重叠,以吉尔曼和伍尔夫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先驱作家不... 优生学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英美风行一时,渗透于政治、文化等各个知识领域,构成英美现代话语的重要"范式"之一。英美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恰与优生学发展鼎盛时期交叉重叠,以吉尔曼和伍尔夫为代表的女性主义先驱作家不仅将优生学思想的有益方面纳入女性主义,还将这种科学话语拓展到文学的想象空间。文章从优生学视角入手,对吉尔曼和伍尔夫的女性主义经典之作《黄色糊墙纸》、《女儿国》、《一间自己的屋子》进行分析,探讨优生学与女性主义的交融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内涵和使命,以及对当下女性主义文学和批评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生学 女性主义 文学经典
下载PDF
大学文学教育中的技能培养
16
作者 田青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6-98,101,共4页
高校文学教育的质量是在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体现在想象和感受力、演讲和论辩力、阅读和鉴赏力、文案和写作力以及人文感召力等具体能力的培养上。这些能力的训练仰仗文学教育的特殊功能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从而使学生达到不仅才... 高校文学教育的质量是在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体现在想象和感受力、演讲和论辩力、阅读和鉴赏力、文案和写作力以及人文感召力等具体能力的培养上。这些能力的训练仰仗文学教育的特殊功能而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从而使学生达到不仅才气十足,而且训练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技能 文学教育 课堂教学 课下指导
下载PDF
管窥文学教育与语文素养的互融性
17
作者 尹丽云 《柳州师专学报》 2009年第3期89-92,共4页
从文学的教育作用和语文素养的内涵出发,阐述了文学阅读与语文学习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了文学作品的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文学阅读 语文素养 互融
下载PDF
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吗——与马相武教授商榷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惠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11,共4页
马相武教授的《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夸大了短信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离学理和事实甚远。假如我们看不到文学降低高度所潜藏的弊端,以为“文学能够降低自己的门槛”就任其降低门槛,甚至还鼓吹“文学需要降低自己的门槛”,那就很有可能得... 马相武教授的《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夸大了短信文学的社会文化意义,离学理和事实甚远。假如我们看不到文学降低高度所潜藏的弊端,以为“文学能够降低自己的门槛”就任其降低门槛,甚至还鼓吹“文学需要降低自己的门槛”,那就很有可能得不偿失了。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潜藏于新技术背后的商业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竭力避免走入“技术万能论”的心理误区。倘若把“文学本身”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寄托在“新技术和新载体”上,那么,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梦想,但仍不免让人感到有些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文学 短信文学 社会文化意义
下载PDF
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佟舒眉 张颉 方卿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4-78,共5页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人文精神。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教育必将在提高全民族... 教育的本质是提高人的素质,以人为本,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应当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精神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人文精神。文学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文学的灵魂。文学教育必将在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质、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人文教育,重建人文精神是现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 文学 文学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下载PDF
冲击与博弈: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经典教育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2-78,88,共8页
文化研究深刻改变了文学经典的生存状态。当前整个文化空间内的符号斗争尤为激烈,从根本上说,所谓文学经典的危机既是文学建制的文化资本被重新配置的反映,也是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整体边缘化的症候。尽管如此,经典决不会终结或完全瘫... 文化研究深刻改变了文学经典的生存状态。当前整个文化空间内的符号斗争尤为激烈,从根本上说,所谓文学经典的危机既是文学建制的文化资本被重新配置的反映,也是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整体边缘化的症候。尽管如此,经典决不会终结或完全瘫痪,共时结构的局部性延续依然会维持其一定程度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而且,经典仍然是文学教育的重要板块。只是人文经典教育特别需要处理好"共时"与"历时"或者"与"和"取"之间的关系问题,处理好原始作品与不断变换的背景之间永续的对话问题,从而避开"唯古是从""唯一是听"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学经典 文学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