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建安时期“气(风骨)”的文学特征 |
刘晓莉
|
《唐都学刊》
|
2006 |
0 |
|
2
|
论文学与文化——兼析对中国古代文学进行文化分析的必要性 |
王齐洲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7 |
1
|
|
3
|
新中国文学发展的轨迹 |
王地山
|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
2009 |
0 |
|
4
|
从传统到现代 |
李庆本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
1998 |
2
|
|
5
|
流行文艺与新生代农民工主流价值观的构建 |
陈超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4 |
0 |
|
6
|
文学阅读理解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
张心科
|
《阅读与写作》
|
2003 |
0 |
|
7
|
农村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及舞蹈编导普及与提高工作初探 |
朱启贵
|
《群文天地(贵州)》
|
2012 |
0 |
|
8
|
重温《讲话》有感 |
杨春茂
|
《诗刊》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 |
季中扬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0
|
经典文学的审美鉴赏与美育实践 |
王光英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4
|
|
11
|
文学·生活·其他 |
刘景虹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
|
2009 |
1
|
|
12
|
媒介文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文学的文本细读策略 |
刘亚琼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3
|
新传媒时代的文学接受与文学教育——读辜也平主编《当代大学生的巴金接受》 |
黄育聪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2017 |
0 |
|
14
|
“回现场”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策略——以冰心巴金挽悼郭沫若散文教学为例 |
乔世华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2017 |
0 |
|
15
|
优生学与女性主义——英美女性主义文学经典再解读 |
刘英
姚海燕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2
|
|
16
|
大学文学教育中的技能培养 |
田青
|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7
|
管窥文学教育与语文素养的互融性 |
尹丽云
|
《柳州师专学报》
|
2009 |
0 |
|
18
|
短信文学的文化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吗——与马相武教授商榷 |
郑惠生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19
|
文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的重建 |
佟舒眉
张颉
方卿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04 |
3
|
|
20
|
冲击与博弈: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经典教育 |
王伟
|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