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是少年铅球运动员训练的核心
1
作者 李仕萍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3期224-224,共1页
一名优秀的铅球运动员,除了要有优越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熟练而又合理的铅球技术,而这个技术应是在少年时期就从事专门的、系统的正规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铅球技术,这里将自己在几年的铅球训练中取得的一些成... 一名优秀的铅球运动员,除了要有优越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熟练而又合理的铅球技术,而这个技术应是在少年时期就从事专门的、系统的正规训练,才能很好地掌握铅球技术,这里将自己在几年的铅球训练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做一下分析,希望为培养优秀铅球运动员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铅球运动员 运动员训练 铅球技术 少年时期 身体条件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 成功经验
下载PDF
基于Adams铅球的最优轨迹的仿真分析
2
作者 陈铸 张建 《运动》 2018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为了提高铅球竞技的水平,简化投掷铅球的实验过程,本文运用Adams、Excel和Auto CAD软件联合对投掷铅球进行仿真分析,直观观察了投掷铅球的运行轨迹,对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和出手高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与仿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出手高度,... 为了提高铅球竞技的水平,简化投掷铅球的实验过程,本文运用Adams、Excel和Auto CAD软件联合对投掷铅球进行仿真分析,直观观察了投掷铅球的运行轨迹,对出手角度、出手速度和出手高度进行了理论计算与仿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出手高度,理论数据2m,仿真数据2m,无误差;投掷距离,理论数据22m,仿真数据21.58m,误差为1.9%;出手角度,理论数据42.405°,仿真数据42.435°,误差为0.07%;地斜角,理论数据5.19°,仿真数据5.13°,误差为1.2%。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所用方法精度高,可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理论指导,为运动员的训练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此方法还可通过改变出手高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的不同参数,很便捷地计算出相应条件下铅球的投掷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S 铅球 最优轨迹 仿真
下载PDF
优秀铅球运动员低角度推铅球释疑
3
作者 王德深 《田径》 2012年第6期3-5,共3页
决定推铅球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推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点高度。关于出手角度,我国教科书上一种是认为40°~44°,一种认为,实际上应为58°~42°。近些年来世界级铅球运动员推球的出手角度大都小于上述角度... 决定推铅球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推球出手的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点高度。关于出手角度,我国教科书上一种是认为40°~44°,一种认为,实际上应为58°~42°。近些年来世界级铅球运动员推球的出手角度大都小于上述角度,称之为低角度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铅球运动员 推铅球 出手角度 铅球速度 初速度 教科书 世界级
原文传递
女子推铅球最后用力期技术评定指标的建立和诊断
4
作者 卢竞荣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6,共3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高速录像等方法,以2003年和2004年两届全国田径锦标赛为研究材料,对目前我国11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43例有效试掷进行技术分析,建立最后用力期技术指标评定体系。旨在为提高我国女子铅球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铅球 最后用力 评定
下载PDF
英语宝典
5
《田径》 2014年第9期64-64,共1页
铅球 一般特征影响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铅球的出手速度,世界上许多优秀铅球运动员的出手速度都能超过14米/秒。腿、躯干和手臂肌肉的伸展用力,对铅球的加速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优秀铅球运动员 英语 出手速度 运动成绩 用力
原文传递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的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董海军 张桃臣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9,共5页
通过三维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现阶段我国最优秀的8名男子铅球运动员的最后用力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普遍存在最后用力的时间过长、左脚着地时膝关节角度偏大、用力时膝关节蹬伸不充分的、提前对右肩加速、环节用力的顺序不合理等问题。
关键词 铅球 运动学 最后用力 环节 角度 速度
下载PDF
推铅球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屹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5-96,共2页
技术是决定推铅球成绩非常重要的因素。通过现代世界优秀运动员所表现的推铅球技术,可以看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前景,为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 推铅球技术 转体动作 背向滑步技术 实效性 整体性 节奏控制 肌肉运用
下载PDF
优秀铅球运动员推球出手角度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茂辉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6-267,共2页
通过文献资料、数学计算、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八名世界级铅球运动员的推球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理论的层面上,如果出手初速度和出手高度固定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出手角度41°~42°最为理想。而... 通过文献资料、数学计算、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八名世界级铅球运动员的推球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理论的层面上,如果出手初速度和出手高度固定不变,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出手角度41°~42°最为理想。而实践中,优秀运动员推球,由于专项技术和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大多采用35°~39°,低于理论上的推球角度。这有利于将全身肌肉力量作用于铅球上,有利于提高出手初速度。而初速度的提高对推球成绩的提高,远远超过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出手角度带来的微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铅球 低角度 出手角度 出手速度
原文传递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选手滑步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董海军 苏明理 +3 位作者 吴钟权 严波涛 许崇高 韩敬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通过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巩立姣在滑步阶段右腿的蹬伸方式不合理,蹬摆配合不好,右腿收拉不积极,滑步距离小、用时多。李玲右腿蹬伸充分,滑步距离较长。李梅菊... 通过运动学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滑步技术进行研究,发现巩立姣在滑步阶段右腿的蹬伸方式不合理,蹬摆配合不好,右腿收拉不积极,滑步距离小、用时多。李玲右腿蹬伸充分,滑步距离较长。李梅菊滑步阶段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程度小,滑步技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 铅球 滑步 节奏 运动学 研究
下载PDF
简化掷铅球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10
作者 朱维祥 《辽宁体育科技》 2001年第6期25-25,共1页
投掷铅球,不但需要绝对力量,更需要精湛细微的技术.对于那些力量较差的学生,要想达到"标准"的成绩,必须以技术的完美来弥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的是,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铅球教学的学时数一般在4-5学时,那么,在这样短的时间里,... 投掷铅球,不但需要绝对力量,更需要精湛细微的技术.对于那些力量较差的学生,要想达到"标准"的成绩,必须以技术的完美来弥补.同时我们还应看到的是,在我们的教学大纲中,铅球教学的学时数一般在4-5学时,那么,在这样短的时间里,要教会学生侧向滑或背向滑步掷铅球技术是非常困难的.以往的教学或训练经验也告诉我们,如此教法,学生不但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反而影响了成绩的提高,甚至不如原地投的远,而且投掷的姿势也五花八门,不尽人意.可以不客气的说,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那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在很短的学时内,提高"投掷成绩呢?本文根据多年的教学和训练实践进行了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球 运动成绩 握持方法 交叉步掷铅球技术 垫步掷铅球技术 身体重心
下载PDF
推铅球左腿工作的力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巢小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7-48,共2页
根据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结合体育专业学生铅球课的教学,对推铅球最后用力中左腿工作的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 推铅球 最后用力 左腿工作 力学特征
下载PDF
不同级别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及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韩岳洋 李强 牛健壮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5-728,750,共5页
采用高速摄像机、遥测机电仪两机同步测试法对3名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现场测试,运用专门的分析软件,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对高速摄像、肌电数据进行... 采用高速摄像机、遥测机电仪两机同步测试法对3名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现场测试,运用专门的分析软件,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对高速摄像、肌电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发现最后用力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发现肌肉或肌群在此技术动作过程中肌电变化特征以及脚的用力特征,以及此技术动作的诸多基本规律,以期为教学和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向滑步 最后用力 运动学 表面肌电
下载PDF
论旋转式投掷铅球技术的优越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季虎 《济南大学学报》 2000年第5期88-89,共2页
本文从动力学的角度对旋转式投掷铅球技术进行了分析 ,认为该技术具有可增大作用力时间使铅球出手速度更快 ,双腿支撑效果更好 。
关键词 旋转 投掷 铅球
下载PDF
如何提高推铅球滑步速度的利用率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涛 《田径》 2000年第3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铅球 滑步速度 利用率问题
原文传递
对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政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4,768,共7页
研究以国家队铁饼运动员的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摄像、解析、比较等方法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技术呈现为平速型、后速型和全速型。平速型更能体现平稳转动、逐步加速、持续用力的合理技术。铁饼运行后期最... 研究以国家队铁饼运动员的技术为研究对象,运用摄像、解析、比较等方法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分析研究,我国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技术呈现为平速型、后速型和全速型。平速型更能体现平稳转动、逐步加速、持续用力的合理技术。铁饼运行后期最高点、最低点之间的落差及相应位置关系的变化,蕴含着不同发力形式的区别:李艳凤等三名队员此段落的铁饼运行呈现出急剧下降的状态,将垂直用力与旋转摆动效果合二为一,加强了最后用力的发力力度,此类发力形式可称为"下压型";其余队员此段落铁饼垂直落差值较小,即注重集中发挥旋转给铁饼带来的离心力,或可称为"平摆型"发力形式。李艳凤铁饼出手前最后阶段运行轨迹的特征更符合现代铁饼技术要求,表现更为合理。支撑矩大小对用力幅度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女子铁饼 运动学分析
下载PDF
我国女子优秀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瑞鹏 陈小龙 李金刚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124,共4页
以我国现役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对其在萧山、苏州的田径大奖赛和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中最好成绩动作的技术进行解析,从时间、空间和时空三方面特征对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 以我国现役的3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三维摄像和录像解析法对其在萧山、苏州的田径大奖赛和石家庄全国田径锦标赛中最好成绩动作的技术进行解析,从时间、空间和时空三方面特征对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1)李梅菊的右脚蹬转的不够积极,左脚的有效制动和积极蹬伸的能力欠缺;李玲的主要用力点不突出,左侧肌群预先拉紧程度不够;李玲的左脚距抵趾板距离较大;巩立娇的上体抬起和发力较早,出手角度偏低,但是出手速度大于其他两名队员。2)现役的三名队员与前优秀铅球运动员相比,出手的高度没有差距,但是出手的速度仍有较大的差距。3)在最后用力的过程中,铅球做功的距离和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铅球 优秀运动员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 运动学特征
原文传递
推铅球技术中最后用力投掷点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燕智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铅球 投掷点 运动训练 教学实验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白光斌 龚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滑步阶段,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于鑫、程小燕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滑步阶段,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重心腾起角度大,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的问题;在过渡步阶段,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单支撑时间过长,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在最后用力阶段,于鑫用力过早,没有出现明显的用力点(加速点),鞭打动作较匆忙。而程晓燕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加速效果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铅球 速度节奏 技术动作 铅球速度 重心速度 背向滑步
原文传递
新、旧最佳铅球投掷角度公式的实践检验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继顺 崔士廷 王凤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87-489,492,共4页
为了验证新、旧最佳投掷角度公式的真实性 ,运用最佳出手角度标志线 ,对新、旧公式进行了抽样检验。结论 :新公式与实践相吻合 ,传统公式则严重偏离实践 ;新公式的标志线可使运动员准确、直观地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最佳出手角度。建议
关键词 投掷角度公式 最佳出手角度标志线 田径教材 铅球运动
原文传递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两差”效应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建臣 颜桂平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7-131,共5页
通过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现场进行实际图像采集,并将得到的影片在运动解析系统上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优秀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参数,从系统论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研究分析前俯差与出手差即"两... 通过三维运动学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现场进行实际图像采集,并将得到的影片在运动解析系统上进行量化分析,得出优秀铅球运动员专项技术指标与参数,从系统论中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研究分析前俯差与出手差即"两差"效应的运动学意义及其对整体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加大"两差"有利于增加铅球的用力距离,铅球高度、右髋角、右膝角是影响前俯差的重要指标,而前俯差值是影响滑步阶段铅球运行距离与身体重心运行距离的重要因素;滑步阶段中我国男子运动员身体重心速度与铅球速度差值偏大;出手差与出手速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出手角度呈微弱负相关关系,与出手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比赛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子铅球 前俯差 出手差 三维运动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